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资源转化与利用 第七章 生物质制沼气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45% 很少
有机物 H 2O 厌氧微生物 细胞物质 CH4 CO2 NH 3 H 2 S 能量
CH4与沼气的主要理化性质对比
特性 热值(kJ/L) 爆炸范围(与空气混 合体积百分比 %)
密度(g/L) 临界温度(oC) 临界压力(105Pa) 气味
料液的pH和发酵碱度
沼气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代谢需要适中的 pH 值( 6.5~7.5 ), pH在6.4以下和7.6以上都会对产气有抑制作用,pH在5.5以下 时,产甲烷菌的活动完全受到抑制。 调节pH值的方法: 经常换料(少量),以释放发酵液中的挥发酸,提高pH 向池子中加入草木灰或氨水,调节pH 适当加入粪便,并加水冲淡,此法可用于pH过高
发酵原料
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原料(有机物)是供给沼气发酵微生 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是不断产生沼气 的物质基础。除了矿物油和木质素之外,自然界中的有机 物质一般都能被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
原料的碳氮比、浓度对沼气发酵有较大影响。
富氮原料:颗粒小,含大量低分子化合物,含水量较高, 产气快,发酵时间短。 富碳原料:质地疏松,相对密度下,在沼气池容易形成浮 壳层,需要预处理,产气慢。
7.2.2沼气发酵的微生物类群
发酵性细菌 产氢产乙酸菌 耗氢产乙酸菌 产甲烷菌
发酵性细菌
水解发酵菌群为一个十分复杂的混合细菌群,该类细菌将各类复杂 有机质在发酵前首先进行水解,因此该类细菌也称为水解细菌。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水解发酵细菌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wenku.baidu.com
1)将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小分子的 水溶性有机物
添加剂和抑制剂
能促进有机物分解,并能提高产气率的各种物质统称为 添加剂。包括酶类,无机盐类,有机物类和其他无机物 类。 日常操作中,向发酵液中添加少量的硫酸锌、磷矿粉、 炉灰等,可不同程度提高产气率及甲烷含量。 以牛粪为发酵原料的沼气池中,添加少量尿素,可加快 产气速度,提高产气量和原料分解率,添加适量碳酸钙, 可促进沼气的产生,并会提高沼气中甲烷的含量。
第一阶段:水解阶段。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厌氧的水解性或发酵 性细菌把纤维素、淀粉等糖类水解成单糖,并进而形成丙酮酸; 把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并进而形成有机酸和氨;把脂类水解成 甘油和脂肪酸,并进而形成丙酸、乙酸、丁酸、 H2和CO2的过程。 第二阶段:产酸阶段。由厌氧的产氢产乙酸细菌群把第一阶段 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分解成乙酸、 H2 和 CO2 的过程,其中乙酸约占 90%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利用一碳化 合物( CO2 、甲醇、甲酸、甲基胺或 CO )、二碳化合物(乙酸) 和H2产生甲烷的过程。
CH4 35.82 5~15
0.72 -82.5 46.4 无
标准沼气(含CH4 60%,含CO2 40%)
21.52 8.33~25
1.22 -25.7~-48.42 59.35~53.93 微臭
沼气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国外沼气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沼气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厌氧技术的发展历史
1)第一代反应器 1861年法国人Louis Mouras将简易的沉淀池改进为污水处理 构筑物,降解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 1881年被法国Gosmos 杂 志报道; 1890年,Scott-Moncrieff 设计第一个初步的厌氧滤池; 1895 年 Donald 设 计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个 厌 氧 化 粪 池 ( Septic Tank),是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896 年,英国小城 Exeter 出现了第一座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的厌氧消化池,所产生的沼气用于街道的照明; 1903 年 Travis 发明了 Travis 池,废水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 流出,两侧沉淀出的污泥在池中下部进行消化;
