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特殊染色方法的改进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15f2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8.png)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面料染色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改造方式,可以让布料具有更好的颜色和质感,从而得到更加优美、高档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面料染色的改造方案。
染色剂选择在选择染色剂时,可以先考虑面料材质。
不同的材质适合染色剂也不同。
比如纯棉布更加适合使用棉印染液,而涤棉面料则更适合使用联溶染料。
请务必在进行染色之前先了解面料的材质,并选择适合该材质的染色剂。
手染染色手染染色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手工染色方式。
手染染色的优点在于可以自由调配不同色泽的染料,可以制作出更加个性化的面料。
手染染色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染色剂加入一些热水中,待溶解。
2.将面料放入染液中搅拌,同时控制好染料浓度。
3.染色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不等,待染色均匀后取出。
4.将染色后的面料清洗干净,晾干。
机洗染色是一种更加快捷方便的染色方式。
在使用染料之前,需要将面料和染色剂一起放入洗衣机中。
通过洗衣机中特殊的染色程序和运作方式,将染色剂充分在面料上均匀地染色。
机洗染色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染色剂加入洗衣机中。
2.将需要染色的面料一同放入洗衣机中。
3.选择染色程序进行染色。
4.染色结束后,取出面料进行清洗。
漂染染色漂染染色是一种通过漂白面料,然后再进行染色的染色方式。
这种染色方式可以使面料颜色更加纯正,具有更好的质感。
漂染染色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面料放入含漂白剂的水中,进行漂白处理。
2.将漂白后的面料清洗干净。
3.将染料加入水中使其溶解,将染液倒入染缸中。
4.将已漂染的面料放入染缸中,进行染色。
5.染色均匀后取出并清洗干净。
贴花染色是一种将贴花纸贴在面料上,然后将染色剂均匀地涂刷在贴花纸上的染色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面料带来不同的色调和质感。
贴花染色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需要染色的面料放在平面上。
2.将贴花纸放在面料上,根据需要的染色位置进行剪裁。
3.将染色液均匀地涂刷在贴花纸上,注意不要太多或太少。
4.等待染色剂被面料吸收至适当程度后,取下贴花纸。
微生物实验中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
![微生物实验中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https://img.taocdn.com/s3/m/73e656523b3567ec102d8abe.png)
微生物实验中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黄银欢,钟云(东莞卫生学校,广东东莞523016)摘要:细菌染色法是观察细菌形态结构,了解细菌代谢、繁殖状态的常用技术.本文参考有关文献的报道,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在传统的染色方法之上加以改进,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并就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关键词:微生物;细菌染色;改良中图分类号:Q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10)11-0679-04Improvement of staining method for bacteria in microbe experimentH U ANG Yin huan,ZH ONG Yun(H ealt h Schoo l of Do ngg uan,D ongg uan523016)ABSTRAC T:Staining metho d fo r bacteria is a commo n techno log y w hich w as used to observe bact erial mo rpholog y,metab o lism and reproduct ive status T his paper refer ed to the liter atur e repor ts,and summarize the ex per iences o f many y ea rs of ex perimental teaching,impr ov e t he traditional staining metho ds for bacteria,in o rder t o obtain a clearer o bser vatio n of bacter ial mor pholog y In this paper,co mmonly using of bact eria staining met ho ds and its no tes in ex per imental teaching of microbe wer e intro ducedKEY WORDS:M icr obe;Stain for bacter ia;I mpr ove细菌是以单细胞形式生长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其营养、代谢及繁殖都与其细胞结构有关,因此,了解细菌细胞的形态结构十分重要.细菌是无色半透明的微小生物,要清楚的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必须使用显微镜和细菌的染色相结合,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细菌及其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荚膜染色法、芽孢染色法.为使学生能掌握细菌染色方法,更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参考有关文献的报道,并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在传统的染色方法之上改进,就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1].1 革兰染色法革兰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1884年由丹麦医师G ram创立.传统的革兰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近年来,多位学者对革兰染色法进行改良以三步法代替四步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1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上放生理盐水一滴,用取菌环分别无菌挑取6~8h培养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培养物少许放入盐水中,制成薄薄的细菌涂片,自干后将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慢慢烘干,干燥后迅速通过火焰5次,使细菌固定于玻片上;(2)在细菌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min,水洗,除尽水滴;(3)在细菌涂片上滴加碘液,染色1min,水洗,除尽水滴;(4)在细菌涂片上滴加复红酒精溶液(浓度是0 8g mL-1),平放1min,水洗,自然干燥后用油镜作镜检.1 2注意事项及讨论 革兰染色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在实际工作中,错检率达57%,涂片、固定、染色液、染色、形态描述等均可成为误差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1 2 1染色过程中脱色不当:脱色过度导致革兰阳性细菌看上去像革兰阴性菌,而脱色不足则会使革兰阴性菌误判为革兰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常因涂片的厚薄、细菌种类不同而异.1 2 2染色液:刘瑾等[2]对染色液进行抽查,发现染色液的符合率均较低,而染色结果与染色液的质量有关,因此应用前应对染色液的质量与性能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变质的染色液.1 2 3退色复染时间:温旺荣等[3]对退色复染时间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在5min以内的各次试验中结果一致,均良好,革兰染色三步法具有良好的技术稳定性,容易掌握,不易发生变动.1 2 4被检细菌的状态:染色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被检细菌的状态.新鲜培养的细菌能正确反映它本身应有的染色性,而长时间培养则常常可使一些革兰阳性菌变为革兰阴性菌,该问题值得注意[4].2 抗酸染色法近年来,随着结核病人的不断增加,对其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规范.抗酸染色法是结核杆菌在形态学观察中极为重要的手段,痰涂片染色推荐方法是经典萋-纳抗酸染色法,但此方法费时费力,加热过程中温度不好控制,另外加温会使石碳酸挥发,石碳酸挥发性气体对人体危害很大[5,6].学者们改良染色液配方、涂片方法、加热方式,简化操作程序,节约实验时间,可以取得传统抗酸染色法同样的效果.2 1方法2 1 1石炭酸复红染色液的新法配制:以配制1000mL为例:配制5%石炭酸水溶液:40~50水浴加热石炭酸使其液化,取液态石炭酸45mL溶于800mL预加热蒸馏水中,再补充蒸馏水至900mL;向上述900mL5%石炭酸溶液中加入100mL无水乙醇后,将石炭酸乙醇水溶液加热到50左右;向上述1000mL加热到50左右的石炭酸乙醇水溶液中加入称量好的8g碱性复红染料,充分振荡使其溶解;染液冷却后,用定性滤纸过滤,即为石炭酸复红染色液[7].2 1 2聚集沉淀涂片:将待检标本全部放在50mL有盖的离心管中,等体积的4%N aOH或H2SO4盖上盖后用力振荡或应用旋转振荡器混匀打散痰液.以3000r min-1离心沉淀15min,取出,将悬浮液轻轻倒入含有消毒液的缸内,沉淀物在载玻片上涂片自然干燥.2 1 3预温抗酸染色法:先将5%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放在80水浴箱预温至少15min,再将染色液滴加至各玻片上盖满,放置20min.然后脱色,至无红色脱下,最后复染[5].2 1 4微波抗酸染色法:取标本固定,置于湿盒内,然后滴加石炭酸复红溶液2~3滴,放于微波炉中,调至功率900W、30%火力,加热10s,水冲洗,用美蓝染液染色1min,水冲洗,干后油镜观察[6].2 2注意事项及讨论2 2 1染色液:新方法能使染料更大程度地溶于石炭酸乙醇水溶液中,比旧方法减少了染料研磨的过程,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配制过程中染料的泼洒污染[7].2 2 2聚集沉淀涂片:此法可聚集分散在整个标本内的结核分支杆菌,提高涂片选取标本内的菌含量,提高抗酸杆菌阳性的检出率,可弥补直接涂片阳性检出敏感性低的缺点[7].2 2 3预温抗酸染色法:经典萋-纳抗酸染色法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好控制,加热时有时会使染液沸腾,片子边缘易出现干涸,时间过长还会使片子烧断,影响痰涂片质量.另外石炭酸挥发产生的气溶胶亦可对操作者构成危害.预温抗酸染色法就克服了这些缺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2 2 4微波抗酸染色法:赵世鸿等[8]报道的微波抗酸染色法,考察了微波加热时间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对于学生操作,建议用微波加热10s最佳.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穿透力强,辐射时产生的热效应能使染料致的极性分子发生震荡而加速运动,从而加速细菌与染料的结合,因而具有染色时间短,着色高的特点.而且微波具有良好的杀菌效能,作用快速,既杀灭了痰液中杂菌及结核杆菌又解决了检查人员在痰检过程中的自身保护问题,值得推广[9].3 鞭毛染色法鞭毛是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结构,因鞭毛纤细,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必须经过特殊的鞭毛染色,增粗鞭毛直径后再着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看到.