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曲目介绍

合集下载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沃斯塔瓦河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沃斯塔瓦河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我的祖国交响曲概况:我的祖国描写了纵贯捷克南北的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如画般的自然风光,以及如诗般的美丽传说。

这首产生于波西米亚农村的乐曲充满了民间传说和民间歌曲以及民间舞曲的韵律和节奏。

“沃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

这两条溪水汇合成一道洪流,冲着卵石哗哗作响,映着阳光闪耀光芒。

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猎号的回音;它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

在它两岸旁边,传出了乡村婚礼的欢乐声。

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曲在河上的浪尖上嬉戏。

在近旁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记忆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

顺着圣约翰峡谷,伏尔塔瓦河奔泻而下,冲击着悬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

尔后,河水越加壮阔地奔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现出它的全部瑰丽和庄严。

伏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汇合并逐渐消失在远方。

”为了适应这首交响诗总的构思要求,即体现其中丰富的众多形象及其明显的转换,斯美塔那者在这里摒弃了单一主题的原则,代之以“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他采用近似回旋曲的形式,以象征永远年轻和不断更新的民族精神的伏尔塔瓦河形象作为乐曲的基本主题,并通过它把穿插其中呈现的许多生活画面加以贯串统一。

在这首交响诗中,描绘的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为此斯美塔那甚至在总谱上例外地写下许多文字的说明。

沃尔塔瓦河主题由一个宽广的、律动性很强的旋律来表现,由全体乐队演奏.(这支旋律接近捷克民歌),它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腾. 乐曲为e小调6/8拍子自由曲式,全曲由引子及六段音乐加尾声组成。

引子,先由两支长笛互相衔接,竖琴(偶尔),小提琴(拨弦)奏出波动的音型,不久又加入两支单簧管以同样奏法奏出与长笛反向流动的音型,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由数条小溪溶汇而成。

这里的配器非常清淡:没有低音,没有和弦,也没有伴奏,这里长笛的明亮而冰冷的音色,只有竖琴的泛音偶而用一种轻快的叮铛声为之装饰,还有小提琴的拨弦,像是小溪的微波溅出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似的。

斯美塔那和《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和《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和《我的祖国》作者:王钟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摘要:斯美塔那是捷克的音乐之父,在遭受国家的战乱,身体的病痛折磨的情况下写出了不少的好作品,为后世留下丰富的音乐遗产,他的那首沃尔塔瓦河成为众多音乐会的必演曲目之一,得到大家的喜爱。

本文通过叙述这位作曲家的生平和他那首著名的交响曲,表达了对作曲家的无限怀念。

关键词:捷克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在浪漫主义时期,有一位并不很多产的捷克音乐作曲家,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国家里,以自己的方式写下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之情,充满了对祖国的爱恋,可以说是心灵的洗礼。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者。

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音乐之父”、“捷克的格林卡”。

1824年3月2日生于莱托米希尔,斯美塔那的音乐才能幼年时就显现出来,他自小就学习小提琴,六岁当众演奏钢琴并开始尝试作曲.中学毕业后,他自修音乐,1843年决定献身于音乐事业。

1884年5月12日逝于布拉格附近的精神病院,终年六十岁。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共包括六首篇幅较长的交响诗,这六首交响诗都是独立的曲子,可以单独演奏,在音乐的形象和主题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乐章:《维谢赫拉德》维谢赫拉德是捷克历史上一座古城堡的名字,是传说中第一个捷克王国所在地,位于伏尔塔瓦河畔。

它象征着捷克人民古代光荣斗争的历史。

这首交响诗的内容,用一个代表维谢赫拉德的史诗主题集中体现,整个乐章具有纪念的礼赞的性质,犹如全部套曲庄严宏伟的序幕。

全曲开始,在竖琴的引导于陪伴下,乐队以徐缓的速度奏出:主题经过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的演奏逐渐扩展并达到强大的高潮。

继而转入戏剧性的对比,音乐描绘了中世纪骑士们格斗的场景。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1《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我的祖国》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贝德里希·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晚年创作的交响诗套曲。

斯美塔那生活的年代,捷克正处于深重的民族灾难之中,奥地利和德意志的封建统治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对捷克民族进行控制和日耳曼同化。

随着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欧洲许多经济落后或政治上长期遭受其他国家统治的国家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应此发展。

在音乐领域,民族主义音乐家们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

他们以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元素、题材等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同时与浪漫主义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创作出焕然一新的音乐作品。

斯美塔那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世界观与艺术观正是在“觉醒运动”、“民族复兴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1861 年,创作已达到成熟时期的斯美塔那回到了家乡布拉格,积极从事有利于民族音乐发展的各种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创建了捷克国家歌剧院,开办音乐学院,先后创作出多首反映捷克民族音乐作品,最大的计划是创作一部交响诗套曲,但是丧失听力使斯美塔那承受着极大的精神负担。

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极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创作出《我的祖国》、《我的生活》等多首旷世佳作。

“想到我的家庭,想到还必须为我的人民和祖国工作,我就要活下去,做新的工作。

把自己心里拥有的一切都献给我们的民族。

”2《我的祖国》的题材特点交响诗由李斯特首创,盛行于19 世纪下半叶和20 世纪初,是受非音乐的概念、故事或“标题”的启发而创作的具有描述性、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标题管弦乐曲。

斯美塔那是响应李斯特交响诗体裁最早的捷克作曲家,但在题材方面没有延续李斯特交响诗那种单一的文学题材形式,而是开创出属于捷克民族的全新的交响诗题材。

《我的祖国》由六首交响诗组成,分别是《维舍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波西米亚的平原与森林》、《塔博尔》、《布兰尼克》,它们不仅描绘出斯美塔那心中丰富多彩的祖国,也反映了斯美塔那在艺术上强大的创新精神。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第五乐章和第六乐章是姐妹篇。无论从音乐形象还是构思都 很相似,——唯一不同的区别是:前者是史实、后者是传说 欣赏这三个乐章的介绍的同时来领略捷克的自然风光!
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作品《我的祖国》 中最著名、流传最广泛的一个乐章。在交响乐的欣赏课程中 常常作为入门曲。 沃尔塔瓦河发源于捷克西部的两个源头,——流过寒风 呼啸的森林。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这两条溪水 汇成一道洪流冲着鹅卵石哗哗作响,映着阳光闪耀着光芒。 它在森林中奔驰,聆听两岸猎号的回响,穿越农庄,将乡村 热闹的婚礼抛在脑后。夜晚,月亮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曲 在河上的浪尖嬉戏。在近旁的荒野和悬崖上,还残留着已经 荒芜废弃但却曾经辉煌和荣耀的城堡。顺着圣约翰峡谷,沃 尔塔瓦河奔流直下,发出轰然巨响。经过古老的维谢格拉德, 流经繁盛的布拉格,最终在布拉格以北32公里处与易比河相 汇,消失在远方——沃尔塔瓦河由南到北穿越了捷克国土, 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息在它身旁的捷克民族!!
《我的祖国》
一、斯美塔那
贝多伊齐· 斯美塔那 (Bedo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 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又学钢琴,八岁开始作曲。1848年,亲身参加反抗 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流亡国外期间,仍时刻想着祖国。回国后 以领导捷克民族音乐事业为己任,坚持从事音乐社会活动,组织筹建民族剧院, 创办“艺术家协会”,举办普及音乐会,亲任指挥,发表音乐评论等等,而且从 未停止过创作,尤其是在捷克民族歌剧方面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他完成了捷克 民族音乐的规范化、交响化。因此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捷克音乐之父”。
第五乐章:《塔波尔城》 第五乐章描写的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场志和天主教会的残酷统治 下,捷克人民发动的反抗帝国的战争。起义军被人们称为“ 胡斯战士”。他们的据点就是“塔波尔城堡”。 第六乐章:《勃拉尼克山》 据说,“胡斯战士”后来并没有死,而是开进了勃拉尼克 山。他们长眠在那里,当捷克大地和人民再度遭受苦难的时 候,他们会醒来,走出山中,为祖国而战,为自由而战。

