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观词中的闲愁论文
试论秦观词的语言艺术特色(2)

试论秦观词的语言艺术特色(2)这类词语轻柔曼妙,用于写闲愁别绪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秦观词中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名句。
如:“恨如芳草,凄凄尽还生。
”(《八六子》)“江南远,人何处,啼破春愁。
”(《梦扬州》)“谩道愁须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满庭芳》)“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这些名句,都是作者经历了许多磨难之后得出的心得,是用心血写成的沉痛之语。
然而,这些名句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质朴无华。
就是这些名句,鲜明地体现了秦观词清丽和婉的词风。
秦观词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丽景凝愁”。
举两首写春愁的小词为证。
第一首是《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起句点明季节,“落红铺径”、“水平池”都是暮春景色。
第二句写“雨”。
八十年代有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很有名,叫《三月里的小雨》,歌词第一句是“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秦观这首词也是写的三月里的小雨,“霏霏”就是专门用来描写小雨的一个词,《》里就开始用了。
秦观写雨最出奇的就是用了“弄晴”这两个字,一下子就把雨写活了。
“弄晴小雨霏霏”,用现代白话译出来,就是:那小雨像是要捉弄老天爷,坚决不让他放晴似的,一直下个没完。
这样写,把小雨拟人化了,写得像个调皮的小男孩,着实很有意思。
第三句写“园”。
园内花草已憔悴,杜鹃在悲啼。
第四句总结前三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春天要归去的缘故。
上阕纯是写景,见物不见人。
下阕仅用“独上”、“凭阑”、“手”、“放花”、“无语”,一个寂寞多愁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
作者就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人物的一举一动都被他捕捉到镜头里来了:手花枝,凭栏俯,见到的是凋零的花朵和憔悴的园林,只好把花放下,什么也不说,怅望着即将西沉的斜阳。
多么的落寞惆怅,多么的黯然神伤!最后一句,语极沉重。
“此恨谁知”,其实也是照映上阕对雨的描写,雨是那么调皮,它是决不会知道伤心人恨有多深的。
秦观“词心”析论(一)

秦观“词心”析论(一)【内容提要】在所有对秦观的评价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近代冯煦“词心”之评。
冯煦称其为“古之伤心人”,是因为他不同于同遭党祸的苏轼、黄庭坚,不能像他们那样以庄禅修养化解烦恼,而正是这种不够豁达的人生态度,使之成为“情种”,具备他人所难有的“词心”,他的迁贬之词多系“万不得已”的失意之情的倾诉。
秦观有不少寄迹青楼的“艳迹”。
他的爱情词有不少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二者酝酿交融,感人尤深。
【关键词】秦观词心艳情身世感据《宋史》本传载,秦观“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
举进士,不中。
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
读兵家书,与己意合”。
但是,正如传中所言,“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
轼以为有屈、宋之才。
又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
著名的前辈欣赏的还是他的文学才能。
苏轼赏其赋,王安石赏其诗,而秦观最擅者还是词。
《四库全书总目·淮海词提要》认为:“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以秦词胜于苏词,虽未必皆得人人首肯,但秦本人的词胜于诗文,则并无争议。
秦观的词,颇负时誉。
陈师道《后山诗话》在认为韩愈以文为诗、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的同时,论定“当今词手,惟秦七黄九”。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曾对秦词的“本色”有所阐发,即“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因此能“元丰间盛行于淮楚”。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三更进而引晁补之语:“鲁直词不是当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
”并为之判断:“二公在当时,品题不同如此。
”而《能改斋漫录》更引晁氏语:“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
”明确分出了秦、黄的高下。
晁与陈师道同出苏门,有词集《晁氏琴趣外篇》,在作词上较陈氏内行,所说也更为“到位”。
所以,秦观的词是真正“当行”“本色”之作。
苏轼尽管以秦观词的气格为病,用“山抹微云秦学士”戏之,但从《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看,东坡以所作词示晁补之、张耒,曰:“何如少游?”就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中,秦观词的地位究竟如何了。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作者:孔映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孔映内容摘要:秦观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绝大部分流露出悲痛、感伤的情调,历代的词评家对这鲜明的特征都有过论述。
清人冯煦将他与晏几道相提并论,而称之曰“ 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秦观的感伤词一方面原因有自身的经历,另一方面也是对时事的无奈。
他在写词时喜欢运用独特的手法、优雅、哀婉的语言来抒发鲜明新颖的形象,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秦观秦观词感伤意蕴艺术手法一、秦观词感伤意蕴的内在体现秦观写词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他把现实社会遭遇的悲苦巧妙的融入到了词作中,所以他的词带有感伤基调,他在前期的漂泊生涯中,写了有关于那些不幸遭遇的歌妓的词,和她们有过交集,思想上受到她们的感染,又看到了她们的痛苦遭遇,于是就和自己产生了共鸣,词就越发的悲伤。
(一)流放之悲少年时的秦观有理想抱负,他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他在才华上表现的自信使得他对于未来的不如意没有过多的设想,他为人也很豪隽慷慨,喜欢读书,向往的是一种积极浪漫的生活。
苏轼可以说是他命运的转折人,他对于秦观赞赏有加,但是在新党执政之后,又由于出自苏轼之门,所以一直被贬,可想而知,在这种巨大打击之下秦观越发感伤了。
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动离忧,泪难收。
”又要流放了?想当时在金明池畔与友人饮酒赋诗的场景,多么温馨,多么快乐!看看现在,“人不见,水空流”。
词的下片写到自己年华已经不再,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少年时好好珍惜,同时也感慨青春易逝,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感。
流放之悲无法言表!(二)仕途之怨在求仕之路上,秦观一生坎坷,本以为进入了仕途就可以一展自己的才华,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新旧两党的激烈竞争中,秦观遭到了排挤,又因为与苏轼的特殊关系,所以一贬再贬。
闲愁词

