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大血管狭窄病因

合集下载

血管高分辨成像

血管高分辨成像
正性重构
TVA /参考处TVA(TVA:血管总面积) 根据重构指数(RI)将重构类型分为血管重构是狭窄血管自身
基底动脉偏心性斑块
在矢状位的3DT1-SPACE图像上于斑块最窄处重 建出血管横断面,并测量血管总面 积、管腔面积、 及管腔直径
斑块形态
参考层面在矢状位的3DT1-SPACE图像上于斑块远端血管正常处重建出参考血管横断面,并测量参考血管总面积、参考管腔直径
MRA上相同的管腔,却存在不同的风险
3T机器TOF MRA2D黑血序列3D黑血序列压水
评价指标
斑块形态学分析
斑块的强化程度分级: 分级标准
斑块强化程度的分析
分析内容:
病人A 冠状位
病人B 横断位
脑动脉粥样斑块高分辨MRI成像定性测量指标
局限性斑块(≤0.5cm),弥漫性斑块(>0.5cm) 高于邻近肌肉的150% 偏心累及血管周径的范围小于75%,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不稳定性斑块
稳定斑块
不稳定(易损)斑块斑块容易产生有症状栓塞或颈动脉闭塞,即使狭窄不太严重,产生有症状栓塞或颈动脉闭塞的危险性也较高
不稳定斑块:
以管腔狭窄程度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
电离辐射
无法观察管壁
个人技术
显示血管壁定量、定性分析
最佳检查手段
传统的颅内血管成像方法
磁共振高分辨率,多对比管壁成像
TOF MRA
2D TSE:双翻转/三翻转/四翻转技术—抑制血流信号
SPACE(Siemens)VISTA(philips) CUBE(GE)
SPACE序列等可全脑覆盖扫描、 空间分辨率高、可任意方位重建)
以管腔狭窄程度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 显示血管壁;定量、定性分析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CT血管造影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效果对比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CT血管造影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效果对比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CT血管造影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效果对比胡瑞婷;韦武鹏;李雪花;覃冬华;胡瑞光;秦超【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7(39)7【摘要】目的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与CT血管造影(CTA)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HR-MRI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及对斑块性质的评估效果,并评价两种方法与DSA评价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共24支大脑中动脉发生血管狭窄.CTA与HR-MRI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HR-MRI与DSA呈高度一致性(κ=0.770,P=0.016),CTA与DSA呈中度一致性(κ=0.528,P=0.031).HR-MRI对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总检出率及易损斑块、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CTA(P<0.05).结论 HR-MRI在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方面比CTA更具优势.%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between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 and CT angiography(CTA) for evaluating the angiostegnosis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 of middle cerebralartery.Methods Twenty patients diagnosed as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giostegnosis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were selected,and underwent HR-MRI and CTA.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fo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giostegnosis and evaluation result of plaque characteristics were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methods.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nd DSA for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angiostegnosis was assessed.Results DSA revealed that angiostegnosis was seen in 24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detection rate,diagnostic sensitivity,specificity or accuracy between CTA and HR-MRI fo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P>0.05).For assessing the severity of angiostegnosis,HR-MRI was highly consistent withDSA(κ=0.770,P=0.016),while CTA was moderately consistent withDSA(κ=0.528,P=0.031).HR-MRI had higher total detection rate fo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laque and higher detection rates for vulnerable plaque and stable plaque compared to CTA(P<0.05).Conclusion HR-MRI is superior to CTA for evaluating the angiostegnosis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总页数】4页(P994-997)【作者】胡瑞婷;韦武鹏;李雪花;覃冬华;胡瑞光;秦超【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二科,南宁市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放射科,南宁市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急诊科,南宁市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二科,南宁市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老年科,南宁市 53000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1【相关文献】1.CT灌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Willis环结构对灌注分布的影响 [J], 颜利辉;戴真煜;姚立正;李新;周桂龙2.CT血管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J], 姚勇;赵美臣;董阳;肖玲;李高明3.3DCUBET1压脂与非压脂序列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中的效果对比 [J], 吴业君; 王伊琳; 王超; 胡天翔4.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与CTA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与斑块应用研究 [J], 孙鹏;赵东旭;李奎;孔洋洋;冯仪男5.颅部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评价效果的对比分析 [J], 陈奕州;黄育鑫;马春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