细菌鞭毛染色是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和临床细菌学诊断中一项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鞭毛染色,可以观察鞭毛的形态、数量和鞭毛在菌体分布的位置,并以此来鉴定细菌的一些重要特征[10].鞭毛染色是一项常用而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技术,欲使染出鞭毛结构清晰、形态完整、本底干净,需反复摸索染色条件[11].细菌鞭毛染色过程中菌悬液的浓度、菌悬液的处理时间、制片方法以及染色时间的长短等条件均影响鞭毛染色效果.目前已报道的鞭毛染色法有碱性复红法、副品红法、R yu 法、维多利亚蓝B法、Blendon镀银染色法等等,顾冠彬等[12]比较以上五种染色方法,结果显示Blendo n镀银染色法效果最佳,鞭毛形态良好,布满涂片,很少脱落,鞭毛清晰,变粗,背景杂质颗粒少见,背景底色浅,易于观察.而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为碱性复红法,经改良该法可取得染色效果.3 1方法3 1 1改良的石炭酸复红鞭毛染色法.3 1 1 1制片:直接涂片法:将待检菌接种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上,37培养出细菌(其他标本可直接取分离平皿上的菌落),在载玻片上加蒸馏水1滴,用接种环取少量菌(尽量少)轻轻地混匀.再移少数菌到另一张载玻片上的1滴蒸馏水中,轻轻地混匀,然后置37温箱中干燥.漂浮法:用接种环取少量菌轻轻放入盛有3~4mL蒸馏水的小碟液体表面,使细菌自由分散,浮在液体表面,室温静置10min后,用接种环自液面取1环混合液(含分散的鞭毛肿胀的细菌)放于载玻片上,切勿研磨和摇动,置37温箱或室温下自然干燥.后法菌量少,细菌鞭毛展得开.3 1 1 2染色:干燥后(切勿固定),滴加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根据菌种及染色时的温度不同,染3~20min(见表1),流水冲洗,干后显微镜油镜检查.3 2注意事项及讨论3 2 1染色剂:染色剂中乙醇含量影响染色效果,染色剂的保存过程中,要注意密封性,并在-20条件下保存.若密封条件不好直接影响染色效果.郭坚华等[13]考察了染色剂保存条件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发现保存于室温条件下的染色剂不能恢复正常的染色效果.失效的染色剂可加微量无水乙醇恢复染色效果.补加的量可通过试验确定,可能对于不同细菌、不同菌龄、不同储存时间及不同室温而言,情况都不相同.表1 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细菌鞭毛染色所需时间(min)温度()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碱杆菌5~1015~1818~2010~1510~1515~2015~208~1013~1520~255~810~1325以上3~58~103 2 2取菌、菌悬液浓度、处理方法:取菌时采用固体线面底部存在的少量菌进行涂片,染色效果最好.菌悬液浓度以1 5!1012染色效果最好[14].吕锐在细菌鞭毛染色法染色条件的探讨中,指出菌悬液浓度、正确处理方法对鞭毛染色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菌悬液浓度过高,会使菌量过大,鞭毛交叉粘连,不利于观察;菌悬液37处理时间过长,菌体、鞭毛膨胀过大,鞭毛脱落;处理时间过短,鞭毛纤细,不易着色[15].3 2 3染色时间:在一定的染色时间范围内,染色的时间与鞭毛的粗细有一定关系,染色时间短,不但鞭毛细小且菌体也小,难以观察.而染色时间过长,鞭毛粗大、失真.为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可参考表1,按不同菌种鞭毛的特点确定染色时间[16,17].3 2 4琼脂的硬度、培养时间:琼脂的硬度、培养时间长短与鞭毛的生长有关:琼脂过硬影响鞭毛的生长,用0 5∀软琼脂培养细菌,鞭毛生长良好.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进入衰退期,鞭毛从菌体易脱落.培养时间在10h左右,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生长旺盛,鞭毛生长良好[17].4 荚膜染色法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其厚度# 0 2 m且边界明显.通常认为荚膜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在细菌鉴定中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细菌荚膜染色法有Hiss法、M uir法、墨汁负染法以及常用的吕氏美蓝染色法等[18~21],但在实际教学中,以单染色法制作的标本片,容易出现假荚膜,不易辨认.研究者将吕氏美蓝荚膜染色法与其他染色方法相结合,取得了满意的染色效果.4 1方法4 1 1荚膜染色液:4 1 1 1初染液:甲液为5%石炭酸溶液5份,钾明矾饱和液2份,20%鞣酸2份,混合备用;乙液为碱性品红酒精饱和液1份.甲乙两液混合过滤后备用.4 1 1 2媒染液:媒染液为20%甲醇水溶液.4 1 1 3复染液:复染液为5%孔雀绿水溶液.4 1 2改良的美蓝荚膜染色法:将制备好的涂片滴加初染液染色5min,水洗;滴加20%甲醇作用30~40s,水洗;用5%孔雀绿染液复染80~90s,水洗,温火烘干,逐一于油镜下观察.4 2注意事项及讨论4 2 1石炭酸浓度:石炭酸浓度过高或过低,对荚膜着色均不利,特别是在过高的条件下,荚膜着色更差[22].4 2 2媒染剂及媒染时间:大多数细菌的荚膜是多糖,荚膜多糖为高度水合分子,含水量在95%以上.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23].本改良法在初染后滴加20%甲醇溶液,可以起到固定标本及温和脱色作用,使脱色后的菌体和荚膜更易于染上复染液的颜色,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24].5 芽孢染色法芽孢又叫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大小、位置、是否膨胀等形态特征,不同菌类差别较大,是鉴别细菌种类的重要依据.细菌芽胞染色在微生物教学实验和某些细菌学诊断中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技术.但传统的染色方法染液用量多,并易污染手和实验操作台.并由于染液浓度、沸水浴时间搭配不当等原因,使芽胞、菌体着色度、对比度不明显,并易褪色,保存时间不长.研究者对芽孢染色方法进行改进,寻找细菌芽孢染色中最佳的实验条件,提高芽孢染色的质量.5 1方法 孔雀绿复红染色法:将较浓菌悬液与等量0 1%孔雀绿于小试管中混合后,置于微波炉的湿盒内,加热60s,取出试管,用接种环挑取底部菌液数环于洁净载波片上,涂成薄膜,然后将涂片通过火焰2~3次固定,水洗脱色,沙黄复染1~2min,干后镜检.5 2注意事项及讨论5 2 1加热时间及方式:普通加热方式,染色时间长,染料用量较大,操作较繁琐.而在传统染色法的基础上,结合微波辐射加热,能缩短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效果,适于普通学生实验教学推广应用[25].5 2 2优化初染剂和复染剂之间浓度配比:初染剂和复染剂的浓度配比影响染色效果,刘晓焱等[26]用多因素正交叉实验对染色剂的浓度、染色时间进行了考察,得出初染剂和复染剂之间浓度配比的最佳条件和加热方式及时间.在研究工作中,可采用同样的方式优化染色条件,提高芽孢染色的质量.6 改良细菌染色方法的意义与传统染色方法相比,改良后的细菌染色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约了实验时间,可以取得比传统染色法更好的染色效果,不仅提高了细菌染色的质量,简便有效的方法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执行操作步骤,注重观察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因素,从而保证染色的质量,更好的开展微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参考文献[1]沈关心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2]刘瑾,徐志学 革兰染色的结果分析及质量控制[J] 临床检验杂志,2009,27(4):307[3]温旺荣,陈红,黄欧兴 革兰染色法及抗酸染色法的改良[J] 江西医学检验,2001,19(4):244[4]邓淑华,赵联伟,杨鹤松 革兰染色方法的改进∃三步法尝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4):325[5]鲍桂乐,李仁道 两种抗酸染色方法的比较[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5):570[6]赵世鸿,叶迎春,夏世平 微波抗酸染色法的改良[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29(6):544[7]刘庆勇,胥加耕,袁中行 抗酸染色法中石炭酸复红染液的配置方法改良[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4):102~103[8]赵世鸿,夏世平,向利,等 炭疽杆菌芽孢染色法的改进[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429[9]袁红,吴丹参,俞慧娟,等 微波在抗酸染色中的应用[J]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2):79[10]古海瀛 细菌鞭毛染色意义[J] 海南医学,2003,14(3):12~13[11]曹杰,唐翔宇 改良细菌鞭毛染色法及验证试验结果[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29(5):474[12]顾冠彬,房红莹,徐培君 细菌的五种鞭毛染色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3):483~485[13]郭坚华,周明华,朱艳,等 赖夫生鞭毛染色法的改进[J]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6):100~103[14]关晓利,任建国 细菌鞭毛最佳染色方法的选择[J] 运城学院学报,2005,23(2):54~55[15]吕锐 细菌鞭毛染色法染色条件的探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1):80~81[16]曹进,李良菊 一种改良鞭毛染色法[J] 生物学通报,2005,40(5):53[17]黄霞云 细菌鞭毛染色法的改良[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1):13[18]朱忠勇 实用医学检验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491[19]叶应妩,李健斋,王玉琛 临床实验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799[20]王秀茹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1~1130[21]张卓然 医学微生物实验学[M] 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3:19[22]郑祯 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细菌荚膜染色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3026~3027[23]石佑恩 病原生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24]綦廷娜,陈峥宏 改良的细菌荚膜染色法[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2):181~182[25]朱陶,付灿 几种芽孢染色方法的比较与改进[J] 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9(8):49~50[26]刘晓焱,姚文琴,徐晓青 细菌芽孢两种染色法最佳实验条件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62~4865氘代作用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江文峰,李文保(济南圣鲁金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62)摘要:现有的新药研发模式和流程已经越来越难以发现新药,而对氘代作用的重新认识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优势却受到当前制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理论依据、研究应用和前景展望三个方面概述了氘代作用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关键词:氘代作用;同位素;药物研究中图分类号:R817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10)11-0682-03Application of deuteration in drug researchJIANG W en feng,LI Wen bao(Sanlug en PharmaT ech,Jinan250062)ABSTRAC T:It is mo re difficult to find a new dr ug by ex isting mo dels in drug discov ery H ow ever thr ough the know ing o f the deut eratio n ag ain,mo re attentio n is paid for its advantages in the phar 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is r eview,the deut eratio n is intro duced fro m theoret ical principal,applicatio n and pr ospects in the dr ug r esear chKEY WORDS:Deut eratio n;Isoto pe;Drug resea rch同位素为相同化学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核中存在不同的中子数而具有不同的质量,有轻、重同位素之分.