宋词“闲愁词”赏析编写人:单娟李林林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一、概念:所谓“闲愁”,是一种超越现实利益之上,无关生理痛苦或物质生活需要,无关功名事业的成败得失,无澜而来,不期而至,无明确缘由,清淡飘渺却又很难消除的情绪或情感。
它所表达的实际是一种含蓄、朦胧的怅惘和忧伤。
张仲谋在《唐宋诗词研究》中提到,闲愁的内涵包含两点:其一是忧生之嗟,他认为,闲愁的根本起因在于人生的缺憾,即由人生短促的悲剧现实引发的情绪反应。
闲愁的内涵之二为企羡和失落。
人的天性中含有一种企羡的动机和能力,它是人类进化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人生痛苦的一大根源。
有限的人生,偏会生出无限的企羡出来,闲愁之意便油然而生了。
从本质上来说,“闲愁”更多指向具有普通和永恒意义的宇宙人生,是积极进取的心灵在困惑和挫折中的潜意识的反应和流露。
“闲愁词”,顾名思义,就是用词体来描述、表达闲愁。
就词体特征而言,闲愁与词体的结合,使闲愁词具有了独特而深邃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二、文本学习——《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朗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1)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2)如何理解“离愁渐远渐无穷”?(3)把离愁比作“春水”的好处是什么?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朗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句中运用叠词的好处是什么?(2)最后一句的写作手法是什么?(3)第三句中的“春”字如何理解?天仙子张先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学位论文-—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

xx大学xx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xxxx-xx班学生姓名:xx指导教师:xx老师答辩日期:xx年xx月xx日xx大学教务处目录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写作提纲 (1)摘要和关键词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3)引言 (4)一、少游词心:身世之感中的哀伤 (4)二、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 (6)三、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 (7)四、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词 (11)写作提纲:从词心、情怀、意境、语言这四个艺术特点入手,论述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之作的绝妙,发掘秦观词中的感伤情怀,揭示淮海词刻写着伤心人之伤心词的意蕴。
本论:分为四个部分(1)少游词心:身世之感中的哀伤(2)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3)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4)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结论:秦观作词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在宋代婉约派中占据主要地位,词作达到意与境的高度融合,绮丽而不失清雅,真率而不失秀美,可谓精妙之词。
在中期词作创作中,“借佳人失时之态,寄政治失意之感”,将内心的哀伤和身不由已的遭遇溢于言表,透露忧伤哀怨。
摘要:秦观一生仕途不顺,卷入北宋新旧党争。
虽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但其性情却不如苏轼那般畅达乐观,由于遭遇不平,生活压迫,加上其情绪消沉悲观,个性柔弱,所以其中期词作中浸透着绝望的哀伤,情调悲苦感伤成为其词作中的主要风貌。
少游的词创作音调哀伤,深入人心,感人深思,被认为最能体现本色当行的词手。
同时,他的这些感伤词作情韵兼胜,虽不脱艳词藩篱,但在词境和语言上独树一帜,典型的体现了婉约词之风。
关键词:秦观;词作;感伤情怀The sentimental feelings of poetry by Qin GuanAbstract:Qin Guan had a lifetime of frustrations.He was the victim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partie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lthough he was one of the Su Men Si Xue Shi ,his character was better pessimistic than Su Shi,Due to the effect of unfair encounter and the oppression of life and the personality of low-spirited mood,the poetry always in the saturated with sadness,and the sorrow became the main style in his poetry.However,his poetry s tone was very distressed,but they wer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Therefore he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writer.His poetry had rhyme and wins,though not out of the hedge in flowery words,his poetry was very peculiar in language and context,and reflected the gracious style.Key Words: Qin Guan; Poetry; The Sentimental Feelings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今江苏),著有《淮海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浅析秦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浅析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gǔ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李易安在《一剪梅》中叹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语一出,便将古往今来千万里迢迢相思道了个尽。
人生寻一知己何尝容易,怎堪生离与死别,生生拉扯开两个有情人。
已经别后,便只能以相思来填充生命不堪承受的缺失。
一丝无奈的安慰便是:即使两地千里迢迢,仍有一份共同的思念可以将心遥遥地牵连在一起。
如此一来,便煎熬出无数相思人的相思句,好似一剂治愈孤独与思念之痛的良药。
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何以一人之笔写来呢?虚实相生,参差对照的写法便应运而生,于是便有了杜甫《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也便有了秦观的这首《水龙吟》,上阕是她的念远,下阕是他的离愁。
清早的微光里,美宅广厦,斯人策马而去。
正是清明时节,暖风和日与纷纷雨丝缠绵交织,恰如当下的自己,甜蜜酝酿着苦痛,无为有处有还无。
立在窗前也不知是过了多少时候,一切都淡漠了,只听得那卖花声,忽忽然飘来,又忽忽然不知所踪,转眼间日暮西山,暮春已至,庭间落红成阵,飞鸟徘徊。
那告别时玉佩响动的叮咚声明明还在耳际,而怎么就已经成为那样久远的回忆了呢。
这恍惚迷离又执着坚定的等候与思念竟绵延了那么长的时日,而那重逢的日子究竟是要待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正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思念不变,变了的是思念的人,那茫茫远路上的游子,又何尝没有这样一份思念?名利的枷锁于凡夫俗子是怎么都摆不开了的,天若知道,也该憔悴如我。
周遭愈是冷漠就愈是怀念那温存的昨日,花下重门,柳边深巷,这般的美好怎么经得住在这般凄苦的日子里回首。
月圆思乡,物是人非,只有那夜空的一轮皓月,依然照着相隔的你我。
浅析秦观词的伤心情致

