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合集下载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乙肝肝硬化是由乙型肝炎病毒过度慢性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和肝组织纤维化,最终导致肝脏功能衰竭和肝癌的发生。

尽管现在有很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方法,但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依然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一类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病毒的DNA合成,从而防止病毒被传播和增殖。

在乙肝肝硬化中,这些药物通过降低乙肝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使病毒负荷减少,从而减轻病情和改善肝功能。

这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等。

研究表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改善乙肝肝硬化的预后。

在治疗中长期(6-12个月)使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的死亡和坏死,从而改善肝功能。

此外,这些药物还可以减少肝脏内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在一些病例中,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虽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些药物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服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疗效。

此外,一些慢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

此外,这些药物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头痛、恶心、腹泻等。

因此,当考虑通过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时,需要仔细评估每个患者的情况。

虽然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作为治疗乙肝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乙肝肝硬化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病,常表现为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肝功能损害。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两种口服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减缓肝硬化的进展。

本文将比较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方面的疗效。

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逆转录过程,从而减少病毒复制和感染。

恩替卡韦已经被证明可以显著减少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延缓或逆转肝硬化的进展。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对于未经过乙肝治疗的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治疗群的肝硬化逆转率为46.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21.0%。

同时,恩替卡韦治疗还能够减少肝硬化患者的疾病相关住院次数和死亡率。

替诺福韦是一种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同样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逆转录过程,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替诺福韦已被广泛应用于乙肝肝炎的治疗中,其治疗效果被广泛认可。

然而,相对于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在逆转肝硬化方面的疗效还没有得到完全证实。

一项回顾性研究对比了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治疗肝硬化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恩替卡韦在逆转肝硬化方面的疗效优于替诺福韦。

其中,恩替卡韦治疗组的肝硬化逆转率为44.3%,而替诺福韦治疗组的肝硬化逆转率为32.4%,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恩替卡韦治疗在改善肝功能和降低肝硬化相关事件方面也胜过替诺福韦。

总的来说,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都是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减少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和改善肝功能。

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恩替卡韦在逆转肝硬化方面的疗效要略好于替诺福韦。

需要强调的是,针对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患者个体化特点来确定,在选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费用、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遗传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_谷雷雷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_谷雷雷
· 1717·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1 2 谷雷雷 , 张欣欣
1.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消化科,上海 201801 ; 2.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瑞金北院感染 科,上海 200025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 。肝硬化的进展与体内乙肝病毒 DNA 水平相关, 抗病毒治疗能够抑制病毒复制, 减少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 所以在乙肝肝硬化的 提供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 酸) 类似物( Nuc ) 与 α 干 治疗中, 扰素。该文简要介绍了抗病毒药物在乙肝肝硬化患者当中使用的情况, 特别突出了指南对乙肝肝硬化的推 荐意见。 [ 关键词] 肝硬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核苷( 酸) 类药物; 干扰素 [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8115. 2015. 11. 024 [ 中图分类号] R512. 6 [ 文献标志码] A
[8 ]
给出了类似的建议, 针对代偿
4
期肝硬 化 患 者, 不 论 其 ALT 是 否 正 常, 只 要 HBV DNA 升高 ( HBeAg 阳性者 ≥10 拷贝 / mL, HBeAg 阴 性者≥10 拷贝 / mL) 或有疾病活动的依据就可开始 失代偿期患者只要检出 HBV DNA 就应 抗病毒治疗, 及时使用 Nuc 类药物治疗。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 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 2012 年的欧洲肝脏病研究协 治疗趋向愈来愈积极, 会( EASL)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诊疗指南
[10 ]
毒治疗给肝硬化患者带来的益处, 不再强调 ALT 或 HBV DNA 升高才开始抗病毒, 而是指出不论代偿期 还是失代偿期患者均应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2015 年 3 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发布了有史以来该组织 的第一份关于乙肝的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 关怀和治疗指南》 该指南指出慢性乙肝患 感染预防、 者中需要优先抗病毒治疗者为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 化患者, 包括所有成人、 青少年和儿童慢性乙肝患者, HBeAg 或 HBV 一旦 出 现 肝 硬 化 证 据 且 无 论 ALT、 DNA 水平如何, 均需要终生抗病毒治疗。

