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同步练习

仁者爱人”测试题 一、 (每小题 4 分 ) 1.选出下列词语

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仁者,无以尚之 (超过) B .友直,友谅,友多闻

(原谅)

C. 君子喻与义

(明白) D .克己复礼 (约束)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己欲立而立人 (自立)

B .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

C. 君子无终食间违仁 D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C. 尧舜其犹病诸

D.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B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C.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也

D.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8.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B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D .克己复礼为仁

9.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 )

A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B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3.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B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C .我未之见也

D .有杀身以成仁

) 合而言之,道也 必也狂狷乎 得之不去也

不以其道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今之从政者殆而 狷者有所不为也 其李将军之谓也 )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4.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B .未见好仁者

C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D .尧舜其犹病诸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是 ( A. 君 子 义 以 为 质 , 礼 以 行 之 , 山

B.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C. 毋 友 不 如 己 者 , 过 则 勿 惮 乱

D. 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 谓士矣 6.下列

句子没有兼词用法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 B.人心叵测 知者乐水,仁者乐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

(即使) 违背)

(临近)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是己而非人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 攻之不克也,

C.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D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0.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颠沛必于是

B ?吾党之直异于是

C.天之将丧斯文也 D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仁之实,事亲是也B君子不器

C 言必信,行必果

D 旷安宅而弗居

12 下列句子没有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A ?吾何为不豫哉

B 仁也者,人也

C?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D万钟于我何加焉

13.下列句子没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不病人之不己如也

B ?今也或是之亡也

C.我未之见也D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14.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以仁来规定礼,礼是仁的基础,靠仁来维护。

B?“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他认为比生命更宝贵的就是“仁” 。

C?“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天性,靠道德的自觉和不懈的努力,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对任何事情都经过自己的思考,不盲目附和,小

人没有独立见解,不讲原则。

15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孟子认为君子对于万事万物的爱

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也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B “君子不器”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要担当治国安邦之重任,需要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能只局限于某个方面。

C?“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孔子认为不能奉行中庸之道,就应该采取狂妄冒进或

者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D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谈的是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君子只追求义,反对为个人谋利益,而小人只追求个人利益,无义可言。

二翻译下列句子(做在第4 页)

16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7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18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5 题。(每小题4分)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

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泽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注]。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

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 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 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泽使奉太子书, 卑辞厚礼, 迎此四人。 四人至, 客建成侯所。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四人相谓曰: “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 ” 乃说建成侯曰: “太子将兵, 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 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 ‘黥布,天下猛将也, 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 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于是泽立夜见吕后,使为上泣言,如四人意。上曰: “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

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 “臣宜从, 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 ”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 ”上曰:“子 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 ”留侯遂行少傅事。竟不易太子。 [注]四人:指商山四皓,秦末四个著名的隐士。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

B.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C. 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D. 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爱欲易太子。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B. 乃令太子将此属。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C. 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 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 ”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 ,, ”王怒而疏屈平。

2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之,代“年老”这种情况)为上慢侮人

B. 于是吕后令泽使(人)奉太子书

C. 莫肯为(之,代“太子” )用

D. 于是泽立夜见吕后,使(之,代“吕后” )为上泣言

2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留侯“善画计策”的一组是(

)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2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高祖废太子这件事,很多大臣劝阻力争,都未能马上奏效。为此吕后才派建成侯 吕泽向留侯张良讨取计策。

B. 面对废太子这样的大事,留侯张良并未直接干预,而是让建成侯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 子,借以提高太子的地位。

C. 高祖没能招致商山四皓,是因为高祖曾经傲慢地侮辱过四位老人,所以四人隐居深山, 坚持节操,决不做汉臣。

①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

③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⑤楚

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

②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④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⑥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

D. 留侯张良借助商山四皓为太子出谋划策,又建议高祖让太子做关中的统帅,巩固了太子的地位,最终达到目的。

25 将上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

二翻译(4*4=16 )