浅析秦观词的伤心情致赵营霞(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摘要:秦观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作家,他情韵兼胜、凄美婉约的风格,被后人奉为“婉约词派”的正宗,他善于融情于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被后人目之为“古之伤心人”。
在秦观的一生中,理想破灭、多次贬谪、孤苦无依等等这些不幸伴随着他的一生,加上他天生纤细敏感、用情至深的性格,所有的这些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秦观凄厉婉美的风格,对后来的词人创作影响很大。
本文就将从他生活的环境、生平和他自身的性格等方面来分析秦观词伤心情致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秦观;伤心情致;悲情;凄婉;“凄厉”的美学风格在北宋词坛,提到“伤心”二字,就不得不提到秦观和晏几道,他们二人是北宋伤心词的代表作家,他们以其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创作出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
清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曾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与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描写男女之情,来抒发没落公子的伤感不同,秦观的词作更多的融入了社会的内容,政治上的抑郁不得志,生活中的孤苦寂寞等,抒发了词人身陷党派之争、屡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秦观的词处处充满伤心,“伤心”和“悲情”构成了秦观词作的主要基调。
清冯煦评价他的词作时也说“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可见秦观的词是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是“得之于内,不可以传”的悲苦在内心的郁结,秦观的“伤心”情致之所以会形成,主要缘自于社会的压迫,坎坷多难的人生,加之作者天生敏感柔弱、深于用情的性格,注定了他的一生只能沉浸在悲苦和绝望感受中不能自拔,也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伤心”词。
一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秦观生平遭际及创作风格时说“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
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从中可以看出秦观早年的生活并不似他词中所呈现的那样凄苦哀婉,直到被贬之后,他的词才逐渐显示出“伤心”情致。
浅析秦观词中的闲愁论文

浅析秦观词中的闲愁论文 摘要:秦观 作为中国文学 史的杰出词人,以词名世,留下千古美名。
又因他词作的独特风格而被后人 评为“千古伤心之人”, 这种伤心凝结在词作中便表现为“愁”, 而这种“愁” 在秦观的词中似乎得到淡化从而表现为淡淡的“闲愁”, 实际却是“愁”的深化 和升华,本文将针对这种“闲愁”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秦观;宋词;闲愁 “闲”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 中的一种特质,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逍遥自在”、“不物于物” 以及陶潜的《闲情赋》,都体现了一种闲的生活观。
随着文学的发展,由“闲” 而衍生了许多“情丝”,如:闲情、闲适、闲愁等。
早在南唐时,冯延祀便作了 一首“闲情词” 《鹊踏枝》 可谓开了闲愁词的先河, 而写闲愁最为出色则是秦观, 他的“闲愁词”不是一种闲的生活观而是“不闲”, 深刻的表现了思想的复杂性。
本文将以秦观的“闲愁词”为对象来进行探讨。
一、“闲愁”的内涵 “闲愁”最为直白的解释便是因闲而生的愁,也就是辛弃疾《丑奴儿》中所 言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 状;又或略带几分富贵之气,正如鲁迅 先生说宝玉是“富贵闲人”一样,闲常和富贵相伴。
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其中“一曲新词酒一杯” 便表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裕, “小园香径”突出了环境的优雅, 而“夕阳西下几时 回”则表现了“愁”。
这种“愁”可以解释年华易逝、 青春不再的忧思感慨之情, 也可以解释为富贵之人在为他这种圆满、 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能长久而表现的哀伤 之情,正所谓“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沧海桑田又曾饶过谁?人之常情,只是 因为这首小词中夹杂了富贵之气, 而使得本应深刻的哀情淡化而趋于审美。
所以, 人们在品读时,从中往往得到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
“闲愁”的另一种解释即它不是因“闲”而作, 却是因“情多情杂”而无意识产生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 这种愁不知因何而起因何而愁, 正所谓“情不 知何所起而一往情深”, 一样的莫名其妙, 难以解说。
论秦观词中的愁绪