我的祖国_沃尔塔瓦河音乐完整版分析

我的祖国_沃尔塔瓦河音乐完整版分析
• 沃尔塔瓦河畔的布拉格,是世间最美 的城市之一。
• 《 沃尔塔瓦河》是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著名的一 首,尤其是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 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这首交 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 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 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 作.
2.主题旋律:
由小提琴、双簧管与大管共同奏出 抒情流畅的主旋律。表现出伏尔塔瓦河 的水流急速穿过山谷,成为一股有力的 巨流,音乐到了高潮。
3.林中狩猎:
当河流穿过茂密的森林时,由四支圆 号吹出的狩猎号角声声逼近。
4.乡村婚礼:
当河流流过绿色的田野时,婚礼正 在进行,农夫们载歌载舞,快乐的波尔 卡舞曲出现了...
• 第二部分从“浩浩荡荡奔向庄严的布拉格城”一句开始, 直到歌曲结束为止。旋律线呈平稳的起伏状,给人舒畅稳 定的感觉。结尾处的力度做了渐弱的处理,给人逐渐远去 的感觉。
谢谢
终于冲破了重重险阻,威严而平静 地流入了捷克首都...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
(主题旋律第三次出现。)
最后,长流不息的河流接受了古 城堡的检阅,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它带着作曲家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 热爱,满载着捷克人民的光荣与骄傲, 流向远方...
沃尔塔瓦河 主题
• 第一部分(1~31小节)旋律走向给人亲切、柔美、歌颂 似的音乐感受。音乐情绪显得明朗、昂扬,赞美的感情越 发高涨。
交响诗
•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文字 性的交响诗称为“音诗”,描写自然景 物等绘画性的交响诗称为“音画”,以 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称为“交响童 话”。
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 首都:布拉格; 其前身为捷克斯洛伐克 主要河流:伏尔塔瓦河。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1《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我的祖国》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贝德里希·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晚年创作的交响诗套曲。

斯美塔那生活的年代,捷克正处于深重的民族灾难之中,奥地利和德意志的封建统治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对捷克民族进行控制和日耳曼同化。

随着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欧洲许多经济落后或政治上长期遭受其他国家统治的国家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应此发展。

在音乐领域,民族主义音乐家们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

他们以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元素、题材等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同时与浪漫主义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创作出焕然一新的音乐作品。

斯美塔那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世界观与艺术观正是在“觉醒运动”、“民族复兴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1861 年,创作已达到成熟时期的斯美塔那回到了家乡布拉格,积极从事有利于民族音乐发展的各种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创建了捷克国家歌剧院,开办音乐学院,先后创作出多首反映捷克民族音乐作品,最大的计划是创作一部交响诗套曲,但是丧失听力使斯美塔那承受着极大的精神负担。

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极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创作出《我的祖国》、《我的生活》等多首旷世佳作。

“想到我的家庭,想到还必须为我的人民和祖国工作,我就要活下去,做新的工作。

把自己心里拥有的一切都献给我们的民族。

”2《我的祖国》的题材特点交响诗由李斯特首创,盛行于19 世纪下半叶和20 世纪初,是受非音乐的概念、故事或“标题”的启发而创作的具有描述性、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标题管弦乐曲。

斯美塔那是响应李斯特交响诗体裁最早的捷克作曲家,但在题材方面没有延续李斯特交响诗那种单一的文学题材形式,而是开创出属于捷克民族的全新的交响诗题材。

《我的祖国》由六首交响诗组成,分别是《维舍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波西米亚的平原与森林》、《塔博尔》、《布兰尼克》,它们不仅描绘出斯美塔那心中丰富多彩的祖国,也反映了斯美塔那在艺术上强大的创新精神。

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

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

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
《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是一部由中国作曲家郑智化创作的交响曲套曲,共有5个乐章,每个乐章都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赞美。

第一乐章《神州大地》以铜管乐器和弦乐器为主旋律,描绘了祖国广袤的土地、山河壮阔的景色和赤诚忠爱的人民。

第二乐章《山水秀丽》用柔和的小提琴、大提琴和长笛演绎了祖国的风景之美,表现了中国山水的秀丽和人文情怀。

第三乐章《英雄之魂》以雄浑有力的管弦乐演绎了民族英雄的事迹和精神,表达了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气魄。

第四乐章《繁华盛世》以华彩绚烂的弦乐和管乐展现了中国的繁荣和盛世,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成就。

第五乐章《世界和平》讴歌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提倡人类团结、友爱和和平共处的理念。

《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是一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和宏大史诗感的交响曲套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革命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一首对祖国的深情赞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一首对祖国的深情赞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祖国”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而交响诗《我的祖国》就是斯美塔那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创作的。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贝德里希·斯美塔那出生于捷克的小城莱托米希尔,他热爱音乐的家庭给了他最早的音乐教育——他四岁开始识谱,五岁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七岁就登上了音乐会的舞台,八岁时创作了人生的第一部钢琴作品。

在小城的乡村中度过的快乐生活和乡村的歌舞给斯美塔那留下了永远的回忆,他在之后的创作中不止一次地引用了来自故土的文化和艺术。

1848年,斯美塔那被迫流于1879年完成了各个乐章的创作。

《我的祖国》是一部交响诗,由六个相对独立的乐章组合而成,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祖国的古老传说、山川河流和人文风俗。

在每一个乐章开始的部分,斯美塔那都配上了优美抒情的文字说明,使得音乐的情景在文字的帮助下更加具体而清晰。

第一乐章:《维舍拉德城堡》传说在沃尔塔瓦河畔陡峭的山崖上矗立着维舍拉德城堡,它是捷克历史的源头。

那里是捷克最早的祖先居住的地方,也是捷克人民光荣斗争的历史见证。

这一乐章在竖琴吟咏般的拨奏中开始。

在它的引导下,乐队缓缓奏出“维舍拉德城堡”宽广而肃穆的主题,这犹如礼赞般的开头给整部作品定下了深情的基调。

圆号与木亡海外,十余年浪迹天涯的生活使他无比怀念自己的祖国。

1861年,斯美塔那刚回到捷克,就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以捷克民间文化为特色的音乐创作中去。

