中药材黄芩的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黄芩的种植技术

第一节生态适应性

黄芩喜生于中高山地或高原草原温凉、半湿润、半干旱环境,喜阳光,抗严寒能力较强,在中心分布区常以优势建群种与一些禾草、蒿类或其它杂草共生。在中温带山地草原常见于海拔600-1500米向阳山坡或高原草原等处,林下阴湿地不多见。适宜野生黄芩生长的气候条件一般为: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10-135千卡/厘米2,一以120千卡/厘米2适宜;年平均气温-4-8℃,最适平均温度为2-4℃,成年植株的底下部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连续高温天气;年降水量要求比其它中旱生植物略高,约在400-600毫米;土壤要求中性或微酸性,并含有一定腐殖质层,以淡粟钙土和砂质壤土为宜,排水不良、易积水的不宜栽培。人工栽培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栽培为佳。忌连作。

第二节繁殖方法

可用播种或分根方法进行繁殖。

一、播种繁殖

种子采集:花期7~9月,果熟期8~10月,待果实成淡棕色时采收,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备用。

贮藏与寿命:1977年收的种子放牛皮纸袋藏于室温,1979年3月测其发芽率为23%,故隔年种子不能用。但据承德李世报道该处黄芩种子贮藏3年,种子发芽率仍可达70%,可能该地较凉爽所致。

种子萌发:黄芩种子容易萌发,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见表1,种子在15~3O℃下均萌发良好,35℃以上种子萌发较差。生产上分直播和育苗两种,以直播为好,可节省劳力,根条长,杈根少,产量较高。直播分春播或秋播,春播北方于4月中旬,江、浙于3月下旬;秋播于8月中旬。

表1温度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发芽温度(℃)

一般于3~4月间采用条播法下种,按行距30~40厘米,开0.6~1厘米浅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5~6毫米,播完轻轻镇压,每亩地播种量1公斤左右,播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大约15天即可出苗。待幼苗出齐,分2~3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保持株距8~12厘米。如小面积栽培,为了精耕细作提高产量,也可以采取先在阳畦中播种育苗,当苗高8~12厘米时,再行向本田移栽定植的方法,这样因能提早播种对后期生长发育有利。

二、分根繁殖

黄芩从播种到收获至少需用2~3年的时间,为了缩短栽培年限,可以应用分根繁殖的方法。1983年4月上旬在北京药用植物资源开发

研究所曾挖取3年生黄芩的根茎做了分根繁殖试验,成活率很高,后期生长良好,分根当年就开花结子,种子的成熟度也是正常的。试验的具体做法:在黄芩尚未萌发新芽之前,将其全株挖起。切取主根留供药用,然后依据根茎生长的自然形状用刀劈开,每株根茎分切成若干块,每块都具有几个芽眼,即作繁殖材料,于栽植之前把繁殖材料分别放入50PPm、75PPm、100PPm 三种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溶液(中国林业科学院生产的促进生根剂)中浸泡2小时,经过浸泡处理后,按30X31厘米的行株距分别栽植到试验地里,经处理的黄芩的成活和生长情况(如表2)。

表2应用生根粉处理后黄芩的发芽出苗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处理浓度大小对发芽出苗影响不大,同时未处理的对照区出苗情况反而良好,这说明用分根法繁殖黄芩不采取什么措施完全可以正常发芽出苗。但4月中旬以后气温逐渐升高,中午可达16.5~19.2℃,同时这段时间里华北的降雨量也随之增加,这说明;自然条件适合黄芩的生长发育。凡是经过用生根粉溶液浸泡处理的,其地上部枝茎比较繁茂,地下部分的须根伸展情况也表现良好。可见分根繁殖时,应用促进生根剂处理后再行栽植,是有效果的(表3)。

表3不同处理对黄芩后期生长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应用分根繁殖法栽培黄芩,能够省略播种育苗阶段的时间和劳力,可缩短从种到收的生产周期。老药材产区当地有足够的老苗可供为分根繁殖材料,因地制宜就地繁殖,对扩大栽培面积是极为有利的。

三、扦插繁殖

采用不同部位的茎段作插条及激素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用茎梢作插条成活率最高达95%以上,而且生长最快;用茎基部作插条,成活率很低(10%-30%)。用激素处理可大幅度提高茎中段插条的成活率,其中IAA(吲哚乙酸)100微克/毫升处理3小时的成活率最高,比对照高35.6%。在北京地区最适宜的扦插期是6月中旬前的营养生长期。从地里剪取茎梢(顶端带芽梢部分)8~10厘米,去掉下半部叶,扦插行株距10厘米×6厘米,搭阴棚,插后浇水保湿,以后根据天气和湿度决定喷水次数和喷水量。不宜过湿,防止插条腐烂。不盖膜较好。(表4)

表4黄芩不同茎段插条成活率比较

第三节田间管理

无论采用播种或分根繁殖的,在出苗期都应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松土、除草。育苗移栽的在幼苗长至6~8厘米高时,选择阴天把苗移栽到大田中去,定植行株距25~30×12~15厘米,移栽后及时浇水,分根繁殖时其行株距参照播种定植的标准,于定植后7~10天即能萌芽,结合除草松土可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以保持表土疏松,没有杂草,有利植株正常生长。6~7月间为幼苗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根据苗情酌施追肥,通常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铵10公斤。当地如没有方便的化肥,亦可追施腐熟稀释的人粪尿300~400公斤。追肥后应随即浇水。

二年生的苗子在4月份开始返青,6~7月抽薹开花。如计划采收种子,于开花之前要多施追肥,促进花朵旺盛,结籽饱满。若不需要采种,则应在抽出花序之前,将花梗剪掉,控制养分消耗,以促使根部生长,增加药材产量。

第四节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叶枯病(sclerotium sp.)于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病,开始从叶尖或叶缘发生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逐渐向内延伸,并使叶干枯,严重时扩散成片。防治方法,秋后清理田园,除净带病的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洒1:12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洒2~3次。

二、根腐病栽植2年以上者易发病,往往根部呈现黑褐色病班以致腐烂,全株枯死。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除草、中耕加强苗间通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