根据物理特性,又将同位素分为放射性和稳定性两种形式.放射性同位素(Radioactive isotope)如3H、14C经历着自身的衰变过程,并放射出辐射能,是不稳定的,具有物理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目前仍用于生物样本分析,如放射免疫分析,但由于其辐射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所以其应用受到严格地限制[1].而以一定比例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同位素(Stable isoto pe)无放射性,物理性质稳定,对人体无害[2,3].氘是氢的一种稳定非放射性同位素,重量为2 0144.向化合物中引入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与氢进行质子交换;二是通过使用氘代原料合成.目前以第二种方法比较常用.由于生成的氘代化合物中的氘含量远远高于自然界中0 015%的含量[4],所以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氘代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临床研究以及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 理论依据氘的重要特点是其在药物分子中的形状和体积与氢基本上相同[5].也就是说,如果药物分子中的氢被选择性的替换为氘,氘代药物一般还会保留原来的生物活性和选择性.实验证明,碳-氘键的结合比碳-氢键更加稳定.携带中子的氘与碳形成的碳-氘键在较低的频率振动,因而强于碳-氢键.这一强度的增加,可直接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属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理论认为,如果药物分子中将被分解的某个特定的碳-氢键被氘代为相应的碳-氘键后,将会延缓其分解过程,使氘代药物在身体里作用的时间更长,效果更优于原来。
染色工艺的优化提供染色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改进方法
![染色工艺的优化提供染色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b6b4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f.png)
染色工艺的优化提供染色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改进方法染色工艺的优化:提供染色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改进方法染色工艺在纺织行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染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染色工艺的优化方法,以提高染色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一、染色工艺的问题分析染色工艺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染色过程中染料的使用效率低下。
其次,染色过程中染色剂的均匀分布不够,导致色差的产生。
再次,染色过程中存在着废水排放问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染色效率的改进方法1. 使用优质染料选择质量好、稳定性高的染料,能够提高染色的效率和品质。
研发和采购人员应该密切合作,挑选适合染色工艺的优质染料。
2. 提高染料使用率通过优化染色剂的添加量和配比,可实现染料的更高利用率,提高染色效率。
同时,定期检查染色机械设备和管道是否有堵塞或漏水等问题,确保染料正常供应。
3. 优化染色工艺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工艺流程优化,提高染色工艺的效率。
例如,合理分配机器设备的使用时间,降低生产等待时间。
另外,可以采用预染工艺和连续染色工艺,缩短染色周期,提高染色效率。
三、染色质量的改进方法1. 控制染色剂的添加量准确控制染料的添加量,保证染色剂的浓度均匀分布,避免因浓度不均匀而产生的色差问题。
可借助自动化控制系统,调整染料的添加量,提高染色质量。
2. 加强染色工艺的监控建立完善的染色工艺监控体系,通过实时监测染色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染色质量。
监控参数可以包括温度、时间、染料添加量等。
3. 提高染料的固色性能通过技术手段,改进染料的固色性能,使染料能够更好地与纤维结合,提高染色的颜色牢度。
这可以通过改变染料的分子结构、改善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式实现。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废水处理染色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经过科学处理,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废水问题。
微生物学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进
![微生物学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0a99f5c0b14e852458fb5765.png)
其微循环状态的变化规律及治疗作用 我们将 224 例应用 脉络宁注射液的患者和其它临床常规治疗药物的患者做了 对照 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冠心病患者 224 例全部为住院病人 符合 1979 年 WHO 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年龄 39~72 岁 平均 52 岁 其中男 84 例 女 61 例 以随机分为脉络宁治疗组和 其它药物对照组 另将抽取 148 例作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改用三步法 在复杂步骤中 采用从 30s 到 5min 不同的时 间 结果一致良好 从而达到减少操作步骤 缩短时间
方法进行改良 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提高效果目的 本实验室使用的 0.4%复红酒精液作为复染 剂 可达到脱色和复染双重目的[2]
1.1 革兰染色[1~2] 材料 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结晶紫染液 Gram's
参考文献
1.Boyd RF. Laboratory manual to accompany basic medical microbiology. USA, 1981,42~47
2.黄元桐,崔杰.革兰氏三步法与质量控制.微生物学报,1996:36(1),76~77 3.钱存柔,李玲君,梁崇志,等.微生物学实验.第 3 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关键词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芽孢染色
细菌个体微小 如要清楚地观察其外表形态就需要进 法是细菌学中常用和十分重要方法 多年来一直沿用原来
行染色观察 常用的鉴别染色法有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 四步法 由于脱色时间的影响 常使初学者操作失败 现
法 细菌的特殊染色法用于检测芽孢 荚膜 鞭毛等特殊 结构染色 但由于其在实验中仍存在一些弊端 现将以上
组 41 例 结果显示 脉络宁治疗组显效高于对照组(P<0.01) 并且治疗后甲壁微循环血管形态 流态 管周状态改善明显 优于治疗前(P 值分别为<0.01 <0.05 <0.01) 评价了脉络宁在改善微循环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和作用
分析化学中几种指示剂的改进
![分析化学中几种指示剂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4ebcca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1.png)
分析化学中几种指示剂的改进指示剂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用来检测和指示反应终点的物质。
它们通过改变颜色或其他性质来表明溶液体系中特定化学事件的发生,从而帮助化学分析师判断化学反应的进展程度。
不同的指示剂适用于不同的反应类型和溶液体系。
在分析化学领域,为了提高指示剂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有许多改进技术被开发出来。
首先,一种常见的指示剂改进方法是利用染料共染色。
染料共染色是指在单一染料指示剂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染料来增强指示剂的性能。
这种改进技术常用于酸碱指示剂中。
例如,酚酞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
然而,酚酞的酸碱变色范围相对较窄。
通过将酚酞与其他酸碱指示剂如溴酚蓝或溴酚绿共染色,可以扩展酸碱变色的范围,使其更适合于不同酸碱溶液体系中的使用。
其次,另一种指示剂改进方法是利用引入功能基团。
这种方法常用于金属离子指示剂的改进。
金属离子指示剂是一类能够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的化合物,通过改变配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对应关系来检测金属离子的存在。
引入新的功能基团可以使指示剂对特定金属离子更具选择性。
例如,硫代硫氰酸盐是一种常用的汞离子指示剂,具有强烈的红色发色。
为了增强其对汞离子的选择性,可以通过引入其他含硫基团或亲汞基团的官能化合物来改进指示剂的性能。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指示剂改进方法是利用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近年来,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指示剂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
例如,利用荧光探针和融合技术可以提高指示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这种技术利用荧光讯号的强度和波长变化来指示特定分子的存在。
通过将荧光物质引入指示剂分子中,可以实现对分析样品中微量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最后,还有一种指示剂改进方法是利用纳米材料技术。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指示剂改进的有效工具。
例如,利用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可以提高指示剂对特定分子或离子的检测灵敏度。
此外,纳米粒子的高表面积和特殊反应活性也能够提高指示剂的性能。
布料是怎么染色的?