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

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也日新月异,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成像作为目前常用的影像诊断手段,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两个方面谈谈它们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中的价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相关疾病。

颈内动脉是供应大脑的主要血管之一,它在颈部通过软骨环进入颅内,分布于脑干及其上方,被称为颈内动脉颅内段。

当颈内动脉颅内段发生狭窄时,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病人出现头痛、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CT血管造影是一种以静脉注射造影剂,通过CT扫描获取血管成像的一种影像检查技术。

相比传统的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无需通过血管插管,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感染的风险。

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诊断,CT血管造影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CT血管造影对血管结构和血液流动情况的显示十分清晰。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颈内动脉颅内段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态,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狭窄的位置、程度和范围,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CT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血管狭窄的原因。

狭窄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血管壁的粥样硬化斑块,也可能是动脉瘤、动脉炎等疾病导致的。

CT血管造影可以通过观察血管壁的形态和信号强度,配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血管狭窄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CT血管造影还可以辅助医生评估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CT血管造影不仅能够准确地定位血管狭窄的位置和程度,还能够评估术中的风险和手术可行性,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中的价值。

颈动脉CT_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颈动脉CT_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世界复合医学2024年1月第10卷第1期颈动脉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张晔锋[摘要]目的对比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在头颈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和MR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共检出中度狭窄及以下患者41例,中度狭窄以上患者19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与诊断价值。

结果 MRA与CTA的准确度分别为95.00%、88.33%,灵敏度分别为95.12%、90.24%,特异度分别为94.74%、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两种诊断方法对动脉狭窄、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的疾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CTA与MRA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效果均较为显著,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较高,但MRA略高于CTA。

[关键词]颈动脉CT血管成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头颈部疾病;成像特点[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94X(2024)01-0075-03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4.10.01.20Diagnostic Value of Carotid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and MR Angiog⁃raphy (MRA) in Head and Neck Artery StenosisZHANG YefengDepartment of Imaging, Jiangyin Nanzha Hospital, Jiangyin, Jiangsu Province, 21440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arotid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in head and neck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sixty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head and neck artery stenosis admitted to Jiangyin Nanzha from October 2022 to April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CTA and MRA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the gold standard. A total of forty-on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steno⁃sis or below and ninetee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stenosis or above were detected.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MRA and CTA were 95.00% and 88.33%, the sensitivity was 95.12% and 90.24%,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4.74% and 84.21%,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agnostic conformity rate of artery stenosis, aneurysm an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 between the to diagnotic methods (all P>0.05). Conclusion Both CTA and MRA have significant diagnostic effects on head and neck diseases,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wo methods is higher, but MRA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CTA.[Key words]Carotid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R angiography; Head and neck dis⁃eases; Imaging characteristics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是一种融合了CT增强和CT后处理的新技术,利用 CT体积重建(CT Volume Reconstruction, CT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和CT模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 CTVE)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细节信息,是头颈部血管形态变化和血管病变、显示病灶和周边血管之间联系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和方法[1]。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7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50( 2021) 03-0154-04
动脉粥样硬化(ICAD)是导致中国人群缺血性 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约70%的脑卒中由斑块破裂 所致。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对脑卒中的控制和 预防非常重要[1]。目前,临床上评估血管的检查方 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 graphy angiography, CT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 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磁共振血管成像 (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等, 然而, 这 些血管成像方式仅显示管腔狭窄,不能提供有关血 管壁的潜在病理信息。HR-MRI可以提供动脉粥样 硬化和血管壁的特征信息。 多项研究已经证明了使 用HR-MRI显示颅内动脉的动脉壁和管腔的可行 性。某些血管壁或斑块特征,如阳性重构、斑块内出 血和斑块负荷,可以被用来识别需要早期预防或更 深入治疗的高危患者。目前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 中使用的HR-MRI大多是在3.0T的磁场下进行的, 超高场强(7.0T)技术的出现使HR-MRI的应用更 加深入。
1 HR-MRI 技术
HR-MRI是通过抑制血管内血液流动信号获取 血管壁等静态组织图像的一种成像方法,利用的是 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黑血技术,所谓黑血是指磁共 振血管成像中,在血流进入成像容积之前施加一个 饱合射频脉冲,使血流预饱和。当其流入成像容积 时再施加射频脉冲,由于已被预饱合血流的纵向磁
化矢量很小,几乎不产生信号,所以血流呈黑色(低 信号),而周围组织为高信号,从而产生对比,衬托 出血管的影像,又称预饱合技术[2]。传统的HRMRI使用的是二维(two dimensional, 2D)序列。常 规多对比度成像序列包括: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 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TOF-MRA)、T1 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 T1WI)、T2 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 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imaging, PDWI)。 2D序列可以为病变血管壁提供更好的空间分辨率 和信噪比。然而,在没有管腔狭窄的情况下,它不能 实现对多条血管病变的检测。三维(three dimen­ sional, 3D)成像技术可以检测更多的病变血管,可 以进行多平面和曲面重建,并在不同的剖面图上评 估斑块负荷和颅内主要动脉的分布。同时三维成像 技术扫描速度更快,空间分辨率更高,还可以减少部 分容积效应,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准确。与3D技 术相比,2D序列提供了相对更好的“面内”空间分 辨率,侧重于更多关于血管壁病变的细节。因此,颅 内动脉的最佳成像方案应该同时包括2D和3D序 列。