为了创作一组赞美祖国的诗篇,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构思,直到1867年在波西米亚的森林里见到了沃尔塔瓦河的两处源头,立即被那沉寂的森林、清澈的水流和美丽富饶的大自然所打动。

于是,满怀热情的斯美塔那开始了《我的祖国》的创作。

虽然当时他的听力已因耳疾受损,但他仍然凭借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最终CD OF THE MONTH附片档案一首对祖国的深情赞歌A Soulful Hymn to the Motherland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文字_刘筱Smetana’sMá Vlast斯美塔那68 MUSIC LOVER692024.01管娓娓道来,好像一位高贵的长者在缓缓地讲述着捷克的历史……不同乐器演奏了主题的多次变奏,逐渐发展到宏大的高潮。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Volta watts River(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共和国最大最长的河流,被尊为捷克的母亲河。

交响诗《Vltava(沃尔塔瓦河)》是交响诗套曲《Má vlast (我的祖国)》第二曲,也是最著名的一曲。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由捷克民族乐派创始人,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Bedřich Smetana(贝德里赫.斯美塔那,1824年—1884年)创作于1874年至1879年间。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描绘作曲家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故乡捷克的历史、传说和风景。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为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写了如下文字(大意):
两条小溪流过寒冷的森林,汇合起来向远
方流去。

它流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

岸边传来农村婚礼欢乐的声音,月光下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

沃尔塔瓦河从激流中冲出峡谷,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

它的河床变得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在美丽的布拉格旁边流过.........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被誉为捷克第二国歌。

10月28日是捷克共和国国庆日。

—柏林爱乐乐团版视频—
(部分时长3分02秒)
—布拉格城市爱乐乐团版视频—
(全曲时长10分34秒)。

斯美塔那与《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与《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与《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一首著名的作品,于1879年完成,历时五年之久。

他把全部心血倾注于这部规模宏大、构思精细、无比魅力而充满诗意的作品中。

1874他开始患耳疾,1882年 1 1月5日,当作品第一次公演时,他已经听不见任何声音了。

交响诗共六个乐章,每个乐章可作为独立的标题交响诗演奏,也可整体联起来演奏(约75分钟)。

第一乐章:《维谢赫拉德》“维谢赫拉德”是捷克一座城堡的名字,他象征着捷克人民光荣斗争的历史。

整个乐章具有纪念的礼赞的性质,犹如全部套曲的庄严宏伟的序幕。

全曲开始,在竖琴的引导于陪伴下,乐队以徐缓的速度奏出:“维谢赫拉德”宽阔肃穆的主题音乐。

主题经过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的演奏逐渐扩展并达到强大的高潮。

继而转入戏剧性的对比,音乐描绘了中世纪骑士们格斗的场景。

之后,庄严的“维谢赫拉德”的主题再度出现并逐渐减弱最后结束在竖琴的音响中。

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流经捷克一条大河,被捷克民族称为“母亲河”。

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也是斯美塔那所作的最为宜于人们接受的作品。

1874年首次公演就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

这首富有感染力的、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在全曲中起着主导的统一的作用。

而森林狩猎的音乐乡间婚礼的民间波尔卡与主题音乐有机的结合。

乐曲最后转为E大调,显示了沃尔塔瓦河流向布拉格的更加壮阔于气势雄伟。

《沃尔塔瓦河》经常作为单曲单独演奏。

(强烈推荐) 第三乐章:《莎尔卡》这首交响诗取材于民间传说,全曲构思而紧凑。

先后出现几段不同场景的音乐如描写武士们坠入情网的优美旋律、武士残酷战斗的音乐。

最后沙尔卡主题再度出现并结束了这一乐章。

第四乐章:《捷克的田野和森林》这是一首描绘捷克大地的风光的交响诗。

乐曲开始是广阔庄严的前奏,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捷克大地之美。

然后,是捷克民间舞曲,欢快明朗的音调由弱到强,表现了在田野与森林自由生活与劳动的捷克人民自信的情绪,他们是捷克大地的主人,也是本章讴歌中心。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自幼就显露出了出色的音乐才华,他四岁开始学小提琴,五岁演奏海顿的室内乐作品,六岁当众演奏钢琴并开始作曲。

19岁时,斯美塔那已经形成了具有捷克民族特征的音乐创作风格,并且成为当时肖邦作品的最优秀的演奏者之一。

他创办了布拉格音乐学校,领导了发展捷克民族音乐文化的多种音乐活动,创作、指挥、演奏、教学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不愧为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品是《我的祖国》和歌剧《被出卖的新娘》及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等;《我的祖国》作于1874一1879年间,这时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忘我地讴歌祖国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这是一阙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1882年11月5日在布拉格首演,以后每年斯美塔那的“布拉格之春”的第一天(5月12日)一定由捷克爱乐乐团演出;其中最激动人心的是指挥大师库贝利克在1990年的演出(捷克爱乐乐团)。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

斯美塔那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

作品共分六个乐章: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描写古代捷克的光荣历史,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描写纵贯捷克的沃尔塔瓦河的风光,第三乐章《沙尔卡》描写民间传说中的女英雄,第四乐章《捷克的田野和森林》生动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第五乐章《塔波尔》和第六乐章《布兰尼克山》描写了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斗争。

六个乐章都可以单独进行演奏,其中最著名的是完成于1874年12月8日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曲中所描写的沃尔塔瓦河(捷克民族的母亲河)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是捷克民族的摇篮。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交响套曲《我的祖国》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交响套曲《我的祖国》

❖ 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 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 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 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 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 的道路。1848年斯美塔那在布拉格开设了 一所音乐学校,后来又去瑞典旅居,在那 里担任教 授。
美丽布拉格
作品简介
❖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北纵 贯美丽富饶的国土。它是捷克民族繁荣富强的摇 篮,在捷克人民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 《伏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晚年创作的标题 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的第二章(全曲共有六个 乐章)。这部交响诗套曲,是作曲家在遭到耳聋 不幸的1874年开始创作的,完成于1879年。它 表现了作曲家非凡的毅力和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 斯美塔那曾为《伏尔塔瓦河》的内容写下如下的 文字:

❖ “…..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汇合起来成 为伏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它流过响着猎人号 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欢乐的农村婚 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者 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伏尔塔 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 并掀起浪花飞沫。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 河床更加宽阔,带者滔滔的破浪从古老的维谢格 拉德的旁边流过…….”
交响诗集《我的祖国》由六首乐曲
组成,分别是:
❖ 交响诗集《我的祖国》由六首乐曲组成, 分别是: 1,维谢格拉德(布拉格城边的一座城堡) 2,伏尔塔瓦河(又称摩尔道河,是捷克 境内最大的河流) 3,萨尔佳(捷克十三世纪的一位女英雄) 4,波希米亚的森林和草原 5,塔博尔(十三世纪的一支古老的捷克 军队) 6,维谢格拉德(捷克境内的一座山峰)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交响套曲《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曲目介绍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曲目介绍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共分六曲第一乐章:维谢赫拉德(Vysehrad)缓板、降E大调、3/4拍。