![布料是怎么染色的?](https://img.taocdn.com/s3/m/308cb7f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6.png)
布料是怎么染色的?染色是人类一项最古老的工艺,它可以使布料变得颜色和形状各异、鲜艳刚苗。
针对不同类型的布料,染色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本文主要对布料染色的方法做一个综合性的介绍,包括一些经典的染色技术以及一些改进的技术。
一、化学染色1、低温活性染料染色这是一种常见的布料染色方法,又称“水洗染”。
这种染色方法主要适用于棉麻、纤维素、人造丝、人造毛等纤维材料,可以得到多种色泽,如:红、绿、黄、灰、蓝等。
它的特色是染色快速,洗涤化学使用比较友好,对织物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2、热水染热水染主要适用于人造毛、棉等慢变色纤维材料。
在料子与染料溶液的接触下,料子在使用稀释剂的协助下逐渐吸取,使料子的色彩发生改变。
热水染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很好的派色性,而且洗色也相对保守。
二、毛染毛染是一种采用自然色染的布料染色方法,它是以天然的植物染料为原料,以桑染和混染相结合的方式染面料,从而使面料低温染上纯正而坚定的色彩。
毛染经久耐色,色彩质朴洁净,不但能够给用户以自然、舒适和高雅的感受,也能够营造出多样的搭配效果。
三、印染印染是一种综合的布料染色方法,它把印花染色工艺结合起来,使布料具有无比色彩和形状绚丽多样的功能。
印花图案可以是剪裁式或者织布式,它可以采用褶边、浸色、绞花等技术,来达到染色及形状和纹理上的变化。
四、复合染(物染)复合染是一种将化学染料与自然染料共同染色,以达到染色色彩饱满、色泽鲜明的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调整色彩的色度,而且可以创造出超高的色彩变化和特殊的色彩鲜艳的效果。
五、现代颜料染现代颜料染是一种在现代颜料染料在化学物质微型缝隙中迅速染料的新技术。
该技术采用特定的染料包覆剂把染料包含在物质的表面空隙中,形成致密的,有力的染色性能。
在染料和纤维之间形成化学键,使颜色更稳定耐磨,耐洗涤,发色鲜明,而且抗氧化性也很强,颜色不易褪色,并且不会对料子产生任何污染。
总结:染色是人类最古老的工艺,它可以为布料带来多种颜色和形状。
蛋白质凝胶电泳及染色方法的几点改进
![蛋白质凝胶电泳及染色方法的几点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118a71270722192e4536f69b.png)
第19卷第4期 安康学院学报 Vol119№4 2007年8月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Aug12007蛋白质凝胶电泳及染色方法的几点改进陈 芳,陈久存(安康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陕西安康725000)摘 要:S 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 DS-P AGE)及染色技术,是常用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方法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分辨率高等优点1但在操作中,尤其样品较多时,此方法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1通过大量实践,做以下改进:建立根据不同相对分子量的蛋白质快速选择凝胶浓度的方法,并确立解决蛋白质凝胶电泳和染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1关键词:S 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质银染中图分类号:Q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92(2007)04-0078-03Severa l I m provem en ts of the Prote i n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St a i n i n g M ethodCHE N Fang,CHE N J iucun(The D epart m ent of Che m istry and L ife-Science,A nkang U niversity,A nkang725000,Shaanxi,China) Abstract:The techn ique of the SD S-PAG E and dye ing is one of com m on ly used m e thods of the D e te r m in ing of p ro2 te in m o lecu la r w e igh t1Th is m e thod has m e rit of the s i m p le equ ipm en t,the ease of O p e ra tion and the h ighe r reso lving ra tio and so on1B u t in the p rocess of op e ra tion,th is m e thod s till has som e defic ienc ies,esp ec ia lly fo r m any sam2 p les1Th rough the m ass ive p rac tices,has m ade fo llow ing i m p rovem en t to th is m e thod:es tab lishes the sp lit-second se lec tion ge la tin dens ity m e thod w ith d iffe ren t p ro te in re la tive m o lecu la r w e igh t,and es tab lishes the so lu tion p ro te in ge l e lec trop ho res is and the dye ing p rocess frequen tly ques tions s tra tegy1Key words:SD S-Po lyac rylam ide ge l E lec trop ho res is;coom ass ie b rillian t b lue s ta in ing;s ilve r s ta in ingS DS-P AGE及染色技术在蛋白质的分析中,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所需样品量少(1~100μg),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在分析或研究中应用范围广泛1可用于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定性、定量及少量的制备,还可用于测定分子量、等电点等〔1-2〕1该方法主要依据S DS-聚丙烯酰胺凝胶体系中,使蛋白质样品与S DS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物,由于复合物的分子量不同,在电泳中反映出不同的迁移率,根据标准蛋白质样品在该系统电泳中所作出的标准曲线,就可以推算出被测蛋白质样品的相对分子量1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大小,而其他因素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5〕1因此,快速有效地利用S DS-P AGE及染色技术进行相关领域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11 材料与方法111试剂和主要仪器S DS、Tris-base、标准分子量蛋白质均购自北京鼎国生物有限公司,丙烯酰胺、甲叉丙烯酰胺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5804R高速冷冻离心机购自Eppendorf公司产品,紫外分光光度计购自日本岛津,24D垂直电泳槽为北京六一公司产品1112方法11211凝胶电泳溶液的配制凝胶溶液、样品处理液、电泳缓冲液及考马斯亮蓝染色液均按文献〔6〕方法配制及存储;银染液的配制、保存均按文献〔7〕方法1①收稿日期:2007-03-10作者简介:陈芳(1979-),女,陕西旬阳人,安康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教师,硕士,主要从事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1 8711212不同浓度凝胶分离标准分子量蛋白质采用垂直、不连续S DS -P AGE 对标准蛋白质样品和牛血清白蛋白组分五进行分析1凝胶浓度分别为:浓缩胶浓度为315%,分离胶浓度分别为8%、10%、12%和15%1将标准蛋白质样品、牛血清白蛋白组分五分别与样品缓冲液等体积混合后沸水浴3-5m in,上样1置于电泳仪,恒流40mA 电泳分离各种蛋白质样品1电泳完毕后固定凝胶,并用银染或考马斯亮兰染色和显色1标准蛋白质样品含有分子量分别为615、1615、2510、3215、4715、6210、8310、17510k D 的成分,作为小、中、大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用牛血清白蛋白组分五(BS A 分子量:6612k D )与标准蛋白质分别在8%、10%、12%和15%的凝胶中进行电泳,以进行凝胶浓度选择实验111213蛋白质凝胶电泳的染色分离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置于含有凝胶体积10倍左右固定液的培养皿中,室温放置于脱色摇床,固定4-12h 1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染和银染,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结果分析12 结果和讨论211凝胶浓度的选择图1 不同凝胶浓度蛋白质的S DS -P AGE 结果图(M:标准分子量蛋白质(单位:k D ),BS A 为牛血清白蛋白组分五,分子量为6612k D,从左向右凝胶的浓度依次为8%、10%、12%和15%,蛋白样品上样量均为20μL 1)利用S DS -P AGE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往往根据待测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大小,选择不同浓度的分离胶1由于各种蛋白质的分子量差异很大,不同大小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需要用不同浓度凝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1图1表示:标准分子量蛋白质和牛血清白蛋白组分五(BS A ),在不同浓度凝胶中的电泳区带1表1表示:不同浓度分离胶电泳可分离的最佳蛋白质分子量范围1表1 不同浓度凝胶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比较分离胶浓度8%10%12%15%浓缩胶浓度315%315%315%315%凝胶性质较软适中适中较脆分离蛋白质的M r 120-50k D 60k D 左右45-15k D 20k D 以下 由图1和表1可知:8%浓度的凝胶(比8%浓度再小的凝胶,柔软性较大,无法进行蛋白质染色分析)对较大分子量蛋白质有一定的分离作用,而对分子量在20kD 以下的小分子蛋白质分离效果较差;10%、12%浓度的凝胶对中间分子量(15-80k D )分离效果较好;15%的凝胶对20kD 以下的小蛋白质和氨基酸肽段有较好的分离效果1212蛋白质凝胶电泳和染色过程中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21211凝胶电泳的溴酚蓝前沿不齐正常情况下,采用S DS -P AGE 分析蛋白质样品时,溴酚蓝区带总是跑在电泳泳道的最前沿且呈现直线1这样才能通过标准分子量蛋白质准确判断和分析待测样品的分子量1但有时在进行S DS -97陈 芳,陈久存:蛋白质凝胶电泳及染色方法的几点改进P AGE 发现,溴酚蓝前沿不齐,呈现波浪形和斜线形1上述溴酚蓝前沿不正常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1)电泳的溴酚蓝前沿呈现波浪形,是由于电泳浓缩胶缓冲液或分离胶缓冲液的pH 