16

17

18

19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20*4=80 )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12 13 14 15 20 21 22 23 24

班级姓名成绩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D 6D 7A 8C 9B 10A 11D 12C 13D 14A 15B

20.A.A 项中的“信用” ,古义为“信任并重用” ;今义为“能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

的信任”。B项中“骨肉”古今义均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C项中“自强”古今义均为“自己努力向上,奋发图强” 。D 项中“争锋”古今义均为“争胜” ,指争一时的高低。

21.C 项两句中的“虽”都作连词,当“即使”讲。 A 项中前“以” ,介词,“因为”;后“以”,介词,“和、跟”,可变通译为“率领” 。B 项中前“乃” ,转折连词,“却”;后“乃”,顺承连词,“于是、就” 。D 项中前“因” ,介词,行为发出的方式,“乘(机)”;后“因” ,顺接连词“于是、就” 。

22.A 项中“以为”在句中作“认为”讲,与今义相同。若作“以(之)为”

,这个代词“之”字在文中没着落,更不可能代“年老” 。

23. D②③⑤是留侯为建成侯吕泽和为高祖筹画计策时所说,均为"正面表现”。①是有

人给吕后献计说的话;④是四老说建成侯吕泽的话;⑥是高祖嘱托留侯的话。

24. C项中说“高祖曾经傲慢地侮辱过四位老人”不合文意。高祖没能招致商山四皓的原因,

是商山四皓认为高祖待人傲慢、轻侮,文中并未表现出高祖真有这样的言行。

26.如今您果真能不吝惜金玉璧帛,要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逊,备好舒服安稳的车辆,再派说客去诚请,他们应当会来。如果来了,把他们当成贵客看待,(请他们)经常跟随太

子上朝,并让皇上看到,(皇上)就一定会感到很惊奇,并且一定会察问这件事(或“询问这些人”)。[评分标准:本题5分。大意清楚的前提下,“诚”“卑辞安车” “固请”“以为客” “时时从入朝” “异而问之” 6个要点为赋分重点,译出2个给1分,3个给2分,类推至6 个给5 分。“见之”“问之”的“之”代人或事均可,此处不作要求。] [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皇上想要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很多大臣劝阻力争,都未能得到高皇帝明确的表态。吕后惶恐,不知道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筹画计策,皇上很信任并很重用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说道:“您经常作皇上的谋臣,如今皇上都想要更换太子了,您怎么还能垫起枕头睡大觉呢!”留侯说:“当初皇上多次处于危急之中,(没有办法才)采用了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安定,因为偏爱的缘故想要更换太子,这是至亲骨肉间的事,即使我们一百多人进谏又有什么益处?”吕泽竭力求取说:

“一定要替我想出一条

计策。”留侯说:“这是难于用言辞争辩的。不过天下还有四个人,皇上未能招致(因而心有不甘)。这四人年纪老了,都认为皇上对人傲慢、轻侮,所以逃避隐居到商山中,坚持节操,不做汉朝的臣子。而皇上却(一直)尊重、推崇这四个人。如今您果真能不吝惜金玉璧帛,要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逊,备好舒服安稳的车辆,再派说客去诚请,他们应当会来。如果来了,把他们当成贵客看待,(请他们)经常跟随太子上朝,并让皇上看到,(皇上)就一定会感到很惊奇,并且一定会察问这件事。问清楚了这件事,皇上又知道这四个人贤德,这对太子是一大帮助。”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捧着太子的书信,用谦逊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去迎接这四个人。四位老人到了,就以贵客的身份住在建成侯的家里。

