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阅读教学应然的价值取向(江苏海门沈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得”:阅读教学应然的价值取向

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沈荣

所谓“三得”,是指得意、得言、得法。

“意”,是指文本的言语内容。阅读教学中的“得意”,笼统地说,是指读懂文本写了什么,也即理解词、句、段、篇的内容。把“得意”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没有问题,因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培养当然应该在理解一篇篇的文本过程中进行。其次,面对文本,“得意”是读者的第一心理需求,若有其他也是以此为前提,或是在此过程中。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了达成教学的核心目标展开阅读教学有什么问题呢?若说以“得意”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果真存在问题的话,笔者以为主要是将“得意”作为唯一目标,而没有将“学会‘得意’”(即学会阅读)也作为目标。试想,缺少阅读方法的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以能够提高?

“言”,是指文本的言语形式。所谓“得言”,粗略说来,一是指理解文本是怎么表达的,二是指积累内化、模仿迁移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言语形式。当下,把“得意”作为重点内容的阅读教学广受批评,其主要原因是,“得意”而“忘言”了。人们普遍认同,阅读教学应该“言意兼得”,或曰“言意共生”。那么阅读教学为什么还要“得言”呢?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以为,在众多的理由中有两点不容忽视。其一,那就是在我国“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代名词!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包括五大领域——“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但每一个语文教师可以问问自己,在我们日常的话语中,语文课指什么课?当然是阅读课!翻开教育类报刊杂志,有多少篇谈论语文教学的文章实质是在谈论阅读教学?!即使在许多专家学者的口中笔下,“阅读教学”也常常等同于“语文教学”。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6期的“卷首语”中,王尚文先生开篇写到:“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再次被提起……”,但文中谈论的却是“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既然如此,“阅读教学”当然要承担“语文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既要“得意”,发展理解能力;又要“得言”,发展表达能力。其二,就文本而言,“如何表达”与“表达了什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本来就不可分割。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探究了言语形式的奥秘,对言语内容的把握也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我国目前的语文课程框架内,“得意”,或是“得言”,任何偏向一方的教学都有窄化阅读教学之嫌疑,在“得意”的同时,当然还要“得言”!

“法”,是指学习方法。所谓“得法”,是指在上述“得意”过程中学习“得意”之法,在“得言”过程中学习“得言”之法。换句话说,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会”的同时还要指导他们“会学”,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样的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不用赘述。事实上,“得法”也是新课程设置“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客观要求。但是,根据笔者观察,目前的阅读教学“得法”意识最为缺失,将之作为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的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综上所述,得意、得言、得法,是阅读教学应然的价值取向!

在教学实践中,“三得”取向的物化表现主要在哪里呢?一是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二是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水》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有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从“挑水艰辛和雨中洗澡”中感受到水的

珍贵。

3.知道课文围绕“缺水”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概括。在朗读品味中

体会将场景描述具体的不同方法。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据此选择的“得意”内容主要是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围绕“缺水”写了哪几个场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知道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水是最珍贵的东西;“得言”内容主要是内化“将场景描述具体”的不同的言语形式,;“得法”内容主要是学习描述场景的方法。。

那么,阅读教学应该以怎样的思路展开才能使“三得”统整在一个圆融的过程中、而不至于造成人为叠加的痕迹呢?一言以蔽之,以“得意”为经,“得言”为纬,“得法”渗透其间。“得意”为经,是指从教学的纵向来看,把言语内容的探究作为教学

的切入口和基本思路。“得言”为纬,是指从教学的横向来看,将言语形式的学习有机交织在“得意”过程中。“得法”渗透其间,是指“法”的学习服务服从于“言”“意”的学习,具体做到从“言”“意”的学习中来,又回到“言”“意”的学习中去。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经”“纬”之序不可调换。因为“‘得意’为经”符合学生探究文本内容的自然阅读心理需求,“得言”、“得法”更多地体现为基于教学目的的人为要求,而建立在“顺应”学生学习心理基础上的教学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水》一文的教学中揣摩场景描述的方法并学习迁移时这样展开:

“自由读读画线的句子,想象一下孩子们雨中洗澡的情景。”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阅读想象中移情体验,在不断的思维与想象中,触摸着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所在。

“水真的会抚摸吗?”轻轻一问直抵学生的思维深海——“难得有水,孩子们在用心感受水滑过每一寸皮肤”;“孩子们觉得水就像妈妈的手一样抚摸着肌肤,感觉那样亲切、甜蜜、温柔”……此时此刻,孩子们已经沉浸其中,仿佛在经历那场难得一遇的“天赐水浴”。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狂欢的氛围的?”这一提问,促使孩子们从关注内容转移到自觉关注语言,细细品味、揣摩、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抓住“特有的动作”、“真切的感受”、“明快的节奏”描写雨中洗澡的痛快,一下子将细腻的写法揭示得清楚明白,课堂就富有了理智的挑战。再顺势迁移写话:先说说生活中体验最深的一个场景,打开思路,做好铺垫,再提出仿写要求。从课堂呈现的学生表达情况看,学生的交流不是原有水平的简单重复,而是精彩纷呈,如“拔河比赛的激烈场面”“超市低价抢购的疯狂场景”……。精彩的课堂发言,没有千人一面的简单描述,没有大同小异的模仿,而是学生调动自己心中的生活积累,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独特认识、独特感受的结果。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教学片断比较典型,在一个过程中同时实现了“三得”目标。很多时候,在教学某一内容时,不需要、也无法“三得”兼顾,但在阅读教学的整体指向上,得意、得言、得法不能偏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