不准确造成的;只需将浓缩胶和分离胶pH 重新调准即可解决1(2)电泳的溴酚蓝前沿呈斜线形,主要有两种可能的原因1其一,进行垂直电泳时,凝胶底部存在有大量气泡,而电泳前又没有及时赶掉气泡1解决办法是:放凝胶时,应将凝胶板缓慢斜放进电泳槽里,或者稍稍左右倾斜电泳槽几次以排掉凝胶板底部的气泡1其二,进行垂直电泳时,用了多次回收的电泳缓冲液(回收的电泳缓冲液pH 和离子浓度有所改变)或长久放置的电泳缓冲液(可能有细菌污染),电泳缓冲液可回收利用1-3次121212蛋白质凝胶在固定中应注意的问题电泳完毕后,应及时将分离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置于含有一定体积固定液的培养皿中进行固定1盛电泳凝胶的表面皿应放在脱色摇床,缓慢摇动固定4-12h 1固定时间要严格控制,固定的时间过短,在染色过程中含量微小的蛋白质条带将会丢失;固定时间过长将会出现胶片变形或染色出来胶面背景过高且蛋白区带不清晰1图2表示:不同的固定时间与蛋白质染色效果对比1由图2可知:凝胶的最佳固定时间应为4-12h 1图2 固定时间与蛋白质染色效果比较图a:为固定时间过短;b:为固定时间4-12h;c:为固定时间过长21213蛋白质凝胶染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蛋白质凝胶染色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主要有:(1)考马斯亮蓝染色:染色液配好后应过滤除去杂质和固体颗粒,染色液不能多次重复利用,否则显出的条带不清晰1(2)银染:此法染色可以检测到110-011ng 的蛋白质1在S DS -P AGE 进行银染时,应注意几点:首先,在染色过程中必须使用干净的玻璃器皿和去离子水,因水中离子会大大降低银染的灵敏度1其次,在加硝酸银染液前,必须用乙醇溶液将固定液除去,否则蛋白质条带不清1最后,硝酸银染液、银染显色液应在临用前现配,加银染液后摇床应缓慢摇动(注意不要太剧烈)以防银粒从蛋白质区带上脱落1参考文献:〔1〕郭尧君1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M 〕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陆建1蛋白质纯化技术及应用〔M 〕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Harris E LV 1Pr otein purificati on methods a p ractical app r oach 〔M 〕1I RL Press,Oxf ord University Press 119891〔4〕Davis,BJ 1D isc electr ophoresis II 1Method and app licati on t o hu man seru m p r oteins 〔J 〕1Ann 1N 1Y 1Acad 1Sci 11964,121:4041〔5〕O rnstein,L 1D isc electr ophoresis I 1Backgr ound and Theory 〔J 〕1Ann 1N 1Y 1Acad 1Sci 11964,121:3211〔6〕汪家政,范明1蛋白质技术手册〔M 〕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7〕金冬雁,黎梦枫等译1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8第19卷 安康学院学报 2007年。
人结肠切片三种特殊染色的比较
![人结肠切片三种特殊染色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744657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4.png)
人结肠切片三种特殊染色的比较李甜;陈红香;廖礼彬;冯树梅;秦纹;白生宾【摘要】目的比较人结肠组织切片阿利辛蓝AB染色(Alcian Blue)、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及洋红三种染色方法及镜下特点.方法取人结肠,Carnoy氏固定液固定,对结肠组织进行阿利辛蓝AB染色、PAS染色及洋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三种染色都能清晰显示结肠组织的结构,尤其对结肠的粘膜层进行了观察.阿利辛蓝染色使结肠上皮吸收细胞的细胞核染为红色,杯状细胞中的黏液染为蓝紫色;洋红染色使结肠上皮吸收细胞的细胞核染为蓝紫色,杯状细胞中的黏液染为红色.结论阿利辛蓝和洋红染色均能清楚显示杯状细胞中的黏液,且染色后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成为互补色,结构清晰,对比明显.【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年(卷),期】2015(024)001【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人结肠;阿利辛蓝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洋红染色【作者】李甜;陈红香;廖礼彬;冯树梅;秦纹;白生宾【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组织切片的化学染色有多种方法,其中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HE)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但是HE染色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染液配制步骤复杂、不适于现配现用等[1]。
然而一些常用的特殊染色操作相对简单,结果较为稳定,可以弥补HE染色中的不足,特殊染色技术在组织切片观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肌纤维化特殊染色方法比较与优化
![心肌纤维化特殊染色方法比较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cfc6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6.png)
心肌纤维化特殊染色方法比较与优化王亚恒;马嘉昕;雷雨;张连峰;吕丹【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24(32)3【摘要】目的对目前已有心肌纤维化染色方法进行优化,弥补目前心肌纤维常用染色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存在的胶原纤维漏读及误读等问题,为心肌纤维化半定量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心肌组织特异性cTnT~(R141W)基因突变致扩张型心肌病转基因小鼠模型,制备心脏组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马松三色(Masson’s trichrome, Masson)染色法、天狼星红(picric sirius red, PSR)染色法、天狼星红-品红(van Gieson, VG)染色法、天狼星红-固绿(sirius red/fast green staining, SR/FG)染色法染色,利用Image J 2.1.0软件对胶原纤维面积进行定量比较,并从染液浓度、染色时间、酸性溶液预染3个方面对SR/FG染色法进行优化,对后续的胶原纤维定量分析进行应用验证。
结果 4种特染方法均可实现胶原纤维的分布观察,其中,优化后的SR/FG染色法,即0.1%天狼星红-苦味酸酸性溶液预染5 min,随后于0.1%天狼星红-苦味酸与0.04%固绿的混合液中染色1 h,在软件识别中具有更低的漏读率和遗失率。
结论本文优化后的SR/FG染色法较其他传统胶原纤维特染方法,胶原纤维与心肌组织着色鲜亮、颜色对比明显、稳定性佳、方便快捷,更适用于后续胶原纤维占比定量分析应用。
【总页数】8页(P347-354)【作者】王亚恒;马嘉昕;雷雨;张连峰;吕丹【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3【相关文献】1.两种小麦根尖染色体制备方法比较与优化2.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比较3.三种特殊染色方法在显示系统性硬化症小鼠肺组织胶原纤维的比较4.斑马鱼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方法比较优化5.肺组织新型隐球菌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使用化学技术改善染色工艺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化学技术改善染色工艺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43efdd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7.png)
使用化学技术改善染色工艺的方法与技巧化学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改善染色工艺。
染色作为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染色工艺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化学技术的应用来改善染色效果。
一种常见的染色工艺是浸染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织物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染料与纤维相互作用,达到染色效果。
然而,传统的浸染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染色工艺周期长、染色均匀度差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化学技术被应用于改进浸染法。
首先,染料的选择非常关键。
传统染料中常用的是酸性染料或者阳离子染料,它们之间的选择较为有限。
而利用化学技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染料的结构,设计出更多种类的染料来适应不同的纤维材料。
例如,通过引入亲水基团或疏水基团,可以使染料对纤维材料具有更好的亲和力,从而提高染色效果。
其次,染料的固着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染料如果不能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会导致染色后的织物褪色、染色效果不理想。
通过引入交联剂,可以改善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染料的固着性。
例如,将染料与带有功能基团的交联剂反应,可以形成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交联结构,使染料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
另外,控制染色过程也是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染色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对温度和pH值的控制要求较高。
利用化学技术,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新型的催化剂,加速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反应速度。
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染色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调节催化剂的配比和添加适量的助剂,还可以降低染色过程中的温度和pH值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染料的毒性和环境影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化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环保的染料。
