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危机的善后处理

第七章  危机的善后处理

第一,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和契机,配套地解 决和控制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 生的各种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 第二,从危机中获益,即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原因、 危机处理过程的细致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在 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 进而进行必要的组织变革。

3
7.1.2危机善后处理的内容: (1)恢复机构的正常运转 (2)资料记录与保存 (3)事故调查 (4)清算损失 (5)补偿损失 (6)稳定人心 案例:市场快速反应系统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 的正常供应
18
思考题
1、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2、危机后应该怎样改进危机管理? 3、如何构建危机后的精神心理救助 机制?
19

9
加强公共危机后的反馈调整机制
2、危机后管理制度的完善
首要举措就是以法律手段确立突发性危机事
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199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 另一个举措是建立危机应急备用系统、风险 基金制度、保险制度以及其他危机备用资源, 保障组织在危机状态下的正常运行。

4
7.2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7.2.1公共危机的安抚机制
(1)建立、健全被害人援助制度,使危机带
来的社会震荡消减到最低限度。 (2)区分危机相关者。 (3)恰当处理危机参与者。 总的原则是:区分不同情况,严格政策界限, 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
5
7.2.2公共危机后 的转变机制 案例:“光明牛奶” 转危为机

11
加强公共危机后的反馈调整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复习资料公共危机的分类。

按产生的诱因可分为:1、外生危机2、内生危机3、内外双生危机按发生的层次可分为:1、全球危机2、国际危机3、国家危机4、地区危机5、组织危机6、个人危机按发生的领域可分为:1、政治性危机2、社会性危机3、宏观经济性危机4、生产性危机5、自然性危机按不同利益主体可分为:1、一致性危机2、冲突性危机按发生的不同方式可分为:1、渗透性危机2、定期性危机3、突发性危机按造成的不同后果可分为:1、有形损失危机2、无形损失危机按发展的速度可分为:1、龙卷风性危机2、腹泻型危机3、长投影型危机4、文火性危机三株集团在一次突发事件中走向败亡说明了什么问题。

应对突发事件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应急处理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主体必须要有主见,并及时作出反应强调与社会公众、舆论媒体进行沟通应对突发事件要强调以人为本的首要原则公共危机基本特征。

1、突发性2、威胁性3、不确定性4、紧迫性5、破坏性6、无序性7、隐蔽性8、公开性9、社会性10、扩散性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

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公共危机发生得更加频繁;地区性危机事件减少,跨国性危机事件增多;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公共危机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呈增长态势;公共危机的种类增多;单一型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社会危机事件增多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

1、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防、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成机会,就是公共危机管理2、具有控制和制约的含义,即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限制冲突行为的发展,改变冲突各方不断相互刺激和冲突逐步升级的趋势,使冲突得到隔离和抑制,减少由危机引发战争或大规模暴力对抗的危险3、为应对危机情况而采取得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得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就是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2、第一时间的原则3、以防为主的原则4、及时沟通的原则5、树立权威,分级管理的原则6、决策果断的原则7、安全、适度的原则8、合法、守法的原则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的作用。

公共危机管理简答题

公共危机管理简答题

1、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基本内涵:公共危机管理应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防、预控、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特征:1. 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2. 公共危机的可预防性——通过监测危机管理对象;采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危机爆发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3. 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4. 公共危机管理的处置具有应急性..5. 公共危机管理依法行政;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6. 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具有不确定性..7.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和预案具有不确定性..8. 公共危机管理要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9. 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10. 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国际性..2、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内容是什么答: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咨询子系统3、公共危机控制处理的难点是什么答:1.决策 2.人员配置3.物资调配4.协调沟通4、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应包括哪些内容答:1.恢复机构的正常运作2.资料记录与保存3.事故调查4.清算损失5.补偿损失6稳定人心5、简述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目的..答:1;确认危机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如何;以确认危机的实际损失程度2;基于已经取得的危机信息;判断危机进一步恶化或扩散的概率有多大3;确认危机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其影响程度如何4;确定利益相关者未来可能对企业做出何种反应;其变数如何..6、公共危机管理者应树立哪些正确的危机管理理念答:1;全局性的宏观决策理念2;科学决策理念3公开透明的决策理念4事前决策的理念 5效率至上的决策理念 6沟通交流的决策理念7 技术创新的决策理念7、简述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的作用..答:1;能够增强危机决策的科学性2;能够增强应对危机决策的时效性3;能够增强危机指挥的规范性4;能够增强危机指挥的权威性8、公共危机控制处理的策略有哪些答:1;危机中止策略2;危机隔离策略1危害隔离2人员隔离3;危机消除策略4;危机利用策略9、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公共危机后的安抚机制2;公共危机后的转变机制3;公共危机后的重建机制4;公共危机后的社会心态恢复机制5;公共危机后的社会调整机制10、公共危机调查的内容有哪些答:1危机的经过调查2危机的危害调查3危机的原因调查。

