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音乐赏析

合集下载

对西方民族主义音乐的文化理解以及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对西方民族主义音乐的文化理解以及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对西方民族主义音乐的文化理解以及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西方民族主义音乐是指一类由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音乐风格,它以表达对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热爱和推崇为特征。

这种音乐形式通常通过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声和节奏来展现对特定民族或国家身份认同的情感。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西方民族主义音乐来丰富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运用方式:
1. 选曲教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民族主义音乐作品,如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格里格的《春之歌》,并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动机、音乐特点及其背后所表达的民族情感。

2. 比较分析:将西方民族主义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其独特之处。

例如,与古典音乐、摇滚乐或世界音乐等进行比较,探讨其音乐元素、表达方式和艺术意义的异同。

3. 跨学科融合:将西方民族主义音乐与历史、社会等学科进行关联,了解音乐作品如何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通过模仿西方民族主义音乐的元素,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以表达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偏袒某种民族主义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

[课程]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

[课程]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红旗颂》在艺术形式、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宏大深邃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思想内涵上,它以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的民族主义情怀、火热的革命主义激情。

本文深入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重要启示,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引言《红旗颂》系中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管弦乐曲。

作品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交响乐曲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展现和服务重大历史题材,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创新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

其次,表现在艺术创作模式上,《红旗颂》第一次成功把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到管弦乐曲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管弦乐曲创作的新境界,也为音乐艺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思考,使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完美融合,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管弦乐曲的创作题材。

再次,表现在艺术创作风格上,《红旗颂》把外国交响乐等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精髓,无论是音乐内涵还是表现形式,都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些成功之处都显示了《红旗颂》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背景与内涵1 时代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和繁荣景象。

民族主义音乐赏析

民族主义音乐赏析

民族主义音乐赏析民族主义音乐赏析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民族主义音乐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2.1 民族主义音乐的概念
2.2 民族主义音乐的起源
2.3 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代表性作曲家与作品
3.1 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
3.2 斯美塔纳与《我的祖国》
3.3 德沃夏克与《斯拉夫狂想曲》 3.4 拉威尔与《阿尔卑斯交响曲》 3.5 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
第四章民族主义音乐的特点与风格
4.1 民族元素的运用
4.2 音乐题材与题材特点
4.3 萨特那风格与技巧的运用
4.4 节奏与韵律的处理
4.5 和声与旋律的特点
第五章民族主义音乐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体现 5.1 民族主义音乐的影响与意义
5.2 当代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5.3 民族主义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作用第六章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
附件:
1.乐谱:《匈牙利狂想曲》
2.乐谱:《我的祖国》
3.乐谱:《斯拉夫狂想曲》
4.乐谱:《阿尔卑斯交响曲》
5.乐谱:《英雄交响曲》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侵权: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作品或知识产权,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2.版权: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独占性权利,包括复制、发表、发行、表演、展览及演出等权利。

3.声明:对于文中引用的资料、图片或其他信息,进行确
认来源并声明版权归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4.引用:在学术研究中,使用他人的文献、数据、观点等
内容,并在文中进行引用标注,确保学术诚信。

斯堪的纳维亚风——北欧民族主义音乐解读

斯堪的纳维亚风——北欧民族主义音乐解读

斯堪的纳维亚风——北欧民族主义音乐解读[摘要]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蓬勃发展,伴随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一种以自己民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素材,以自己民族的民歌、民间音调、舞蹈为基础的音乐,这就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族主义音乐。

来自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和芬兰就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音乐的高潮。

[关键词]北欧斯堪的纳维亚民族主义风格格里格西贝柳斯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如舒伯特、韦伯、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肖邦、柏辽兹等,也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佳作。

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时期的欧洲,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革,这就要求文化艺术与之相适应,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文化朝着复杂发展的根源。

革命斗争越激烈,艺术创作思维就越活跃。

到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斗争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南欧的西班牙、中欧的捷克、匈牙利,北欧的挪威、芬兰,东欧的俄罗斯。

随着这些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文化艺术中的民族风格也急剧抬头,民族主义音乐在浪漫主义音乐这方深厚肥沃的土壤中开始孕育,穿插成长起来。

民族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血脉相连,难以辨出他们熟先熟后。

也因为其独特的民族风味,为后来略显僵滞的浪漫主义音乐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让走进死胡同的浪漫主义音乐重新找到了一丝光明。

比较这些民主主义音乐比较兴盛的国家,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尤其是我们不能小觑来自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几个国家的民族主义音乐,特色鲜明、耀眼夺目的有挪威的格里格和芬兰的西贝柳斯。

他们的闪亮登场让不起眼的北欧变得如此耀眼。

一、国家命运相同,民族矛盾激烈当时民族主义音乐开展的比较好的几个国家,都有相同的政治背景。

它们几乎都是被占领国家,其领土被异邦占有,民族不独立。

俄罗斯虽然不是被占领国,但本国农奴制度压迫得人民喘不过气,俄国境内的农民运动和农奴起义连绵不断。

这其中,捷克被奥地利的哈勃斯堡王朝统治长达几十年;挪威被瑞典常年占领;芬兰被俄国占领,这些国家都经年数月地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血泪历史。

