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科研基地中期评估汇报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谋发展创新中呈特色
——常州市教科研基地中期评估汇报材料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淋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市教科研基地评估组领导专家,对我校作为市教科研基地建设进行中期评估!(可删除)
感谢评估组给了我校一个汇报教科研工作的机会!为此,我代表实验学校的全体师生对于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作为常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我们实验学校不乏课题研究之成果。

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常州市教科研基地的确立,这给我校的教科研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挑战。

在教科研工作上,我们在不断追求着研究的新品位,以求放大实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呈特色,充分发挥我校的实验性、示范性和辐射性作用。

现对照《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中期评估细则》,将我校教科研基地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1、抓组织。

学校设有教科室,配备有专职教科室主任和兼职教科员,这些教科室的教师,都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骨干,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加强教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学校出资订阅了大量的教育类报刊杂志,购买了许多教育理论专著,供教科室成员及相关教师查阅学习。

建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确定了学校教科研专职负责人,抓教科研的副校长为专职负责人,随后又成立了教科研研究小组,由教科室主任任组长。

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以教科室为龙头,以兼职教科员为中坚,各教研组长、科室负责人密切配合,教师人人参与。

2、抓领导。

只有领导重视,在科研决策、超前导向、政策倾斜等方面加以指点,才能使我们的教科研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为了加快学校教科研步伐,加大教科研力度,学校领导从教育的实践中体会到“教育要上去,科研要先行”的道理,由于学校把教科研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形成校级领导带头参与课题研究,亲自撰写开题、结题报告的良好局面。

学校的课题研究以校总课题为统帅,围绕总课题申报各级各类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一段时间的基础上,选择应用性强、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向上一级科研机构申报,形成网络型课题。

如此操作,使学校科研工作的
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并便于指导,提高效益。

(以上两点可合二为一)
3、抓制度。

为了确保教科研工作有序的开展,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包括《教科室工作职责》《课题研究管理条例》《教科室主任职责》《教科研奖励管理条例》《教科研管理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不学习无以立”,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生命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开展教科研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在构建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建立研究目标管理机制。

把课题研究情况列为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每学期对教师课题研究情况督查一次,设立成长档案,严格考勤,建立课题组先进示范岗,争做先进培训表率。

建立研究考核激励机制。

把研究目标的达成度与年度考核、评先创优、职称评定紧密结合,鼓励教师立足岗位,参加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

建立互动培训长效机制。

每年要求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并征求同事、学生、家长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规范自我、超越自我。

建立研究活动保障机制。

学校积极整合各类学习资源,逐步增加教科研活动经费的投入,购置一些图书和学习资料,满足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和要求。

二、队伍建设
学校发展的成败在于教师,依靠教育科研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的经验。

学校着力培养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全面发展和谐施教的师观,知行统一教书育人的师能,(可删除)
我校正努力通过课题建设及科研管理来打造一支智力型、应用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不仅让每位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而且要在业务水平上不断提高。

1、研读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素养。

去年教师节,我校吕水庚校长亲自向教师赠送教育理论书籍《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人手一册。

这几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向教师赠送教育理论书籍,推荐给老师进行研读,每周由一个教研组把书籍中的精典、自己的学习体会,编写在一张8K纸上,发放到每位老师手中进行导读,力求一学期读懂、读透一本书。

去年学期结束我们还给老师们布置了寒假作业,让老师们在假期中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

2、尝试分层研训,形成教师梯队。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品位,打造学校品牌,朝着“常州一流,省内知名”的办学目标迈进,创新校本研训方式,我们制定了《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教师考核评选方案》,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实施分梯队分层培养的措施。

第一步:教师自愿申报。

填写申报表,并对照评分标准,对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课堂教学水平、综合考核情况、综合荣誉情况、基本功达标情况和辅导兴趣班成绩逐项进行自评,填写好评分表。

向学校提交申报表、评分表和评分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第二步:学校材料审核小组对教师提交的原件和复印件进行审核后由考核领导小组对照评分标准逐项核查评分,确定每位教师的总分。

学校根据总分按照各学科的人数比和教师年龄结构情况确定了各学科的第一梯队候选人和第二梯队教师名单。

第三步:课堂教学考核和学生满意度测评。

学校成立了评委组,每组三人,一名校级领导、一名中层领导和一名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对第一梯队候选人进行课堂教学考核,其中任教四年级以上的候选人还要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

第四步:公示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教师名单。

学校行政会根据考评的各项指标和教师师德情况,最终讨论确定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教师名单,在学校网站进行公示。

学校对考核评选出来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教师在经费上支持、政策上扶持、培训上优先。

努力创建优质的教师成长环境,尽快缩短教师成长周期,逐渐培养出更多的常州一流、省内知名的金坛名师。

近三年来,梯队教师中有数十名成长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

3、开辟名师讲坛,传播教育思想。

为进一步丰富教科研活动的形式,拓展教科研活动的渠道,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我校开辟了名师讲坛。