反应器(Anaerobic Expanded Bed)和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naerobic
Fluidized Bed)。反应器内均填充细颗粒载体,增加生物接触面积。
特点:污泥龄(SRT)大于水力停留时间(HRT), 反应器内维持很高的生物量,处理效能较高
3)第三代厌氧反应器
基于微生物固定化原理和提高污泥和废水混合效率为 基础的一系列高速厌氧反应器相继出现,即进入了第三代 厌氧处理工艺。 1982年出现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
2)将水解产物吸收进细胞内,经过胞内复杂的酶系统催化转化, 将一部分供能源使用 有机物转化为代谢产物,如脂肪酸和醇类等,排 入细胞外的水溶液中,成为参与下一阶段生化反应的细菌菌群(主要 是产氢产乙酸细菌)可利用的物质。 水解发酵细菌主要是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属于异养菌,其优 势种属随环境条件基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机物
第一阶段
水解、发酵作用 A类有机物 B类有机物 CO2、H2 NH3、H2S
第二阶段
产氢、产乙酸作用
乙酸
产甲烷作用 CO2、CH4
氢 NH3、H2S
第三阶段
四段理论
–水解阶段:将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分 解为小分子水溶性的低脂肪酸;
–酸化阶段:发酵细菌将水溶性低脂肪 酸转化为H2、甲酸、乙醇等,酸化阶 段料液pH值迅速下降; –产氢产乙酸阶段:专性产氢产乙酸菌 对还原性有机物的氧化作用,生成H2、 乙酸等。同型产乙酸细菌将H2、HCO3 -转化为乙酸,此阶段由于大量有机酸 的分解导致pH值上升; –甲烷化阶段

产氢产乙酸菌
产氢产乙酸细菌能将产酸发酵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酸、 丁酸、戊酸、乳酸和醇类等,进一步转化为乙酸,同时 释放分子氢。产氢产乙酸反应主要在产甲烷相中进行。

耗氢产乙酸菌
也称为同型产乙酸菌。同型产乙酸细菌能代谢 H2/CO2 为 乙酸,为利用乙酸的产甲烷菌提供了形成甲烷的基质,又能 代谢分子氢,使厌氧消化系统中保持低的氢分压,有利于厌 氧发酵的进行。
重金属离子对甲烷消化会产 生抑制:使酶发生变性或者 沉淀;与酶结合产生变性; 与氢氧化物作用使酶沉淀。
S2- 等阴离子对甲烷消化有抑 制,氨也有毒害作用,当 [NH4+]>150mg/L 时 , 消 化 受 抑制。 添加少量的 K 、 Na 、 Mg 、 Zn 、 P等元素有助于提高产气率。
物质浓度 碱金属和碱土金 属Ca2+,Mg2+, Na+,K+ 重金属Cu2+,Ni2+, Zn2+,Hg2+,Fe2+ H+和OH― 胺类 有机物质
生物质资源转化与利用
第七章 生物质制沼气技术
物理化学法
压缩成型
直接燃烧
固体燃料
燃烧供热、木炭
高压蒸汽、热气流 直接液化
燃料油、化工原料
生 物 质
液化
热化学法 气化 热裂解 微生物法 生物化学法 发酵
间接液化 共液化
氢气、木煤气
甲醇、柴油、二 甲醚、氢气
化学品、液体燃料
木炭、生物油、木煤气、醋液
氢气
沼气、乙醇
7.1 沼气概述
沼气的基本概念:由有机物质(粪便、杂草、作物、秸秆、 污泥、废水、垃圾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 的情况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沼气的组成部分
成分名称 甲烷 所占比重(体积比) 50~70%
二氧化碳 其他(N2、H2、O2、NH3、 CO、H2S)
沼气发酵的温度
高温发酵:46~60 oC 中温发酵:25~45 oC 低温发酵:25oC以下
随自然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发酵方式称为常温发酵。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酵原料的分解消化速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挺高,即产气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但不是始终与温 度增高正相关。 两个产气高峰:30~40 oC,50~60 oC,两个不同的微生物 菌群在起作用。
7.2.1沼气发酵理论
沼气发酵理论 二段 理论 三段 理论 四段 理论
二段理论:认为沼气发酵分为产酸阶段和产 气阶段。 三段理论:把沼气发酵分为3个阶段,即水解 发酵、产氢产乙酸、产甲烷阶段。 四段理论:把沼气发酵分为4个阶段,即水解 阶段、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甲烷化 阶段。
二段理论
第一阶段:酸性发酵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在产酸菌 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以有机酸为主的低分子的中间产物, 包括大量的低碳脂肪酸和H2、CO2、H2S等。 第二阶段:碱性发酵阶段。产甲烷菌将第一阶段产生 的中间产物继续分解成甲烷(CH4)和二氧化碳等。