2024年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公共危机应对的善后机制初试真题

2024年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公共危机应对的善后机制初试真题

2024年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公共危机应对的善后机制考研初试真题业务课名称:公共管理学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公共危机应对的善后机制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是指在危机事态得到控制,人们从紧张和失衡状态中恢复后进入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阶段,为达成公共危机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1)公共危机善后机制的两个重要任务①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契机,进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和危机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慰藉公众的惊恐心理和恢复其生活信心,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防止危机的复原和反弹。

②从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堵塞危机管理中的制度、机构和政策漏洞,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真正从危机事件中受益。

(2)公共危机善后机制的内容①灾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重建和秩序的恢复。

②按照程序清算损失。

③赔偿损失,抢救受伤人员,救济群众,对住房、食品、用水、医疗、生产资料等进行妥善安排。

④对公众灾难心理创伤的安抚和慰藉。

⑤进行事故调查与危机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理。

危机事件的发生和灾害影响的扩散,往往是由于官员玩忽职守、官僚主义、行政腐败、制度漏洞等。

事故调查机构应客观地甄别事故发生的原因,界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事故处理以及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的政策建议。

处理的结果要尽快公布于众,既给受害者一个明确的说法,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

因此,公共危机管理应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通过对直接责任者的追究、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资金的援助、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慰藉,抚平受灾和受害公众的心理创伤,使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信心。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机制及其应对策略体系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机制及其应对策略体系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机制与应对策略的挑战与前景
01
前景
02
03
04
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应急机制 和策略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跨部门合作:打破部门壁垒, 促进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应 对,形成应急联动新格局。
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力量的参 与和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 能力,形成全民参与的应急氛
THANKS
感谢观看
影响
公共危机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以及社会 秩序混乱等严重影响,需要政府 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应对。
应急机制和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01
应急机制
应急机制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紧
急措施和制度安排,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
响。
02
应对策略
本报告旨在分析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机制及其应对策略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趋势,提出完善应急机制和应对策略的建议和措施,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对公 共危机事件提供参考。
结构
本报告将分为引言、现状分析、问题阐述、发展趋势、结论与建议等部分,全 面、系统地分析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机制及其应对策略体系的相关问题。
02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 保障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完善、高效的应急机制能够最 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社会和公众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 和谐。
03
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策略体系
预防策略
01
02
03
风险评估与防范
通过全面分析可能引发公 共危机事件的风险因素, 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降低 危机发生概率。
支持。
应急机制的启动与运行

第七讲 公共危机的

第七讲 公共危机的

第三节 、第三方性质的独立调查制度的建立; 2、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设立; 3、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二、危机后的反馈与危机管理的改进 1、危机后的反馈调查有利于危机管理的改进 2、危机后管理观念的创新 危机意识的培养、组织观念的更新、基于危机管 理基础是决策更新