邀请名师每月对全校教师作一次学术报告或教育专题讲座。

我们先后邀请过我市研训中心特级教师陈文主任作了教科研专题讲座;邀请研训中心周怡和主任作了关于怎样观课议课的专题讲座;邀请我市研训中心教育硕士薛琴老师对我校教师作了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专题讲座;邀请本校的张和忠副校长、潘建明副校长、和李继锋副校长等特级教师或金坛名师畅谈自身的成长历程,让他们的教育人生映照着一线教师的成长轨迹,使智慧的火花得以传递……借此机会,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们发出邀请,真诚地邀请你们到我们学校就你感兴趣的教育教学专题进行合作、交流和研讨活动。

联系电话:82885659。

(可删)
4、创设网络平台,碰撞教学智慧。

近年来,我校利用瑞博平台创建了“校本教研专题网”。

主要有这样一些栏目:基本情况、教研计划、活动安排、过程资料(包括学习材料、集体备课、开课评课、作业设计、小型竞赛等)。

不仅方便了教研活动的动态管理和交流,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过程资源。

几年下来,我们在网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研活动资料,作为一种教研资源在一届一届地往下传承。

为了充
分发挥我校教学人员人人都有笔记本电脑的信息技术优势,我们还将开辟“网上评课室”和“网上专题沙龙”等交流平台。

5、树立典型引路,推广教学经验。

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些老教师,如江莉雯主席、虞生梅老师等,他们虽然没有搞过课题研究,也没发表什么教学论文,但是他们的教学质量在本校和我们全市都登峰造极,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感激、让同行敬佩。

我想,他们不应该是校本研训的看客,而应该是校本研训舞台上抢眼的主角和耀眼的明星。

因为在他们身上一定埋藏了凝聚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宝藏,只是他们习惯了默默无闻地工作。

只是我们没有发掘。

因此,我们策划了一种让他们唱主角的校本研训活动。

我们邀请了各学科推荐的从教多年、低负担高效益的老教师,来参加教学经验研讨会,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

他们真情述说的“教学故事”,如同从行囊中“哗啦啦”倒出的课改之果,馨香扑鼻,明丽照眼,无不浸透着对学生的爱,诠释着对教学的独特见解,链接着对教育的片片真情。

我们及时整理好这些老教师们的宝贵经验后上传在学校的网站上,让个体的智慧集体共享,让草根化的经验在全校推广。

6、组建临时团队,进行项目研训。

教师经常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或观摩活动等,这对学校和教师本人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这类活动往往是激发教师集体荣誉感、增强教师凝聚力和开展校本研训的极佳时机。

例如,某学科要开展教学评比活动,我们确定了参赛选手之后,就会由分管领导牵头,聘请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人组建一个七八个人的“智囊团”式的临时团队,和参赛选手一起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思路、观课议课、上示范课等,在完成评比项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最有效的研训活动。

再如,学校要编写某个项目的校本课程,也要组建一个临时的编写组,由项目负责人召集开展活动,大家一起商讨编写中的各种问题,在项目完成的同时,大家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一种很好的课程研训活动。

7、加强纵横联系,整合研训资源。

我们把校本研训活动在纵向上与常规教学和课题研究上下贯通,在横向上与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各种校园文化节等左右联系,整合校本研训资源,形成纵横交错的校本研训立体网络。

在不断培训教师教科研工作的同时,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让所有教师都能在教科研活动中提高素质。

如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老、中、轻分段优课比赛、论文评比、案例点评;教科室还联合教务处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考核与评比,使学校的学科教研活动能扎实有效地开展。

5、6、7点可否压缩为一点?
三、课题研究
我们坚持把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教研合一,以训带研,以研促训,做中提高。

1、合理规划,健全课题研究网络
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把手,各项研究逐步走向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

学校要求行政人员主持一个课题,各教研组承担一个课题,每一位教师参与一个课题,现已形成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成风”的局面,促进了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十五”期间,我们实验学校规划研究的10多项课题均顺利结题,形成了一批有成效的课题研究成果,在课题成果评比中,一项课题获江苏省一等奖,一项课题获常州市一等奖,两项课题获常州市三等奖,八项课题在金坛市获奖,在金坛市科技进步奖中我校两项课题获一等奖,一项课题获三等奖。

去年,学校结合实际和发展方向,制定了“十一五”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方案,做好了“十一五”课题的申报工作。

主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构建双赢课堂的研究》已被立项为江苏省重点课题。

另有一项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四项省学会课题,四项常州市级课题(其中两项为重点),五项金坛市级课题,二十六项市级备案课题。

2、立足实践,抓好重点引领课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我们的课题研究只有更多地从课堂教学着手,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才能有效展开,才能达到改进实际教学工作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

我们认为教师的科研,主要是为改进课堂教学服务,从课题的选择,研究的展开以及到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应立足于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确立学校的主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构建双赢课堂的研究》,被立项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

我们很期望以“促进”为主要方式形成一种教学体系,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追求人的真实、享受到教与学的快乐,通过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多元的、互动的“双赢”,这是我们一直尝试和追寻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地。

