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
子对盲人的关心。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仁的
基本点是两个字:爱人。
5: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
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 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 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 理想社会。
6: 7-27子钓而不纲(1),弋(2)
不射宿(3)。
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 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 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 己的仁德之心罢了。
分析最后一节。 否定:管仲未能杀身成仁
肯定:尊王攘夷 ①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维护统一,开创和平。
②制止夷族入侵,保卫了民族文化的先进性。 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了华夏的统一, 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 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 信用。 肯定大节大信,忽略小义小信。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 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说 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关心民生疾苦,始终 是孔子的仁爱观。 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 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
总结
• 仁者爱人即要求人人都学会关爱别人。在此我 们看到了孔子不管尊卑贵贱,不管是残疾人还 是健康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他都能做到 彬彬有礼,尽量为他人着想。 • 同样对万物,也以同等的心对待。
• 孔子之所以这样做,说明他极其尊崇“礼”, 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课后练习四翻译
3:与有丧者侧:尊崇礼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 这是不是太迂腐了呢?
• 不是。这是圣人性情纯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 想:人家在丧 事的哀痛中,你在这里大吃大喝,像 话吗?另一方面,也是圣人 尊崇礼节规范的表现: 遇到人家的丧事,自己要表示哀悼。真心 哀悼,难 道还能大吃大喝吗?
4: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
源自文库

子路是豪侠之士,讲义气,够哥们。从大处说, 则犹如诗圣 杜甫所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 • 颜渊是仁者之志,道德修养非常高。非常谦逊, 不愿意表白自己的好处;内敛。 • 一武一文的志向,一个豪爽,一个隐忍。而圣人 自己的志向 呢?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者安之”,就是要让老年人无论在精神上和 物质上都得到 安顿,无论是采取退休制度还是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朋友信之”, 就是要让人与人之间互 相理解,互相信任,再没有欺诈,没有仇 怨。“少者 怀之”,就是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永远爱护下一代, 让 世界充满爱。老中青三代都有了着落,社会安定而 美好。圣人之志,岂不就是要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吗?
忠与恕的关系如何?讨论。
区别:在内容指向上,忠侧重于外向性,竭力为人, 重心指向他人;而恕则是侧重内向性,推己及人,重 心指向自我。 在思维向度上,忠,他建立在孝悌的基础上,由此得 出忠的结论;恕是在既定善的心灵之下,由己及人, 形成恕的内涵。
统一:在目标指向上,两者皆统一于仁,是仁的外在 与内在的和谐统一,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在最终的目标指向上,都集中于“人”,即体现出本 文的主题:仁者爱人。
• 天意和人为的道理是一样的。人们做完一件事,到了无 可奈何,然后就把它归咎于天意。譬如农夫种田,已经 辛勤耕耘却遭遇水灾或旱灾,才能说上天实在使他饥饿 ;又如医生治病,已经用好药物却还不能治好病人,才 能说上天实在使病人死亡。现在不曾辛勤耕耘却埋怨上 天年成不好,不曾投放好药却责备上天索命,这行得通 吗?古代的君子,因为对天意不了解,所以对人事能尽 心尽力。因此在朝为官者,猝然遇到不同寻常的变故, 等到明察将要发生的道理,必定据理力争挽救制止它发 生,即使获罪直到赴死而无悔。这种想法表明:我懂得 尽力而为罢了。幸亏当时国君听从了建议,能够转危为 安,哪里知道这是人为的原因而不是天意所为呢?如果 不幸当时国君没有听从建议,直到获罪而死,然后就归 咎于无可奈何,说“这是天意啊,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君子也就没有遗憾了。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 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分)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2分)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 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 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际上就是“他为人民谋幸福,他 是 人民大救星”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必也圣乎!”的境 界。 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 子看 来,就连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没有完全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