及时制定《汶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验收规定》,指导推动板房的竣工验收和交付施工工作。 截至7月23日,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已安装564200套。过渡安置区的临时医院、学 校和商业网点也在逐步建立。在雨季来临之际,为灾区群众提供了舒适、避风、遮雨、卫生的生活 之所,特别是保证了地震灾区高考的顺利进行和中小学校复课的用房急需。 对汶川地震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家可归的农户,中央财政安排400亿元,专项用于补助农 户重建住房。民政部已经编制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地震灾区农房倒损恢复重建规划》,计划用 1—2年时间,基本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农房恢复重建。 为了帮助农村灾民建设安全、抗震、实用的永久性住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辑了《汶川 地震灾后重建农民自建房设计图集》,免费赠送给农户。同时选派了八批有经验的专家长驻灾区, 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服务指导,帮助农民做好农房重建。 灾后重建规划即将出台 灾后重建,规划先行。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 见》,为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基本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 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初稿已经形成,目前已经进入了汇总、衔接和最后文 本的修改完善阶段。专项规划正在交互衔接中平行推进,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争取在8月中旬完 成编制工作。 根据重建规划,为了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中央财政将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级地方财政,也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恢复重建的投入力度。按照中 央确定的对口支援方案,支援方和受援方要充分协商,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落实。 灾后重建地区还将获得众多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等,对受灾严重地区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倾斜的信贷政策,灵 活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等多种政策工具增强灾区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及时提供恢复重建用地, 合理增加灾区城镇用地规模。鼓励外地企业到灾区以及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并采取提供岗 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定向招工等,加大对受灾地区 的就业援助力度。

第7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ppt

第7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ppt
以诚待人无往而不利?承担责任?给予公众一定的精神补偿和物质补偿?尽快平息抢救伤员紧急救助恢复生产?召回难民对衣食住行医疗等妥善安排?争取国内国际支持?民众教育总结经验引导认清危机状态的危害?政府的信任力?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调和利益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对危机的免疫功能预防危机的再次发生
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2013年11月17日 南海电大1501
学习目的——善后处理知识和基本技能
• 内容提要: 1.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 机制的必要性 2.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 处理机制 3.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反馈 调整机制 4. 健全公共危机后的精神心 理救助机制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 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7.1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 危机的善后处理系统 是消除 由于危机造成 的不良影响,重振政 府形象的关键,如果 做得不好,同样会带 来一系列问题,有时 还会引出新的危机, 因此必须克服重事态 平息、轻善后处理的 错误做法。
7.1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 • 善后处理——危机处理的新阶段。不 然——乱! 原则——立足于现实的危机问题,明 确大规模的危机时间之后组织工作的 目标取向和政策导向。 为此,需要很好地了解、确定和解决 两个重要任务。 第一,即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和 契机,配套地解决和控制欲危机问题 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生的各 种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
• •

第二,从危机中获益,即通过对 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处理过程的细 致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在技术、 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 意见,进而进行必要的组织改革。
以诚待人--无往而不利
• 承担责任 • 给予公众一定的精神补偿和物质补 偿 • 尽快平息,抢救伤员,紧急救助, 恢复生产, • 召回难民,对衣食住行医疗等妥善 安排 • 争取国内,国际支持 • 民众教育,总结经验,引导认清危 机状态的危害 • 政府的信任力 • 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调和利 益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化解社会 矛盾,增强对危机的免疫功能,预 防危机的再次发生。

善后处理机制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善后处理机制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善后处理机制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善后处理机制是指在出现问题或逆境之后,为了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来处理现场的混乱和困难,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善后处理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灾难或者事故发生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然而,在实践中,善后处理机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问题一:责任不明确在灾难或事故发生后,往往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善后处理工作。

然而,由于各方责任不明确,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导致善后处理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混乱。

解决方案:1.制定明确责任划分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机构和企业的善后处理职责和义务,明确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建立善后处理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协调,确保善后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跨部门、跨机构、跨企业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常态化的善后处理联动机制,将责任分工细化到位,形成合力,提高善后处理工作效率和效果。

问题二:信息不畅通在灾难或事故发生后,信息不畅通会导致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受阻,影响救援和善后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解决方案:1.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做到信息互通、共享不畅通。

2.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搜集、整合和发布工作,建立应急信息快速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问题三:资源分配不均衡灾难或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灾区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效果。

解决方案:1.制定科学的资源调度和分配方案,根据灾区受灾程度和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的需要,合理分配各类资源。