2022年乙肝硬化治疗指南最新版

2022年乙肝硬化治疗指南最新版

2022年乙肝硬化治疗指南最新版乙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022 年,医学界在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和指南,这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乙肝肝硬化的诊断首先,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医生通常会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来确定是否患有乙肝肝硬化。

常见的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查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明确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腹部超声、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质地以及有无结节等;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如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等;必要时还会进行肝穿刺活检,这是诊断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

二、治疗目标2022 年的治疗指南明确了乙肝肝硬化治疗的主要目标。

一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三、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治疗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核苷酸类似物。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的炎症损伤。

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如果乙肝病毒 DNA 阳性,不论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低,建议抗病毒治疗。

而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只要能检测到乙肝病毒 DNA,就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 DNA 水平、乙肝五项定量以及肝功能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纤维化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

一些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如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等,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五、并发症的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常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腹水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恩替卡韦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其疗效备受关注。

乙肝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过去的治疗中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随着恩替卡韦的问世,患者的治疗前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本文将对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DNA聚合酶,阻断病毒的复制和繁殖,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活动的目的。

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恩替卡韦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乙肝病毒DNA水平,减少肝细胞的病毒感染,减缓疾病的进展,提高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临床研究证据1.临床对照试验针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恩替卡韦治疗组在病毒学反应率、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组的病毒学反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肝功能改善的比例也明显更高。

恩替卡韦治疗组的肝纤维化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相比安慰剂组,肝组织病理学上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改善。

2.长期随访研究长期随访研究显示,经过恩替卡韦治疗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后的患者在5年、10年的随访期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接受治疗或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

并且,恩替卡韦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肝功能恢复和肝脏健康得到有效保护。

我们也应该看到,恩替卡韦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恩替卡韦并不能完全治愈乙肝病毒感染,一旦停药后,病毒有可能再次复发。

部分患者在长期的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耐药性或药物不良反应。

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过程中,需要临床医生和患者密切关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

在乙肝慢性感染的过程中,肝脏受到持续的炎症损伤,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治疗乙肝肝硬化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核苷
类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减少肝脏炎症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可以显著减少肝纤维化的
进展,降低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发生风险,提高生存率。

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预后效果方面,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核苷类抗
病毒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患者的肝炎病毒DNA水平,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长期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有约50%的患者可实现肝功能的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明显减轻,肝硬化的进展速度减慢。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肝脏炎症损伤,降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风险。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核苷类抗病
毒药物治疗后,应保持规范使用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肝炎病毒DNA水平,以监测疗效
和调整治疗方案。

还应进行相关的肝癌筛查和预防,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肝脏炎症和损害。

乙肝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理条件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乙肝治疗方案。

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治疗方案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从而减少病毒在患者体内的数量。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

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降低病毒载量,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2. 免疫调节治疗:乙肝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失调状态,容易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或免疫抑制。

因此,免疫调节治疗在乙肝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使用干扰素、核苷酸酸类药物等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肝脏炎症和抑制病毒复制。

3. 肝脏保护治疗:乙肝患者的肝脏往往处于受损状态,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肝脏保护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肝功能保护药物来改善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减轻肝脏负担。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饮酒和摄入过多的脂肪,以保护肝脏健康。

4. 肝移植治疗:对于乙肝患者中病情较为严重,肝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成为最后的治疗选择。

肝移植手术可以用健康的肝脏替代受损的肝脏,以恢复正常的肝脏功能。

然而,由于供体资源的有限性,肝移植手术只适用于特定的患者。

总之,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肝脏保护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等。

根据个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乙肝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此外,患者还需要积极预防乙肝的传播,避免与病毒感染者直接接触,使用安全套等措施来降低传播风险。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可选用哪些抗病毒药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可选用哪些抗病毒药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可选用哪些抗病毒药研究资料表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约有6%~20%的人其病情在5年内会发展为肝硬化。