斯美塔那:古代游吟诗人的诗琴声构成了乐曲的引子,它使人想起捷克诸王公的这一京都城堡往昔的宏伟与显赫,想起骑士们在这一城堡及其周围的比武和争战,还想起这城堡的陷落和倾覆。

最后又响起游吟诗人的歌声,乐曲在这悲壮的音调中结束。

这里有欢乐的军号和罐鼓声,骑士们挥舞着白刃为迎接胜利的争战而操练,群集的战士们的盔甲映着太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整个维谢赫拉德震荡着庄严的颂歌和胜利的欢呼。

维谢赫拉德是捷克历史上一座古城堡的名字,是位于布拉格之南、伏尔塔瓦河东岸的一座雄伟城堡。

此城是传说中是传说中第一个捷克王国皇宫所在地十世纪时波西米亚国王加冕之处。

它象征着捷克人民古代光荣斗争的历史。

这首交响诗的内容,用一个代表维谢赫拉德的史诗主题集中体现,整个乐章具有纪念的礼赞的性质,犹如全部套曲庄严宏伟的序幕。

乐曲开始,先由两架竖琴奏出主题动机,这就是拿着拨弦乐器的游吟诗人的形象,随后主题由法国号和木管乐器接奏,音色更加饱满厚实,小号和定音鼓间插出现暗示主题的勇武含义。

接着弦乐器以徐缓的速度奏出维谢赫拉德宽阔的主题,并引人一段高潮,音色更加明朗高昂,诗人叙述的幻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回顾祖国的过去使人感到激奋和骄傲。

这个基本主题描述了古代唱诗者弹着竖琴歌唱维谢赫拉德历史传说的情景。

这一主题经各种乐器不同组合的演奏逐渐扩展并达到强大的高潮。

接着音乐描绘了中世纪城堡中骑士们的格斗与大规模会战的激烈场景。

用基本主题的一个动机以构成急速的赋格段来表达这一段的内容。

原来主题所特有的明朗而安然的特点消失了,音调变成激动的呼喊,随后出现的军号声和乐队短促有力的和弦,描绘出比武和战斗的情景。

接着出现一个具有歌唱性的,充满纯斯拉夫式的宽广和真挚的新主题,像民间史诗曲调那样平和安然。

这个抒情的主题在军号合奏和从维谢赫拉德主题转化出来的一些更加接近朗诵调的激动呼喊的策励之下进入高潮,逐步发展成一支胜利和凯旋的颂歌。

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首《伏尔塔瓦河》 作品赏析

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首《伏尔塔瓦河》 作品赏析

《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一、作曲家介绍:斯美塔那(1824—1884):著名的捷克作曲家、钢琴家,也是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

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捷克作曲家。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在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方面,他将捷克民间音乐素养充分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少直接采用民歌,却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捷克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意味。

斯美塔寻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作曲家,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了他在音乐中。

他8岁创作第一首作品,后从普罗克什学习。

后来到Leipzig与舒曼、门德尔松相识。

1848年与钢琴家Katharina Kolárová结婚,并在布拉格创建音乐学校。

成为李斯特挚友。

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

1856年赴瑞典,先担任哥德堡交响乐团(Philharmonic Society at Gothenburg)指挥。

并在此居留5年。

奥地利被匈牙利击败后,怀着捷克民族主义热情,到布拉格剧院任指挥。

他发现捷克战争年代带来的沉闷气氛已消失,一个新的捷克已经诞生,他充满热情地写作,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风格写歌剧,他先后写了10部歌剧都以爱主义主题为主导。

1866年完成的《被出卖的新娘》成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1874年又写了三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后,因患梅毒导致突然耳聋。

但他仍然写出他的不朽名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包括6首乐曲,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其中《波尔塔瓦河》一段,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之一。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标题交响音乐的代表作。

斯美塔那在继承李斯特首创的单乐章交响诗体裁的前提下,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创造性地将六首各自独立的交响诗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新的“交响诗套曲”结构。

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美丽的沃尔塔瓦河乐曲开始由长笛缓缓的奏出,清澈悠扬,略带着动感的引子,好似一汪汪泉水,晶莹剔透,缓缓的从源头流出,溪流一般的泉水会合在一起,逐渐向前急流而去,慢慢的又形成了支流,不断的向下游流去--------。

此时弦乐齐奏,那个优美流畅,热情奔放,宏伟雄壮,激昂澎湃并赋予动感的主旋律响起,与前面幽静的旋律形成对照,宽大的场面,雄伟的气势,赋予动感的旋律,很好的描述出了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和壮观,一副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首主旋律一遍又一遍的演奏,使乐曲达到了一个赋予美感的高潮,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第二遍主旋律刚刚奏完,紧接着弦乐齐奏,又出现了进行曲的节奏,河水波涛汹涌向前推动,一浪高过一浪,紧张而富有激情,让我好似看到了美丽的沃尔塔瓦河的两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人民幸福生活的繁荣景象,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幸福快乐。

乐曲是那么坚定而自豪,显示了两岸人民勤劳勇敢的气节和壮丽的山川景色尽收眼底,随着音乐的推进,壮美的景色象一幕一幕电影一样闪现在我们面前:两岸群山山峦叠抱,森林古柏郁郁葱葱,牛羊肥沃,鸟语花香,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此时乐曲虽未过半,里面却有山有水,有情有景,更有美丽的生活画卷,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山川景色和古老文明。

接着令人难忘的主旋律再次响起,又重复了两遍!更加深了我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更加强烈,心潮澎湃,使人陶醉在这美丽的画圈和壮美的音乐中。

就在乐曲达到高潮后突然断奏,片刻之后,一个木管乐又奏出了,缓慢悲伤的曲调,缠绵而忧伤,此时的沃尔塔瓦河安静了,她似乎在轻声诉说者,那沧桑悠久的古老文明和捷克人民艰难,曲折,略带悲伤和屈辱的发展史,一副副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只有沃尔塔瓦河默默的见证了这一切。

接着这壮丽优美的旋律第五次响起,摆脱了忧伤的过去,展现了捷克人民乐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第五次响起的主旋律正在达到高潮,乐曲又突然的断奏,被紧张急促令人不安的大鼓的声音所代替,急促的大鼓,让人感到紧张,压抑和恐惧,似乎有不详之感,那鼓声越来越响,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近。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结构剖析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结构剖析

《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是一首以人民为主题的美塔那叙事曲,由格斯美塔那作曲。

它由两个部分构成:序幕和正文。

序幕以柔美的弦乐为主,紧密的押韵结构将整个乐章开场,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气氛和谐。

序幕还包括一段小号音乐,这使得整个乐章的结构变得更加完整。

正文部分以四个不同的乐章构成:第一乐章“革命”,这里出现了鲁特琴和大提琴的弦乐对奏;第二乐章“复兴”,这里出现了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祈祷”,这里展现出民族特色的小提琴独奏;最后一乐章“友谊”,它由合唱部分、弦乐四重奏和演奏尾声组成。