论秦观词中的愁绪摘要:秦观是北宋词坛上的杰出代表,他的词集婉约之大成,有花间、南唐遗韵,又有柳苏之长。
秦观的词,处处皆愁,最能体现词人愁绪情结的是那些带“愁”字的词,尤以贬谪前后最为明显,由男女相思的情愁变为注入身世之感的人生苦愁,风格也变得凄婉悲伤,甚至凄厉,这与他不幸的政治遭遇和悲观的人生态度分不开。
通过解读秦观贬谪前后词中愁的不同内容来分析他愁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展现“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秦观;愁绪;艺术表现Abstract: Qin Guan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n the CI altar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his word has all the graceful and graceful styles, including the flowers, Southern Tang, and Liu Su. The words of Qin Guan are all sorrowful everywhere, the words with \"melancholy\" are words which reflect the melancholy of the word, especially in releg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most obvious, from the love of between men and women to the feelings of life into the feelings of sorrow, the style has become sad, even mournful, and this is related to his unfortunate political encounter and pess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fferent contents of melancholy in the word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legation of Qin Guan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his cleverness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artistic charm of the poem.Key words: Qin Guan; melancholy; artistic expression前言秦观是北宋词坛上杰出的词人,他的词被奉为“词之正宗”,集婉约之大成,有花间、南唐遗韵,又有柳苏之长。
浅析秦观词的凄婉格调

浅析秦观词的凄婉格调浅析秦观词的凄婉格调摘要:秦观词在两宋时期是较有代表性的,其词风凄婉感伤,艺术价值较高。
本文主要从宋代的国家形势,宋代文人的审美心理及秦观的个性性格三方面分秦观之词凄婉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审美心理;凄婉;感伤词这种文学体裁到了两宋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词承晚唐五代的文风已形成的绮婉约之风,当时人们习惯于用它来写艳情,词的地位是不及诗的。
自古"诗以言志",诗歌承担了较多的政治色彩,面目正统,严肃,而词还刚刚发展,还未背负过多的意义,不妨轻松一点,随便一点,这就在词风方面给了宋代文人以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利于开创新的风格。
另一方面,晚唐五代词人所写内容多局限于男女情思,离愁别绪,这可为宋代词人留出其他角度抒写性情,况且在诗歌的古近体方面,唐代诗人已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宋代文人要在诗方面有所突破就很难了。
这些为宋代词人在词的领域开拓创新创造了条件。
由宋代词人苏轼开创一代豪放词风,宋词在风格方面展现出"豪放"与"婉约"之别,词风以婉约见长的词人很多,秦观是其中的代表词人,词风凄婉倚,凄清沉郁,"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格调可用"凄婉"括,其词凄婉风格的成因可从北宋国势的影响,北宋文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词人的个性性格等方面找寻答案。
一、北宋国势对秦词词风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盛唐及五代十国之后,到了宋代,经济虽有所发展,但难以启及盛唐的国势了。
北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力量互相抵消,国家积弱不振,农民负担很重,再加上北宋朝廷不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骚扰,国势衰微。
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宋代文人的作品多显出一种中气不足的景象。
同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唐人有"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的雄阔气,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战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
个性感伤——浅谈秦观诗词

个性感伤——浅谈秦观诗词沉郁哀婉的个性感伤——秦观分期作品对比【摘要】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委婉含蓄、虚实结合,意境凄凉孤寂,情浓韵远。
情与愁贯穿于他的作品当中,在人生事业最低落的时候,却是他创作最成熟的时期,秦观词的“伤心”融入很多社会性的内容,表达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虽然他的词境界和局面不及柳永,格调气魄不如苏轼高,但他创造的许多形象,传达出的真挚情感,却是许多婉约派词人所不如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也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关键词】秦观;词;沉郁;哀婉。
一、秦观早期创作绍圣元年(1049),新党人士章棹、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
在离开汴京之前,秦观重游城西金明池,抚今忆昔,感慨丛生,遂以凄苦的笔调创作了《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1049-1110),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著有《淮海集》等,人称淮海先生,。
秦观一生凄凉,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仅在京师为官三年就因新旧党争而被贬官逐出京师,独自忍受着艰苦生活境遇的挫折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政治打击,但始终保持着坚忍高洁的品节和情操。
在颠沛流离中死去。
秦观给后人留下许多凄美感伤的词作。
秦观词凄婉倚靡,凄清沉郁,他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
秦观词不仅抒发个人、家世的悲绪,更多地融入了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二、秦观婉约感伤词的艺术特色以《浣溪沙》为例,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浅谈婉约与沉郁——秦观词风格浅论