第十二节 20世纪民族主义音

第十二节 20世纪民族主义音

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威仪堂堂 进行曲》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共七首,第四首 是《木星》)

美国民族主义作曲家

科普兰(1900——1990),赴法国学习 音乐。1924年回国后,赶上美国鼓励作曲 家创作的大好时机,美国设立了各种赞助、 委约、奖励项目,这使科普兰有机会充分 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他也为推动美国音 乐的发展,组织了各种音乐节、音乐协会。

主要作曲家: 捷克斯洛伐克的亚那切克;匈牙利的巴托 克、柯达伊;波兰的席曼诺夫斯基、卢托 斯拉夫斯基;西班牙的法雅;英国的沃 安—威廉斯、霍尔斯特;美国的艾夫斯、 科普兰、格什温;阿根廷的希纳斯特拉等。

巴托克(1881——1945)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族音乐学家。 纳粹掌权后,他的反纳粹情绪遭到攻击, 后定居美国。


后期,50年代开始,他采用了十二音方法 并结合了他自己的和声语言。不再使用民 间或流行的材料,追求一种抽象、精致的 风格。有时,也使用调性语言进行作曲。
格什温(1898——1937)
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12岁学 习钢琴,16岁就对爵士乐产生浓厚兴趣。中学没 毕业,就当了一名歌曲推销员,后当了百老汇的 作曲家。1924年,受爵士乐队委约创作了钢琴与 乐队的《蓝色狂想曲》(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此 曲,由格罗菲配器),大获成功。后来他又去洛 杉矶从事电影配乐的工作。 主要作品:管弦乐《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28, 仍是爵士乐、百老汇歌曲与严肃音乐的结合); 歌剧《波吉与贝丝》等。
3、第三时期:(1926——1940),受斯特拉文斯 基影响,具有一定的新古典主义倾向,注重作 品的均衡比例、曲式,尤其是纯净的织体,并 继续他的民族主义道路。有时,还结合一些实 验性的作法,如把钢琴作为打击乐器,使用音 块等。主要作品:《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 写的音乐》(1936)等。 4、第四时期(1940——1945),在美国期间的作 品,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协奏曲》(1943),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流畅自如,带有更 多的浪漫气息。

民族歌曲的曲目赏析

民族歌曲的曲目赏析

民族歌曲的曲目赏析民族歌曲是各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

每一首民族歌曲都有着独特的旋律和歌词,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赏析几首经典的民族歌曲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蒙古族的经典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它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歌曲中融入了蒙古族传统的马头琴和喉音,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草原的气息和蒙古族人民的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广袤的草原上奔跑的快乐和自由,以及他们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藏族的经典民族歌曲《青藏高原》。

这首歌曲以其雄壮的旋律和悲壮的歌词而著称,它表达了藏族人民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韧。

歌曲中融入了藏族传统的唱诵和乐器演奏,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高原的气息和藏族人民的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在苍茫的高原上奔跑的勇敢和坚毅,以及他们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除了草原和高原,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其他民族的经典歌曲,比如汉族的《茉莉花》和朝鲜族的《阿里郎》等。

每一首民族歌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它们通过不同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通过赏析这些民族歌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情感,感受到他们的热爱和坚韧。

总的来说,民族歌曲是各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

通过赏析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感受到他们的热爱和坚韧。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们能够对民族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

鉴赏“民族乐派”音乐说教材

鉴赏“民族乐派”音乐说教材
情感表现
民族乐派音乐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演奏者通过深入理解 作品的背景和情感内涵,运用恰当的演奏技巧,将情感表现得更加真挚 、感人。
04
民族乐派的音乐特色
旋律与和声的特点
旋律
民族乐派的旋律通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采用民间歌曲、舞蹈音乐的素材,展 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态。这些旋律往往优美动听,易于记忆,能够深入人心。
多比较不同作品
通过比较不同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和共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族乐派的内涵和特点。
THANKS。
西贝柳斯
《芬兰颂》等作品,以芬兰民族音乐为基础,表达了芬兰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 国情怀。
其他国家的民族乐派作品
巴托克(匈牙利)
《奇异的满大人序曲》、《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音乐》 等作品,展现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普罗科菲耶夫(俄罗斯)
《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等芭蕾舞剧,以及《第 五交响曲》等作品,将俄罗斯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 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法雅(西班牙)
《三角帽》、《爱情魔术师》等作品,以西班牙民间音乐 为素材,展现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
03
民族乐派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吹奏技巧
民族乐器中的吹奏乐器如笛子、 唢呐等,要求演奏者掌握正确的 呼吸方法和口型,以及气息的控
制和音色的变化。
弹拨技巧
弹拨乐器如琵琶、古筝等,需要演 奏者具备熟练的指法和弹奏技巧, 以及力度和音色的控制。
掌握民族乐派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民族乐派的演奏技巧
民族乐派作曲家注重运用本民族的民 间音乐素材,采用独特的演奏技巧, 如滑音、颤音等,来表现浓郁的民族 风情。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民族音乐是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记忆。