乙肝后肝硬化可分为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和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

这两种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的方法也有差异。

但多数肝病专家都认为,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应持续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抑制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延缓病程的发展,降低发生合并症和死亡的几率。

那么,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可选用哪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呢?α-干扰素。

α一干扰素适合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使用,尤其适合血清HBVDNA(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水平较高的此病患者使用。

临床实践证实,此类患者在使用小剂量的此药(每次肌注100~300万单位,隔日肌注1次,连续用药6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治疗后,可取得改善肝功能、逆转肝组织学改变、降低发生肝癌的几率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在使用此药期间若出现了不良反应,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拉米夫定。

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可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或体内出现炎症的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若使用此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抗病毒效果。

处于早期肝硬化阶段或出现失代偿肝硬化倾向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若及时使用此药进行治疗还可有效地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病死率也很高。

尽管如此,仍有多项研究报告指出,此类患者在进行以服用拉米夫定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后,可取得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纠正肝脏失代偿、提高生存率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正在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若突然停用拉米夫定,其病情可能会复发或加重。

因此,此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药,且不可随意停用。

阿德福韦酯。

有医师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28例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结果发现,这些患者在使用阿德福韦酯后其血清中HBVDNA的载量明显降低。

肝硬化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肝硬化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肝硬化的药物治疗有哪些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组织的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

肝硬化通常是由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脂肪肝等原因引起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虽然肝硬化无法完全治愈,但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等,以抑制病毒复制和降低病毒载量。

丙肝患者则可以选择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直接抗病毒药物,以达到病毒消除或抑制的效果。

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减少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从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

2. 利尿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腹水(腹腔内积液)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尿剂是治疗腹水的关键药物,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体内液体潴留,从而缓解腹水症状。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但使用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出现低钾或低钠等不良反应。

3. β-受体阻滞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脉高压的情况,即门脉静脉压力升高,容易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心率和减少心输出量,降低门脉压力,从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等,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4. 抗氧化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氧化应激的情况,即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

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肝细胞。

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但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

总之,药物治疗在肝硬化的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此外,药物治疗仅是肝硬化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患者还需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良好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常用药物,它们都属于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具有抗病毒活性。

下面将对这两种药物在逆转乙肝肝硬化疗效上进行比较。

恩替卡韦是一种高选择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过程。

恩替卡韦通过与病毒的逆转录酶结合,抑制病毒基因组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可以显著减少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逆转乙肝肝硬化方面,恩替卡韦可以有效地减少肝硬化患者的腹水积聚,延缓疾病进展,增加生存时间。

虽然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药物代谢方面,恩替卡韦主要通过肝脏的代谢排泄,而替诺福韦则经过肾脏代谢排泄。

这意味着对于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恩替卡韦可能更为适合。

恩替卡韦的用药方案较为简化,每天只需口服一次,而替诺福韦需要每天口服两次,这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均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肝功能,减少腹水积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选择具体药物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还应加强其他生活护理,如合理饮食、避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等,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

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

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不及时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容易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甚至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对于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病变,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个体化。

二、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和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有效减少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减少肝脏病变。

在制定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肝功能、病毒载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治疗方案。

三、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监测和评估。

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定期监测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病变程度等指标,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四、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持续性。

乙肝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甚至终身服药。

因此,在制定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长期治疗的可持续性。

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定期复诊,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五、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

每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个体化的因素。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毒基因型、肝功能、合并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乙肝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减少肝脏病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乙肝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晚期并发症,其特点是肝组织发生持续性纤维化和结构
扭曲,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肝细胞损伤,从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

临床上常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阿
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

研究表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肝肝硬化的预后效果是积极的。

药物能够降低病毒
载量,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损伤。

药物可以改善肝功能指标,如肝功能代谢和
合成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肝脏功能。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还能降低肝硬化患者发展为
肝癌的风险。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治疗乙肝肝硬化中并非万能药物,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药物的疗效降低。