在这个乐章中,格斯美塔那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民的思想心情以及对友谊的思考都有着深刻的体现,他通过例如马太效应、音乐比喻等方式将一切都囊括其中。

最后,格斯美塔那使用弦乐四重奏为写实细节加以表达,将整个乐章安排在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中,使得这首叙事曲充满了动感。

总之,《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是一首优美而抒情的作品,它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人民和友谊的热情。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结构剖析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结构剖析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结构剖析理论研究?音乐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结构剖析黄杰(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辽宁沈阳110000)摘要:针对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国内的各个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本文将结合他们的见解来剖析《伏尔塔瓦河》这一乐章的结构.其主要脉络是:首先对《伏尔塔瓦河》的结构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各个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见解;最后针对乐曲的结构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我的祖国》;《伏尔塔瓦河》;曲式结构一,创作背景贝德里希?斯美塔那(BedrichSmetana1824—1884)是捷克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创始人""捷克音乐之父"以及"捷克的格里格"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共有六个乐章,《伏尔塔瓦河》是其中的第二乐章.斯美塔那在1872年底开始创作,于1875年4月4日首演捷克民族剧院.1879年,斯美塔那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这部交响诗,将《交响诗内容概要》交给了他的出版商F.A.乌班尼克,其中对《伏尔塔瓦河》这一乐章的内容介绍是:"这首作品描写的是伏尔塔瓦河从源头到易北河的沿途风光.伏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一条清凉,条温暖.两个源头合二为一,然后穿过森林和草地,穿过田野——那里的人们正在举行热闹的婚礼.月光下,水仙女翩翩起舞,附近的悬崖上耸立着那些记录了昔El荣耀的城堡和废墟.伏尔塔瓦河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然后波澜壮阔地流到布拉格,然后经过维谢赫拉德堡,最后与易北河汇合,浩浩荡荡地消失在远方."二,结构剖析《伏尔塔瓦河》的整体结构:复二部曲式;主调:e小调;速度:A1legro;拍号:6/8.以下我将对这一曲式结构的得来做进一步的剖析.见下面的简单图示:,首部中部再现部引子IABllcDllAE包含A和B的材料)All尾声.L———————_JL———————JL———————————————————————————————_J(一)从材料上剖析我们首先来看首部,将第一部分(A)和第二部分(B)两个部分的内容放在一起作为首部.一个是《伏尔塔瓦河》的主题部分(欧洲的一个漫游曲调),描写伏尔塔瓦河旁边的美丽风景(见谱例1);另一个则是描写具体的森林狩猎场景(见谱例2).谱仞l1:茯带鬣盘慧….J.谱fftJ2:那么,为什么要将A和B两个不同场景的材料放在一起作为首部?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再现部开始说:再现部分包括了三个部分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个部分(E),描写的是伏尔塔瓦河水撞击岩石的场景,它包含了A和B两个部分的材料(见谱例3),并加以展开.谱例3:16截牟*辫盘辩辩既然再现部包含有A和B的两种材料,那么首部将A和B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至于可能产生的再现部的三个部分为什么可以作为再现部来看的问题.我认为既然E部分材料中包含有A部分的主要材料,并进行展开发展,它可以看成是A的展开部分,最后Al对主题材料进行再现,升华,调性色彩也变成明亮,欢快的大调.也就是说再现部的三个部分已经构成了一个复三部曲式.因此,它们是完全可以放在一起的.中部也是由两个部分的材料构成(见谱例4),一个描写的是乡村婚礼的场景;另一个则是描写水仙女翩翩起舞的场景.两个部分的结构比较清楚,~个用波尔卡舞曲来烘托的热闹的乡间婚礼舞蹈:一个由夜曲构成唯美的水仙女舞蹈.两者综合构成了综合的三声中部.谱例4:多树期L,I■电慧一.术仙女——秸群l童S二=…………一…~………(二)从调性上剖析整个乐章的调性布局体现了三部曲式的特点,见以下简单图首部中部再现部引子囵e:eEeC_EI......E巫亟尾声主调删性对比I且l剑王删(咧主雷大小调】从以上的图示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在调性安排上,斯美塔那.也是特意安排了调性的再现,而中部的调性也与之形成对比,这集中体现了"三部性"原则.至于音乐由小调开始最后结束在同主音大小调的大调上,这是音乐场景的需要.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将这一乐章的整体结构定为复三部曲式.三,其它观点《伏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整个交响诗套曲中最着名的一个乐章.因此,专家学者们对这一乐章的结构研究相对也比较多.对这一乐章的结构也都有不同的见解,以下将对各种不同的见解进行剖析.(一)综合曲式王婷婷.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斯美塔那交响诗结构研究》中,将这一乐章的结构定为综合曲式,即复三部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综合.以上我对这一乐章分析得出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也是借鉴她的观点.但是她认为这一乐章还可以看成是回旋曲式,见以下图示:囡回广——]广——]弓I子ABcD囚围困厂-]厂_]厂_]AEA1尾声如果按照上面的图示进行划分的话,我认为有几点不妥:1.叠部主题不明确她将主题部分与狩猎场景部分放在一起作为叠部的理由是狩黑一理论研究?音乐猎场景的材料中有主题材料.的确,在狩猎场景中有主题部分的材料,谱例2中的狩猎场景材料来自主题材料的连接部分(见谱例5),但这个材料在主题材料中不是主要的,它的出现更多的是与之形成对比,烘托不同的音乐场景.还有,在狩猎场景中也"点缀式"地出现了主题的旋律材料(见谱例6),这里使用它并不是要通过它进行展开,而是"点缀式"来烘托狩猎气氛所以不能将这两个部分的材料当做一个主题的内容.故将这两个场景材料放在一起作为叠部的话就会造成主题不明确.谱例5:擞磨赫舟的雠攘罐椭谱例6:矿2.叠部的省略再现不成立叠部再现时省略了B的部分,我们通过分析知道B部分是与A 部分是在一起构成叠部的,它们的材料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说叠部的再现应该要包括B的部分,而斯美塔那本人并没有运用这样的方式来体现.'因此,叠部的省略再现并不成立.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觉得将这一乐章的结构定位综合曲式有些不妥.(二)回旋曲式捷克的音乐学家卡雷尔?亚纳切克4在对这一乐章的分析时认为《伏尔塔瓦河》是按照回旋曲式结构创作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三)自由曲式(美)穆尔,黑格尔《交响乐与交响诗的分析图表》5中将这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定为自由曲式,它上面主要是按照音乐场景进行说明的,是一首"伏尔塔瓦河的叙事诗",自由结构.然后指出这一乐章是一个不规则的回旋曲,我觉得从场景的角度出发这也是可取的,因为作者在创作这一乐章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描写伏尔塔瓦河的沿途的风光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所以按照音乐场景来进行划分的自由曲式结构也是可行的.四,总结《伏尔塔瓦河》这一乐章是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最着名的一首,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对每一个音乐场景进行叙事性地描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作者是按照自由的方式进行创作的.但是,我们研究曲式结构目的是总结和归纳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最终为创作者所服务.对于研究乐曲的曲式结构的同仁来书说,面对所要研究的每一部作品,我们都要静下一tL,来细细研究.对于同一部作品,大家的观点很有可能都不一样.但只要把你的理由说清楚,说得够充分,能自圆其说,这样就行了,至于最终结果其实已不是很重要了.在分析《我的祖国》这首交响诗时,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斯美塔那民族性特点.在这一乐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斯美塔那将祖国美好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斯美塔那的这首交响诗套曲是他在耳聋,经济拮据和对现实的抱怨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斯美塔那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还能热烈地赞扬祖国的美好,充分地体现了他爱国主义的情怀和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在这一乐章中,斯美塔那通过一个个生动场景地介绍,使我们看到捷克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一个美丽且朝气蓬勃的国家——捷克.注释:1.易北河是中欧河流,发源于波兰和捷克边境苏台德山,曲折流进捷克西部,最后在德国北部注入北海.——译者注.2.选自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首"伏尔塔瓦河"交响诗总谱第二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4'8.3王婷婷上海音乐学院2009届音乐学专业作品分析方向硕士毕业生导师:钱亦平教授.4.[德]库尔特?霍诺尔卡: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之《斯美塔那》第183页中提到了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4'8北京第一版5.选自许勇三着《西方音乐发展史纲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2月. 参考文献:'[1】[德]库尔特?霍诺尔卡: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之《斯美塔那》,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4.8北京第一版.【2】王婷婷:硕士毕业论文《斯美塔那交响诗结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者简介:黄杰,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上接第235页)和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进程.因此在开展"通俗唱法美声化"的教学实践前,必要对施教对象进行认真遴选."通俗唱法美声化"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是培养实力派通俗歌手的代名词.在选材上首要考虑的是学生是否立志于学习通俗唱法.其次,学生的歌唱禀赋非常重要,这里的禀赋指的是宽广的音域,良好的乐感,具有特色的声音气质.再次,学生的形象气质也要列入遴选范畴,但不一定非要以漂亮帅气为标准,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个性,特点,特色.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事"通俗唱法美声化"教学的师资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唱法"领域,他们在"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跨界演唱能力上可能不及跨界演唱歌手,当然,我们也不必苛求其在课堂中非有精彩的范唱表现.但在对不同演唱风格,技术,流派,唱种,行当以及艺术规范的把握上,则教师必须熟练把握,灵活运用,也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教师,才能在跨越不同声乐艺术领域,艺术派别,唱法形式,风格行当的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发挥主导作用.否则,假借"跨界"之名的新潮而行漫无目的歌唱教学之实,则无异于误人子弟.3.教学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之上完美的"通俗唱法美声化"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基础之上的.它发声的科学方法来源于对"美声唱法"科学发声体系的成功吸纳."美声唱法"要求深呼吸,低喉器,声线统一,全通道共鸣等等,而这些无一不成为"通俗唱法美声化"歌唱的审美规范.如何获得这些科学方法?笔者对传统歌唱状态进行了解读: 一,脖子梗.它是对歌者肢体状态的一种描述:歌者要把脖子立起来,身要直,胸要挺,腹微收,给人以挺拔向上之感.二,喉管撑.它是对打开喉咙及共鸣腔体的描述:把喉器吸下来,向后脖子贴,喉咙处于开帖姿势,保持吸着唱的状态.三,气息抗.把气息吸到腰围,并保持打开,小腹微收与横膈膜下压形成对抗.四,声音绷.指歌唱时声音要柔韧有弹性,假想口腔和后下支点保持延展姿态.要获得这些技术规范,除了教师的耐心引导,学生的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缺一不可.从新文化视阈看,通俗唱法美声化是全球化和信息化大文化背景下人们追求艺术欣赏的多元拓展而催生出来的众多"跨界" 演唱范式之一.也许,它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唱法,但正因为人们对艺术形式的多样追求,对艺术创新的无限向往,才推动艺术领域向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进发,才促成了今天声乐艺术的繁荣昌盛与人类生活的生机勃勃.注释:1.刘志.《对三种唱法的提法之思考》,人民音乐,2002,08.2.刘大巍.《论声乐跨界演唱训练》,苏州科技学院,2008,1117。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自幼就显露出了出色的音乐才华,他四岁开始学小提琴,五岁演奏海顿的室内乐作品,六岁当众演奏钢琴并开始作曲。