而纯音乐则是没有歌词的音乐形式,通过乐器和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将民族音乐与纯音乐相结合,可以产生出独特的音乐魅力,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首先,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需要从不同的民族音乐入手。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蒙古族的长调、印度的卡纳基音乐等等。

每种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形式,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音乐的纯粹性和情感表达。

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它融合了声乐和器乐,通过高亢的唱腔和悠扬的笛子、琵琶等乐器,表达出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其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其次,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也需要从不同的乐器入手。

不同民族的乐器都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乐器的表现力和音乐的魅力。

比如蒙古族的长调音乐,它以马头琴为主要乐器,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表达出蒙古族的草原情怀和生活哲学。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马头琴的表现力和音乐的魅力。

最后,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也需要从不同的音乐风格入手。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印度的民族音乐、非洲的部落音乐等等。

每种音乐风格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音乐的纯粹性和情感表达。

比如印度的卡纳基音乐,它以琴、鼓、箫等乐器为主要伴奏,通过其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表达出印度古代的宗教情怀和哲学思想。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其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它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民族音乐,可以让人们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感受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从而产生出更加深刻的音乐体验。

交响乐赏析——民族乐派

交响乐赏析——民族乐派

交响乐赏析——民族乐派19世纪的浪漫主义的异国情调首先表现在北方民族思慕南方温暖的色彩,其次表现为西方追求东方那神话般景象。

广义上讲,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乐风的转变,是从表现人的共性情感到表现个性感情的演变,而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则是用一种民族性取代了浪漫主义音乐表现个人的因素。

它为音乐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气。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后半叶与民族文化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相关的作曲乐派,它具有明确的民族意识,主张在西欧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采用本民族固有的音乐语言或题材,重视民间音乐等民族文化传统,致力于表现本民族的愿望、性格和风土人情,反映本民族的历史与现实。

在艺术风格上,民族乐派作曲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性地与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及艺术技巧相结合,使音乐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由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

民族乐派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繁荣了本国近代专业音乐,也丰富发展了十九世纪全欧洲的音乐文化,还对其后的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形式主要有交响曲,交响诗,交响组曲以及交响舞曲。

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则是交响舞曲的典范。

《蓝色多瑙河》分为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

乐曲开始,小提琴奏出徐缓的震音,如黎明时平静的多瑙河水微波荡漾,圆号吹出充满希望的音调,好似晨曦拨开了多瑙河上的薄雾,黎明到来。

音乐生机盎然,安谧宁静。

第二部分是序引的小高潮,这个由木管乐器演奏的活泼清新的动机,配以典型的圆舞曲律动,如河水拍岸,生机勃勃,使人振奋。

随后的第一圆舞曲描写了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轻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如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着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着洒遍春晖的奥地利人的故乡。

接下来的第二圆舞曲是三部曲式。

第一段旋律起伏、跳跃,给人以朝气蓬勃的美好感受。

中段的音乐婉转而柔美,小提琴奏着主题,竖琴用琶音伴随着,好像阿尔卑斯山麓的青年们在热烈、欢快的舞蹈间隙,窃窃私语,互诉衷曲。

19世纪浪漫时期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19世纪浪漫时期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 1810—1849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总结肖邦其人,可以从三方面来概括: : 作为一个波兰人,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1)作为一个波兰人,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虽然身处异乡巴黎,却始终心系祖国; 虽然身处异乡巴黎,却始终心系祖国;他的音 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积极地向世人传播当 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 地的民族文化。 地的民族文化。 正因为如此,舒曼曾说到—— 正因为如此,舒曼曾说到—— 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
所创作的最具有浪漫气质的夜曲, 3) 所创作的最具有浪漫气质的夜曲,既表达了夜 曲所特有的内涵, 曲所特有的内涵,也展现了肖邦式的典雅和精 并且将夜曲这种体裁艺术化、高雅化。 致;并且将夜曲这种体裁艺术化、高雅化。 4)所创作的练习曲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加工和创 新。在练习曲中既保留了原有的训练价值又注 入了艺术形象和情感意义。迄今为止, 入了艺术形象和情感意义。迄今为止,很少有 人能在这个领域取代肖邦的地位, 人能在这个领域取代肖邦的地位, 他的练习曲成为检验钢琴演奏者的 试金石。 试金石。
一 民族乐派及其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波兰:肖邦(Chopin,1810—1949) 波兰:肖邦(Chopin,1810—1949) 匈牙利:李斯特(Liszt,1811—1886) 匈牙利:李斯特(Liszt,1811—1886) 俄罗斯:格林卡(Glinka,1804—1857)、 )、强力 俄罗斯:格林卡(Glinka,1804—1857)、强力 集团、 Tchaikovsky,1840— 集团、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1840— 1893) 1893) 挪威:格里格(Grieg,1843—1907) 挪威:格里格(Grieg,1843—1907) 芬兰: 西贝柳斯(Sibelius,1865—1957) 芬兰: 西贝柳斯(Sibelius,1865—1957) 捷克:斯美塔那(Smetana,1824—1884)、 捷克:斯美塔那(Smetana,1824—1884)、 德沃夏克(Dvorak,1841—1904) 德沃夏克(Dvorak,1841—1904)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出现于 19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初叶。