部分患者对药物
的耐受性较差,可能出现肌痛、乏力等不良反应。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疗效需要长期维持,患者需要坚持按时服药,否则病毒复制可能会重新增加。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治疗乙肝肝硬化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患者需要坚持规范用药,配合定期随访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还需加强乙
肝肝硬化的预防工作,推行疫苗接种和性行为防护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乙肝肝硬化康复的关键钥匙

乙肝肝硬化康复的关键钥匙
保肝药物和抗纤维化药物的确对肝 硬化好转有益,但只是帮个忙而已,肝 硬化的治愈关键还是要抓住前面所说的 两点:加强人体自身肝脏修复能力,减 少病毒对肝脏的损伤,这才是拯救乙肝 肝硬化的关键钥匙。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药 2017.09 33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报告提示,经 过长期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可以逐步得 到逆转。因而,抗病毒治疗是肝硬化治 疗的基础。但是,如只是进行抗病毒治 疗,犹如给庄稼只杀虫不浇水,肝硬化 恢复缓慢,甚至疗效不佳。肝硬化治疗 必须加强人体自身肝脏修复能力,保证 肝脏有足够血流量,这是肝硬化逆转的 根本,就好比久旱逢甘霖的农田,枯萎 的植物会马上变得绿油油,残留的少量 肝细胞就会蓬勃再生。肝细胞再生能力 很强,在肝癌手术后,只要有足够血流 量,肝细胞增生一周可以翻一番。当 然,在肝细胞再生过程中,还会遇到大 量的疤痕和纤维化组织,但肝细胞会见 缝插针逐步壮大,并把疤痕和纤维组织 挤压缩小。
康复指南
乙肝肝硬化康复的关键钥匙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 尹有宽
乙肝肝硬化发生的源头是乙肝病 毒,因而抗病毒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关 键。由于抗病毒需要长期用药,必须使 用耐药率低的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 福韦酯等;经济困难者可使用便宜药物 进行联合治疗,如选择拉米夫定或替比 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但必须注意 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何加强肝脏修复能力呢?具体来 说,对于早期肝硬化者,中午躺一二个小 时,下班回家后早点休息;中、晚期肝硬 化者,最好能够在家卧床休息4~6个月, 尤其肝脏已缩小者要做到这几点:不看电
视、不看手机(只听广播),不洗澡(让 家人帮忙擦身),小便用尿壶。
不看电视、手机的原因在于,肝 开窍于目,伤眼必伤肝;不洗澡是因为 站立时皮肤黏膜血管扩张会分流肝脏血 流,使肝脏血供严重缺失。做到以上几 点,能够使肝脏得到足够血液供应,有 利于肝细胞再生,甚至有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之望,肝细胞大量增生后可以冲出 肝硬化疤痕,使疤痕缩小,从而使肝硬 化明显好转。

肝硬化治疗的方法

肝硬化治疗的方法

肝硬化治疗的方法
肝硬化是肝脏组织长期受到损伤后产生的一种病理变化,无法完全逆转。

治疗肝硬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因治疗:肝硬化的最常见原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因此,针对感染的原因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病毒性肝硬化,可以采用抗病毒治疗,如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抗病毒药物抵达,以控制病毒复制。

2. 并发症管理:肝硬化可能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对于门脉高压,可采取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绞杀菌素)、内镜治疗(如静脉曲张带扎、静脉曲张黏膜下芯包埋术)或手术治疗(如TIPS 术)等方法。

3. 营养支持:肝硬化会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营养不良。

为了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4. 导致肝硬化的饮酒和药物停止使用:如果肝硬化是由长期饮酒或药物滥用引起的,那么停止饮酒或滥用药物是治疗肝硬化的重要一步。

5. 肝移植:对于晚期肝硬化且无法控制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肝移植。

肝移植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供体短缺等原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需要提醒的是,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主动随访督导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依从抗病毒的效果

主动随访督导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依从抗病毒的效果

主动随访督导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依从抗病毒的效果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严重情况下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慢性乙肝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依从,而长期依从可能面临诸多困难,比如药物不良反应、费用负担、生活习惯等。

开展主动随访督导对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依从抗病毒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主动随访督导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依从抗病毒的效果展开探讨。

