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建筑(三)——大雄宝殿201203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三)——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即正殿.或称大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般是重檐,从外边看是二层,“真俗二谛”。里面看是一层。“真俗不二,万法一如”。意思是外表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为什么叫大雄?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其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其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其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其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

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悲称大雄,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乃三宝也,皆归此殿传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镇大千也。所谓殿,自然就是供奉佛的殿堂。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存有佛像一堂.主像凡五尊.各有胁侍五.六尊.中尊为释迦佛.趺坐在长方形须弥座上.左次主像是弥勒佛.重双脚.各踏莲花一朵.

右次主像是阿弥陀佛.趺坐在六角须弥座上.释迦佛的左右有迦叶.阿难两尊者和两菩萨侍立.再前一些有两供养人跪在莲花上.手捧果品.作奉献状.弥勒佛和弥陀佛的胁侍.除以两菩萨代二尊者外.其余均同.极左的主像是普贤.乘象.两菩萨胁侍.普贤像前有一韦驮及童子像.极右的主像是观音.乘狮.两菩萨胁侍.后世的配置.都以普贤与文殊对称而立.文殊乘狮居左.普贤乘象居右.佛光寺却以普贤居左.而以文殊居右.大概是因为五台山乃是文殊道场之故吧.佛坛两极端前角.各有甲胄护法天王.两像遥立对峙.各持长剑.瞋目怒视这种大殿配置.大概可以代表唐代格式之一般.

入宋.佛寺像设始有具体记载.如慧洪<潭州白鹿山灵应禅寺大佛殿记>说:[像设释迦如来百福千光之相.文殊师利.普贤大菩萨.大迦叶.庆喜(阿难)尊者.散花天人.护法力士.又环十八应真大士.序列以次.庄严毕备."至南宋时.更有明确的记载.如宗鉴<释门正统>卷三<塔庙志>说:[今殿中设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梵王.金刚者.此净土之像也.--盖若以声闻入辅.则迦叶居左.阿难居右,若以菩萨入辅.则文殊居左.普贤居右.今四大弟子俱列者.乃见大小乘各有二焉耳.梵王执炉.请转法轮,金刚挥杵.护卫教法也."这种一佛四弟子的形式.一直为后世部分佛殿像设所采用.

但自宋代以来.较大佛殿常供三尊.所谓三佛同殿.有些寺院以弥勒菩萨为中尊.以释迦佛.弥陀佛位于左右.又以无

著.天亲二菩萨为弥勒菩萨胁侍.如宋杭州金刚宝乘寺及开封殷圣禅院等处皆如此.

有些寺院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尊.以弥陀佛.弥勒菩萨位于左右.又以迦叶.阿难二尊者为释迦佛胁侍.如天台山国清寺.大慈寺.泗州乾明禅院.开封太平兴国寺.五台山真容院等处佛殿.

也有一些寺院以释迦佛.药师佛.弥勒菩萨为三尊.是以药师佛代替弥勒菩萨坐于左位(东方).如宋契嵩<漳州崇福禅院千佛阁记>说:[阁成.岿然九间--释迦.弥勒.药师.则位乎其中.千如来则列于前后左右也."(<镡津文集>卷十二) 不过.以弥勒菩萨与释迦佛.弥陀佛并列.后来渐有异议.遂以药师佛代之.如<释门正统>卷三载:[或设三佛同殿.右弥勒.天亲.无著(胁侍)者.当来补处之像,左弥陀.观音.势至者.净土之像也.窃尝论之:若据娑婆化主.止立释迦之像.辅以文殊.普贤可也.当来下生既在补处.未有辅佐.岂得与释迦.弥陀并列而为三耶?兹岂一佛独化之道乎?"这是说.弥勒身为未来候补佛.不应与释迦.弥陀并列为三.故宋以后.弥勒遂另居于弥勒殿(见契嵩<镡津文集·双阁铭并序>).

宋辽时代佛殿.也有供五佛乃至七佛的.如大同华严寺.善化寺及泉州开元寺等宋.辽遗构大殿.都各供五佛.亦称五智如来或五方佛.义县奉国寺大殿则供过去七佛.山西玄中寺千佛阁倒坏后.近由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改奉七佛.名七佛

阁.此外七佛之像.也见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山西兴化寺的壁画.

元代巨刹.多有前后二佛殿.前佛殿塑三世佛.即燃灯佛(亦称定光佛).释迦佛.弥勒佛,后佛殿则塑五如来(见姚燧<牧庵集·崇恩福元寺碑>卷十).

明代之大殿.犹多塑三世佛.如徐一夔<灵谷寺碑>说:[其为制:以佛之当独尊也.故于正殿.则奉过.现.未来之像.其他侍卫天神不与焉."(<金陵梵刹志>卷三)明末嘉靖十九年(1540).日僧周良奉使访问中国.于淮阴兴国寺.沧州集善禅寺.北京大慈恩寺.苏州虎丘寺.吴江华严禅寺.余姚龙泉寺等佛殿.犹见三世如来之像.

明代以后.丛林规制已趋定型.大殿设像已有成法.一般丛林大殿正中主尊或设释迦牟尼佛.或设三身佛.或设三世佛.或设毗卢佛.或设接引佛.或设五方佛.或设七佛.大殿两侧多塑十八罗汉之像.左右各九尊.佛坛背后或塑面北的三大士像.或独塑海岛观音之像.

释迦牟尼佛大殿中的释迦像主要有三种法式: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相.第二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

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势.另外有一种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手下垂名为[与愿印".表示能满众生愿,上伸名为[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像制作的也叫作[栴檀佛像".

一般大殿还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塑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叫[迦叶尊者".中年的叫[阿难尊者".佛涅盘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之为二祖.大殿中的这组造像.一般称为[一佛两弟子".

三身佛

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之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佛教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佛教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就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住世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之佛身.

三世佛

有的大殿中所设的三尊佛并非三身佛.而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