1985年出现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
特点:在UASB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应器单位容积 的生物量更高,能承受更高的水力负荷,
7.2生物质制沼气发酵原理及工艺
1965年美国微生物学家Hungate教授创立了严格厌氧微生物技 术,揭示了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原理: 沼气发酵过程是由多个生理类群的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共同 参与完成,是微生物为适应缺氧环境,利用不同类群的不同 分解作用,构成完整的生化反应系列,逐步将有机质降解, 最终形成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即沼气。 因此,沼气发酵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微生物生化过程。
接种物
搅拌
添加剂和抑制剂
严格的厌氧环境
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大多数不产甲烷微生物为厌氧菌,需 要在无氧条件下,将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有机酸。 产甲烷菌则是专性厌氧菌,氧对产甲烷菌不仅不会起促进 作用,相反会起到毒害、抑制作用。
厌氧程度一般用氧化还原电位或氧化还原势来表示,单位 是 mV 。一种物质的氧化程度越高,则电势趋于正,而物 质还原程度越高则电势趋于负,厌氧条件下,氧化还原电 位是负值。沼气正常发酵时,氧化还原电位一般均低于 300mV。

产甲烷菌
产甲烷菌是一个特殊的、专门的生理群,具有特殊的产 能代谢功能。也就是说产甲烷菌是能够有效地利用氧化氢时 形成的电子,并能在没有光或游离氧和诸如硝酸盐和硫酸盐 等外源电子受体的条件上,还原二氧化碳为甲烷的微生物。

7.2.3影响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
严格的厌氧环境
发酵原料
沼气发酵的温度
料液pH值和发酵碱度
2)第二代厌氧反应器
1956 年 , Schroefer
等 人 成 功 的 开 发 了 厌 氧 接 触 法 工 艺 (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标志着现代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诞生; 1967年,Young和McCarty等开发了厌氧生物滤池(AF ),将第二代反 应器推进了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1974年荷兰的Lettinga开发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处理 效率很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78年W. J.Jewell 等人和1979年R. P. Bowker 分别开发了厌氧膨胀床
两阶段理论没有全面反映厌氧消化的本质 研究表明,产甲烷菌能利用甲酸、乙酸、甲醇、 甲基胺类和 H2/CO2,但不能利用两碳以上的脂肪 酸和除甲醇以外的醇类产生甲烷,因此两阶段理 论难以确切的解释这些脂肪酸或醇类是如何转化 CH4和CO2的。
三段理论
一般参与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分为3类:发酵性细菌、产氢产 乙酸菌、产甲烷菌。 根据微生物不同的作用,可将沼气发酵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毒域浓度界限 /(mol/L) 10-1~10+6
10-5~10-3
10-6~10-4 10-5~100 10-6~100
7.2.4沼气发酵产物的主要成分
1)第一代反应器 1904年德国的Imhoff将其发展成为Imhoff双层沉淀池(即腐 化池),这一工艺至今仍然在有效地利用; 1912年,德国人Kremer提出了加盖的密闭式二级消化池; 至1914年,美国有14座城市建立了厌氧消化池; 1920年,英国的Watson采用沼气作为动力用泵对消化污泥 进行搅拌; 1950年出现高效的、可加温和搅拌的厌氧消化反应池,加 快了厌氧技术的发展。 特点:发展较为缓慢,工艺简单。污泥龄(SRT)等 于水力停留时间(HRT),反应器容积较大,处理效 能较低
发酵液碱度与 pH 值不是一回事,是指发酵液吸收质子的能 力,即可发酵中和过酸或过碱的缓冲能力。碱度常用与发酵 所相当的碳酸钙浓度。
接种物
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在发酵初期加入厌氧菌作为 接种物,直接影响产气的快慢。
搅拌
发酵池在不搅拌的情况下,发酵料液明显地分成浮渣层、 上清液层、活性层和沉渣层,严重影响发酵效果。 机械搅拌 搅拌方法 液搅拌 气搅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