主动随访督导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电话、短信、APP等方式,主动联系和督导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包括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生活方式等。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依从抗病毒治疗中,主动随访督导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主动随访督导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长期依从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患者维持肝脏稳定的关键,然而现实中患者可能由于诸多原因而出现漏服药物的情况,或者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停药。

通过主动随访督导,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并减少患者出现漏服药或停药的情况。

主动随访督导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在抗病毒治疗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比如恶心、腹泻、头痛等,这些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停药的倾向。

通过主动随访督导,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解释和安慰,引导患者正确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增强患者长期依从治疗的信心。

主动随访督导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饮食习惯、运动情况、饮酒和吸烟等便是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因素。

通过主动随访督导,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宣教,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上的疗效对比【摘要】乙肝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毒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等并发症。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治疗乙肝肝硬化。

恩替卡韦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而替诺福韦也能有效减轻肝损伤。

两者在逆转乙肝肝硬化方面的疗效比较表明,恩替卡韦可能更具优势。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治疗逆转乙肝肝硬化时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联合使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可能具有更大的意义,有望提高疗效。

结论指出各自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中的优势,以及综合疗效的表现。

未来研究应关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逆转乙肝肝硬化的效果。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疗效对比、逆转、联合应用、优势、综合疗效、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乙肝肝硬化的严重性乙肝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的晚期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

乙肝病毒感染持续时间长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肝脏组织的进行性损伤和纤维化,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出现严重纤维化和结缔组织增生,肝脏功能逐渐受损,影响体内代谢、解毒、合成等多个重要功能,甚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

乙肝肝硬化严重性的表现包括肝功能受损、腹水积聚、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极大影响。

乙肝肝硬化具有潜隐性、进展快速的特点,容易出现急性加重或者恶性转归,给治疗带来挑战。

及早干预、有效控制乙肝肝硬化的进展,逆转肝脏的纤维化和损伤,保护肝功能,对患者至关重要。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作为常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在逆转乙肝肝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将对二者的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1.2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作用机制恩替卡韦(Entecavir)和替诺福韦(Tenofovir)是目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两种常用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少病毒在肝脏中的数量,达到控制病毒感染和逆转乙肝肝硬化的效果。

早期肝硬化能治疗方案

早期肝硬化能治疗方案

早期肝硬化能治疗方案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疾病的一种严重形式,它自愈的机会很少,但如果在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早期肝硬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个疾病。

1. 药物治疗在早期肝硬化的治疗中,药物是常见的选择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抗病毒治疗:对于由乙型或 C 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早期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

(2)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可以帮助控制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并减少肝脏损伤。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它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带来其他副作用。

2. 营养支持和健康生活方式早期肝硬化患者需要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身体康复。

以下是一些建议:(1)合理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选择低盐、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和消化系统的健康。

(2)戒酒戒烟:酒精和烟草对肝脏的损伤很大,早期肝硬化患者应该坚决戒酒戒烟,以阻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3)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

3.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在早期肝硬化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内镜治疗方案:(1)内镜下静脉曲张带绑扎术(EVL):静脉曲张是早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EVL可以通过在静脉曲张处放置一根橡胶筋,帮助阻止出血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TIPS):对于伴有严重腹水和难治性腹水的早期肝硬化患者,TIPS可以在肝脏内建立一个直接的分流通道来减轻血管压力和腹水积聚。