19岁时,斯美塔那已经形成了具有捷克民族特征的音乐创作风格,并且成为当时肖邦作品的最优秀的演奏者之一。

他创办了布拉格音乐学校,领导了发展捷克民族音乐文化的多种音乐活动,创作、指挥、演奏、教学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不愧为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品是《我的祖国》和歌剧《被出卖的新娘》及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等;《我的祖国》作于1874一1879年间,这时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忘我地讴歌祖国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这是一阙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1882年11月5日在布拉格首演,以后每年斯美塔那的“布拉格之春”的第一天(5月12日)一定由捷克爱乐乐团演出;其中最激动人心的是指挥大师库贝利克在1990年的演出(捷克爱乐乐团)。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

斯美塔那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

作品共分六个乐章: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描写古代捷克的光荣历史,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描写纵贯捷克的沃尔塔瓦河的风光,第三乐章《沙尔卡》描写民间传说中的女英雄,第四乐章《捷克的田野和森林》生动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第五乐章《塔波尔》和第六乐章《布兰尼克山》描写了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斗争。

六个乐章都可以单独进行演奏,其中最著名的是完成于1874年12月8日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曲中所描写的沃尔塔瓦河(捷克民族的母亲河)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是捷克民族的摇篮。

斯美塔那珍稀版本—《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

斯美塔那珍稀版本—《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
曲目
01 Vysehrad 威塞拉德城堡
02 Vltava (Die Moldau) 沃尔塔瓦河(摩尔多河)
03 Sarka 莎尔卡
04 Z ceskych Luhu A Haju 波希米亚的原野和森林
05 Tabor 塔波尔
06 Blanik 布拉尼克
《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
斯美塔那珍稀版本
《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
Bedrich Smetana - 《My Country for Four Hands》
演奏者:
彼得·基利科夫斯基(Petr Jirikovsky)
丹尼尔·维斯奈尔(Daniel Wiesner)
唱片公司: Studio Matous
发行时间: 1995年04月05日
作曲家亲自改编之四首联弹珍稀版本
台湾《唱片圣经》/《刘任阳谈唱片》(刘汉盛榜单)一致推介名盘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斯美塔那在奠立捷克古典音乐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可以同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相比,人们常把斯美塔那称为“捷克的格林卡”,这确是十分恰如其分的评价。
斯美塔那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六首交响诗都以捷克的山川、河流、城堡和历史人物命名。第一首《维舍拉德》,它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古城堡。第二首就是着名的《伏尔塔瓦河》(也叫摩尔道河),描绘了源自波希米亚森林的一股清凉一股温暖的两股泉流,波动起伏着,潺潺而来,在晨光下汇合成宽阔的伏尔塔瓦河。套曲的第三首是《莎尔卡》,这是一位捷克传说中的女英雄的名字。第四首《波希米亚的平原与森林》,流行程度仅次于《伏尔塔瓦河》,也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塔博尔》,也是用了地名,是捷克历史上着名的胡斯战争的一处古战场。最后的第六首《布兰尼克》,描述的也是与胡斯战争有关的一座山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共分六曲第一乐章:维谢赫拉德(Vysehrad)缓板、降E大调、3/4拍.斯美塔那:古代游吟诗人的诗琴声构成了乐曲的引子,它使人想起捷克诸王公的这一京都城堡往昔的宏伟与显赫,想起骑士们在这一城堡及其周围的比武和争战,还想起这城堡的陷落和倾覆。

