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塑成的民族意识(芬兰颂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文档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个乐曲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音乐一开始的 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 机”,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 望。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下,铜 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型 , 把听者带入了充满 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 潮,后来, 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 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 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紧接着,木管乐器呈示出的充满必胜信 心的斗争动机,和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 的斗争场面。 后来,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 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
简· 西贝柳斯(1865-1957),芬 兰最著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 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广为流传 的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 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包括著名 的《土奥涅拉的天鹅》)、小提 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 《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 (戏剧配乐的一章),以及为莎 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
来自百度文库
《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是《我的祖国》里的第4乐章,曾 经被引用在著名的电影《瓦尔特包围萨拉热窝》里。 作者贝多伊齐.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著名的民 族乐派作曲家。1874年不幸两耳全聋,内心极度痛苦, 仍以难以置信的毅力继续从事创作。一些著名作品,如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带有自传性质的弦乐四重奏 《我的生活》以及后几部歌剧,都是在耳聋以后创作的。 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捷克音乐之 父”、“捷克的格林卡”。
交响诗《芬兰颂》 作品作于1899年,是西 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 1899年夏,处于 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 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自 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 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 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 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 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 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
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作者在总谱上是这样说明的:“当我们伫立 在捷克的大地上极目四望,从四面八方——从原野和森林传来了我们所感 到亲切的熟悉声响,它有时欢乐,有时沉思。这里所要表达的就是在这样 的时刻萌生的多方面的感情体验。法国号的一段独奏是广阔的森林的动机; 音乐中还赞颂了肥沃的山谷和边区的美景。总的说来,每一个人聆听这首 乐曲时,都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描绘出同他自己的心绪最相近的那些景物, 因为诗人的幻想是十分自由的。但是所有这些又必须同作品的某些细节保 持联系。” 这首交响诗开头一段引子有点特别,它动员整个乐队一起闯入,活动 的音区广阔,发出的音响强烈,给人一种真正宏伟、美丽而庄严的感觉, 好像在听者面前一下子展示出阳光灿烂、广阔无垠的原野一般。用作者的 话:“它的这段引子应该表达每一个来到捷克的人所获得的第一个强烈印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