2.建立灾害应急储备制度,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平台,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确保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均衡。

问题四:应急预案不完善在灾难或事故发生后,如果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会导致对灾害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缺乏指导,无法高效开展工作。

解决方案:1.完善应急预案,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进行系统规范,确保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

公共危机处理机制

公共危机处理机制

公共危机处理机制一、公共危机,谁都不能置身事外什么叫公共危机?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那场大家都记得的疫情爆发,瞬间整个社会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

这时候,大家就开始琢磨怎么应对,怎么办?谁来出头?相关部门、社区、企业、每一个普通人都不是旁观者,大家都被牵扯进来。

这种时候,公共危机处理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它就像一个团队比赛中的指挥员,要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把所有人拉到同一条船上,确保这场风暴过去后,大家还能安然无恙。

那说到这个机制,肯定不是只靠一个部门就能搞定的。

这是一场团队合作,涉及的部门多了去了。

有的是负责发布信息的,有的是负责处理疫情的,还有的是专门搞心理疏导的。

要是没有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家都傻了吧唧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还有那个心理疏导,真的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人在焦虑、恐慌之中,需要一个能够安慰他们、帮助他们的力量。

所以,公共危机的处理,必须得形成合力,才能稳住全局。

二、关键时刻,谁来带头?说白了,处理危机不就是两点:一是信息的传递,二是资源的调配。

想要把这两点做得好,领导力就特别重要了。

你要知道,危机出现时,大家的心情肯定都不安稳了,特别是那些“临时抱佛脚”的人,尤其需要有人引领方向。

这时候,相关部门就是那个“定海神针”,站出来发布权威信息,清晰有力的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接下来该怎么做。

你看那疫情初期,大家都在恐慌中,新闻里乱七八糟的各种传言铺天盖地,大家焦头烂额,搞不清楚状况。

要不是相关部门及时发布了准确的信息,大家可能早就“鸡飞狗跳”了。

相关部门的指挥不仅仅是下命令这么简单。

危机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经过精确计算和精心策划。

比如说,疫情防控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见效,得分步走。

得考虑到各个领域,商场、超市、学校、企业,这些地方不可能一刀切,都照搬一个标准。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做到既严密又不让老百姓觉得太压抑。

这个需要“水到渠成”的智慧,得有领导者能够在动荡中保持冷静,给大家定个心,才能让这场危机在逐渐过去时,大家都能平安渡过。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愈发频繁地发生,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等,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和应对机制,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局面,保障公众利益。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全面、协调、可控的策略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1. 预防策略在危机尚未发生时,应该采取预防策略,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和风险评估、提高工作素质和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等。

2. 应对策略当危机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障公共利益。

在应对策略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快速反应在危机发生后,必须要快速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和紧急程度,组织力量实施应急措施。

这要求管理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应急预案,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2) 公开透明危机管理过程中,应该保持公开透明的态度,把事件的处理过程及信息向公众公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官方声明,消除不实传言,减少愈发不当的社会影响。

(3) 合理管理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管理危机资源,如警力、医护人员、专业救援队伍等。

此外,学会灵活应对危机变化,尽可能降低事件对公众的损失。

(4) 德行领导在危机过程中,领导者不仅要处理好事件和问题,还要展现出德行的领导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让公众相信管理者的能力和决心,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及时为公众宣传正确的信息。

3. 后续策略危机处理完之后,还需继续采取后续策略,以保持危机管理的有效性。

具体措施包括:整理汲取危机事件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改进体制和机制,挖掘问题使各有关部门加以改进。

二、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对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应急资源的掌握和能力的体现。

应急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指挥机制、应急调度机制、信息灵通机制、支援保障机制、社会组织协调机制等。

七: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

七: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


2.恢复的理论
(1)系统论 灾害是物理环境(如大气)的致灾因子对建筑环 境(如:建筑、道路、桥梁、设施等)产生影响 ,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 物理环境、建筑环境、人的环境是三个系统,彼 此相互依赖、相互促动。如果三个系统不协调就 会产生灾难。 恢复:矫正不协调关系,尊重自然,建立更加具 有抗灾能力的物理环境及人的环境,提升安全度 。


