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状 夯实基础 稳步推进 开拓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现状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开拓创新——发展中的甘肃省XX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一、我校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XX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县政府于2006年4月批准成立的一所集职业高中教育、教师培训和电大本专科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办职业学校。
学校坐落于县城新区XX镇八里营,占地面积21140㎡,建筑面积11623.7㎡,建有功能完善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公寓楼、餐厅楼等教学与生活设施。
现代化实验实训设备价值60多万元,固定资产约2000多万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名,本科学历70名,专科学历9名,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20名,专业课教师15人。
学校现开设工业类、农业类、卫生类、服务类四大类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206人。
秋季开学后在校学生将达到1800人。
2011年以来,学校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确立“专业创特色,课堂求精品,质量争一流”的办学目标;以“严、勤、细、实、活”的校训、“乐教、会教、善教”的教风和“乐学、勤学、会学”的学风,形成了“尊重、沟通、协作、共进”的校风,坚持“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向,确保学生百分之百升学和百分之百就业。
学校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实现良好就业,实行跟踪服务,确保就业质量。
目前,学校正在以“企业化管理、商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为新的办学思路和理念,创新和提升学校管理,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二、近年来学校改革创新举措:
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因此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2006年4月成立之后,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几乎招不到学生。
2009年9月,新校区建成运行后,当年秋季招生174人,2010年秋季在校生232人。
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招生难、管理难、流失率高,为此,从2011年春季开始,学校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尤其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方向等方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和当前市场经济运行状况,夯实基础,突破常规,全面
创新。
截止目前,在校学生接近2000人,社会效益初步明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我校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在于从招生、管理、教学、升学、就业、实践实训等方面,狠抓基础建设,全方位探索改革,敢于创新。
(一)突破招生“瓶颈”
职业教育发展首要制约因素在于招生难,生源不足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尤其贫困地区,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好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就读职业学校。
我校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根本原因是生源不足。
为此,我校在改革创新中,把招生突破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
学校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主动出击,全面展开。
我们打破了以往以招生就业办公室为龙头的招生模式,探索出“全员招生”的招生新机制,让每一个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到招生工作中来,充分挖掘他们的社会资源和辐射影响力,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招生也是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开展招生工作。
同时,学校改变春、秋两季招生的常规,建立常年招生、随机招生的灵活机制。
改变人们不上职高的传统观念,首先在于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知晓率”。
2011年春季开始,我们每年都组织全体教职工在中考、高考考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除了印发宣传资料之外,开展宣讲,解答疑难。
同时,组织大规模的走乡入户宣传动员工作。
全县19个乡镇,每个乡镇都跑遍,每个自然村都全覆盖。
除了面向全社会宣传之外,重点突破线下考生,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除了讲解职业教育方面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还讲解接受职业教育的优势,让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有的家庭甚至是“三进其门”。
每位老师都不怕苦、不怕累,顶着炎炎烈日,流了汗,跑疼了双腿,吃尽了苦头。
同时,为了让全社会都了解职业教育,我们还利用各机关单位引领群众的优势,派老师到县城各单位发放资料、开展宣传。
随着“全员招生、全面招生”的开展,2011年招生人数实现首次突破,当年招生586人,创下招生工作的全新记录。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敢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2012年和2013年,继续实施全员招生,继续开展集中入户,确保了连续三年招生人数的稳步上升,破解了招生这一大难题,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二)激活管理体系
职业教育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管理难。
因为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差、习惯差、意识差的问题。
所以我们通过调研分析,要用超常规办法来管理。
学校确立了“全员招生、全员管理、全员教学”的管理理念,让每一个教职工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管理和招生、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向管理要质量,以管理促发展。
学校加强了政教处、安保处等管理队伍建设,鼓励大多数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强化值周值班工作,加强每天、每周的过程管理,注重在活动中育人。
一般来说,学校的公寓管理都是外聘人员或者学校的非骨干教师,但为了提高管理效益、让管理者和学生时时处处融合在一起,我们让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骨干教师参与到公寓管理中,值周教师住进公寓楼,建立健全值周制度,值周教师24小时在校,全方位值班巡查,全面监控和督促学生,将日常管理做到精细化,真正做到了保姆式服务,看护式管理。
常规管理做到注重过程,将管理做实做细,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完备的管理档案,通过资料的研究分析,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成果转化。
我们积极探索“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渠道,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采取分类教育和培训的方式,通过“戒烟班”、“绅士班”、“淑女班”、“文明监督员”等途径,在活动中育人,在创新中管理。
比如对抽烟的同学,我们成立“戒烟班”,每天组织他们参加锻炼和宣誓:“我宣誓,我要戒烟,从运动开始;我宣誓,我戒烟,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宣誓,我要戒烟,妈妈因我戒烟而自豪,老师因我戒烟而骄傲。
”发挥“文明监督员”职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每天组织“文明监督员”进行宣誓:“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规范行为,履行监督。
”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带动全校学生向文明看齐。
以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不仅在班级设立“文明中职生积分专栏”,还组织学生进行“文明中职生”宣誓:“品行端正,学习主动,身心健康,习惯良好。
”即使是在学生外出实训期间,我们也把学校的日常管理带到企业,每天早晚和上班前后,各项教育活动照常开展,做到不因离开校园而有放松,常规教育处处落实。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富有成效的管理,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学生巩固率不断提高。
在教师管理中,我们积极为每位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实行校务公开透明的“阳光工程”,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学校
的各项事务中,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发挥大家的主人翁作用,创建“尊重、沟通、合作、协调”的工作氛围,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三)优化教学模式