代表国家:东欧的捷克、波兰、匈牙利和北欧的挪威、芬兰、俄罗斯。

由于这些国家政治上长期遭受异国的垄断、民族不独立、经济受压迫,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进步思潮的的广泛传播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民族主义音乐诞生的土壤。

民族主义音乐的特点:1.具有民族进步的世界观,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2.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成果;3.强调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反映民族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

代表人物:俄罗斯的格林卡、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

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间段相同1.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各异;2.主流思想倾向不同;3.艺术风格特征不同;【俄罗斯】俄罗斯代表人物一:格林卡【俄罗斯】(1804-1857)格林卡音乐创作的特征由三种因素构成:俄罗斯民间音乐;俄国城市音乐文化的养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

他把这三种因素有机地结合,既突出了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它建立在坚实的艺术技巧之上,从而把俄罗斯音乐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俄罗斯音乐之父。

代表作:歌剧《伊凡·苏萨宁》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强力集团”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

“强力集团”的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文艺史家斯塔索夫的一篇题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

由于他们的成员有五名,人们又称他们为“五人团”,而他们则自称为“新俄罗斯乐派”。

这个创作集体的形成过程是:1855 年格林卡和巴拉基列夫相遇,不久又同斯塔索夫相识,他们在艺术观上很相投。

1857年格林卡去世后,巴拉基列夫、居伊和穆索尔斯基在达尔戈梅日斯基家聚会。

最后,1862 年包罗丁也加入进来,于是“五人团”正式形成。

西方音乐史|民族主义音乐

西方音乐史|民族主义音乐

西方音乐史|民族主义音乐国民乐派(英语:Nationalist Music),又称民族乐派或音乐民族主义(英语:Musical Nationalism),是广义古典音乐的一支,但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共同的风格,经常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或“现代音乐”的分支。

大致就是指会在古典音乐的曲式中,使用了本国的民间音乐旋律和特别的乐器,并通常宣扬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主要在十九世纪中到二十世纪中活跃。

一般认为十九世纪中前期,西方音乐的传统心脏的德语和意大利地区以外的欧洲和美洲国家,作曲家需要属于本地的音声。

反之德语或义语的作曲家即使用民间音乐素材,仍然只是会被认为浪漫主义音乐,如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原型虽然来自民间,却被当时的维也纳视为国际性的艺术。

国民乐派起源众说纷纭,较流行有两说。

一是十九世纪俄国作曲家格林卡的《爱国歌》,另一说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成立国家音乐社团组织,两人分别影响了本国的作曲家组织,交流了其对民间音乐的资料和心得,以及对于教育本国的音乐界作出重大的贡献。

其他尚有肖邦和弗朗兹·李斯特之说,因为是他们首先采用故乡的民间音乐素材,但他们并未有组织本地作曲家活动,也没有系统地使用和搜集民间音乐元素。

在十九世纪后期其他欧洲国家也产生了自己国民乐派作曲家和作品,如英国的艾尔加的《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捷克的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还有一些作曲家为自己尚末被认可为国家的故乡,创作鼓吹独立的作品,如芬兰的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挪威的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等。

而美洲的作曲家也开始活跃起来,如美国的约翰·菲利普·苏萨的进行曲《星条旗永远飘扬》,而同期斯蒂芬·福斯特更有开创流行音乐的先河。

到二十世纪初巴西的海托尔·维拉-罗伯斯,匈牙利的柯达伊,美国的查尔斯·艾夫斯等,新国民乐派作曲家开始向现代音乐的过渡。

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探析——以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例

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探析——以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例

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探析——以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例摘要:音乐作品中含有作曲家的精神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音乐家,就已经善于将自己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怀融入作品之中。

我们可以从贝多芬,肖邦等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发现他们笔下的民族美。

直观的来说,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鉴别不同国家的音乐特色,最直观的的方式就是去挖掘其中的民族特性。

民族特性就是音乐文化的根基与脉络,深深扎根于每个国土的音乐之中,凝聚了来自不同民族的精神力。

民族音乐文化差异,便可由此而体现,而正是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才能促使音乐创作的不同流派,风格,各个音乐特性的直观体现。

所以体现民族特性在音乐作品中,是极为重要的不可忽视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民族特性;俄罗斯民族一、民族特性对音乐创作的重要性音乐美学中王次绍先生曾说:“音乐创作的本质就是表达时代精神和思想的社会实践。

”而时代与时代之间产生的一系列政治变革,人们都会爆发本能的维护民族的使命感。

而爱国主义者们如果从事音乐创作,也会本能的融入自己所在国家的民族气质在作品中。

例如贝多芬的作品中特殊的艺术力量,就在于他生于欧洲社会动荡的年代,作品中具有强大的革命性质,我们可以从《命运》《英雄》中深有体会。

柴可夫斯基也同样如此,他的音乐总是具有浓烈的悲怆气息,引领俄罗斯音乐中的悲怆风格的产生。

在抗战时期的聂耳,冼星海等中国作曲家,也将抵抗外地,奋勇向前的民族气质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无不透露着自己的民族性。