(3)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在《风险应急运行规划 指南》中定义:恢复就是指使社区的基础设施和 社会、经济生活恢复到正常的活动,但他应当将 减缓作为一个目标。在短期内,恢复意味着将重 要的生命系统恢复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满足人 的基本需要,确保人和社区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 。 (4)恢复中的两对关系 恢复与重建。“恢复”中包含着“重建” 复原与发展。恢复重建不仅意味着补救,而且意 味着发展,因为恢复重建要消除危机影响过程中 的除旧布新。




(2)脆弱性理论 风险不是均匀分配的。它重点关注的是脆弱群体。他们的 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面临着最高的风险挑战。因而风险 对不同的人群而言存在着差异。 恢复:人们要关注因收入、发展阶段、性别、种族等因素 所导致的差异性风险。


(3)社会政治生态理论 灾害扰动了社会互动,人类系统内部的互动影响着人们恢 复的方式;人们需要资源恢复,但资源是有限的,恢复阶 段会产生对恢复资源的竞争与冲突,强势团体可能会阻止 对弱势群体的必要救助。 恢复:改变权力安排,消除歧视、贫困和腐败;所有受灾 公众参与恢复过程的重要性。
二、恢复的维度

① ②

1.社会影响与恢复 注意问题: 严防次生灾害 保障灾后需求膨胀的 物资供应 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 第四章 恢复重建规划 • 第二十七条 •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 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 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 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并坚持 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 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 。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一、题型: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二、知识点第一章危机具有的特性:意外性,反应时间的有限性,可能造成损失性1.公共危机含义:第3页最后一段第一行2.公共危机的分类:按危机产生的诱因:外生型危机;内生型危机;内外双生型危机。

按危机产生的层次: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按危机发生的领域分类: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按危机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分类;一致性危机、冲突性危机。

按危机的不同方式分类;渗透性危机、定期性危机、突发性危机。

按危机产生的不同后果;有形损失危机、无形损失危机。

按危机发展的速度分类;龙卷风型危机、腹泻型危机、长投影型危机、文火型危机。

3.公共危机的特性:突发性、威胁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破坏性、无序性、潜伏的隐蔽性、公共危机的特有属性(公开性、社会性、扩散性)4.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社会因素、自然和环境因素、国际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5.公共危机的发展周期: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解决期、善后期。

6.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a 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公共危机发生的更加频繁 b 地区性危机事件减少,跨国性危机事件增多c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 d 公共危机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e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呈增长态势f公共危机的种类增多g单一型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社会危机事件增多。

第二章1.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政府和公共组织2.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3.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见书27-31页黑体字。

4.公共危机管理的模式;重点了解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即:缩减阶段、预备阶段、反应阶段、恢复阶段。

5.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理念:a 遵守“生命第一”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b 遵循“第一时间”的原则。

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 c 见书38-41页黑体字哈!6.公共危机的识别和评估:根据一国或一个地区有关突发事件的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对公共危机的出现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的估计和推断,进而指导人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公共危机预防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危机处理