最后又响起游吟诗人的歌声,乐曲在这悲壮的音调中结束。

这里有欢乐的军号和罐鼓声,骑士们挥舞着白刃为迎接胜利的争战而操练,群集的战士们的盔甲映着太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整个维谢赫拉德震荡着庄严的颂歌和胜利的欢呼。

维谢赫拉德是捷克历史上一座古城堡的名字,是位于布拉格之南、伏尔塔瓦河东岸的一座雄伟城堡。

此城是传说中是传说中第一个捷克王国皇宫所在地十世纪时波西米亚国王加冕之处。

它象征着捷克人民古代光荣斗争的历史。

这首交响诗的内容,用一个代表维谢赫拉德的史诗主题集中体现,整个乐章具有纪念的礼赞的性质,犹如全部套曲庄严宏伟的序幕.乐曲开始,先由两架竖琴奏出主题动机,这就是拿着拨弦乐器的游吟诗人的形象,随后主题由法国号和木管乐器接奏,音色更加饱满厚实,小号和定音鼓间插出现暗示主题的勇武含义.接着弦乐器以徐缓的速度奏出维谢赫拉德宽阔的主题,并引人一段高潮,音色更加明朗高昂,诗人叙述的幻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回顾祖国的过去使人感到激奋和骄傲。

这个基本主题描述了古代唱诗者弹着竖琴歌唱维谢赫拉德历史传说的情景。

这一主题经各种乐器不同组合的演奏逐渐扩展并达到强大的高潮。

接着音乐描绘了中世纪城堡中骑士们的格斗与大规模会战的激烈场景。

用基本主题的一个动机以构成急速的赋格段来表达这一段的内容。

原来主题所特有的明朗而安然的特点消失了,音调变成激动的呼喊,随后出现的军号声和乐队短促有力的和弦,描绘出比武和战斗的情景。

接着出现一个具有歌唱性的,充满纯斯拉夫式的宽广和真挚的新主题,像民间史诗曲调那样平和安然。

这个抒情的主题在军号合奏和从维谢赫拉德主题转化出来的一些更加接近朗诵调的激动呼喊的策励之下进入高潮,逐步发展成一支胜利和凯旋的颂歌。

接着音乐逐渐安静下来,单簧管奏出抒情的旋律以表示故事结束了。

人们只知道这个城堡存在于远古,而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毁坏。

在这废墟之上,我们只能听到其实早已消失的游吟诗人的琴声的一些回响。

最后,庄严的维谢赫拉德主题再度出现并逐渐减弱,结束在竖琴的音响中。

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Vltava) 急促的快板、e小调、6/8拍。

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

两条小溪汇合成一道洪流,冲着卵石,映着阳光,向远方流去。

它流过森林,聆听猎人号角回响;穿过田野,饱览丰收的喜悦;两岸不时地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传说中的水仙,在月光下的水面上舞蹈歌唱;在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与功勋记忆的古城废墟在谛听它的波浪喧哗;顺着圣约翰峡谷,伏尔塔瓦奔泻而下,冲击着岩石峭壁,发出轰然巨响.随后河水宽阔浩荡地流向布拉格,从维谢赫拉德古城堡下流过,呈现出它全部瑰丽和庄严。

伏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汇合而逐渐消失在远方。

这里摒弃了单一主题的原则,以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采用近似回旋曲的形式,象征永远年轻和不断更新的民族精神的伏尔塔瓦河形象作为乐曲的基本主题,并通过它把穿插其中的许多生活画面加以贯串统一。

乐曲开始时长笛独奏的悠缓旋律是“伏尔塔瓦河的第一个源头”。

长笛发出明亮而冰冷的音色,没有低音,没有和弦,也没有伴奏,只有竖琴的泛音和偶尔的装饰音,还有小提琴的拨弦。

接着长笛主题引伸出来的由单簧管奏出较为温暖的新旋律为“伏尔塔瓦河的第二源头”,两个水源交汇融合。

这是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波浪音型所组成的一幅柔和纯净的水彩画。

然后波浪音型生作为背景音乐,由小提琴和双簧管奏出伏尔塔瓦河的如歌旋律。

这首朴素而抒情的、富有感染力的、流畅自然的旋律充满一种迷人的诗意和美,接近于捷克的感情真挚的民歌,又有史诗般宽广咏唱的特点,它在全曲中起着主导的统一的作用。

经过反复呈示之后,便是“林中狩猎”的场面。

这里没有具体描写狩猎的场面,只是不断传出狩猎欢乐的号角声以强调明朗的色彩,同时刷新大河主题强有力的形象,表达正午时分大河在山间沟壑中自由翻滚的景象。

密林逝去,猎号消失,夏日黄昏,大河穿越田野,岸边传来乡村婚礼的民间波尔卡舞曲,它纯朴、明朗而典雅的动机,显然是从伏尔塔瓦河主题乐句的结尾引伸出来的河水很快地就把喧闹的村庄抛在后面,随着景物的推移,夜幕降临,音乐迷漫着神幻的色彩,长笛和单簧管在低音区上下飞跃,竖琴在穿插,这里既描绘出河水的流动,又像是水仙女的跳舞,而在有点阴暗的背景上,弦乐器合奏的旋律,似乎反映出银白色的蒙胧月色,又像水仙女的歌唱仙女被城堡黑暗的影像吞没而消失,伏尔塔瓦河水接近圣约翰峡谷,音乐的色彩变得阴暗而严峻,时而显出惊慌和不安、时而则是沉重的冲击、紧张的搏斗和威力的显示。

铜管乐、定音鼓掀起一阵阵浪潮,伏尔塔瓦河在峡谷中为冲开自己的通路,展示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掀起了一个戏剧性高潮。

越过湍滩和隘口,伏尔塔瓦河映着初升的太阳,显得更加波澜壮阔,自由自在。

最后伏尔塔瓦河来到庄严宏伟的维谢赫拉德身旁,维谢赫拉德主题以凯旋进行曲的音调出现使乐曲达到了最高潮.第三乐章:萨尔卡(Sarka)不太激动的热情快板、a小调、2/2拍斯美塔那:萨尔卡是捷克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一位女主角的名字.故事叙述一群被遗弃的妇女们拿起武器,为了夺回自己曾经享有的权利,对所有的男人进行报复。