浅谈婉约与沉郁——秦观词风格浅论秦观是北宋后期的着名词人。
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
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试从婉约的少游、别样的秦观两个方面一睹秦观词婉约、沉郁的风格。
一、婉约的少游清人张德瀛在《词徵》中说:词徵》中说》和《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反映了他应举不中、放浪自娱的生活。
秦观在会稽时,也有过“拥南国之佳人”、“醉西园之清夜”的经历。
他这种经历与科场失意、出入青楼的柳永有相似之处。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柳永词风的影响。
但是他以超绝的天才,旷达的襟抱摈弃了“浅吟低唱”的词风。
秦观正是唱苏吟柳,既有取于柳,也有取于苏,建立了清丽淡雅、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例如当时盛传的《满庭芳》词: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反映了他应举不中、放浪自娱的生活。
秦观在会稽时,也有过“拥南国之佳人”、“醉西园之清夜”的经历。
他这种经历与科场失意、出入青楼的柳永有相似之处。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柳永词风的影响。
但是他以超绝的天才,旷达的襟抱摈弃了“浅吟低唱”的词风。
秦观正是唱苏吟柳,既有取于柳,也有取于苏,建立了清丽淡雅、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例如当时盛传的《满庭芳》词》极为相似,而且开拓了“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笔法。
深沉忧悒的情怀,含蓄凝练的形式,构成了少游词的婉约风格。
“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而不袭其貌。
词至此乃一变焉。
”这些话深刻地总结了秦观词的开拓性的贡献,也奠定了他婉约精英的地位。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境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境论秦观词的感伤意境在痛苦的贬谪、流放生涯中,秦观不断追寻精神解脱的道路,具体表现在词作中,即是对“桃源”境界的向往。
在远谪州期间,他时常用“桃源望断无寻处”(《踏莎行》)、“桃源路,欲回双桨”(《鼓笛慢》)等语句来悲叹人生前途的渺茫、精神的解脱终难实现。
尽管如此,他总是在词中极力描“桃源”的境界,例如《好事近·梦中作》上片所写:“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词人梦境里所展现的.,绝似陶渊明《桃花源记》开头描写的景象。
例如《点绛唇·桃源》:“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
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
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同样大量括了《桃花源记》中的内容。
不过,秦观虽然追慕陶渊明静穆平远的高妙境界,但是在他骨子里,却始终充溢着柳宗元式的迁客骚人的满腹不平和愁绪。
他对于“桃源”境界的向往和追寻,是在要冷酷的现实世界里觅得悠远宁静的精神家园,最终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平衡。
由此可见,秦观词中的伤心愁绪,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压迫、政治的打击,作者遭受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离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这种种的磨难严酷地摧残着词人的身心,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愈加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词风也由早先的温婉含蓄而变成悲楚凄厉。
冯在《蒿庵论词》中准确地揭示了迁谪南荒对于秦观生平思想及其创作风格的深刻影响,并且异常精到地指出秦观词的精神实质:“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他人的词作,大多是用来逞弄才情,炫耀技巧,很少有人将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投注到艳科小词当中;然而秦观则是用整个心灵来填词,将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痛苦的情感体验,通过词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具有特别真切、特别感人的抒情效果。
2 秦观感伤词的艺术特色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象选择和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抒发迁客骚人的深悲巨痛,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秦观词的浅析小论文

秦观词的浅析汉语言文学班高嘉苑b11090217秦观词的浅析内容提要: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四学士中他最受苏轼爱重。
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
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即负盛名,如陈师道《后山诗话》誉之为“当代词手”,叶梦得《避暑录话》则说秦观“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
秦观是北宋以后几百年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
他以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本人不幸身世为主,感伤色彩较为浓重。
他极善于把男女的思恋怀想、悲欢离合之情,同个人的坎坷际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新颖的形象,抒发出来,达到情韵兼胜,回味无穷。
清人周济说秦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
关键词:伤心人的伤心词;秦观词艺术特色;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情韵皆胜;小令与慢词的融合;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秦观以词名世,在词史上常与黄庭坚、周邦彦、柳永并提,合称为“秦黄”、“秦周”、“秦柳”。
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一、伤心人的伤心词风格即是人格。
一个作家的创作的艺术风格往往受他的思想、气质、才华、人生遭际以及审美观点、创作个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形成。
秦观的对人生和艺术范型的选择,与他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价值观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与他所结交的人也有深刻的联系。
秦观可以说是“古之伤心人”(冯煦《蒿庵论词》)。
他的词渗透出伤心地泪水,充满了浓浓的悲伤惆怅与怨恨之情。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秦观的愁恨堪比江海,他的悲伤是他经历坎坷后从心底流露出来的。
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