例如,染料的选择可以优先考虑使用不含毒性重金属离子的染料,或者开发出可降解的染料。
同时,通过控制染料的使用量和染色过程中的废液处理,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化学技术在改善染色工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种改良的特殊染色方法
![3种改良的特殊染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064133ee06eff9aef807c1.png)
节内可有音响或交锁、跛行等,浅表关节发病时,偶有游离体被患者触知,疼痛有时颇剧,但休息时可减轻,往往伴有骨性关节炎的症状,患肢可有肌萎缩、运动受限及关节运动时的摩擦音等。
X线摄片多显示关节部位有多个圆形或卵圆形钙化影,边缘光滑,界限清楚,数量可多可少,直径多不超过5.0 cm,约半数病例合并有骨性关节炎的改变,有时游离体巨大而压迫附近骨质时可能出现压迫性侵蚀。
早期典型病例可因瘤体不含骨质,亦无钙质沉着,放射学表现可能正常,需要关节造影、MRI或关节镜检查才能明确。
该病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患病关节早期滑膜增厚,增生的绒毛突起形成软骨小体,呈白色、透明,质硬,其剖面可有大片状钙化斑及骨化区,结节周围有明显的包膜。
显微镜检可见滑膜内有无数不同发育阶段的软骨或软骨结节的化生灶,滑膜增生及其结缔组织化生形成软骨细胞是本病的主要特点。
游离体可对关节软骨产生机械性损伤,导致软骨破坏,最终病变逐渐加重,形成骨性关节炎。
Milgram将本病的病理过程分为3期:①活动性滑膜病变而无游离体;②过渡性病变,即同时有滑膜内病变及关节内游离体;③滑膜病变终止,但关节腔内有多数游离体。
依据中青年患者有上述慢性单关节非化脓性炎症表现,结合X线检查,不难作出诊断,但最后确诊必须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
本病宜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以游离体摘除术为主。
有学者建议行滑膜切除游离体摘除术。
笔者认为手术时应仔细检查滑膜,必要时送快速切片,观察滑膜病变是否属早期活动性病变。
如滑膜病变属活动期,应彻底切除滑膜;若并发骨性关节炎,应据并发病变的轻重而行其他手术。
近年应用关节镜(主要膝关节)进行诊断、灌洗、摘除游离体及切除滑膜,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恢复快等优越性。
但该病术后常有复发,在X线片中见到软骨体的再现或重新积聚,可再行手术摘除,一般预后较好。
[收稿日期] 2003-10-163种改良的特殊染色方法江晓红(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嘉兴314000)[关键词] 特殊染色法;改良染色法;分化[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4)06-0812-02 特殊染色是病理诊断和病理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但由于其在染色过程中许多关键步骤都是凭经验操作,特别是分化过程更难以控制,造成了染色结果的不稳定。
改善纸浆染色效果的方法
![改善纸浆染色效果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02f0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3.png)
改善纸浆染色效果的方法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doc/4578885.html,)改善纸浆染色效果的方法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五颜六色的纸张,使得纸张的消费种类朝着多样化发展,致使彩色纸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样许多造纸厂都进行了工艺改进,来生产彩色纸,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彩色纸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将纸浆染色(染色是在纸浆中加入染料使之带色),然后在纸机上抄出带有颜色的纸张。
有些厂家由于操作不当或没有生产彩色纸的经验,在生产上出现了诸如色浅、色斑、颜色不均匀、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降低产品的质量。
变宝网小编对染色的理论和一些厂家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选用合适的染料染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直接染料、碱性染料、酸性染料三大类,每一类中又有许多种。
不同的染料其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以及染色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差别,在确定染色工艺时应首先根据浆料的种类、特性,纸张的用途和染色的各种条件(如:温度、酸碱性、时间等)选用最佳的染料。
二、改进染色工艺1、方法:染色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把干粉状的染料直接投入到纸浆中的染色方法;而湿法是用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水把染料溶解并充分分散,再把溶解后的染料加入纸浆中染色。
在生产中发现,湿法染色效果优于干法,染料用80~90度的热水充分溶解染料,进行湿法染色,可以起到提高上染率、提高染色均匀性、降低染料用量的效果。
2、温度:提高染色的温度,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分散作用增强,有利于染料分子均匀、牢固地与纤维结合,从而改善染色效果。
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染色时纸浆的温度,来增强着色效果。
3、水质:纸浆的染色是在水中进行的,因此水质对染色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高硬度和悬浮物含量高的生产用水,都会对染色产生负作用,在生产染色纸张时,更应加强生产用水的处理,并尽量除去纸浆中的杂质。
几种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建议
![几种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89a951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5.png)
几种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建议王燕;周荣华;曾燏【摘要】针对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5种传统染色方法的不同特点,结合多年的实践,对这些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套适合不同需要的染色方法.改良后的染色方法不仅操作简便易学,而且镜检效果良好.【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53)014【总页数】4页(P3347-3350)【关键词】试验教学;5种细菌染色方法;方法比较和改良【作者】王燕;周荣华;曾燏【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南充637000;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武汉430064;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33细菌广泛分布于周边环境以及人体内外,其个体微小且无色半透明,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1],需通过染色后借助显微镜观察。
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特殊结构和染色特性等形态观察是细菌检验中极为重要的鉴定手段,在农业微生物菌种的形态学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细菌的染色试验是微生物学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
细菌的染色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荚膜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和鞭毛染色法[2]。
每种方法由于使用的染液和步骤不同又有很多分类,这些方法在染色中均有各自的特点,长期以来许多实践工作者对细菌染色方法进行诸多探索改良,但方法探索还远不够充分和成熟[3-6]。
本文结合多年的微生物科研和试验教学实践,对这些细菌的染色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建议,以期形成一套适合微生物试验教学和科研的染色方法。
1 5种染色方法的材料准备与染色比较1.1 革兰染色法1.1.1 菌种的制作取出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保存于病原中心菌种室),传代活化后接种于同一液体培养基试管,经培养获得2种细菌的混合液。
1.1.2 染液结晶紫染液、革兰碘液、0.4%复红乙醇液。
新工艺改进纺织品染色过程
![新工艺改进纺织品染色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81f5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f.png)
新工艺改进纺织品染色过程染色是纺织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它赋予了纺织品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外观效果。
然而,传统的染色技术存在着染剂利用率低、水耗高、废水处理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的工艺和方法被引进,以改进纺织品染色过程。
一、无盐染色技术无盐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环保染料进行染色的新工艺。
传统的染色过程中需要使用盐类来帮助传递染料并提高染色效果,但这会导致大量废盐的产生。
无盐染色技术通过使用特殊的染料,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的盐类辅助,从而大大减少了废盐的排放。
无盐染色技术还具有染剂利用率高的特点。
传统染色过程中,染料一部分会与废水一同排出,造成了染料的浪费。
而无盐染色技术可以使染料更好地被纺织品吸附,减少了染料的损耗,有效提高了染剂的利用率。
二、低浓度染料技术传统的染色过程中,染料的使用浓度通常较高,这不仅浪费染料,还增加了染色过程中的废液处理难度。
低浓度染料技术通过使用浓度较低的染料,仍然能够达到理想的染色效果,减少了染料的消耗。
低浓度染料技术还可以减少染色过程中的废水排放。
因为染料浓度较低,废水所含染料的浓度也相应降低,使废水处理更加容易。
此外,低浓度染料技术还有助于提高纺织品染色的均匀性和光泽度,使染得的色彩更加鲜艳。
三、连续染色技术传统的离散染色过程中,每次染色都需要对染液进行调制、处理和回收,这不仅增加了染色过程的复杂度,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水和染料。
连续染色技术通过建立连续循环染色系统,使染液能够连续循环使用,从而实现对染液的高效利用。
连续染色技术的优点不仅在于减少了水和染料的消耗,还能够提高染色效率和染料的利用率。
同时,连续染色技术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废水排放量,使染色过程更加环保。