3_0T高分辨力MR大脑中动脉管壁成像研究_黄俊

3_0T高分辨力MR大脑中动脉管壁成像研究_黄俊
作 者 单 位 :200433 上 海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附 属 长 海 医 院 放 射 科 作者简介:黄俊(11982-),男,湖 北 十 堰 人,硕 士 研 究 生,主 要 从 事 磁共振血管成像工作。 通 讯 作 者 :刘 崎 ,E-mail:liuqiatg@gmail.com
“黑血”预脉冲;第二部 分 采 用 超 短 的 TR、TE 及 激 发 角 度 较 小 的射频脉冲来采集信号,其扫描 时 间 短,分 辨 力 高,可 以 对 血 管 壁进行“黑 血”高 分 辨 力 成 像。“黑 血”和 “亮 血”两 种 技 术 相 结 合可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准确度。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颅内大动脉和颅外颈动脉狭窄是缺 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据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在白种 人 中 以颅外颈动脉狭窄为主,在亚洲 及 非 洲 人 中 以 颅 内 大 动 脉 狭 窄 常见[1-2],而 后 者 在 我 国 高 达 33% 。 [2-3] 颅 内 动 脉 病 变 常 是 预 示 进一步的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 警 因 素,其 中 又 以 大 脑 中 动 脉 最 具 代 表 性(因 其 供 血 范 围 广 ,最 常 受 累 )[4-5]。 目 前 评 价 颅 内 动 脉狭窄的主要影像 技 术 包 括 数 字 化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digital sub- 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经 颅 多 普 勒 超 声 (transcranial Doppler,TCD)、CT 血 管 成 像 (CT angiography,CTA)、磁 共 振 血管成 像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等。 但 这 些 血管成像技术只 能 显 示 管 腔 结 构,不 能 显 示 管 壁 结 构 ,而 越 来 越多的证据表明对管壁结构的研究可能比单纯对血管狭窄程 度的 研 究 更 具 临 床 意 义。随 着 扫 描 技 术 的 进 步 和 高 场 强 (3.0T)磁共振扫描仪的 应 用,MRA 检 测 血 管 狭 窄 程 度 的 能 力 大大提高,高 分 辨 力 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可 以 显示颈动脉斑块 的 成 分 和 性 质,其 无 创 性、高 分 辨 力 及 可 以 多 重序列对比判定组织成分等优势,使高分辨力 MRI具有很高的 敏感度,而对于大 脑 中 动 脉 斑 块 的 研 究 正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逐 渐 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 文 就 3.0T HRMRI对 颅 内 大 脑 中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及辨别斑块易损性的最新应用 进行综述。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张 梁,周志斌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64摘要: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是一种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其抑制血流信号后能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脂质核心、壁内血肿及管腔狭窄情况。