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写作提纲引论:简介宋代著名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词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他主要的代表作品,引出中心论点:他的词作意境孤寂凄凉、虚实相生、委婉婉含蓄、情浓韵远,完全能将读者带入美的享受之中。
本论:分四部分(一)孤寂凄凉之美(二)凄婉含蓄之美(三)虚实相生之美(四)情浓韵远之美结论:秦观词达到了意与境的高度统一,思与境的和谐一致,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意境美,使他的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写作提纲引论:简介宋代著名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词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他主要的代表作品,引出中心论点:他的词作意境孤寂凄凉、虚实相生、委婉婉含蓄、情浓韵远,完全能将读者带入美的享受之中。
本论:分四部分(一)孤寂凄凉之美(二)凄婉含蓄之美(三)虚实相生之美(四)情浓韵远之美结论:秦观词达到了意与境的高度统一,思与境的和谐一致,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意境美,使他的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内容摘要宋代著名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的词在内容方面与花间词相比,并无新的突破,所写不外乎“情”、“愁”二字。
但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而纯洁,极少庸俗成分,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意境上表现出孤寂凄凉、虚实相生、委婉含蓄、情浓韵远之美,完全能将读者带入美的享受之中,因此说秦观词作在意境方面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成就。
关键词:秦观词作孤寂凄凉委婉含蓄情浓韵远意境美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目录:(一)孤寂凄凉之美 (4)(二)委婉含蓄之美......................................6 . (三)虚实相生之美............................... (9)(四)情浓韵远之美 (10)参考文献目录 (12)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宋代著名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的词在内容方面与花间词相比,并无新的突破,所写不外乎“情”、“愁”二字。
但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而执着,纯洁又极少庸俗成分。
他宦海沉浮,遭打击,身世坎坷,又使他的词常融入迂嫡之愁,失意之痛,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
浅论秦观词的气格

浅论秦观词的气格一、秦观的气格概述大家一说到秦观,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清新脱俗的词人形象吧。
话说秦观的词可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读几遍,品味中带着点温柔,仿佛是一阵轻风拂过心头。
秦观的词风真的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说不尽的柔情,却又不失豪气,既有温文尔雅的气质,又有几分飘逸洒脱的洒脱。
你看他在《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里写的那种意境,既有哀愁,又有自我放达的气度,不禁让人感叹这气格真是独树一帜。
你要说他是柔情似水,也不为过,但你再读下去,你会发现,这柔情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坚定和深沉,没事儿就看看他的词,瞬间感觉自己也能在这个世界上悠然自得。
二、秦观词中的柔情与婉约谈到秦观,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他的“婉约派”风格了。
说到这里,真是忍不住想起了《渔舟唱晚》。
这一首词,听上去是柔的,细腻的,仿佛可以把你带到那种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看看船儿摇曳,听听渔歌唱晚。
词中的“晚风拂柳笛声残”,啊,这简直是心头的一股清流,让人觉得自己也成了那湖边的一片柳叶,在风中飘荡。
就是这种淡淡的忧愁和美好的向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秦观独特的词境。
你看他在表达伤感时,不是那种大肆渲染的悲凉,而是悄悄地将心中的柔情倾诉出来,让你看了之后,既不觉得沉重,也不会轻飘飘的,刚好合适。
你要是单纯地把秦观当作一个“温柔小生”来看待,那可就错了!你再看看他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简直就是一个词人的豪气放纵呀。
长江水滚滚东流,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透过词句传达出来,不得不说,秦观在豪情中也能显得那么自然,不带一点做作。
他的词不是那种口号式的英雄气概,而是通过一些细腻的笔触,表达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这种气度,你看了就知道,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写出来的。
三、秦观词中的理性与抒情再说秦观的理性,这点可能大家不太容易注意到。
他的词并不单纯是抒发情感,他也常常通过理性思考来审视人生、历史、甚至是命运。
他的理性并不是那种冷冷的批判,而是带着一种温暖的理解。
略谈秦观闲适诗

