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个人总结
埋线疗法
主要是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刺激,将其刺激通过穴位--经络传入体内。(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先在穴位局部的皮肤进行局部麻醉。
2.再就是埋入药线。
3.药线(如羊肠线、钢圈、磁块)是一种异体蛋白,能使埋入的部位(穴位)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对穴位产生和保持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和扎针灸区别:扎针时就产生刺激,拔除后刺激会逐步消失;除非天天扎针灸),长期且持续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整身体达到平衡状态,通经络,提高免疫力。
给某个穴位进行一次埋线疗法相当于天天给此穴位扎针,连续一个月或更久)弥补了针灸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
5.以前埋线创口大的,需要缝合皮肤。现在有空心针埋线不用缝合。
6.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如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将这种疗法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肥胖
以及人体疲劳综合症等。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7.但是也要选对治疗某种疾病的穴位,选穴位不理想,效果肯定不理想。例如:胃肠疾病常常选“足三里”。要是选“大椎,列缺等穴,效果肯定不好或几乎无作用
(2)参考网上资料:操作方法
埋线疗法是一种用针具将羊肠线埋植入穴位内的小手术,故应对必要的消毒局麻用品及术中所用针具、器材、创可贴等预先准备充足,以在埋线时使用。埋线的操作方法,为使之简单化、规范化,现命名:注线法(即穿刺针埋线法)、植线法(即埋线针埋线法)。
第一节埋线工具及器材
一、埋线针具
(一) 埋线针;是一种特制的专用于埋线的坚韧的金属钩针,长约12—15厘米,针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用以钩挂羊肠线。
(二) 一次性埋线针,也叫一次性套管埋线针
(三) 多次性埋线针具平时浸泡于了75%酒精液内备用。
二、埋植用羊肠线
埋植用的羊肠线一般选用00号、0号、4厘米长不等,分别存放于75%酒精内浸泡备用。袋装成品一次性羊肠线已消毒过。
三、其它器材
(一) 皮肤消毒用品:碘伏、酒精。
(二) 局麻用品:0.2%——0.4%利多卡因,2~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其它:持针钳、血管钳、剪刀、医用手套、创可贴等,均消毒备用。此外,还备用龙胆紫1小瓶作标记用。
第二节埋线方法
一、埋线前的准备
先将埋线器材准备好,并严格消毒。在埋线部位用紫药水作出进针与出针点的标记,然后用碘伏消毒,医生洗手,戴一次性无菌消毒手套,在标记处用利多卡因0.5ml注射,使成1厘米左右的局麻皮丘(有的局麻需沿着针刺方向作浸润麻醉)。一次性埋线针不需打麻药!
二、埋线操作方法
(一) 注线法;镊取一段已消毒的羊肠线(其长短大小根据病情及穴位情况选用),放置在与肠线大小相宜的一次性针埋线针的前端,从针尾插入一段针芯。医生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穿过皮肤,其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根据患者胖瘦及埋线部位确定,灵活采用直刺、斜刺或平刺,刺到所
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当针管与针芯头部吻合即表明肠线已被推出管外),将羊肠线注入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用碘伏消毒后,敷盖创可贴。
(二) 植线法:剪取羊肠线一段(长短根据进针深度而定),套在埋线针尖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挟住,右手持针,左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0度角刺入,当针头缺口进入皮内后,松开血管钳,右手持续进针直至肠线头完全埋入皮下,再进针0.5厘米(或刺至需要深度),随后把针退出,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再用创可贴保护创口。
埋线刺激量的选择
埋线疗法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采用不同的刺激方式和强度。实证、热证、痛证及发作期,应加大刺激量,以在大脑皮层形成强烈的兴奋灶来压抑、消除和替代病理兴奋灶,即用“快”(局麻时推药加快速度以增强刺激)、“挤”(在针眼处加以挤压出血以泄其邪热)、“粗”(选较粗肠线以延长吸收时间)、“动”(埋线时反复牵拉肠线或用埋线针具加以提插弹拨,埋线后在穴处每日按揉1—2次)的方法来泻实泄热,加强其抑制作用。而对虚证、寒证、体弱和缓解期则采用相反的“慢”、“压”(按压针眼不使出血)、“细”、“静”的弱刺激方法,以起扶正补虚的兴奋作用。但这些刺激量产生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操作手法,另一方面取决于有机体的体内机能状态(个体差异入而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则起主导作用。如对敏感度高的患者,局部反应本已强烈,即使是实证,也应用较轻手法,而对敏感度较低的患者,虽为虚证,也可相应使用较强的刺激手法,以加强“催气”作用,使“气至而有效”。
第六章注意事项
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用埋线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在躯干部埋线,要防止刺破内膜,损伤内脏。
二、羊肠线最好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不宜埋于脂肪组织之中,以防脂肪液化,流出渗液。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术后要防止感染。如局部化脓流水或露出线头,可抽出肠线,放出脓液,外盖敷料并作抗感染处理。
三、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角度和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更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干和大血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四、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
五、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溃疡处不宜埋线,发烧、感冒、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急性心脑血管疾患、意识不清、身体极度衰弱等均不宜使用本法;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和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应慎重使用。
六、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处理。
七、埋线后应休息3—7天,注意保养,局部不要沾生水,夏天每天均应更换创可贴。如有感染,应按炎症处理。
八、通过埋线,患者症状控制后,最好再埋线1—2次以巩固疗效。有的慢性病要埋线3~4次后才开始见效,患者不应随意停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