武士茨狄拉德带兵前来对付妇女们,但受到了萨尔卡的迷惑,武士们将萨尔卡带回兵营,大开夜宴,误服了药酒而酩酊大醉。

萨尔卡召唤埋伏在四周的妇女们把来犯的武士全部消灭。

这首乐曲由代表萨尔卡和茨狄拉德两个主角的主题的连续呈示和爱情、宴舞、战斗三个场面组成。

乐曲直接从萨尔卡的主题开始,这是一个被大量切分休止符剁成短小碎片的急遽升腾的很不平顺的旋律,带有激动的朗诵调色彩,表现狂怒的萨尔卡对她的伙伴们宣誓,一定要歼灭来犯者。

所以音乐的情绪狂暴、猛烈,并具有悲剧的气氛。

这个悲壮的朗诵调旋律的发展,一度被象征茨狄拉德队伍的脚步声的和弦式节奏步调打断,萨尔卡的主题复述时与这进行的节奏断续相随。

接着用双主题平行结构呈示茨狄拉德的主题,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低音弦乐器演奏茨狄拉德的进行曲式主题的和弦由轻而响,从远而近,期间不时穿插进军号声,这是茨狄拉德步步逼近的情景;用弦乐器演奏一个不安的动机的不断反复紧跟着进行曲节奏,这是妇女们在隐蔽处跟随敌人的情景。

当茨狄拉德主题进入高潮时,突然,“从炎热和死寂的峡谷传出了一个人的呼声”,这是与茨狄拉德主题同时出现的单簧管独奏旋律,它那下行的轮廓是萨尔卡主题的特点,只是变成畏缩和胆怯。

萨尔卡先含泪讲述自己被绑在树上的原因,随后茨狄拉德疑问式插话(大管和大提琴)同萨尔卡的长段叙述(单簧管的长句)进行对答,经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过渡进入“爱情场面”。

小提琴奏出变化了的萨尔卡主题,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予以加强,它温柔而热情,音域越来越宽广;茨狄拉德被萨尔卡的美色诱惑,不时用疑问的衬腔(仍在大管和大提琴)来伴随小提琴旋律。

接着响起嘹亮的军号声开始了“宴舞场面”,用不平顺的动机描写粗重、笨拙的士兵们的舞蹈,有时像在原地踏步,还不时混杂着盔甲相撞的叮当响声。

宴饮舞蹈结束,武士们几乎全部瘫倒在地上,音乐出现不安的寂静.这是萨尔卡让昏醉的茨狄拉德吹起预定信号的号角,娘子军们逐渐接近士兵们的营地,战斗还没有开始,单簧管奏出萨尔卡望着不知骗局的安详睡熟了的茨狄拉德,内心无比痛苦而复杂心情的旋律。

残酷的夜战开始了,以萨尔卡主题为基础的音乐描绘了茨狄拉德及其部下全部被歼灭,娘子军最后胜利的悲壮场面。

第四乐章:捷克的田野和森林(Zceskych luhuv a hajuv)中板、g小调、2/4拍。

斯美塔那:当我们伫立在捷克的大地上极目四望,从原野和森林传来了我们所感到亲切的熟悉的声响,它有时欢乐,有时沉思.这里所要表达的就是在这样的时刻萌生的多方面的感情体验。

引子表达的是每一个来到捷克的人所获得的第一个强烈印象,法国号的一段独奏是广阔的森林的动机;音乐中还赞颂了肥沃的山谷和边区的美景。

总的来,每一个人聆听这首乐曲时,都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描绘出同他自己的心绪最相近的那些景物,因为诗人的幻想是十分自由的。

但是所有这些又必须同作品的某些细节保持联系。

开始是一段宏伟、庄严的引子,展示出阳光灿烂、广阔无垠的原野。

接着作者同样用两个相辅相成的两个主题来塑造祖国大地的形象,前一个主题起一种主导动机的作用,后一个主题是从它派生出来的,仿佛离开林涛鼎沸的密林,去欣赏原野的牧歌(单簧管、双簧管)。

作者称它是一位天真无邪的农村姑娘.第一段用赋格手法,笔法非常精致,虽然略显枯燥.这里依然是风景式的描绘,像花边一般精细的旋律,有如回声一样在各个不同的声部起伏,加弱音器弦乐表现了树叶的簌簌声响和溪水的潺潺。

在这个主题反复陈述和发展中,加入法国号演奏的富于捷克民歌特点旋律,它突出地用自己的庄严合唱作为对祖国、对生活的礼赞最后一段,一个生机勃勃的短小动机屡次闯入,它坚持催促着人们参与舞蹈。

作者在讴歌祖国大自然的瑰丽景色的同时,没有忘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深具捷克民族风格的波尔卡舞曲响起,这是民间节日的描绘,这支旋律依然是乐曲主导动机的骨架。

舞蹈的旋风越刮越猛,不断反复发展,同时加入引子牧歌旋律,仿佛又看到了那位美丽的农村姑娘。

民间节日的舞蹈一直引向全曲欢乐的高潮,而后象征广阔森林的法国号动机响起,最后一段欢乐的尾声既在形式上使全曲保持统一,又表达了欢乐的人民同哺育着他们的祖国大地的紧密关系.这首交响诗的前半部分是赞美祖国大地的颂歌,人们可以领略到捷克大地充满着阳光和鲜花的芬芳;河流的潺潺、森林的私语、鸟雀的啁啾、猎人号角的回声等都仿佛在耳际萦回,这是一幅美丽的音画.后半部分用节日的欢乐,表现了在田野与森林自由地生活与劳动的捷克人民乐观自信的情绪,他们是捷克大地的主人,是本乐章讴歌的中心.第五乐章:塔波尔(Tabor)缓板、d小调、2/2拍斯美塔那:听这首乐曲不应去寻找音乐的细节描写,因为作为一个总的构思,作品只是在于赞颂胡斯党人在战斗中所表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此曲牵涉捷克历史,十五世纪一位Jan Huss引进英国宗教改革的的观念,也因此激发了捷克人的民族意识。

Huss后来因为反对天主教主张而被捕且受到火刑。

Huss死后,信仰他教义的人就组成胡斯党,以塔波尔成为据点,与信天主教的德国国王打了一场民族战争。

那场民族战争所流传的赞美诗《你们是上帝的战士》就成为歌剧黎布瑟以及此曲的主题。

这首音乐并不具体描绘某一战斗事件或塔波尔城的生活场面,而是揭示保卫塔波尔城战士的英雄面貌.乐曲采用了胡斯运动时的战斗歌曲《你们是上帝的战士》作为主要主题,运用单一主题的发展原则,使主题在音乐的进行当中逐渐形成.乐曲大体上可以分成塔波尔战斗的夜间营地(Lento)、战斗的烈火(Molto vivaCe)和胜利的颂歌(Lento maestoso)三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