我校教师的来源,绝大多数都是从普通中小学招考抽调的,对职业教育比较陌生,为此,我们把教师角色转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加强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让全体教师以工作大局为出发点,实施“全员管理、全员教学、全员招生”的工作方针,让每一个教师都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的发展大局中。
让一部分教师转岗从事专业课教学,尽快适应职业教育工作。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提高难的特点,我们开展广泛调研和论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三”创设“精品课堂”,第一个“三”是“三学”:教师学大纲、学考纲、学教材;第二个“三”是“三低”:低起点、低坡度、低难度的教学要求;第三个“三”是“三个一点点”:让每一个学生“每节课学习一点点,每一天收获一点点,每一周进步一点点”。
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点滴的进步和积累中产生上进的动力。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检查考评中,建立重过程、重内容的考评机制,建立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授课、作业、考试评价制度,让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授课,平等对待和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因学习困难而让一个学生流失。
两年来,学生对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满意率高。
(四)促进内涵发展
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但我校起步晚、底子薄,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跟不上党和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
为此,我校从促进办学内涵入手,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质量提升、规模扩大,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办学成效比较显著。
1.坚持“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
我校职业教育发展制约的最大难题是贫困地区教育观念滞后,不能接受和认同职业教育,尤其对就业产生抵触心理。
再加上我们当地企业发展规模小,就业出口不畅;学校实训设备不足,学生技能训练得到限制。
为此,我们因地制宜,提出了“提高升学质量,畅通就业渠道”的“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升学和就业一起抓。
绝大多数家长目前只能认同升学方向,我们针对“三校生”考试的相关内容,开设课程,让愿意升学的学生,
进入到高职院校就读,掌握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得到长足发展,让家长和社会接受和认同职业教育。
从2011年开始,我校参见“三校生”考试一直实现升学率百分百,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促进了招生和办学规模的扩大。
同时,我们始终关注职业教育就业形势,积极引导自愿就业并且家长同意就业的学生,实现稳定就业,目前已有十多名学生实现就业,跟踪服务反应良好,初步改变了社会对就业工作的认识。
2.稳步推进实训实践工作。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中,要落实“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并且有一年的实训期。
这就要求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实习相结合。
我校实训设备不足,制约着实践实训的开展。
我们积极和企业对接,大力实施“校企合作”。
根据学校教学情况和地域、气候特点,组织部分学生在县内企业参加实训实践活动,因为当地企业容纳有限,把其余的学生送到广州等大型企业密集的地方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实训实践活动。
在实训之前,组织相关人员赴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状况,做好前期工作。
学生在企业实训实践之后,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接受了社会教育和锻炼,了解熟悉了企业状况和文化,提高了他们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认识,这样帮助他们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从2012年夏季开始,我校已经在县内工业园区、广州等地组织500多名学生成功开展实训实践活动,并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组织、管理经验,这将有力推动我校今后实训实践工作的开展和提升,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内涵。
3.灵活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我校在近年来,在做好全日制职业高中教育的同时,积极融合到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中,全方位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从改革办学机制入手,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是建立灵活的学制:学校招收的初中后毕业生,有两年制和三年制,其中两年制除了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之外,还可以通过“2+2+1”的方式到高职院校就读、实习,目前,高二学生在厂的三个月实训或实践已成为亮点。
学生参加我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之后,进入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渠道,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发展改选专业,以利他们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高三后学生实行一年制,在我校接受一年的培训学习之后,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或到企业就业。
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相关企业培训技能人才。
二是学校以“企业化管理、商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理念,
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为此,我们紧紧依托市场,立足企业发展和用人需求,通过“以招生代招工”的形式,筹备成立公司注册形式的招生就业处,进一步规范实训就业的操作程序,开展稳步的实训就业工作。
三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适应社会对各种类型的人才需求。
我们选派教师参加汽车技术、电焊、烹饪等各种类型的社会需要的技能培训,并且派教师在企业接受锻炼,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做好全日制教育外,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人社、劳务部门,开展劳务培训、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培训等,发挥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近两年来,我们已经为地方开展各种培训500人次,培训质量和效益得到社会和各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
三、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一)扩大办学规模,加快集团化发展步伐。
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提升我校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力争实现招生突破,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强化实现和县、市、省内职业院校的对接,加入职教集团,全面贯彻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各项举措。
(二)突出特色发展,努力打造职教品牌。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建特色职校,创品牌专业的规划和措施。
对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科学规划同时,按照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适当增设一些特色专业,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
要不断创新管理和运作,努力建设鲜明个性的职业教育环境。
(三)坚持“两条腿走路”,并且“两条腿”都要走好。
在稳步提高升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和拓宽实训、就业的路子。
要把实训和就业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加强职业规划锻炼,提高就业质量。
不断完善实训、就业的运作和管理,本着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精神,让学生工学结合,办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
(四)加快校企融合,推动内涵发展。
要在“校企融合”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化管理、商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为指针,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采取“走出去”,实现学校和企业、行业的对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