作为应用性的课题研究,必须强调的重点是“做”,即要把课题方案中所预设的研究变量转化成教师的操作行为和教学实践活动。

怎样“做”,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和生命。

我们将紧紧围绕研究变量来进行实践性的研究。

反复学习、讨论、修改课题方案,根据教师的需要,把研究方案及时向教师进行解读。

要围绕核心变量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研究活动。

当然,课堂教学的改革内涵非常丰富。

我们根据研究变量的内在逻辑,在理清课堂教学各种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要求课题组成员首先研究“促进式教学的设计”,并把“促进式教学的设计”作为课题研究的核心变量之一,希望通过它的研究,真正实现
课堂教学在教师促进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研究开展和深入,肯定会碰到各种问题。

要善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抓住问题,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分析研究和解决。

真正的课题研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变量会产生新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健康进行。

3、规范管理,促进课题有效开展
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过程进行监控,实施课题的规范管理,让每一位老师都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不仅能确保课题的质量,更能确保教师的健康发展。

抓规划。

学期初召开课题组长会议,要求各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计划中要求确定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研究任务;本学期的研究思路、研究措施;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研究活动的时间、人员、形式的安排等等。

抓运行。

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促进课题正常开展,我们在课题组中,开展“五个一”活动。

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计划。

每月开一次课题研究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每月记一份“课题研究手记”,及时记录好研究中的成败得失。

课题组每学期围绕研究内容上好一至两节的研究课。

上交有关教案及自我评价表。

积极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向各级刊物投稿。

在平时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强调“三抓”:一抓资料的积累,平时的形成性、过程性资料都要及时收集并注意整理。

二抓“三结合”,即:课题研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学习相结合。

为此,我们作出以下规定:每次备课要渗透课题研究,每次上课要力求体现课题意识。

校本教研必须围绕课题来开展活动,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三抓总结反思,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课题研究体会或论文。

抓评价。

学期末进行优秀课题组、课题研究积极分子的评选。

依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对各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并依照《课题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以上三点文字运用似乎应压缩。

4、注重过程,进行网络动态管理
我们应教研室的要求,学校的课题都建设了专题网站,网站建好了如何管理,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新问题,于是我们及时设计了“华罗庚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网上动态评价表”,经过两个学期的试行,听取了反馈意见后,进行修改,现已确定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网上的动态评价。

以上评价指标只为一般性参照,分为A、B、C三个等级,主要对课题组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采用动态性的评价方法;在课题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再由学校进行评价。

四、发展绩效
学校以教育教学科研为先导,以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把手,各项研究逐步走向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

学校领导干部带头主持课题,各教研组主动承担课题,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形成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成风”的局面,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生群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1、促进了管理队伍的建设。

学校行政干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紧密合作,创设了和谐的工作氛围。

大家有强烈的事业心,以校为家,为学校硬软件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校长吕水庚同志是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10名校级领导中,本科学历7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5人。

李继锋校长参与编写了苏教版的数学教材和教参,张和忠副校长出版了《读写超级链接》(共6册)等等。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群体中更是群英荟萃。

全校243名教职工中,常州市学科带头人21人、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34人。

一项课题获江苏省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一项课题获常州市课题成果一等奖。

7位老师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大队辅导员曹丽萍老师在全国辅导员素质大赛中获多个一等奖,3位老
师获得常州市信息之星,10多位老师获常州市评优课一等奖。

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发表或获奖屡见不鲜,在金坛市组织的教科研成果评比中,我校获奖总金额始终名列前茅,每年都有3至5名教师荣获个人前十名。

以上两点应归为一类吧?
3、促进了学生的素质提高。

三年来,我校学生有2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

在第八、九届省“小数报”比赛中,我校共有21人获一等奖;孔悠同学获“江苏省十佳小公民”;在省金钥匙科技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中有10多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在常州市英语朗诵比赛中我校获得六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在历届全国“华杯赛”中我校有多人夺得金牌……学生的作文获奖与发表或各项活动获奖更是捷报频传,全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4、促进了学校的整体提高。

学校教师多次到兄弟学校作专题讲座,每年都有十多批外省、市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校学习。

学校先后开发了《走进华罗庚》《“少年军校”国防教育》《多彩英语》和《快乐礼仪教育》等多项校本课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去年学校德育处围绕学生的思想教育,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爱与严的辩证》、《心灵的约会》和《家庭教育策略》三本系列教育丛书,现在正在编写《廉洁文化进校园》教师、学生和家长校本教材,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少年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常州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常州市学习型先进学校”……另有多个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学校也被评为金坛首批和第二批名学校等,这些都为我校的教科研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育科研是一篇大好文章,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教科研工作还任重道远。

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悉心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科研为导向,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教科研发展之路,绘现代教育蓝图,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特色,与时俱进,努力打造“常州一流,全省知名”的现代化名校,为金坛的教育争光添彩!
以上是我校教科研基地建设的工作汇报,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二00九年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