4. 肝移植对于早期肝硬化,当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时,肝移植是最后的选择。

肝移植可以替换病变的肝脏,恢复正常的肝功能。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畅血 液 , 张肺 气 , 扩 以利病 机 。
参考 文献
2 机体 免疫 功 能调 节 , I 3 以抗虚 寒 之 症 。 支气 管 哮 喘患者 发 病多 是 外感 邪疾 , 身体 不受 , 致使 以牵 引病 机 , 以给 予 免疫 机 制调 节 之 是 法, 以补 阴 阳寒 热之 差 , 效 显 著 。 19 疗 9 7年 日本 学 者 牧 野建 司与 中 国学者余 勤 发表 了实 践 成果 , 以人 参 、 白术 、 芪等 诸 味 中药 配 黄 合, 明显增 强 了患者 机体 免 疫 功能 , 青 龙 汤 、 麻 黄 汤等 方 剂 小 厚朴
比较好 的 抗炎 药 , 病 患哮 喘 发作 时控 制效 果 显 著 。 19 对 97年武 维 屏 经 过临床 实践 之后 发 表 言论 , 为 中药 的药 性 可 以消 减糖 皮 质 认 激 素 的副作 用 。 中医 药认 为 , 易 伤 肾水 , 激素 以滋 阴养 肾之 法抵 制 激素 的不 良作用 ; 以 温化 阳 气 , 而 益补 肾水 之 法 , 亦可 以使激 素 的 副作 用停 止或 消减 ; 阴阳 兼 补之 法 , 可 以使 机 体 气血 旺 盛 , 以 则 抵
明显 。2 0 0 6年 , 孔祥 军等用 地龙 治疗 支气管 哮喘 , 用 良好 。 作 制对 激 素的依 赖 性 。2 0 年 沈 利 华 以 穴位 刺 激 之 法 加 卡介 苗 穴 2 肠 道滋 养 调整 。调整 病 患 的肠 胃道功 能 , 00 . 6 促进 脾 胃康 健 , 善 改 位灌 注 治疗 哮 喘 , 得 了满 意 效 果 , 很 大 的 程度 上 提 高 了患 者 病 患 的营养 状 态 , 能 减 少 病 患 发病 机 制 的产 生 , 取 在 也 促进 病 患康 复 免疫 机制 , 其 痰阻 之发 病 根源 , 了很 好 的抵 抗性 。 对 有 能力 。 2 改善 微循 环 以利 气 机行 走 。病 患 发 病 时 , . 2 宿痰 致 堵 , 血液 流 通 3 结 语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和重要性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和重要性

持 续 复 制 活 跃 和 肝 脏 炎 症 坏
死 是 进 展 至 肝 硬 化 的 主 要 决 定 因 素 。尽管病 毒复 制和 炎症坏 死程度
高水平 ( 0 拷 贝/ L与肝 癌发 ≥i m)
生 率 高度 相 关 ( 无肝 癌 组 H VD A B N 高水平 所 占 比例 为0 4 ,肝癌 组为 /8
偿 期治 疗 应该 持 续抑  ̄ H V 制 , J IB 复 改 善 肝 功 能 及 组 织 学 改 变 ,延 缓
染其 他未 感染 的肝细 胞 ;经过有 效
的抗 病毒 治疗可 以阻断病 毒的再 感 染 ,但是 最有效 和最 好 的方法还 是
向失代偿 期肝硬 化 的进 展 ,降低肝 细 胞 癌 的发 生 率 , 提 高 生 存 率 。 乙肝 肝 硬 化 失代 偿 期 要 以持 续 抑
慢性 乙型 肝炎 (H )占第7 ,每 CB 位
年 因C B 亡 者约 为7 万 例 ,其 中 H死 5 2 万 人来 自中国 ,其 中2 % 0 最 8 5  ̄4 % 终将 死于 肝硬化 和肝 癌 。我 国的资 料 显 示C B 5 内有6 ~2 % 展 H在 年 % 0进 至 肝 硬化 ,所 以C B 硬 化 的治 疗 H肝
或食管 曲张静脉破裂 出血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何要 进行抗病毒治疗?
慢性 乙型肝 炎 的 自 病 程取 决 然 于宿 主 的免疫 反应 与病毒 复制状 态 的相 互作 用 。乙肝病 毒感 染肝细 胞
后机 体对 病毒 的免疫 应答 ,会导 致 炎症 和细 胞死亡 ,发 生临床 肝炎 ; 感染 肝细 胞 的乙肝病 毒复制 继续 感
非常重 。
期和宿 主之 间相 互作用 仍持 续着 ,
肝 炎发作每 年发 生约 为1 % 0 , 0  ̄2 % 而 且 肝 硬 化 早期 比进 展 期 更 为 频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