公共危机处理
根据危机原因: 1灾难性突发事件人为的和自然的原因;水灾 地震 瘟
疫 火灾 质量事故等 2社会危机事件因人为矛盾引起的;战争 动乱 恐怖活
动等 根据危机管理: 1政治性危机事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经济危机事件 3生产性危机事件 4自然性危机事件 5国际性危机事件
4 公共危机的周期
一般四个阶段: 1危机潜伏期不易察觉;无明显特征 2危机突发期相对其他阶段持续时间短;冲击大;
3心理感染 相互影响;宣泄情绪;法不责众;责任分散
三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 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特点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 事件识别 紧急反应 应急决策 应急处理 评估 恢复等行为活动的总称 特点:
1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 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提供社会公 共产品
20
6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公共危机预警;是指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根据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 据 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 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 现的约束性条件 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 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使公共部门和公众提前了解危机发展的状态;以便 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危机预警具有:信息收集与分析 公共危机预报 危机监测 信息发布与 媒体管理 信息沟通等功能
23
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是要在有限的信息 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寻求满意的 处理方案 在常态决策过程中;决策目标的设定 决策方案的拟定 决策方案的评 估与抉择等;不只是直接决策者单独的行为;而是需要相关领域的专 家 不同的利益群体 传媒和公众的广泛参与;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讨 论 磋商 论证 在危机状态下;决策的合法性主要是通过已有法律事先授权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5、公共危机善后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的善后管理,也称为公共危机的恢复管理, 是指公共危机的紧急情况被控制后,政府及其管理者致力 于恢复工作,尽力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 会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2)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具体行为,如安置、医疗等) ②建立独立调查制度(查找具体原因和诱因) ③危机后遗症的处理(修复社会心理创伤和社会行为歧异) ④危机后的学习机制(总结经验教训) ⑤危机后的组织变革(从组织行为、组织策略等方面增强组 织的“刺激——反应” 织的“刺激——反应”能力)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1、基本内涵
(1)概念: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 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 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化危险 为机遇,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2)主体: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机构。 (3)功能:防范、化解危机,不仅要管理已经发生的公共 危机,实施化解措施,减少由于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同时 还要在日常工作中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工作,把可能发生 的公共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4)主要工作: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目的: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 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2、特征
(1)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2)公共危机的可预防性——通过监测危机管理对象,采 )公共危机的可预防性——通过监测危机管理对象,采 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危机爆发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3)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性的 (4)公共危机的处置具有应急性 (5)公共危机管理要依法行政,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6)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具有不确定性 (7)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和预控具有不确定性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第七章7.1 内容展示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第七章7.1 内容展示

7.2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绩效评估机制与指标体系
7.2.1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绩效评估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指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 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 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实施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中所贡献的产出进行评审界定。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 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完善危机管理制度,提高 组织对危机的应急能力和恢复力,防止同类危机再次发生。 它是评判政府危机管理决策、计划、组织、管理工作的水 平,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七章 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机制
内容提要
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公共危机管理的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善后处理机制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反馈调整机制 健全公共危机后的精神心理救助机制
7.1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的意义与对策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是对危机管理作出总结、评估和改 进,以及对危机所涉人员进行物质救助和心理干预等方 面的工作。
目标:树立重视创新与学习的思想 应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流程再造 不断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准
7.3 公共危机管理的心理干预机制
7.3.1公共危机可能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 1、社会性焦虑与恐慌 2、流言与谣言的传播 3、骚乱与暴乱
7.3.3 公共危机管理的心理干预机制建构原则
1、适时原则 2、效用原则 3、人本原则 4、全局原则
7.1.1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的意义
1、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2、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是人道主义应有之义。 3、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4、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是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必
修课”。
7.1.2 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的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恢复重建遵循的原则
(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2)全面恢复,突出重点 (3)公平公正,关注弱者 (4)生产自救,多样补偿 (5)防灾减灾,寻求发展
第三节 恢复的分类与维度
一、恢复的分类
1.短期恢复
• (1)时间:危机发生后 很快展开,常与应急响应 重合。(有的活动可能持 续数周)
恢复:改变权力安排,消除歧视、贫困和腐败;所有受灾 公众参与恢复过程的重要性。
(4)新兴—规范理论
灾害使正常的官僚组织不能正常运行,新型的灾害使得官 僚组织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恢复:在灾害恢复阶段,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新型的组 织与团体将会出现,并满足这些需求,新型组织是恢复的 重要力量。
2.恢复的理论
(1)系统论
灾害是物理环境(如大气)的致灾因子对建筑环 境(如:建筑、道路、桥梁、设施等)产生影响 ,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
物理环境、建筑环境、人的环境是三个系统,彼 此相互依赖、相互促动。如果三个系统不协调就 会产生灾难。
恢复:矫正不协调关系,尊重自然,建立更加具 有抗灾能力的物理环境及人的环境,提升安全度 。
第二节 危机恢复
1.恢复的含义 (1)恢复:复旧、复兴、复建、复原 复旧:回复到灾前水平 复兴:突出“改进”的含义 复建:物理环境与建筑物 复原:突出“法律”意义 (2)危机“恢复”:既具有恢复原状的意思,也
有加强改进的含义;既包括物理上的重建,也包 括经济、环境、社会、心理影响的消除;即关照 法律责任与义务,也包括社会道德的约束。
味着发展,因为恢复重建要消除危机影响过程中 的除旧布新。
(5)恢复重建的活动的内容:
恢复重建灾毁的公共设施。 废墟与垃圾的清理与运输。 临时住房及其他提供给灾民及其家属的帮助。 帮助个人和企业进行长期重建。 恢复公共服务(设施)。 危机心理咨询与精神健康。 解决灾害失业问题。 规划长期的经济稳定,社会恢复与风险减缓。
控制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生 的各种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 从危机中获益,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处 理过程的细致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在技术 、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进 而进行必要的机构改革。 稳定人心、稳定社会,使社会正常生活尽快恢复 。
2.善后处理的内容 (1)恢复机构正常运作 (2)资料记录与保存 (3)事故调查 (4)清算损失 (5)补偿损失 (6)稳定人心
第七章 公共危机管理 的善后处理机制
学习内容— —
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危机恢复 恢复的分类与维度 恢复的过程与管理 危机恢复中的重要问题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加强公共危机反馈调整机制
第一节 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1.危机善后处理的两个任务 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和契机,配套地解决和
(3)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在《风险应急运行规划 指南》中定义:恢复就是指使社区的基础设施和 社会、经济生活恢复到正常的活动,但他应当将 减缓作为一个目标。在短期内,恢复意味着将重 要的生命系统恢复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满足人 的基本需要,确保人和社区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 。
(4)恢复中的两对关系 恢复与重建。“恢复”中包含着“重建” 复原与发展。恢复重建不仅意味着补救,而且意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
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
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合,并坚持
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
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