HR-VWI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影像学信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本文就HR-VWI成像原理及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评估、在颅内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在症状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在脑小动脉病变及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动脉夹层;动脉瘤;综述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in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ZHANG Liang, ZHOU Zhibi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iany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 (HR-VWI) is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with ultra-high resolution. By suppressing blood flow signals, it can clearly present fibrous caps, lipid cores, intramural hematomas and lumen stenosis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HR-VWI provides important imaging information and has great valu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maging forming principle of HR-VWI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Keywords: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dissection; aneurysm; review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不错的进步,但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脑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

《2024年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范文

《2024年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范文

《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篇一一、引言磁共振黑血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医学成像原理的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磁共振黑血技术在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二、磁共振黑血技术原理磁共振黑血技术利用磁场和射频技术,对血管内血流进行成像。

在特定条件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对磁场产生特殊影响,使得血管在磁共振图像中呈现出黑色,因此得名“黑血技术”。

该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内斑块、狭窄等病变情况。

三、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1.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磁共振黑血技术能够准确显示颈动脉的形态和结构,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观察血管的狭窄程度、狭窄部位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医生可以判断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 斑块性质的诊断:磁共振黑血技术还能对斑块的性质进行判断。

斑块主要分为软斑和硬斑两种类型,其中软斑的易碎性和脱落性较高,对患者的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通过观察斑块的信号强度、形态及与血管壁的关系,医生可以判断斑块的性质,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磁共振黑血技术的优势1. 无创性:磁共振黑血技术无需进行有创性操作,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

2. 高分辨率:该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和斑块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3. 多方位成像:磁共振黑血技术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血管进行成像,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情况。

4. 可重复性:该技术无辐射损伤,可多次重复进行,便于观察病情变化。

五、结论磁共振黑血技术在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该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血管结构和斑块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同时,该技术具有无创性、高分辨率、多方位成像和可重复性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在临床上,医生应充分利用磁共振黑血技术,提高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水平,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比较研究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比较研究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比较研究周理超张亚林廖荣信陈早【摘要】目的比较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诊断。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某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2例,分别采用HR-MRI和DSA对其进行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比较两种方式对不同程度颅内狭窄的诊断结果、不同形态斑块的诊断结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HR-MRI和DSA都可以有效诊断不同程度的颅内动脉狭窄,两者在重度狭窄和闭塞上诊断结果保持一致,HR-MRI在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的诊断上稍低于DSA,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在斑块形态诊断上准确率优于DSA(<0.05)。

结论HR-MRI和DSA对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诊断结果都相对可靠,但是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在斑块形态诊断以及患者满意度上具有明显优势,结果可为患者情况评估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and DSA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and occlusion.Methods A total of72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ad-mitted to a hospital from October2016to January2019were selected and diagnosed with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by HR-MRI and DSA,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stenosis with different degrees,diagnosis of plaqu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methods.Results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and DSA can both effectively diagnose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of dif-ferent degrees,and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severe stenosis and occlusion are consistent.HR-MRI is slightly lower than DSA in the diagnosis of mild stenosis and moderate stenosis,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05).HR-MRI was more accurate than DSA in the diagnosis of plaque morphology(<0.05).Conclusion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and DSA are relatively reliable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and occlusion,but HR-MRI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diagnosis of plaque morpholog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an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Key words】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

颅脑MRA和HR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颅脑MRA和HR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颅脑MRA和HR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进行颅脑MRA及HRMRI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及病因检出情况。

结果HRMRI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MRA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

采用HRMRI检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烟雾病、动脉夹层、血管炎例数均高于MRA。

结论 HR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病变诊断准确率高于MRA。

关键词MRA;HRMRI;脑梗死;颅内动脉;诊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

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早期行血管相关检查,了解其发病机制及病因,有利于指导选择治疗方法[1]。

目前,颅内动脉的血管成像方法主要有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其中MRA因费用低、无创,在临床上应用较广。

但它们仅能显示颅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对于病变血管管壁情况却不能直接显示,难以明确病因[2]。