汉高帝十一年,黥布反叛,皇上病倒了,想要派太子担任主将,前往讨伐。

四位老人相互商量说:“我们来的目的,是想要保全太子。如果太子领兵平叛,事情就危险了。”于是劝告建成侯说:“太子领兵,如果有战功,那么权位也不能超过太子:如果无功而返,那么从此就要遭受祸害了。况且与太子一同出征的将领们,都曾经是同皇上一道平定天下的猛将。如今让太子统率他们,这无异于让羊统率狼。您为什么不赶快请吕后找个机会对皇上哭诉:‘黥布,是天下的猛将,善于用兵,如今的将

领们都是陛下从前的同辈,您却让太子统率这批人,无异于让羊统率狼,没有人肯受太子驱使。而且如果让黥布听到这样部署,那他就会大张旗鼓地向西进犯。皇上虽然患病,也可勉强乘坐卧车,躺着统辖、监督将领们,将领们不敢不卖力。皇上即使吃些苦,为了妻子儿子还是得自己打起精神,努力奋发。'” 于是吕泽马上连夜去会见吕后,让吕后(找个机会)按照四人说的意思对皇上哭诉了—番。皇上说:“我想,这小子本来不该派他去的,你老子自己走一遭算了!”

于是高帝亲自统兵向东进发,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强起来,送到曲邮,谒见皇上说:“我本应该随从,实在病得太厉害了。楚人勇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与楚人争一时的高低。”(留侯)又乘机劝皇上说:“命令太子做将军,监领关中的部队吧。”皇上说:“子房即使重病,躺着也要强打起精神辅佐太子。”留侯便行使太子少傅之职。(皇上)最终也没有更换太子。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杂说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他的内容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首先说,孟子是孔子非常优秀的学生,“仁者爱人”的提出,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体现。写作已经开始,我只好不得已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我想到,仁者爱人的首要观点是对人出发,他并不是对待金钱又或其他事物,说明人是儒家重要表达对象。其次是爱人,爱,当然不是指喜欢之类的异性之间的关系,爱,应该是种仁慈,是说我们要怀有慈悲之心去关爱他人。爱人的主体是仁者,说明爱人是仁者的重要体现,而他反过来却也暗示着仁者是爱人的这一属性。 原本在我但看来,仁者就是善良和博爱的属性,当再看看孟子的话,他说仁者不仅是充满善良和爱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仁者是智慧的,而人格魅力就是其霸气了。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再来回味他的话,很明显的是我们都可以明白他说的话,他就是说关爱他人的人,他将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他将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虽然我们都很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作为圣言,它拥有重要意义。 仁者爱人不只是说给老百姓听的,那些古代的文人(可以泛指读书人,应该包括孔子孟子之类的人了),都很希望自己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赏识,大部分的文人的抱负是:倘若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则不仅能升官发财,还能高高在上,得到他人的膜拜。然而还有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圣人,他们期待着那一天尽快到来,如果统治者可以选择“仁者爱人“的思想,他们就是会善待百姓的,当然百姓的生活就会愈见幸福,而统治者则又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难得的安居乐业。刘备因为懂得人心的重要性,友好对待百姓,最终获得人民的爱戴,秦朝灭亡的悲剧无不与秦始皇的暴政有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的深远意义在这些典故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代企业的发展,马云的阿里巴巴非常成功,甚至拥有阿里巴巴股份的员工因为阿里的上市而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往前说,阿里成功后,马云并没有独揽股份,而股份的分散则会使他更赢得员工的信任。团结合作,上下一心正是使得公司不断强大的原因。 因此,直到今天,上千年的儒家圣言仍然不会遭遇淘汰,这说明真理是不会因为历史的改变而改变的。我们大学生,二十几载过去了,我们一路在成长着,成长的道路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们则需要有爱人的情怀,倘若相扶相持,集思广益,一路下来后,我们可以学习到的则会很多。然而,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所谓爱人,并不是打着爱人的口号去帮别人作弊,去帮别人打架,如果没有本着理性的头脑,只有一颗火热的心,就会走错方向,其结果就在害人害己。因此,爱人也需要理性。 我们要知道的还有,我们要知道仁的根本是什么,我们看看孔子说的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也就是说,孔子办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 陈述。 ?“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 “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②(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 ?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 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通权达变。 ③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 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 ?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君子之风》 ?①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2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 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 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③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安贫乐道 ?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 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 这一比喻义的? ?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 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仁者爱人

