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
答题技巧 ·指导
考点一 朗读节奏划分(每年必考)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如: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②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例①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②~④中的“若夫”“盖”“且”都为语气助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2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达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 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 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 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 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 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9
3.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透露 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天大寒,砚冰 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 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
4.关注人物心理。人物的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记。如《记承天寺夜 游》一文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 出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仍然旷达乐观的性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5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例①中“其”后省略了“狼”;例②“以”后省略了“之”;例③介词“为” 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17
考点四 文意理解与概括(2015) 第一步,分析文段本身的特点:看选文包含了几段,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 人、叙事、写景)。如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即可; 写景类的文章把握描写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第二步,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要点。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段还 是整个选文内容,看题目是要求,用原文还是课内学过的某句话作答,概括是否有 字数要求等等。然后看题后的分值,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 第三步,确定答题范围,整体概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6
4.增删法。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如“齐师 伐我”,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乡为身死而不受”译为“从前(为了礼 义),宁可死也不接受(施舍)”。对少数文言虚词不译或删去,如“夫环而攻之”中 的“夫”在翻译时删去。
5.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换成现代 汉语的语序。如“何陋之有”,换为“有何陋”;“战于长勺”,按照“于长勺 战”的语序来翻译。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7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所修饰中心语后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 开。 例如: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句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沿着山路行走”,它们 应连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8
10.利用对文章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 停顿。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句的意思是“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句中的停顿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9
考点二 实词解释(每年必考) 1.以形析义法 绝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这就为推测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形旁为“禾”,就可推知此字与五谷有关;如果形旁为“贝”,就可推知与金 钱有关;如果形旁为“皿”,就可推知与器具有关;如果形旁为“纟”,就可推知 与捆绑有关等。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4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①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②中“出”紧密 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也”用在句中表停顿语气时,朗读时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例句中的“也”作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0
2.以音猜义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由本义去解释借义,再根据本义推断通假 字的意思。例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句中,“要”(yāo)与“邀”同音通 假,由此可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有些字的读音比较特殊,可以找出含有这个字(读音不同)的句子进行比较。例如 《 爱 莲 说 》“ 陶 后 鲜 有 闻 ” 的 “ 鲜 ” 字 , 应 读 作 “ xiǎn” , 是 “ 少 ” 的 意 思 ; 与 《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中的“鲜”进行比较可知,“鲜”作“鲜嫩,味道 鲜美”解释时,读作“xiān”,作“少”解释时读“xiǎn”。
6.意译法。对不能逐字逐句翻译的词语,在理解句子大概意思的前提下,用相 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 峰,就会平息它的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 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显然比直译更准确。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0பைடு நூலகம்
5.注意侧面描写。人物的侧面描写是指对该人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 其他事物或人物,或者通过描写周围事物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地表现该人物 的性格特征。如《口技》通过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表现听众的反应,从侧面烘 托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6.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作者写作背景等,加以分析,从中找出人物性 格特点。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1
3.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实词的词 义,如“一见辄能诵”(2014江西)中的“辄”,可联系成语“浅尝辄止”中的“辄” 来理解,意思为“就”。 4.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 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丧地数百里”中的“丧”,“自见之谓明”中的 “明”(2013江西),“丧”“明”在日常使用中,分别有“丧失,失去”“明智,明 白”之意,在此可以将这些意思代入句子里,结合语境,看哪种意思更合适。不难 得出此处分别为“丧失”“明智”之意。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8
考点五 人物形象(2016、2017) 1.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 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说”到“怫然怒”,再至“色 挠”,形象地表现出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2.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 点。如《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等语言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4
7.对句判断法 又称“语言结构推断法”,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古人行文 常讲究对举,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 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戴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腰”与“戴”对应,可 判断“腰”在此处应为动词,解释为“腰佩”。
6.古今对照法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发生了变 化,形成了古今异义现象,如“天下无冤狱”(2012江西)中的“狱”,古义为“案 件”,今义为“监狱”。还需要特别注意,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有可 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 “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意。
【答题模式】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 达:××是一个……样的人物形象,他做了……事,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 质)。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1
三年中考 ·演练
(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 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2
5.语境推断法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 具体语境理解。如“比读《齐史》”(2014江西),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 “等到我读到《齐史》(的时候)”,由此可知“比”在此是“等到”的意思。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3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5
考点三 句子翻译(每年必考) 1.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替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 香”,译为“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2.保留法。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 衡单位等)照搬。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 京”“巴陵郡”照搬不译。 3.替换法。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当的 词去替换。如“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中的“未”替换为“不能”,“弗”替换为 “不会”,全句翻译为“小的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不会遵从”。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无措
( D)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里间事甚悉
【解析】四个选项中,A项“欲活之”与“无路”是转折关系。B项是主谓句。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6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例如:①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岸芷”与“汀兰”,“郁郁”与“青青”是并列短语;例②中的 “良田”“美池”“桑竹”为并列短语。 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之后应作停顿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例句中“虞山”,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 子的美称。
词。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
2.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如:①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例①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②是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例③是谓语与补语之 间的停顿。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3
3.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必须停顿 例如:①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①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节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 “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②中的“中间”,“中”是“中间”的意思, “间”是“夹杂”的意思。例③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 “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3
【注释】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 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 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 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 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 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 (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
