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读图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云岭地质图分析 地形、地貌、交通等自然地理概况

区内主要村镇为北部的北庄与南东角的李家村。慕云山地区的山势呈近东西走向,与地层的走向(NE)呈斜交关系,图区中部地形相对较高,其最高峰为暮云岭海拔大于450米,南北地形相对较低,其最低点海拔小于150米,相对高差约300米,属于低山丘陵区。

区内水系主要为北部的细水与南部的东流水,总体走向约为北东65度,流向由西向东。区内山系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分布于区内中部广大地区,海拔高度多大于200米,山谷多为南东、北西向展布。

地层分布与接触关系

由图例可知,本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上奥陶统灰岩,下志留统板岩,下石炭统细砂岩,中石炭统灰岩,上石炭统砂岩,下二叠统灰岩,上二叠统硅质页岩,中侏罗统砂岩,上侏罗统粉砂岩,第四系砂、砾石。可见本区缺失了中志留统,上志留统,泥盆统和下侏罗统。

从地层分布来看,第四系砂、砾石主要分布于细水、东流水两侧低洼地带。上侏罗统粉砂岩分布于本地质图的北西角,倾向约为315度,倾角24度。中侏罗统砂岩分布于本地质图的北西部与南部。石炭统分布于本地质图中间。下志留统板岩分布于东南角东流水旁。根据地质图及地层产状特点可以从地质图上看出,下志留统板岩与下石炭统细砂岩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下二叠统灰岩与中侏罗统砂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石炭统与中侏罗统砂岩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奥陶统灰岩与下石炭统细砂岩为角度不整合;第四系砂、砾石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各老地层之上。

地质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褶皱总体展布方向(轴线走向)为NE45°。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分布有北庄向斜、暮云岭背斜、青岩顶向斜(倒转向斜)等。他们有三点公共特征,分别是1.轴面向南东陡倾2.枢纽倾伏角较缓3.均为短轴背斜。

地质发展史

加里东旋回中期,此区应该为浅海环境,从而形成奥陶系(O2)统的厚层石灰岩沉积岩层;加里东旋回后期,造陆使地壳大面积上升,海退开始,沉积间断,地层因出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形成陆相古风化壳面上的大量碎屑物质,海西旋回初期,地壳下沉,海进开始,形成了石炭系下统(C11 )粗砂岩、底砾岩沉积岩层;自石炭纪(C12)—(C22)开始,地壳小幅震荡,该区的古地理环境,在滨海、浅海、沼泽之间多次转换,从而使其岩性,在浅海石灰岩、滨海砂岩、及沼泽黑色页岩之间多次变化;海西旋回后期,该区再次上升形成海退,受海西旋回后期或印支旋回的影响,此区在受到来自南东、北西方向的造山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形成了褶皱构造形态,其后该区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地层沉积间断;燕山旋回早期,此区北部下降形成局部山间凹陷,沉积少量的中侏罗统(J21)砾岩及粉砂质页岩岩层;燕山旋回后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北部地壳再次上升,沉积间断,遭受风化剥蚀;此后此区再未遭受构造运动影响,第四纪陆相近水平沉积,只发育在沟谷侵蚀的局部地区。

总之,该区共经历四次大运动旋回,从而形成今天的构造形态及地理地貌形态。

金山镇地区自中泥盆世以来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地壳发生了多次抬升与沉降,并且遭受了水平挤压应力场的作用,最终造成了今天的地形地貌。中泥盆世时期该地区位于海平面之上,为河流相沉积,沉积了砂岩、砾岩;之后地壳下降,地面下降到了海平面以下,并且于晚泥盆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沉积了页岩、泥岩。晚泥盆世晚期地壳开始抬升,到早石炭世时,该地区已经抬升到地表,并且开始接受河流沉积,先沉积了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早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下降,并且接受滨—浅海沉积,于晚石炭世时期沉积了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晚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继续下降,并且开始接受浅海沉积,于早二叠世沉积形成了下二叠统灰岩、泥岩;早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抬升,但并未完全抬升出地表,在中二叠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并且沉积了一套中二叠统砂岩;中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又下降,下降到海平面以下,于晚二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形成了上二叠统灰岩、页岩。早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出地表,接受风化剥蚀,因此缺失了早三叠世T1的地层。晚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到地表,经受风化剥蚀,并且于晚三叠世到晚侏罗世时期,该地区经受了巨大的构造运动,整个地区受到了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该地区一系列的断层和褶皱构造,同时在该时期,在该地区的西部和东北部发生了岩浆岩体的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和斑岩。至今,该地出露地表的大面积白垩纪、中三叠世地层受到剥蚀,同时在断层F2周围形成一个构造窗和一个飞来峰。

判断题

1.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压强度。

4.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6.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7. 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

8. 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11. 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12. 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13. 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15.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6.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9.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21. 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22.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23.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

24. 直立褶皱的两翼,其中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

27. 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29. 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31.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2.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4. 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35. 地层重复一定是褶皱造成的。

36. 顺层断层是指断层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一致。

38. 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三、填空

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

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