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

阅读是学生正式学习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学生历经低年级数(字)读、中年级朗读、高年级及成年后默读的有序过程。儿童学习识字、读书到成年后的终身阅读,朗读训练可谓任重道远。没有小学阶段充分的训练,成人以后的阅读则不可能流畅。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从新教材到新课程,到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朗读训练必须坚持主体化的训练原则,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训练方式应多样化、艺术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美的享受,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

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课文,可采用点读,这是初级阅读形式。它是让学生指着课文的字词进行阅读,同时发挥手、眼、口、心的作用。它有助于克服唱读,养成不添、不漏、不重复,准确、认真的读书习惯。在低年级,为了读准课文的字词句,还必须多进行领读训练。它由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句、一段地领着读。训练时尤其要注意长句子的停顿指导,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在中高年级,有些难读或难于理解的长句子,也可用这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把长句子读好、读懂。)

到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试读,它是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的阅读形式。通过试读可以了解学生哪些字、词、句还读不好,有困难,有错误;也可以了解学生把握课文的程度,为后面的指导提供依据。

然后,在理解课文之前,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听课文朗读录音或优秀学生进行范读,这是给学生提供正确、流利、有感情阅读课文的范例。范读是以语音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好形式。范读和学生听读都不能离开课文,必须用心注视课文,把范读的声音和课文的语句、段落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在形象语言的情境中,领会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思想感情,得到美的感受。

范读之后,一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读,这是比试读要求高的阅读形式。它是让学生学习教师或同学的范读,或根据课文朗读录音来学着读,通过模仿,借以克服各自的阅读难点,使阅读更趋于准确、规范,并从中接受情感的陶冶。

教学中,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阅读活动,有时可以采刚用读的形式,这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增强集体观念,提高阅读效率的训练形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全体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语句,正确处理停顿和语调,调节课堂气氛,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齐读指导要注意调整学生的阅读速度,防止差生跟不上。这种形式不宜多用,一次练习时间也不能过长。在目前的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是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程度,随意调控阅读速度的自由读,这是一种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练习,边读边思考边领会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形式。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或主要部分可以进行引读,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课文要点,在关键处作点拨,引导学生诵读的阅读形式。它通过教师的提示、提问、插叙或添词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引起思考,口诵心随,达到读懂课文,理解中

心,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发展逻辑思维的目的。

理解了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轮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注意力、理解力、听力和敏捷思维的阅读形式。它要求学生轮流读取某句或某段课文,注意别人、别组的朗读,并能及时准确地接读下去,养成边听边想边记忆,相互评议的读书好习惯。

默读,这是一种无声的良好个体阅读形式。它适应范围广,速度快,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默读时可要求学生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试着给课文分段;准备回答课后思考题;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等多种阅读能力的训练。但教师要掌握好默读进程,注意学生注意力不稳固的特点,时间不宜过长。

还有以快速默读训练为目的的速读,这是高起点,快节奏的阅读形式。它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不点读,不逐字思索,成行成段地快速视读,边快读边记忆。这种形式能提高理解能力,养成敏捷的阅读习惯。它具有时限上的强烈要求,从快速中达到巨大的阅读效应。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对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分角色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阅读形式。对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理解课文,熏陶情感,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等都具有积极意义。这种形式是让学生运用声音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创设人物活动空间的朗读练习。有时配以轻音乐分角色读,更有助于加强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发挥人物形象的感染效果。

对诗歌形式的课文,采用分合读,这是培养生动、活泼、思维灵活性的阅读形式。阅读时,有的诗句指名读,有的诗句由小组或全体合读,这样的读,学生更具激情,使诗句更富表现力。在分合读中,欣赏语言美,意境美,让诗句内涵显现于有声语言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