这与每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格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音乐创作中,作曲家们常常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作为铺垫,再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外界的理解和认识,甚至自己的故事,反应到谱面上。

我们可以认为,音乐的创作一定包含作曲家对现实社会的描绘,和作曲家对于民族特性的热爱与展现。

二、民族性造就了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我最早了解音乐,是从母亲轻轻哄我入睡的民谣小曲开始的,到后来听过的小曲越来越多,便总结出一种感觉,中国的民歌小曲儿,大多有一些中国民族气在里面,我指的民族气,包括了中国北方信天游的粗狂豪迈,江南丝竹小调的婉转缠绵,西南地区的神歌的余音绕梁,还有高原赞歌的嘹亮高亢。

民族主义音乐赏析

民族主义音乐赏析

民族主义音乐赏析什么是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

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相对独立的民族主义音乐并不属于某一时间范围,但由于具有共同的美学准则,因此他们成为西方音乐史上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民族乐派兴起背景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浪漫乐派后期的发展;早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者,他们的作品含有后期浪漫乐派风格和形式的许多特点。

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

19世纪中叶起,继德奥等国兴起浪漫主义音乐之后,在东、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这些作曲家被称为民族乐派作曲家。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波兰的莫纽什科,匈牙利的埃尔凯尔,捷克的斯美塔纳、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国的格林卡和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五人团(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等。

此外,受上述民族乐派思潮的影响,在南欧的西班牙,也出现了阿尔韦尼斯和格拉纳多斯为代表的复兴民族音乐的作曲家。

20世纪上半叶,民族乐派在欧美各国,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民族乐派的形成民族乐派是在东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随着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进步的文学艺术家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的统治,建立本国民族近代文化的强烈要求,加之受到西欧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潮的影响,他们发起了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高一【音乐(湖南文艺版)】民族乐派音乐赏析: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课件

高一【音乐(湖南文艺版)】民族乐派音乐赏析: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课件

作业
1.完整欣赏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 关注力度、速度、结构、配器等音乐
要素,感受民族乐派的创作特点。
作业
2.欣赏作品推荐
(1)(捷)德沃夏克 《e小调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 (2)(挪)格里格 《培尔•金特》组曲
民族乐派音乐赏析
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
高一年级 音乐Βιβλιοθήκη 赏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 (1804-1857)
格林卡,俄罗斯音乐家,俄罗 斯民族乐派奠基人。主要作品有: 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 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玛 林斯卡亚》等。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 (1804-1857)
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格林卡
“强力集团”
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俄罗斯:格林卡、“强力集团” 捷 克:德沃夏克、斯美塔那 挪 威:格里格 芬 兰:西贝柳斯
民族乐派的创作特点
1.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创作; 2.反映民族的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 3.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神话传说; 4.体现民族的心理、愿望、性格和爱好。
格林卡的贡献
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树立 了俄罗斯民间素材交响化的典范。
歌剧《伊凡•苏萨宁》奠定了俄罗斯民 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类型。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 罗斯民间神话歌剧样式。
格林卡 (1804-1857)
“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 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 而已。”
---(俄)格林卡
音乐主题Ⅱ
音乐主题Ⅱ
音乐主题Ⅱ
音乐主题Ⅱ
音乐主题Ⅱ
请思考:
1.主题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2.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如何?
音乐主题Ⅱ
音乐主题Ⅱ第一变奏

世界民族音乐赏析

世界民族音乐赏析

不知不觉,世界民族音乐赏析这门课已经到了尾声,总体来讲,我们的老师很认真负责的为我讲解了关于世界民族音乐的方方面面,但是同学们学到了多少那就另当别论了,我觉得这门课程是很难的,因为我在上课的时候,听到那些民族音乐时,根本无法体会它的旋律,亦或者说世界民族音乐这门课程是一门需要长时间学习与积累的,所以在短短时间里,说实话,我没有学到太多,但是也并不是没有,老师讲的大概记了一下,之后回去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大概就是以下这些:世界音乐(World music)有时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世界民族音乐按地区大体可分为9至11种:即东亚、南亚、东南亚、阿拉伯(西亚北非)、中亚、西欧、东欧、北美、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其中西欧与东欧,阿拉伯与中亚可分可合。

此外还有犹太人,吉卜赛人,库尔德人,萨阿米人(即北欧的拉普人)等几种不按地区、国家划分的特殊的音乐文化。

每一种音乐文化区还可细分,如东南亚可分为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音乐文化区,黑非洲可分为埃塞俄比亚、西非、中非、东非、南非、马尔加什、布须曼等亚音乐文化区,大洋洲可分为美拉尼西亚、波里尼西亚,密克罗西亚三个亚音乐文化区。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世界。