第一课仁者爱人 原文: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 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⑤。”(《论语·颜渊》) 2、仲弓问仁⑥,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⑦,使民如承大祭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怨,在家无怨。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3、樊迟问仁⑩。子曰:“爱人。” 问知11。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12。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13”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14,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15!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1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17,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8?”子曰:“其‘恕’乎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20?”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1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①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②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归,称许,赞许。③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④目,条目,详情。⑤不敏,指资质愚钝。事,从事、实行。⑥仲弓,及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⑦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⑧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⑨在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有人。家,古代大夫的家族。⑩樊迟(前505或515—?),名须,字子迟,春秋时鲁国人(也有人说是齐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或三十六岁。○11知,通“智”。○12达,明白,了解。○13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直,正直,公正,这里指正直公正的人。错,通“措”,安排,安置。诸,“之于”的合音。枉,邪恶,这个指邪恶的人。○14乡,通“向”,先前。○15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16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皋陶(gāo yáo),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在四方部落首领的推举下,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驩(huān )兜、三苗四人。尧去世后,他继了位,咨询四方部落首领,挑选贤人治理民事,还选拔治水有功的禹做继承人,是深受儒家学者推崇的明君的典范。皋陶,又写作“咎繇”,夏禹的贤臣。○17伊尹,商初大臣,尹是官名,伊是名字(也有人说他的名字是挚)。据说他是家奴出身,做有莘(shēn)女的陪嫁到了汤那里。汤先是让他做了“小臣”,后来又让他管理国政,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夏桀。○18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19大概是“恕”吧!○20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吧?○21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 17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XX为您带来的是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他的内容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首先说,孟子是孔子非常优秀的学生,“仁者爱人”的提出,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体现。写作已经开始,我只好不得已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我想到,仁者爱人的首要观点是对人出发,他并不是对待金钱又或其他事物,说明人是儒家重要表达对象。其次是爱人,爱,当然不是指喜欢之类的异性之间的关系,爱,应该是种仁慈,是说我们要怀有慈悲之心去关爱他人。爱人的主体是仁者,说明爱人是仁者的重要体现,而他反过来却也暗示着仁者是爱人的这一属性。原本在我但看来,仁者就是善良和博爱的属性,当再看看孟子的话,他说仁者不仅是充满善良和爱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仁者是智慧的,而人格魅力就是其霸气了。孟子说:“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再来回味他的话,很明显的是我们都可以明白他说的话,他就是说关爱他人的人,他将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他将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虽然我们都很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作为圣言,它拥有重要意义。 仁者爱人不只是说给老百姓听的,那些古代的文人,都很希望自己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赏识,大部分的文人的抱负是:倘若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则不仅能升官发财,还能高高在上,得到他人的膜拜。然而还有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圣人,他们期待着那一天尽快到来,如果统治者可以选择“仁者爱人“的思想,他们就是会善待百姓的,当然百姓的生活就会愈见幸福,而统治者则又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难得的安居乐业。刘备因为懂得人心的重要性,友好对待百姓,最终获得人民的爱戴,秦朝灭亡的悲剧无不与秦始皇的暴政有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的深远意义在这些典故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代企业的发展,马云的阿里巴巴非常成功,甚至拥有阿里巴巴股份的员工因为阿里的上市而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往前说,阿里成功后,马云并没有独揽股份,而股份的分散则会使他更赢得员工的信任。团结合作,上下一心正是使得公司不断强大的原因。 因此,直到今天,上千年的儒家圣言仍然不会遭遇淘汰,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思考题一、阅读材料1.6(第一章),然后回答问题。 儒家认为“修身”与“学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孔子认为“修身”是“学文”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先要提高品德修养,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文化。一个人如果有大学问却无德行,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而祸害无穷;一个人如果只有德行而无学问,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很有限。所以儒家强调以“修身”为本,以“学问”为用,两者不可偏废。 二、阅读材料4.15(第二章),然后回答问题。 1、结合注释,用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 答: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孔子“恕”的理解。 答: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的基本途径。孔子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孩子,这就是行仁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3、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 答: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 三、阅读材料5.12(第三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与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正好相吻合吗?为什么孔子却说“非尔所及也”? 答:孔子提倡人人都应具有“仁爱”之心,但要达到生命的完美状态,那要穷其一生去追求。因而孔子语重心长地告诫子贡,你现在不可能完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阅读材料6.30(第四章),然后回答问题。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 答:“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答: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五、阅读材料5.26(第五章),然后回答问题。 1、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子路、颜渊、孔子的志向。并说说他们志向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仁者爱人》(重点版) 一、核心解读: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延伸,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则体现了圣人的恻隐之心普施与一切众生。