前人 对 秦 观诗 的评 价是 “ 清 新 妩 丽 ,与 鲍 、谢 似 之 ” ; “ 诗 似 小
词” ; “ 小 石调 ” ; “ 女 郎诗 ” ; “ 过 岭后 诗 ,严 重 高古 ,与 旧作不 同” ; “ 风 流 不 见 秦淮 海 ,寂 寞 人 间 五 百 年 ” ……这 都是 针 对秦 观整 体 诗 风
胡 应 麟评 价 陆 游 : “ 宋 人语 如 ‘ 雪 消池 馆 初 晴后 ,人 倚 阑干 欲 暮 时’ , ‘ 寒食 园林 三 日近 ,落 花风雨 五 更寒 ’ , ‘ 小 楼一 夜听 春雨 ,深巷 明朝卖 杏 花 ’之类 ,时咸 脍 炙 ,不
、
夏 之 故墟 、吊唐 晋 之遗 人 ” 的报 国 志 向 ,终 其一生 却 “ 官不 过正 字 ,
本 文 从 题 材 意蕴 、风 格 手 法 、 继 承影 响 的几 个 角度 ,简要 对 秦 观 闲适 诗 加 以论 述 ,希 望 能从 闲适 诗
池钓翁》、 《 饮酒诗 四首》 等 。这类 咏物 遣兴 诗 ,或 写 对 闲适 状 态 的追
求 ,或写 得 闲之 乐 。第 三 类作 品是 写斋 居 与病处 生 活 ,如描 写斋 居 的 《 四绝》、病 中乐 趣 的 《 病 中》 等 。 第 四类是 唱 和 与释 道 诗 ,以 《 次 韵
知 已落 诗 余 矣 ” 。陆 游 “ 已落 诗 余 矣 ”的特 点正是 秦观 “ 诗词 似小 词”
之 风格。
适生 活 的渴 望 ,一 边 苦苦 追 求 着科 举功 名 。第 二类 作 品 是 咏物 诗 ,这 是 闲 适 诗 较 常 见 的 一 类 题 材 。如 《 蒙 顶茶》、 《 茶 臼》、 》、
略谈秦 观 闲适诗
围 孟淑 华
内容摘要 :闲适诗 为古诗注 重精神愉 悦和心 灵超越 的一种流 派。具有 尚实 、尚俗 、务尽 的特 点。秦观 存诗 四百三十余首 , “ 闲适诗 l 1 0 首、准闲适诗8 首” 。本 文以其闲适诗为研究对象 ,以期领 略词人秦观作 为 诗人 出现 时,其 闲适诗 的艺术风格 。 关键词 :秦观 诗歌 艺术风格
论秦观词的愁怨情结