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个角落,对各国流行乐坛带来巨大的冲击。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可以说音乐是属于文化的,有多少种文化就有多少种音乐。

但对文化或文明也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世界上每一种音乐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如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印度就拥有自己高度发达的音乐体系。

它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曲式、体裁、乐器、乐队、唱法、音色、音乐表演方式,音乐的功能,审美观……等都带有特殊的印记,因此即使是一个外国人也很容易辩认印度的音乐风格。

又如非洲的黑人音乐,它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劳动,仪式歌曲外,还有批评,讽刺性歌曲,用来表达人民对统治者和为富不仁的不满,甚至还有用歌唱来进行诉讼的,在尼日利亚的某些部族中,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都以半唱半说的方式陈述事实,进行辩论。

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作品有哪两个显著特点?

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作品有哪两个显著特点?

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作品有哪两个显著特点?19世纪丨音乐为祖国而作为何西方音乐史会诞生民族乐派?19世纪是一个在音乐上十分活跃的年代。

在经过巴洛克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漫长而充分的准备之后,浪漫主义音乐以强劲的活力展示在世人面前,一大批日后在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音乐家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大量传世之作装点着熠熠生辉的音乐世界。

与此同时,一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音乐派别――民族主义音乐,也以巨大的热情与活力破茧而出。

发端于欧洲的民族主义音乐,也称为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20年代在东、北欧各国形成和发展的音乐派别,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捷克的斯美塔那与德沃夏克,波兰的莫纽什科,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国的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

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音乐大致平行,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广泛的交流,有些作曲家,如肖邦、李斯特和柴可夫斯基,二者兼之,有许多交集,故经常被后人游走于这两个音乐派别之间。

民族乐派的作品都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作品的主旨往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抒发对祖国、民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或是以某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作者深刻的政治主张与思想;其二是在音乐语言上,充分挖掘和使用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如从调式、旋律以及民间曲调等多种方式上加以体现,以此适应作品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力。

这类作品的典范之作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这部作品由六首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单乐章交响诗组成,叙述了捷克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与统治的斗争历史,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中《沃尔塔瓦河》一首最为人喜爱与熟知,作品旋律优美宽广,整体布局气势恢宏,配器精美极致、无以伦比,几乎动员了所有管弦乐的创作手段,以捷克的母亲河为主线,表现了捷克壮美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神话传说与人文景象。

作曲家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浸透在每一个音符之中,这首作品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之作,也堪称旷世杰作。

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也是一部以芬兰人民反对俄帝国侵犯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斗争为创作背景的作品,这部作品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曾命名为《祖国》,在1917年芬兰独立后被称为《国民颂歌》,一直留传后世,也有芬兰“第二国歌”之称,作曲家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光。

苗族音乐鉴赏

苗族音乐鉴赏

苗族音乐鉴赏苗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拥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苗族音乐宛如一条流淌着历史与情感的长河,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生活百态以及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崇拜。

让我们一同走进苗族音乐的世界,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苗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苗族飞歌。

飞歌以其高亢激昂、豪迈奔放的旋律而闻名。

通常在喜庆的场合,如迎接贵宾、庆祝节日时演唱。

飞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赞美生活、歌颂爱情、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其节奏明快,音域宽广,演唱者往往能够运用独特的发声技巧,将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听后心潮澎湃。

芦笙音乐在苗族音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由竹子和木材制成。

芦笙曲通常在祭祀、丧葬、社交等活动中演奏。

芦笙音乐的节奏多变,有时欢快热烈,有时庄严肃穆。

通过芦笙的吹奏,苗族人民传递着对祖先的敬仰、对神灵的祈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苗族的情歌则是另一番韵味。

情歌的旋律优美、婉转,充满了柔情蜜意。

歌词含蓄而真挚,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在幽静的山林中,或是宁静的夜晚,苗族青年男女用情歌互诉衷肠,传递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苗族音乐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其旋律和节奏上,还体现在歌词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上。

苗族音乐的歌词往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一些歌曲中,会提到苗族的传统节日、祭祀仪式等;还有一些歌曲则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苗族音乐的演唱方式也独具特色。

在演唱时,常常会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使声音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

同时,苗族人民还善于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辅助演唱,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苗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苗族音乐面临着传承困难、人才短缺等问题。

然而,许多苗族音乐家和文化爱好者一直在努力,通过举办音乐活动、开设培训班、录制专辑等方式,为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浅谈民族主义音乐

浅谈民族主义音乐

浅谈民族主义音乐19世纪中,欧洲各国民族的斗争激烈,征服民族的傲慢和被征服民族的自由斗争造成民族关系的紧张,使民族情感高涨,在这种形势下,崭新的音乐流派----民族乐派诞生了。

民族主义音乐在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发展到中后期,其思想文化已广泛深入地渗透到欧洲绝大部分地区。

很多欧洲国家的本土音乐家积极地与本民族的音乐素材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进行了杰出的、不朽的创作,成为浪漫主义音乐得以延续的重要生力军。