论语之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复习四:“仁者爱人” 一、文化思想 1、仁道最基本的内涵是“忠恕”,这是待人的基本原则。所谓“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3、“仁”的实践表现是“爱人”,这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发端。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天下人各得其安,尽显仁者风范。他重人不重财、悯恤不幸之人等举动都是“仁”的体现。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上,孔子的仁爱也由人及物,惠及一切。 4、孔子的仁爱观:由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可见,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二、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章节,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分)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2分) 1.(1)①“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为仁由己,侧重于修身;“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为政。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章节,然后回答问题。(6分) (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0·17) (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15·42) (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

《论语》:仁者爱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b4183363.html, 《论语》:仁者爱人 作者:徐小跃 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15年第02期 摘要孔子及其《论语》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主要命题是“仁者爱人”,精神实质是“爱”。爱有孝悌之爱,忠恕之爱,惠民之爱。忠恕之道,尤其是恕道是人与人相处的“絜矩之道”,是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有心,有情,给 予,尊重,宽容,此十字是爱的本质内涵。阅读《论语》,品味仁道,倡导爱人,是欲实现净化心性,变化气质,愉悦精神,快乐人生,安顿生命之目的。 关键词孔子《论语》仁忠恕爱 分类号 G256 Analects of Confucius:The Benevolent Loves Others Xu Xiaoyue Abstract Confucius has “Ren”(benevolence) as the core category of his thought and his work Analects of Confucius,the idea of “the benevolent loves others” as proposition, love as the essence of spirit. Love should be showed in the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love,loyalty and forgiveness ,as well as benefaction to people. The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especially forgiveness, i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interpersonal rule, characterized by cultural spirit of contemporary value, and enriched in the eternal charm, which is borderless, spaceless and timeles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love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words,that is to say, mind, emotion,giving, respect and tolerance. The reading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 understanding the way of benevolence and advocacy of the love of people can help us realize the goal of purification of mind and consciousness, forming character from studies, spiritual pleasure,happy life and peaceful life. Keywords Confuci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Benevolence.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Love. 引子 我首先谈我们南图阅读节,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第五届阅读节了,前四届分别就《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展开了阅读和讨论。应该说,通过研读,收效甚好。南图阅读节已然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一个品牌。如果说前四年我们的重点是放在文学方面的话,从今年开始,未来四年我们分别将就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道两家经典展开研读。也就是说,南图阅读节从文学名著转到了理论思想经典。我们围绕寄寓孔孟老庄思想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逐次进行深入阅读。读书学习,其终的究竟为何?这是每一位阅读者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读书是学问,教人如何读书更是学问。而何者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仁”在甲骨文、金文中没有发现,始见于《尚书》、《诗经》,至春秋时才被较广泛使用。不过在孔子之前,对仁的解释并不系统,是孔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仁作了系统阐发,成为“仁学”。什么是“仁”,孔子在弟子提问时作过不同的回答。但最核心的内容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这里所说的爱人,是爱一切人,它没有阶级和等级乃至家族的限制。郭沫若说是“人的发现”,匡亚明认为“这样就不仅发展了春秋以来的重民思想,并且使之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人道主义内容。”毛泽东也曾说过“仁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实现爱人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孔子说的“忠恕”之道。如曾子所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是对孔子思想的高度概括。“忠恕之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者是“忠道”,后者是“恕道”。忠是尽心于人;恕是将心比心。和起来讲就是忠诚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也就是说,自己想在社会上立足,建功立业,也要帮助别人在社会上立足,建功立业;自己想通达、发展,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发展。自己不愿做或不愿接受的东西,也不要强加于人。 孔子的“忠恕之道”,被世界上看作道德金律。孔子在《论语》中一再强调要爱人利人,不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拆台,损人利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爱人,