乙肝肝硬化是乙肝病毒感染长期持续存在或慢性活动所致的肝脏病变,其最终的结果是肝功能减退和肝功能衰竭。

核苷类
抗病毒药物是目前用于乙肝治疗的主要药物,常见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
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和繁殖,从而降低病毒活性,减轻病毒对
肝脏的损害。

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能够减少肝纤维化和肝功能
恶化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研究表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效果与多个因素相关。

患者
的肝功能状态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肝功能越差,预后越差。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
肝肝硬化患者前,应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病毒载量等指标,以确
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的依从性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使用,而且需要
按时按量服用。

患者如果无法坚持治疗,或者药物的使用不规范,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从而影响预后。

患者在接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按时按
量服药。

一些研究表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预后越好。

早期治疗和长
期治疗可以更好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害,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乙肝肝硬化患者
在确定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长期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代偿期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目标
失代偿期目标
• 改善肝功能并延缓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
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不同的疾病进展、肝癌、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决定了治疗目标的差异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5:13-24
东亚地区肝癌5年累积发生率
17%
台湾、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
肝硬化 慢性肝炎 非活性携带者
3% 1%

Fattovich G,et al. J Hepatology.2008;335-352.
• 代偿期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治疗目标
代偿期目标
• 延缓或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HCC的发生
耐药发生率低的 首选ETV或TDF 核苷 (酸) 类似物 也可选择IFN 基础治疗 干扰素应用宜谨 (ALT <5X ULN时) 慎
最新2012 EASL 指南
选择强效且低耐药的单药NUCs,如:TDF或ETV(A1) 新增 LAM 不用于此类患者 2012年, 最新的APASL及EASL指南不再推荐初始联合治疗3,7
病毒学应答%
• 数据来自香港研究, 纳入111例HBeAg阳性初治患者, LAM+ADV初始联合组54例,治疗104周 • 52周及104周的病毒学应答患者分别为40%及26%
ETV长期治疗带来更好的组织学改善
左列:组织学改善 (Knodel炎症坏死 评分下降≥2分) 患者比例 右列:纤维化改善 (Ishak纤维化评分 改善≥1分)
• VIRGIL多中心列队研究,
98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 (代偿期n=89,失代偿 期n=9),随访20个月
• ETV治疗过程中,获得
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临床 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没有获得病毒学应答的 患者 (p=0.04)
Zoutendijk R, et al. Gut. 2012 Apr 5. [Epub ahead of print]
无疾病生存率
YMDD突变 无病毒学抑制
趋势检验 P=0.001
N=59
Di Marco V et al. Antivir Ther. 2005;10(3):431-9
不同核苷(酸)类药物对于失代偿患者肝硬化患者 的适无
HBV 感染的失代偿期肝 病患者

失代偿期肝病患者
指南推荐: ETV治疗慢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
P = 0.001
拉米夫定 7.8%