答题技巧 ·指导
考点一 朗读节奏划分(每年必考)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如: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②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例①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②~④中的“若夫”“盖”“且”都为语气助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2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达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 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 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 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 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 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9
3.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透露 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天大寒,砚冰 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 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
4.关注人物心理。人物的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记。如《记承天寺夜 游》一文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 出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仍然旷达乐观的性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5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例①中“其”后省略了“狼”;例②“以”后省略了“之”;例③介词“为” 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17
考点四 文意理解与概括(2015) 第一步,分析文段本身的特点:看选文包含了几段,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 人、叙事、写景)。如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即可; 写景类的文章把握描写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第二步,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要点。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段还 是整个选文内容,看题目是要求,用原文还是课内学过的某句话作答,概括是否有 字数要求等等。然后看题后的分值,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 第三步,确定答题范围,整体概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6
4.增删法。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如“齐师 伐我”,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乡为身死而不受”译为“从前(为了礼 义),宁可死也不接受(施舍)”。对少数文言虚词不译或删去,如“夫环而攻之”中 的“夫”在翻译时删去。
5.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换成现代 汉语的语序。如“何陋之有”,换为“有何陋”;“战于长勺”,按照“于长勺 战”的语序来翻译。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7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所修饰中心语后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 开。 例如: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句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沿着山路行走”,它们 应连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8
10.利用对文章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 停顿。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句的意思是“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句中的停顿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9
考点二 实词解释(每年必考) 1.以形析义法 绝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这就为推测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形旁为“禾”,就可推知此字与五谷有关;如果形旁为“贝”,就可推知与金 钱有关;如果形旁为“皿”,就可推知与器具有关;如果形旁为“纟”,就可推知 与捆绑有关等。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4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①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②中“出”紧密 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也”用在句中表停顿语气时,朗读时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例句中的“也”作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0
2.以音猜义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由本义去解释借义,再根据本义推断通假 字的意思。例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句中,“要”(yāo)与“邀”同音通 假,由此可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有些字的读音比较特殊,可以找出含有这个字(读音不同)的句子进行比较。例如 《 爱 莲 说 》“ 陶 后 鲜 有 闻 ” 的 “ 鲜 ” 字 , 应 读 作 “ xiǎn” , 是 “ 少 ” 的 意 思 ; 与 《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中的“鲜”进行比较可知,“鲜”作“鲜嫩,味道 鲜美”解释时,读作“xiān”,作“少”解释时读“xiǎn”。
6.意译法。对不能逐字逐句翻译的词语,在理解句子大概意思的前提下,用相 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 峰,就会平息它的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 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显然比直译更准确。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0பைடு நூலகம்
5.注意侧面描写。人物的侧面描写是指对该人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 其他事物或人物,或者通过描写周围事物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地表现该人物 的性格特征。如《口技》通过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表现听众的反应,从侧面烘 托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6.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作者写作背景等,加以分析,从中找出人物性 格特点。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1
3.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实词的词 义,如“一见辄能诵”(2014江西)中的“辄”,可联系成语“浅尝辄止”中的“辄” 来理解,意思为“就”。 4.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 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丧地数百里”中的“丧”,“自见之谓明”中的 “明”(2013江西),“丧”“明”在日常使用中,分别有“丧失,失去”“明智,明 白”之意,在此可以将这些意思代入句子里,结合语境,看哪种意思更合适。不难 得出此处分别为“丧失”“明智”之意。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8
考点五 人物形象(2016、2017) 1.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 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说”到“怫然怒”,再至“色 挠”,形象地表现出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2.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 点。如《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等语言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4
7.对句判断法 又称“语言结构推断法”,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古人行文 常讲究对举,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 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戴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腰”与“戴”对应,可 判断“腰”在此处应为动词,解释为“腰佩”。
6.古今对照法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发生了变 化,形成了古今异义现象,如“天下无冤狱”(2012江西)中的“狱”,古义为“案 件”,今义为“监狱”。还需要特别注意,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有可 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 “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意。
【答题模式】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 达:××是一个……样的人物形象,他做了……事,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 质)。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1
三年中考 ·演练
(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 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2
5.语境推断法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 具体语境理解。如“比读《齐史》”(2014江西),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 “等到我读到《齐史》(的时候)”,由此可知“比”在此是“等到”的意思。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3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5
考点三 句子翻译(每年必考) 1.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替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 香”,译为“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2.保留法。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 衡单位等)照搬。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 京”“巴陵郡”照搬不译。 3.替换法。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当的 词去替换。如“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中的“未”替换为“不能”,“弗”替换为 “不会”,全句翻译为“小的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不会遵从”。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无措
( D)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里间事甚悉
【解析】四个选项中,A项“欲活之”与“无路”是转折关系。B项是主谓句。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6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例如:①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岸芷”与“汀兰”,“郁郁”与“青青”是并列短语;例②中的 “良田”“美池”“桑竹”为并列短语。 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之后应作停顿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例句中“虞山”,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 子的美称。
词。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
2.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如:①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例①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②是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例③是谓语与补语之 间的停顿。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3
3.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必须停顿 例如:①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①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节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 “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②中的“中间”,“中”是“中间”的意思, “间”是“夹杂”的意思。例③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 “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3
【注释】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 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 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 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 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 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 (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