与人为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人类公共同生存的根本保证。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社会群体对你的帮助。如果只以自己为圆心,处处事事只考虑个人利益,不为他人着想,甚至损人利己,最后只能成为孤家寡人。孔子和儒家提出的道德规范,并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互惠的。爱人者人恒爱之,爱人也就是爱自己。这就是人生智慧。一般人也是一样,心里只有自己,不关心他人,甚至损人利己做坏事,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人们常说,“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上也要坚持与邻为善的原则,《尚书.尧典》就提出过“协和万邦”的思想:“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左传》也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因此处理族群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当然古代圣贤还不具备全球视野,但是他们提出的原则却是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综观中外历史,凡是反其道而行之,恃强凌弱,欺负和侵略别国的霸权主义国家,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屡试不爽的历史的铁则。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孔子宣扬“仁”的学说。他认为“仁”即“同情和爱人”。学生樊迟曾问老师孔子:“什么是仁?”答曰:“爱人”。爱别人,关爱别人,就是“仁”。即仁者爱人。

论孔子的“仁者爱人”

论孔子“仁者爱人” 儒家伦理思想核心的“仁,“仁”就是仁者爱人,即仁爱。他主张“出门如见大宾”,讲待人要恭敬;“使民如承大祭”,讲役使人民要谨慎,都有“爱人”的意义。孔子一生都以实现“仁”为己任,以实现“仁”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许慎在《说文·人部》中训为“仁,亲也,从人从二”。即二人之间的亲爱之情、人与人之间的亲爱关系就是仁,仁字本身的基本含义就是相亲相爱。孔子第一次对人与人之间的亲爱关系加以系统阐述,以“仁爱”来表述他的基本思想。孔子要求人要充满爱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率先在道德领域内自觉地确立了人伦情感为主导的精神,代表了儒家伦理的主流方向,并且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一、仁者爱人的广博 孔子把“仁爱”作为儒学基本范畴,探讨人的价值。他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他说具有“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才合乎仁的要求,又说:“刚、毅、木、呐近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仁,“仁者必有勇”,“仁者不忧”。 《论语》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总原则,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孔子把“爱人”视为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高准则,就是希望人们能以“仁爱之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种超越血缘关系而尊重他人权利并普遍性地爱他人的理念,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最基本特征。在孔子那里,道德出于人的内在情感;而在孔子伦理思想中,道德则是基于人的同情心而形成的普遍的社会成员的素质。他认为,人本性相似。这一相近的本性是人所具有的同情心,尽管有君子小人之别,但趋向于道德、形成道德素质却普遍存在于君子、小人之中。所以,人应该既“爱亲”,又“泛爱众”。在这个意义_L说,仁爱的伦理道德是适用于社会上每一个人的。 孔子不仅以“仁爱”思想要求民众,还要求执政者率先垂范,以“仁爱”治国安邦。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他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只有执政者带头施爱,且人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一个和合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然而,孔子所提倡的“仁爱”,并非不讲原则。孔子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当子贡问他“乡人皆好之”或“乡人皆恶之”时,他的回答是:“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孔子还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他把“乡愿”那种模棱两可的“好好先生”称为“德之贼也。”(《论语·阳货》)由此可见,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理性之爱,是爱憎分明、爱善者与憎恶者相统一的一种美德。 二、仁爱的根本——孝悌 孔子一贯主张“爱人”应从“孝第”开始,然后再由近及远,把对亲人的爱推广到社会上。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在《论语》中,子有是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4、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义,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明确“忠恕”的内涵。 3、背诵重点章节。 4、正确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5、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章P9)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仁者爱人