而HRMRI作为一项新兴的无创影像技术,其可显示颅内动脉血管壁的结构,观察到病变部位血管壁的情况[3]。

本次研究选取MRA 和HRMRI这两种不同诊断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就诊治疗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18-80岁,平均年龄为(56.31±12.81)岁。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所选患者均为发病后14d内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

②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患者。

应用高分辨率MRI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差异

应用高分辨率MRI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差异

9 0 mm Hg ,收 缩压 ≥1 4 0 mm Hg ,或患 者正 在进 验 的 影像 医师 采 用盲 法 ,独 立评 价 ,意见 不 一 致
行降压治疗 ;糖尿病定义为患者糖化血红蛋 白 > 时协商解决 。根据信噪比及对管壁结构 、管壁轮 6 . 5% ;高 血 脂定 义 为甘 油三 酯 >1 . 7 mmo l / L,或 廓及管腔的显示情况将 图像 质量分 为4 个等级[ 7 ] : 总胆固醇 >5 . 2 m m o l / L ,或 目 前正在使用药物进行 1 级 ,图像信 噪 比较低 ,不能显示血管壁结构 ; 降脂 治 疗 ;患者 目前 或 过 去 吸烟 均 被认 为有 吸烟 2 级 ,血管 壁可 见 ,但管 壁 结构 和管 壁轮廓 模 糊 ; 史 ;肥胖定 义 为B MI > 2 3 . 9 k g / m2 。 3 级 ,管 壁结 构 显 示清 楚 ,仅 局部 略模 糊 ;4 级, 排 除 标准 :( 1 ) 具有 MRI 检 查 禁忌 证 患者 ;( 2 ) 管壁 结 构 和外 壁 轮 廓均 显 示 清 晰 。图像 质 量< 2 级 病因怀疑为血管炎 、动脉夹层或心源性栓塞等非 的病 例予 以排 除 。 动 脉粥样 硬 化性 患者 ;( 3 ) 并存 同侧 颈动 脉狭 窄 ( 狭 通 过DWI 、T 2 WI 及 黑水 序列 明确 有 无 大脑 中 动脉供血 区的新近梗死( 超急性期. 亚急性期) ,据 1 . 2检 查方 法 此将 患者分 为梗 死组 和T I A 组。 采用S i e me n s Ve r i o 3 . 0 T MR扫 描 仪 ,l 6 通 1 . 4统计 学处 理 计量 资料 结 果 用 均数 ±标 准 差 ( ±S ) 。计 数 道 头 线 圈 ,首 先 进 行 头 颅 常 规 三 维 时 间 飞 跃 法 ( t h r e e . d i me n s i o n t i me o f l f i g h t ,3 D— T O F ) MR A即 资料输入S P S S 1 7 .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 I A患 者 的狭 窄 率进 行 独 立 样 本 的 “ 亮 血 ” 的 扫描 ,基 线 同头 颅 横 轴 面 ,平 行 于前 脑 梗 死 患 者 和 T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_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_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

·指南与共识·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关键词】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治疗;管理;规范【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1.014通信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王拥军yongjunwang111@aliyun.com前 言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中国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亚型。

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CNSR)的数据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5%[1]。

中国脑动脉狭窄存在显著的分布特点,即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

据统计,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占到46.6%[2]。

关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

因此,自2012年以来,相关领域的专家相继颁布了《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3]《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5]《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6]《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8]《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9]《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10],这些专家共识和指南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脑动狭窄这类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传统的形态学评估发展到对脑组织病理生理学评估(侧支循环、脑血流及脑代谢)。

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

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

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是目前医学领域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诊断中,这两种方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分析CT 血管造影与磁共振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中的价值。

从临床诊断角度来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都是对大血管进行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诊断,CT血管造影可以直接显示血管内腔的狭窄程度和形态特征,对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并发症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

而磁共振则可以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实现对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的非侵入性成像,同样能够全面、准确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狭窄情况。

两者在临床诊断的价值上并无明显差异,均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评估血管狭窄的情况。

从诊断准确性来看,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方面也有各自的优势。

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对血管粥样硬化等钙化斑块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和评估病变,对于急性脑血管事件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而磁共振则通过多种序列的成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病变的特性,如T1WI、T2WI、DWI等序列对于脑组织的显示和评估有独特的优势,对早期缺血性病变的检出以及脑梗死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结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