0
0 6 12 18 24 30 36
疾病进展定义为: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出血性食管静脉 曲张、肝病引起的死亡。
Liaw YF,et al.N Engl J Med 2004;351:1521-31.
VIRGIL研究: 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可以延缓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
随访时间:3年
5年
6年
均为HBeAg(+)患者 组织学改善定义为:Knodel炎症坏死评分下降≥2分 纤维化改善定义为: Ishak纤维化评分改善≥1分
Brown A, et al.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6:187-198.
在肝硬化患者中 ETV低耐药风险保证长期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Kausik Das。 Liver International 2010:1033-1042
ETV比LAM更有效抑制失代偿患者的病毒复制
HBV DNA不可测的患者比例(%)
治疗时间(月)
病毒学突破的患者比例(%)
治疗时间(月)
• ETV治疗HBV DNA达到不可测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LAM治疗 • 由于LAM的高耐药发生率,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学突破的风险显著高于ETV治疗 的患者
Hepatology Research 2011; 41: 405–416
不同核苷类抗HBV药物的 治疗效果是不同的
ETV1 VIRGIL研究: 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ETV强效持久抑制病毒
代偿期肝硬化 (n=89) 失代偿期肝硬化 (n=9) 无肝硬化 (n=274)
LAM+ADV2 LAM+ADV联合治疗降病毒疗效有限
Lok AS, McMahon BJ. Hepatology. 2009;50:1-36.
患者基本情况
性别: 肝炎病程 症状及体征 家族史及 既往治疗史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及 病理学检查 HBV DNA、HBeAg、HBeAb、HBsAg、ALT、AST等 B超、CT、肝活检等 年龄:
目前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指标
(a)
HBV DNA (拷贝/ml)
(b)
白蛋白g/dL 基线HBV DNA 最近随访HBV DNA
基线白蛋白
最近随访白蛋白
(c)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
(d)
病例数
基线PTA
最近随访PTA
基线
最近随访
经NA 治疗4.25 年(range: 0.41–10.0). ,HBV DNA显著降低,并伴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CTP评分改善。
病毒学应答%
病毒学应答定义为HBV DNA<80IU/mL
• 数据来自欧洲多中心队列研究,共纳入372例ETV治疗的 CHB患者,随访20个月 • ETV治疗48周、96周、和144周,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的累 积比例分别为68%、87%和93%
1. Zoutendijk R, et al. Gut. 2012 Apr 5. [Epub ahead of print] 2. Sung JJ, et al. J Hepatol. 2008;48:728-735.
KÖ KLÜ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Oct 9. [Epub ahead of print]
耐药的发生会减少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时间
维持病毒学应答的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时间要明显优于发生耐药及没有病毒学应答的患者
根据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看累计事件发生率和生存期的关系(P=0.001通过log rank test) 持续病毒抑制
非头对头比较
30% 25% 20% 15% 15% 10% 9% 0.2% 0.2% 0.2%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
0% 0% 0%
*数据来自已发表的试验,包括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排除标准与随访终点 †YMDD; #肝硬化患者49%
LAM+ADV†
ETV#
• LAM+ADV:数据来自香港研究,共纳入111例HBeAg阳性初治患者,54例接受LAM+ADV初始联合治疗104周 • ETV:数据来自意大利real-life研究,共纳入418例初治慢乙肝患者,其中HBeAg(-)患者347例(83%),接受ETV治 疗平均48个月
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肝硬化发展历程
全球3.5亿例慢性乙 肝感染者 1 30%的肝硬化和53% 的HCC与慢性HBV 感染有关2 每年2.1万例肝移植 手术3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5:13-24 2. Ashley Brown et al.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Apr;6(2):187-98. 3.Shimazono Y. B World Health Organ. 2007;955-962 4.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Hepatology 2012 article in press
抗病毒可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预后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
研究(参考文献)
患者数
使用药物 入组时LAM耐药情况 Entry CTP 入组 MELD 入组 HBV DNA(LOG10) % HBV DNA不可测 %↓CTP≥2 平均 MELD ↓ 中位数=9 中位数=8.0 核苷类药物用于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
1年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HBV DNA不可测率% CTP改善≥2分的患者比例: %患者1年生存率 MELD平均下降幅度: 安全性问题
20%(ADV) ~ 89%(ETV) 27%(ADV) ~ 49%(ETV) 1.7分(ADV) ~ 2.6分(ETV)
有效抗病毒治疗可提高失代偿患者的生存率
a-抗病毒治疗>6月
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死亡率高
• 代偿期患者而一旦进展为失代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中位生存期 仅约2年。1 • 另有研究显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的生存率分 别为84%和14%.2 (A systematic review of 118 studies)
肝硬化患者的累积生存期(按照诊断时的不同分期)
1. 2. 3. 4.
Liaw YF, et al. Hepatol Int. 2012;6:531-5661.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2012;57:167-18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国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32(4):405-415.
1. 2. 3. 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Chin J Hepatol 2010 , 19 (1):13-24
Liaw YF, et al. Liver Int 2012, in press Anna S. F. Lok Chronic Hepatitis B: Update 2009 Hepatology 2009,50(3)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 Management of CHB, J Hepatol2012(In P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