各种理解 (一)有人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二)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三)仁:“仁”是儒家管理的核心。什么是“仁”?“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即好事要与别人分享,不可独占;“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即坏事不可强加于人,比如你不希望自己得大病,也就不要让你的职工在有毒的环境下工作身患重症。“仁”还有“克己”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私心、欲望膨胀,不择手段。“仁者爱人”,强调要善待人、友爱人。儒家的理想就是要通过“仁”的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上下级能够理解沟通,同事间能够协作配合。而这也正是人本管理所追求和倡导的。在企业当中,满足人的需要,即是仁。反过来讲,对员工不友善、不体贴,动辄得咎,人人自危,这不是仁。因此,企业在推进企业改革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毕竟,使大多数职工人心不定、得不到实惠甚至失去实惠的改革和管理,不是成功的改革和管理;使大多数职工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 2.理解“仁”的丰富内涵,仁的根本、仁的原则、实现仁的方法。 3.背诵重点章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 难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仁的根本、仁的原则、实现仁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仁”字入手,讲解其基本意思。(PPT) (1)“仁,亲也,从人,从二。”——《说文解字》 (2)“上下相亲谓之仁。”——郑玄注《礼记》 (3)果仁,桃仁,杏仁…… 归纳:一,仁是发自内心的。二,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仁是一种爱。 (二)讲解仁在《论语》中的具体表现(事例) 同学们,我们现在对仁已经有一个粗略的理解了,那么孔夫子在生活中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他的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的日常生活,感受君子的仁德。请大家看10.7 1.讲解10.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马厩,马棚。 焚:烧,失火。 问题:孔子当时在鲁国做上大夫,拥有五匹马的马车。马棚失火,如果伤到

人,会是些什么人? 明确:下人,马夫。这是一些在当时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当时马的地位是如何的呢?马是孔子地位的象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之一。在奴隶社会的当时,马夫的地位是远远不如马的。孔子的关心人,实际上是对生命的重视,用今天的话说是:以人为本。 2.讲解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是一个状语后置句。 问题:孔子在服丧的人旁边为什么吃饭不吃饱? 讲解:请在家想想看如果你在一个有丧在身的人旁边大吃大喝,那他会有什么心理感受?孔子因为有仁在心,所以处处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怕当事人伤心,所以宁愿饿肚子。(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比而言,我们今天的丧礼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说得对,基本都是大力操办、热闹非凡。奥巴马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微笑自拍(照片)讲解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固相师之道也” 师冕:名字叫冕的乐师。古代的乐师一般由盲人充当。 及:到。今天及格延用其意。 第一个与:和。 第二个与:表疑问。相当于欤,吗。 固:本来。 相:协助,帮助。比较与“管仲相桓公”。 问题:孔子回答子张说这就是对待乐师的规矩。那么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孔子是如何对待师冕的? 讲解:我们要注意师冕这个对象的特殊性,他是个残疾人,他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理解,他的心灵是脆弱的。孔子是懂得这一切的,处处小心,就怕伤害到别人。所以付诸行动,就表现得体贴,温馨。体贴、关心、同情。 4.讲解9.10 子见齐衰、冕衣裳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名词作动词。泛指穿丧服的人。 冕衣裳:名词作动词。指戴着礼帽、穿着礼服的贵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