由于把对祖国的热爱注入音乐里,乐章往往表达了自身民族的心愿。

总而言之,民族音乐把音乐提升到更高的一个高度。

其中是东欧乐派的在这次民族音乐热潮中大放异彩,俄罗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由名誉“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格林卡带领,更有“强力五人集团”和柴可夫斯基在后的俄罗斯大军。

格林卡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把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欧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东方魅力产生了国际性影响。

在他创作的大量民族音乐作品中,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和《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格林卡之后的主要代表是“强力五人集团”,这是由五位俄国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包罗丁和穆索尔斯基。

实际上,这五人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他与格林卡相识,是“强力五人集团”的发起人。

其余四人起初都是业余作曲家。

他们从19世纪60年开始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和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

他们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

他们主张利用俄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复调等各种独特因素,创作出一种具有明确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然而对于另一位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

其音乐,充满动听的旋律和浓厚的浪漫气息,这使他的音乐成为俄国浪漫乐派最受欢迎的一位作曲家,而事实上由于他的努力和创作的天份,俄国音乐才得以在十九世纪末以后成为欧洲古典音乐重要的分支,这首弦乐小夜曲有他最迷人的旋律和一贯浪漫的气质,是他室内乐作品中的杰作。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文本资料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文本资料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红旗颂》在艺术形式、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宏大深邃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思想内涵上,它以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的民族主义情怀、火热的革命主义激情。

本文深入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重要启示,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引言《红旗颂》系中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管弦乐曲。

作品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交响乐曲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展现和服务重大历史题材,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创新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

其次,表现在艺术创作模式上,《红旗颂》第一次成功把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到管弦乐曲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管弦乐曲创作的新境界,也为音乐艺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思考,使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完美融合,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管弦乐曲的创作题材。

再次,表现在艺术创作风格上,《红旗颂》把外国交响乐等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精髓,无论是音乐内涵还是表现形式,都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些成功之处都显示了《红旗颂》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背景与内涵1 时代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和繁荣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

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相对独立的民族主义音乐并不属于某一时间范围,但由于具有共同的美学准则,因此他们成为西方音乐史上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民族乐派兴起背景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浪漫乐派后期的发展;早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者,他们的作品含有后期浪漫乐派风格和形式的许多特点。

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

19世纪中叶起,继德奥等国兴起浪漫主义音乐之后,在东、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这些作曲家被称为民族乐派作曲家。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波兰的莫纽什科,匈牙利的埃尔凯尔,捷克的斯美塔纳、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国的格林卡和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五人团(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等。

此外,受上述民族乐派思潮的影响,在南欧的西班牙,也出现了阿尔韦尼斯和格拉纳多斯为代表的复兴民族音乐的作曲家。

20世纪上半叶,民族乐派在欧美各国,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民族乐派的形成民族乐派是在东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随着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进步的文学艺术家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的统治,建立本国民族近代文化的强烈要求,加之受到西欧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潮的影响,他们发起了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其中的音乐家即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复兴。

他们创建民族的歌剧院、音乐学院和音乐协会,收集、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力求创作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以建立本民族近代专业音乐,改变西欧音乐在本国的统治地位和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压制的落后状况。

此外,18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中不断增长的民族性因素,也为民族乐派的产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作曲家肖邦和李斯特,更以其具有炽热爱国感情和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成为民族乐派的直接先驱。

30、40年代,在俄国首先出现了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作曲家格林卡,他的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并在艺术上达到与西欧专业音乐并列的水平。

50年代后,各国接连涌现一批杰出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促使各民族音乐空前繁荣。

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体现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上。

题材内容: 可分为以下4类作品:第1类,是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描写了人民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故事,热情地歌颂了民族英雄、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的作品。

作曲家借此影射现实,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如埃尔凯尔的歌剧《邦克总督》,斯美塔纳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3首《莎尔卡》、第5首《塔博尔》、第6首《布拉尼克》,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王子》,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等。

第2类,是描写祖国的瑰丽山河、人民的生活风俗和伦理道德、民间的美丽传说等,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深厚民族感情和强烈民族意识的作品。

如斯美塔纳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2首《伏尔塔瓦河》、第4首《波希米亚的田野和森林》、歌剧《被出卖的新娘》、德沃扎克的歌剧《水仙女》、格里格的许多钢琴抒情小品等。

第3类,是直接抒发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情的作品。

如德沃扎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斯美塔纳的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都包含着抒发作者对祖国、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4类,虽然数量不多,却是直接表现现实的民族阶级斗争的作品。

如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当即引起统治者的惊恐并遭到禁演;斯美塔纳的合唱曲《自由之歌》和钢琴曲《革命进行曲》,曾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中鼓舞了人民群众。

民族乐派的主要创作,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与民族民主运动相联系,许多作品深深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艺术风格: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创造性地与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相结合,因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体裁和音乐语言上。

体裁民族乐派主要的创作领域是歌剧、交响曲、钢琴曲等。

除了斯美塔纳创造了交响诗套曲外,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基本上是沿用西欧古典、浪漫派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但着意使之具有本民族的风格,创立本民族的歌剧、交响曲和钢琴曲,从而为这些音乐体裁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民族化、群众化的创作道路。