从临床应用价值方面来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中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它们均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创伤性,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疗体验。

它们是快速、便捷的检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及时、清晰的影像信息,有利于加快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程。

它们具有较高的复现性和准确性,可以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作用的研究进展

Vol. 27. No. 2Mar. 2021204第27卷2期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文章编号 1006-8147(2021)02-0204-04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作用的研究进展张&综述,李锋坦审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天津300052)摘要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作为CTA 、MRA 和数字化减影血管成像等传统影像技术的补充,可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预后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影像学信息。

因W,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硬化、动脉夹层和血管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颅内动脉成像可发现不稳定性斑块,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

然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 成像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对颅内动脉硬化做出精准诊断U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颅内动脉硬化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志码A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ICAS )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1<。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 HRMRVWI )可直观显示 ICAS 病变。

与CTA 、MRA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化减影血 管成像等传统影像技术相比,HRMRVWI 可直观显 示ICAS 的病理变化和颅内动脉的动态功能叫HRMRVWI 分辨率高可提供更多有参考价值的影 像学信息讥2017年,美国神经放射协会推荐在临床 工作中应用HRMRVWI 鉴别诊断ICAS ,动脉夹层和炎性脑血病;4<。

1 HRMRVWI 成像方法传统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通常使用轧对比剂增强检查或利用血管流空效应对脑血管进行成 像。

与传统的成像方法相比,HRMRVWI 充分利用 颅内动脉血管壁不同组织间的信号差别,并采用黑血成像技术抑制管腔内的血液及管壁周围的脑脊 液信号,使得颅内动脉管壁与其周围的物质形成 明显对比;5<。

颅内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斑 块 内出血 及 炎性 细胞 浸 润有 关 【 ” 。传 统 血 管成 像 技 术 如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 S 、 T血 管 成 像 D A) C
( T 和磁 共 振 血 管成 像 ( A) 仅 能 显 示 管腔 狭 C A) MR , 窄 ,无 法 区分 动脉硬 化性 狭 窄和 其他 原 因引起 的狭 窄 。也 无法 提供 颅 内动 脉粥样 硬 化斑块 组 织病 理学 和 活 动 性 的 信 息 。 动 脉 壁 的 高 分 辨 磁 共 振 成 像
(ih rslt nMR . R MR )已成 功地 应 用 于描 hg — eoui IH — I o
同 , P WI TWI TWI 而 D 比 1 及 2 有更 好 的影像 质 量 , 且
可通 过测 量血 管 面积及 管 腔面积 来计 算 管壁 面积或
斑块 面积 , 对其 进行 定量 分析 , 以有研 究 者认 为 并 所 颅 内动脉 斑块 多序 列成 像 可提高 斑块 检测 和特 征 的
宜 的检查 时 间 , 可 以获得 最佳 的影 像质 量 。 故 早期 有
研 究 者 使 用 15TMR 设 备进 行 颅 内血 管 动 脉 粥 样 . 硬 化 斑块 研 -。 由 于颅 内动 脉 细 小 、 置 深 、 9 ] 位 管
的原 因 ,对 于 基底 动脉 以外 的颅 内动 脉粥 样斑 块 的
述 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 、 层及 血管 炎 , 评 价颅 外动 夹 是 脉 血管 壁和 粥样 硬化 斑块 的有 效方 法【 ] 国内外研 3。 - 7 究 者将 血 管 H — I R MR 应用 于 颅 内血 管 。 证 实颅 内 并 动 脉 H — I 可 行 的 , 评价 活 体颅 内颈 动脉 粥 R MR 是 在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狭窄斑块特征的临床研究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狭窄斑块特征的临床研究

•论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狭窄斑块特征的临床研究刘辉董爱勤侯丽颖刘洁琼刘凤海杨国涛张海柳冯连荣【摘要】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颅内动脉狭窄(ICAS)斑块特征进行临床研究。