综上所述,新工艺改进纺织品染色过程对传统染色技术进行了革新,有效地解决了染料利用率低、水耗高和废水处理困难等问题。
通过采用无盐染色技术、低浓度染料技术和连续染色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染剂的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废水排放量,实现了对环境的友好染色。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81a9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1.png)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和可持续性对于时尚产业的重要性。
在这个背景下,面料染色改造成为了设计师们追求环保理念的重要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面料染色改造方案,并探讨其优缺点。
1. 印染改良印染改良是一种类似于传统印染工艺的染色方法,但较传统印染工艺更环保和可持续。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节约用水。
在这种方法中,使用的染料通常是少量的,但却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染色效果和多样化的颜色变化。
此外,印染改良也可以保留纤维的天然结构,使面料的质感感更加自然。
缺点是该技术需要一些特殊的染料和辅助剂来实现,因此染色过程中的成本也较高。
此外,这种方法在浅色面料上的效果不明显。
2. 响应染色响应染料是一类特别的染料,其颜色是在染色过程中自动反应形成的。
该过程不需要额外的染料或化学助剂。
响应染料的颜色变化可根据电磁场、温度或PH值变化进行控制。
这种染色方法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并且可以节约用水。
响应染色经常用于制造高端时装,花纹和色彩变化非常多样。
这种染料也适合在深色面料上使用,而在浅色面料上效果较差。
缺点是响应染色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特殊的设备,成本也较高。
此外,不同品牌生产的响应染料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响应染料以实现所需的染色效果。
3. 天然染色天然染料是一种典型的环保染色方案,使用的染料都是从天然植物中萃取而来的,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或废弃物。
天然染料的颜色和色彩相对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留面料的天然质地。
但是,天然染料在染色效果、色泽和色牢度方面经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染色的效果高度依赖于所使用的植物和产地、天气、土壤质量等多种因素。
天然染料的生产和运输成本较高,且生产规模较小,染料的稳定性也较难保证。
4. 印花印花是一种使用特殊印刷技术直接向面料上印上花纹、色彩或图案的方法。
当前的印花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变化,实现高度的染色效果和多样的图案变化。
改进尼氏染色法
![改进尼氏染色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8f4fc8240c844768eaee03.png)
作业二4.目前各种技术资料上登载的各种硫堇染色法,均存在标本染色逐渐消退的问题。
请设计合理的方法,使硫堇着染的神经细胞(尼氏染色)不褪色。
一、尼氏染色原理:神经元细胞体包括一个具有皱褶核膜的大细胞核、稀疏的染色质和一个明显的核仁。
在细胞体中细胞质是尼氏颗粒,即能够代表粗面内质网并在很多神经元中产生特异的斑点状嗜碱性表现的嗜碱性颗粒。
尼氏颗粒可以用很多染色来显示如中性红、亚甲基蓝、甲苯胺蓝和甲基紫等。
染色的变异、pH和分化的时间使一些染色既可以仅突出尼氏物质,也可以显示神经元的细胞核和神经胶质。
各种神经细胞内都含有尼氏体,但其形状、数量、分布位置常常不同,形状有大有小,如三角形,有的为椭圆形。
尼氏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浆中,也存在于树突中,但不在于轴突和包体的轴丘。
尼氏体会因为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尼氏体是神经元内合成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部位,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包体内的尼氏体会明显减少。
通常尼氏能被碱性染料如硫堇、亚甲蓝、甲苯胺蓝和焦油紫等染料染成紫蓝色。
二、一般步骤:1. 样品处理a) 对于石蜡切片:二甲苯中脱蜡5-10分钟,共三次。
注:脱蜡不充分会导致染色不均匀。
无水乙醇5分钟。
90%乙醇2分钟。
70%乙醇2分钟。
蒸馏水2分钟2. 尼氏(Nissl)染色对于上述处理好的样品:尼氏(Nissl)染色液染色染色3-10分钟(可以根据染色结果和要求调整时间,染色时温度提高到37-50℃对于25-50微米等较厚的切片可以使染色更均匀)。
蒸馏水洗涤2次(每次数秒钟即可)。
95%乙醇约5秒。
此时,如果需要直接观察,可以用70%乙醇洗涤2次。
如需脱水、透明后封片按后续步骤进行,70%乙醇洗涤后仍可按照后续步骤进行脱水、透明和封片处理。
注:如果用于免疫组化等染色后的复染,可以参考上述步骤在其它染色完成后直接进行尼氏(Nissl)染色。
3. 脱水、透明、封片或进行其它染色a) 脱水、透明、封片:95%乙醇脱水2分钟。
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改进
![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c6cdda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3.png)
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改进然而,目前的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染色结果不明显、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不稳定等。
因此,有必要对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染色效果和减少实验时间。
首先,改进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的关键是优化染色条件和操作步骤。
例如,可以调整染色液的浓度和pH值,优化染色时间和温度,以提高染色效果。
此外,还可以对成骨细胞进行预处理,例如用酶解液处理,以增加染色结果的清晰度。
其次,改进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的一种策略是引入共染色技术。
共染色技术可以同时染色多种细胞组分或分子,从而可以更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可以在茜素红染色的基础上引入其他染色剂,如碱性磷酸酶染色剂、象牙红染色剂等,以实现对成骨细胞骨质矿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同时观察。
此外,还可以考虑利用荧光探针进行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的改进。
荧光探针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染色效果稳定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例如,可以选择适当的荧光探针,如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或荧光标记的茜素红,来替代传统的茜素红染色剂,从而实现对成骨细胞的高效染色和观察。
最后,改进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还可以考虑应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可以对染色结果进行数字化、分析和统计,从而可以获得更准确和客观的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增强、区域分割和形态参数提取等操作,以实现对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改进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是提高实验效率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通过优化染色条件、引入共染色技术、利用荧光探针以及应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改进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方法,从而为成骨细胞的研究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纺织品染色工艺的最新技术和趋势
![纺织品染色工艺的最新技术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90f96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c.png)
纺织品染色工艺的最新技术和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纺织品染色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染色工艺的最新技术和趋势,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动向。
一、数字化染色技术数字化染色技术是纺织品染色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它利用计算机和软件技术,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来模拟和控制染色过程。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染色工艺的精度和效率,还可以减少染色剂和水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数字化染色还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染色效果,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二、无水染色技术无水染色技术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染色方法,它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使用。
传统的染色过程中,废水处理是一个昂贵而繁琐的过程,而无水染色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该技术利用染色剂与纤维之间的化学反应,将染色剂附着在纤维上,从而实现染色效果。
无水染色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水的消耗,还能够减少废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功能性染色技术功能性染色技术是近年来纺织品染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染色主要是为了赋予纺织品颜色,而功能性染色则是在染色过程中加入一些特殊的染料或助剂,使纺织品具有除了颜色之外的其他功能特性。
比如,可以在染料中添加抗菌剂,使纺织品具有抗菌功能;可以添加防紫外线剂,使纺织品具有抗紫外线功能。
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纺织品的多种需求。