如斯美塔纳的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娘》,音乐始终贯穿着捷克乡村的民间舞曲、器乐曲以及具有民歌音调特点的独唱和农民合唱曲,成为捷克的第1部民族歌剧。

格林卡的历史歌剧《伊万·苏萨宁》,其音乐曾被贵族文人嘲讽为“马车夫”的音乐,这恰好说明了它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血肉联系,被誉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之作;格林卡的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直接引用两首民歌作主题,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常见的衬腔复调和变奏发展的手法,模仿民间乐器的独特音色,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许多作曲家不仅把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舞曲引入歌剧、交响乐等大型作品中,而且常把它们作为独立的音乐体裁,创作出管弦乐或钢琴的民间舞曲,如斯美塔纳的钢琴组曲《捷克民间舞曲》、德沃扎克的管弦乐组曲《斯拉夫舞曲》、格里格的钢琴组曲《挪威农民舞曲》等。

音乐语言民族乐派作曲家除了直接引用民歌或民间舞曲进行加工、创作外,更多的是提炼和吸收民间音乐的音调、节奏、调式、结构、演奏技法等,创造出作曲家自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语言。

其中民族特点最鲜明的因素是:调式、旋律及和声。

在调式上,许多作品以大小调为主,同时间插民族民间音乐中特有的各种调式和音阶,如各种民间自然调式、升高四级音或七级音的小调、五声音阶、大小调交替以及少量的全音音阶等;在旋律上,不仅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风格和个性特征;同时也具有共同的特性,如旋律线大多以自然音进行为主,以有别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变化音进行,给人以质朴亲切之感。

其节奏复杂多变,节拍不对称,变换亦不规则;在和声上,穆索尔斯基和格里格的表现手法尤为大胆、新颖,富于描绘性和色彩性。

在他们的作品中,出于不同表现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特殊结构的和弦、复和弦,以及各种和弦的意外性连接,有时突出传统或民间调式功能和声,有时又故意模糊其功能作用,造成调式与和声不明确或朦胧等,其中在某些方面预示了印象派的和声语言。

狭义上的民族乐派包括四位代表人物:北欧民族主义音乐及作曲家: 格里格(挪威) 西贝柳斯(芬兰)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及作曲家: 德沃夏克(捷克) 斯美塔那(捷克)爱德华·格里格英文:Edvard Grieg籍贯:挪威性别:男国籍:挪威出生年月:1843年6月15日去世年月:1907年9月4日职业:艺术作曲家毕业院校:莱比锡音乐学院代表作品:《挪威山区民间曲调》;《挪威民间叙事曲曲调》人物简介:格里格是一位挪威民族主义音乐的作曲家。

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

努力钻研民间音乐,并成为他创作的音调源泉。

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结合本民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871年创立克里斯蒂安尼亚(今挪威首都奥斯陆)音乐协会,曾任该协会爱乐乐团和卑尔根“和谐”合唱团指挥,并多次到英、法、德、意等国举行作品音乐会。

1874年被政府授予终身年俸,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律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

人物评价: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为主,虽然充满民族音乐特色,但却从不照搬任何一首民歌的旋律,而是把激情融于创作,在真实的创作中把民族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包括百余首抒情独唱曲)。

在格里格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

在民族风格的探索上(如民间乐汇、调式的运用、民族色彩性的和声配置、民间舞曲特定的节奏音型等),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作品赏析钢琴组曲《挪威农民舞曲》在格里格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

如以民间歌曲、舞曲为素材写的钢琴曲《挪威民间生活素描》(1871)、《挪威农民舞曲》(1903)等,特别是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点的钢琴抒情小品(共66首,分别编为10集发表)。

在这些作品里,通过民间音调和精雕细刻的艺术提炼,借景物抒情,把挪威的大自然和民间生活乃至神话世界,都描绘成一幅幅色彩瑰丽、风格质朴的音乐水彩画。

其中,出色地再现了挪威民间节日和农村婚礼的欢乐场面,响彻着典型的挪威民间舞曲哈林、斯普林的热情奔放和活泼的旋律,艺术地模拟出西部峡湾地区民间提琴手拉奏的五度和弦音响和山区牧民的牧牛歌调,也生动地刻划了民间童话里山妖、风精、侏儒等奇幻形象。

简·西贝柳斯英文:Jean Sibelius籍贯:芬兰性别:男国籍:芬兰出生年月:1865年去世年月:1957年职业:艺术作曲家音乐家成就:芬兰最著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重要事件:24岁时赴德国学习音乐第一首音乐诗《萨迦》代表作品:《小提琴协奏曲》《芬兰颂》《图翁涅拉的天鹅》《忧郁圆舞曲》人物简介西贝柳斯是芬兰最著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

著有多部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

自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西贝柳斯音乐周。

人物评价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称自己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但是,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

作品赏析《芬兰颂》芬兰伟大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也许就是《芬兰颂》: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它的作曲者就是伟大的芬兰人西贝柳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