方法将2014年0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ICAS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搜集其HR-MRI影像资料,记录斑块稳定性、最大厚度,并按斑块性质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AS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并统计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经HR-MRI检出54例不稳定斑块,46例稳定斑块,且症状性ICAS组不稳定斑块比重、最大斑块厚度均显著高于非症状性ICAS(P<0.05);同时,不稳定斑块组年龄、体重指数(BMIX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ESSEN评分高危组所占比重皆显著髙于稳定斑块组(PV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BMI、高血压、冠心病、ESSEN评分提示高危均是影响ICAS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V0.05);且不稳定斑块组脑梗死、TIA等临床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 V0.05)。

结论经HR-MRI评价ICAS斑块不稳定患者具更高卒中风险,可为ICAS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高价值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颅内动脉狭窄;斑块特征;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1X(2019)11-0667-06Clinical study of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n plaque characteristicsof intracranial arterystenosis Liu Hui,Dong Alqirif hou L^ying9Liu JieqiongQu FenghaifYang Guotao,Zhang Hailiu,Feng Lianrong.DepartmeTitof N eurology,l he Cangzhou CentralHospital,Hebei061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Dong Aiqin,Email:dong8aiqin@[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tudy of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on stenosis plaques of intracranial artery.Method100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ICAS)admitted from December2015to December2017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The HR-MRI images were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plaque stability and maximum thickness were recorded,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into unstable plaque group and stable plaqu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laque properties.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plaque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ICAS,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linicalendpoints was count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54unstable plaques and46stable plaques were detected by HR-MRI,and the proportion of unstable plaques and maximum plaque thickness of symptomatic ICAS were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ose of non-symptomatic ICAS(P V0.05).At the same time,the age,BMI,hs-CRP level and theproportions of hypertension,diabetes,hyperlipidemia,smoking history,drinking history and ESSEN score in unstableplaqu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table plaque group(P V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showed age,BMI,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 and ESSEN scor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laque stabilityin patients with ICAS(P V0.05).The total incidence rates of clinical endpoints event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TIA in stable plaqu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table plaque group(P V0.05).ConclusionsHR-MRI may has a high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laques of ICAS,or may provide high-value imagingevidenc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ICAS.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基金资助项目(G201772)作者单位:061000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院区神经内三科通信作者:董爱勤,Email:dong8aiqin@[Keywords】High-T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Plaque character;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不仅与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IC A S)程度密切相关,动脉硬化斑块性质亦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⑴。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1.01.069--临床研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滕云(辽宁省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0)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60例经造影技术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

结果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的58例患者中,脑出血17例,占29.31%;颅内动脉瘤21例,占36.21%;脑梗死20例,占34.48%。

20例脑梗死患者中,15例患者梗死病灶的直径<18mm,5例患者梗死病灶直径>18mm。

58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情况,大脑前、中、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7例、22例、16例,具有颈内动脉狭窄3例。

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可显示患者脑部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价值脑血管疾病是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脑动脉炎、脑动脉瘤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起脑组织缺血,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

因此,临床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并予以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传统CT诊断技术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其在诊断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病变检出率。

高分辨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高分辨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高分辨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各种颅内动脉疾病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特别是狭窄性颅内动脉疾病,在高分辨磁共振应用前,临床上常难以进行鉴别。

高分辨磁共振是唯一可以在活体内观察颅内动脉管壁的检查,且其是可重复性、高场强、无辐射的无创性检查。

不同狭窄性的颅内动脉疾病具有不同的管壁特征,高分辨磁共振在鉴别各种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高分辨磁共振的发展,可以逐渐实现精准的影像学诊断。

本文对各种狭窄性颅内动脉疾病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Abstract] The causes of various intracranial arterial diseases are complicated and the incidence is high,especially steno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disease. Before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clinically.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s the only test that can observe intracranial arterial wall in vivo,and it is a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with repeatability,high field strength,and no radiation. Different steno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disease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ssel wall.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ntifying various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disea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accurate imaging diagnosis can be gradually achiev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dvances in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various steno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diseases.[Key words]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ntracranial arteries;Atherosclerosis;Dissection颅内动脉疾病的疾病纷繁复杂,最常见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烟雾病,还可见于颅内动脉夹层、血管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