四、生态染色技术生态染色技术是一种以环保为导向的染色方法。
它通过使用天然染料、低污染染料以及可再生和可降解的染色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染色过程中使用的染料和助剂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生态染色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染色行业的传统模式,有效保护了环境和人类健康。
五、智能化染色设备智能化染色设备是纺织品染色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它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染色工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能化染色设备可以精确控制染色工艺的各个环节,如温度、压力、浸泡时间等,提高染色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9a8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f.png)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在时装产业中,面料染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艺。
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可持续的关注及消费习惯的变化,对于各种材料的可持续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染料的开发和改进对于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样至关重要。
环保可持续的面料染色趋势环保可持续的面料染色趋势是通过寻找环保可持续染料,实现较低污染的目标,同时减少衣物消费和废弃。
每年,全球约有150亿件衣服制成并售出,这使得面料染色方案更显紧迫。
原材料的选择和染料的开发对可持续性和环保至关重要。
吸墨性增强的环保染料环保可持续染料可以在染色过程中减少水消耗和废水排放。
吸墨性增强的环保染料是染料的一种。
此类染料可提高染料与纤维间的吸附力,降低染料的浪费,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纱线再染色纱线再染色是一种经济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法。
该方法在纱线制造工艺中将面料通过环保的方式染色,这种纱线经过普通的织机加工,后续再进行裁剪缝制,以制成布料,可降低废水的排放,并有效降低染料消耗和供应链成本,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改进。
通过更好的物料管理,配合优化工艺,实现面料的模块化管理,能够在更广泛的应用范围里实现环保地可持续性。
可分解的染料可分解的染料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分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染料可以分解为一些内在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从而避免了废水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染料可以由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如天然植物染料和动物染料。
更多可持续的面料染色方案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目前还有许多可持续的面料染色技术正在开发和改进中,比如电控染色、水洗染色等,都在探索更环保的面料染色方案。
结论随着环保可持续的走热,相信环保可持续的面料染色方案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越来越流行。
我们也应该尽我们的努力去推动环保可持续的面料染色方案的实现,为我们的地球做出我们的贡献。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1284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1.png)
面料染色改造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时尚风格的不断追求,许多服装、家居饰品等物品的颜色逐渐变得单调,让人感到枯燥和无趣。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多商家开始尝试对这些物品进行染色改造,给它们带来新的生命和活力。
这篇文档将介绍一些面料染色改造方案。
1. 原液染色原液染色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染料直接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然后将面料浸泡在溶液中,使染料与面料分子发生作用,从而达到染色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染色效果明显,不易脱色和退色。
但是,不同的面料染色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不同材质的面料选择相应的染色方案。
2. 印染法印染法是将印花纸或模板直接放在面料上,使用染料对表面进行印刷,形成图案或纹理的染色方法。
它的优点是可以对面料进行精细、复杂的图案设计,染色效果美观,而且不易褪色。
印染法适合处理丝绸、棉织品等厚度较薄、柔软性好的织物。
3. 染后印花法染后印花法是先将面料进行原液染色后,再对已染色的面料进行印染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染色后对面料进行设计处理,达到更为精细的效果,而且染后印花通常比印染方法更加耐久。
但是,由于染后印花需要两次加工,所以操作复杂度要高于印染法。
4. 涂料印花法涂料印花法是将有颜色的涂料涂在面料表面上,通过烘干、固化等工艺将涂料固定在面料上,形成某种图案、色彩或特殊的效果。
这种方法优点是可以处理粗、硬面料,同时不受面料材质限制,可以给面料表面铺上一层颜色,产生一种类似于油画的质感效果。
失效则是商品颜色浏览图片不能真实客观呈现效果。
5. 让服装返本还原对于已经上市并且存货过多的服装商家,染色改造可能是一种不错的实现它们返本还原的方法。
改变商品颜色可以让消费者重新认识它们,催生新一轮的购买热潮。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非常慎重,需要对服装材质、染色方法、经济成本等进行综合调查评估,以保证商品在染色改造后仍然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并且可以保持足够的利润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鹏德. 股骨 头 坏死 的早 期诊 断 E] 中 国骨与 关节 损 伤杂 志 , J.
2 09 2 9) 5 - 5 . 0 , 4( 8 7 8 9
S w r m nr c o [ ] C i O to e t e,19 , 1 ( ) h at a e t n J . l r pR l s 95 3 6 7 : z ai n h aR
co i alb a s d b ir pin f t e s se c m mu e r — r sscl e c u e y ds u to o h y tmi i n e
so s v e oli cpo s nln tw y J. hu a pn e i t l l e eetr i a i p h a[ ]R c m — a h t —k r 4 g lg a
[]郑 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0 9 4 ( ) 2 5 8 。 J. 2 0 ,4 2 :8— 7 2
Ka aa T,Ku oT ,M as mot e 1 b t b tu oT ta.Onsto tr i—n u e e fse odi d c d
po r s n f tgs d I s o ers fh pJ. l r rge i a e I n t n c i o te i[] C i O — so os a I o e os h n
tl o o d,2 09 4 3 2 7 2 2 Oxfr 0 , 8( ): 2 — 3 .
mi hbt o erge eain atro to e rsso h e r lh a d i iisb n e n r t fe se n co i ftefmoa ed n o
i ae m l rt J 0 0 uE p d 20 ,1 ()5 — . n gdf a s ] h k x , 0 92 71 : 5 e e a [ .T Me 18
icesdfe at c s J .Rh u tl y 0 5 4 i : n rae reft ai ] y dE e maoo ,2 0 , 4( 0) g
1 3 — 2 7 2 313 .
d c do t o e r i na utrb t t yp re svt a c l i u e se n cossi d l a biswih h e s n iiy v s ui s t
CHI SI 0UR口 NE E =J J NAL 0FANATOMY 13 口 0 1 Vo. 4No42 1 口 . 口
钉 【 卜1
解剖学杂 志
2 1 年第 3 01 4卷第 4期
程 田, 李月 白, 王义生. 短期 应用 大剂量 激素 导致鸡 股骨 头坏死
Gl e k C J rie g R A,Se e L, ta.E o a a i p e e t u c ,F eb r i e 1 n x pr rvns v n
2 5 2 3 3—4 .
刘 尚礼 , 刘永轶. 骨坏死基础与临床 [ . M] 北京 : 民军医 出版社 , 人
2 08: 3 7 . 0 7 — 6
苏强, 天胜 , 孙 王秋 良, 不 同剂 量 内毒 素联合激 素建立 兔股骨 等. 头缺血性坏死模 型的影 像学评 估E ] 中国组织工 程研究 与临床 J.
c s f h e rl ed t er l e [ ] o eJ i ug r i o ef os t moa h a e y a a r J .B n o t r n s t n S
Am ,2 06 88 5) ii 7 1 3 . 0 , ( : 1 — 1 2
Ta a oM n a a i ,To n g ,Ko d k n - rkm R ku a aK n o N, e 1 Glc cri ta. u oo t—
赵哲 , 王文波 , 刘洋 , . 等 间断应用 激素法 制备兔 股骨 头缺 血性坏
死模 型[] 中国实验 动物学报 ,0 8 1 () 2 0 7. J. 2 0 ,6 4 :7 — 2 2
h n e h xp rme tlid cin o se n co i n r b iswih a c st ee ei n a n u t fo to e r ssi a bt t o
康 复 ,0 8 1 ( 1 :1 82 1. 2 0 ,2 1 )2 0 —1 1
Ok z k a a iS,Niht n ,Na o a S e 1 Fe r lh a se n — s ia iY g y ta. mo a e d o to e
Mo t A, o e n M J n s C,Hu g r r No ta mai o to e L n e f d D S n r u t s e n — o c
[] C i O t pR l e,19 ,7 ( ) 6—2 J. l r o e t s 9 2 2 7 4 : 1 n h aR 7
Ya mo o T ,H ia o K ,Ts tui , e 1 Co tc seod e ma t rn u s H ta. rio tr i n~
t o ltRe ,2 0 4 5( ): 6 — 7 . h pRea s 0 5, 3 6 1 4 1 0 M a s iM ,Sa t tu n o S, Ohz n ,e 1 Ex e i n a tr i n o oK ta. p rme tlse od i—
o to e r ssi a bt n t ea in hi o h p ria mi nd se n co i n r b isa d i rlto s p t y elp e a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