作者: 贺超
作者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22-12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8期
主题词: 秦观词 怨情 词作 心理现象 苏轼 解读 浣溪沙 关键所在 春江 秘书省
摘要:秦观被人称为"古之伤心人"(冯煦《蒿庵论词》),他的词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愁恨。
诗人可以说无时不愁,无处不愁。
"愁"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秦观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他的这些抒写愁怨的精美佳作,读来感人至深,使人潸然泪下。
而解读秦观的愁怨情结,也是解读其词作的关键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秦观词中的闲愁论文 摘要:秦观 作为中国文学 史的杰出词人,以词名世,留下千古美名。
又因他词作的独特风格而被后人 评为“千古伤心之人”, 这种伤心凝结在词作中便表现为“愁”, 而这种“愁” 在秦观的词中似乎得到淡化从而表现为淡淡的“闲愁”, 实际却是“愁”的深化 和升华,本文将针对这种“闲愁”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秦观;宋词;闲愁 “闲”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 中的一种特质,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逍遥自在”、“不物于物” 以及陶潜的《闲情赋》,都体现了一种闲的生活观。
随着文学的发展,由“闲” 而衍生了许多“情丝”,如:闲情、闲适、闲愁等。
早在南唐时,冯延祀便作了 一首“闲情词” 《鹊踏枝》 可谓开了闲愁词的先河, 而写闲愁最为出色则是秦观, 他的“闲愁词”不是一种闲的生活观而是“不闲”, 深刻的表现了思想的复杂性。
本文将以秦观的“闲愁词”为对象来进行探讨。
一、“闲愁”的内涵 “闲愁”最为直白的解释便是因闲而生的愁,也就是辛弃疾《丑奴儿》中所 言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 状;又或略带几分富贵之气,正如鲁迅 先生说宝玉是“富贵闲人”一样,闲常和富贵相伴。
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其中“一曲新词酒一杯” 便表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裕, “小园香径”突出了环境的优雅, 而“夕阳西下几时 回”则表现了“愁”。
这种“愁”可以解释年华易逝、 青春不再的忧思感慨之情, 也可以解释为富贵之人在为他这种圆满、 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能长久而表现的哀伤 之情,正所谓“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沧海桑田又曾饶过谁?人之常情,只是 因为这首小词中夹杂了富贵之气, 而使得本应深刻的哀情淡化而趋于审美。
所以, 人们在品读时,从中往往得到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
“闲愁”的另一种解释即它不是因“闲”而作, 却是因“情多情杂”而无意
识产生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 这种愁不知因何而起因何而愁, 正所谓“情不 知何所起而一往情深”, 一样的莫名其妙, 难以解说。
词人眼中之物、 耳中之声、 身边之事都笼上了一层悲云,那麽这种“愁”便自然的带有朦胧性、多义性,带 有一种隐约含烁之美,言尽而意无穷。
这样的闲愁词多被注为“春愁”或“伤 春”,如果稍加深入研究便会发现它有其深刻内涵。
二、秦观“闲愁词”中的“不闲” “愁”作为词人的一种特质, 是一种无意识的反映, 所以世间万物皆可引起 词人的愁,皆可寄愁;词人以一颗“愁心”观物,则物皆愁,而秦观又善于把愁 无意识的融入景中,所以他词中的“闲愁”,表面看来多是因景而生,实是词人 内心深处的“愁”把本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愁化了, 心中悲故而生愁景, 所以秦观 笔下的景都带有“愁”的意境,而这种愁又因何而生、所言何愁、难以捉摸,总 之是那种愁的意境营造了愁的意味,显得朦胧隐烁难以言清。
词人词中所表现的“情”也就随之而朦胧多意了, 是因分离而产生的思念之 情,还是因贬谪而产生的忧愤之情,或是世事多艰而产生的沧桑之感,或是感慨 生命易逝的无奈之情……如 《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 这首小词, 在 《秦观集》 中注释为它是秦观从扬州返回高邮老家后的追忆之作;而《淮海集笺注》中认为 它写的是旧日繁华生活,并叹其逝若梦境,应为绍圣初的贬谪之作。
两家之言皆 有道理,却也都只是推测,此词究竟作于何时,因何而作,表达何情,还有待于 研究。
这也与秦观的敏感性格有关,正是因为对自然、生命和人世的敏锐的洞察 使得他词中之情“多细深”,而我们对那些难以捉摸、似深似浅、似淡似浓、似 无味而又至纯的“情”冠之以美名——“闲愁”, 其实这正是词人对人生、 自然 的深刻认识和深刻体验。
有时越是深刻的、本质的感受反而难以描摹,可谓“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
秦观的一部分词被注释为“闲愁”之作, 所以历代先贤在分 析时都把它们当作“伤春”之作, 可分为有“春之意象”和无“春之意象”两种 情况。
(1)有“春之意象”:如《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等词中,明显 的可以看到是伤春之作,但却不是辛弃疾《丑奴儿》中“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 层楼,爱上层楼,欲赋新辞强说愁”的那般无聊、无病呻吟之作。
作者之所以会 伤春,一方面是敏感,对春的易逝之伤升华为对美好事物易逝之惋惜,进而对生 命的担忧恐惧,这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抒情传统。
(2)在上述这类词中,秦观的“闲愁”因春而来;而另一部分的“闲愁” 之作, 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因之果”了, 既无“春之意象”的 词作:《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奈似穷秋。
”这首小词只六句就写 尽了“愁”。
“轻寒上小楼”说明是早春,可由于“晓阴”的天气给此人的感觉是“穷
秋”,两句道出了词人的“体寒”;室内的画屏是烟水缭绕,“烟”和“水”本 来就是一种流动无形之物,给人易逝之感,更何况是“淡烟”“流水”,更有一 种抓不住、 留不住的无奈之感, 同时还伴有烟消云散、 流水无情的恐慌焦灼之感, 使词人心寒;下片紧接着“自在飞花轻似梦”用抽象的“梦”来喻具体的飞花, 以无限而喻有限,意境更为邈远;飞花如梦,而梦又是什么?梦和人世一样有悲 欢离合且转瞬即逝,那麽飞花如梦是否也意味着“花”的生命如同梦一样短暂, 也经历着生命中的聚散离合呢?而梦终究是人的梦, 所以, 这里实是一人生来喻 花,表现了词人对“花”,即对“春”的留恋不舍和对自然地关怀、热爱之情, 继而有“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感慨, 正因为词人的“爱博而心劳”, 自然的也就 因爱而产生了多重的愁,人生不得志之愁、生命短暂之愁、花期匆匆而人无可奈 何的忧伤之愁……交织起来,恰如那绵绵细雨一样,迢迢不断、细细密密,他在 另一首词中所言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最后一句“宝帘闲挂 小银钩”中的“闲”字又道出了几许难言之愁;整首词以写景入,以写景出,可 谓意味无穷,而其中的愁看似淡远、轻闲实却浓厚深沉。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秦观词中的“闲愁”是“不闲”的, 有其深刻的内涵与 意义, 若把秦观词中的“闲愁”仅当作“春愁”或“代人言愁”来解释, 未免过 于简单。
也许,秦观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说不尽道不明的意象世界,有待于继续的 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世明.淮海词笺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894. [2]王醒.秦观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3]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冯煦.蒿庵论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