• 四川:灾区居民收入比全省高3.4%
• 魏宏(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在会上( 2011-5-10日上午10时,国新办在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四川纳 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已完工94% ,去年底,39个重灾县财政收入增速比全省高 12.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 入分别比全省高3.4和4.4个百分点。
短期恢复主要工作
2.长期恢复
• (1)时间:持续数月 或数年
• (2)项目:道路、桥 梁、商店、住宅等设 施
• 要求:提高建筑标准 、改变土地用途、改 善交通设施。
长期恢复重建的主要工作
3.恢复重建具有促进灾区经济发展的 功能
(1)社会公众及政府决策者通过危机的教训对防灾,减 灾问题上更加重视。
(2)危机摧毁了不安全的建筑和设施 (3)灾区可以此为契机,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进
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社会、经济及
环境对各种风险的弹性。
• 第四章 恢复重建规划
• 第二十七条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
• (2)项目:提供公共卫 生及安全服务、恢复受损 的设施及其他服务、重建 交通线路、为灾民提供食 物与住宅、废墟清运。
案例:截至2008年6月30日,四川地震灾区已经有350万 户800万人得到过渡安置,各个安置点都已经实现了卫生 防疫全覆盖,商业便利店和惠民超市以低于市场价格的 20%让利于受灾群众。八成以上的安置点都建起了文化活 动室、电影放映室和图书室。
• 来源:凤凰网
二、恢复的维度
1.社会影响与恢复 注意问题: ① 严防次生灾害 ② 保障灾后需求膨胀的
物资供应 ③ 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2.环境影响与恢 复
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
3.经济环境与恢复
(2)脆弱性理论
风险不是均匀分配的。它重点关注的是脆弱群体。他们的 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面临着最高的风险挑战。因而风险 对不同的人群而言存在着差异。
恢复:人们要关注因收入、发展阶段、性别、种族等因素 所导致的差异性风险。
(3)社会政治生态理论
灾害扰动了社会互动,人类系统内部的互动影响着人们恢 复的方式;人们需要资源恢复,但资源是有限的,恢复阶 段会产生对恢复资源的竞争与冲突,强势团体可能会阻止 对弱势群体的必要救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