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全科医生参与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与启示

·4330··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研究·国外全科医生参与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与启示黎雯霞,马珺*,杜雪【摘要】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
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且全科医生作为居家安宁疗护的主要提供者也已成为其突出特点。
然而安宁疗护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建设薄弱,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疗护需求,须加快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设。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启示性建议,包括:可建立多层次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辅以活动为基础的支付模式和医疗保障;制定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指南,明确全科医生执业范围和责任划分;加强全科医生安宁疗护教育培训,提高疗护人员技能水平;利用有效宣传模式提高预立护理计划在医患双方的认知度,促进安宁疗护在我国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护理;全科医生;居家安宁疗护【中图分类号】 R 197 R 473.5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23黎雯霞,马珺,杜雪. 国外全科医生参与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与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30-4335. []LI W X,MA J,DU X. General practitioners ' participation in home-based hospice care in foreign countries: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1,24(34):4330-4335.General Practitioners ' Participation in Home-based Hospice Care in Foreign Countries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LI Wenxia ,MA Jun *,DU Xue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ine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novation Center for Social Risk Governance in Health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MA Jun ,Associate professor ,Master supervisor ;E-mail :【Abstract 】 Hospice care improves a patient 's quality of life at the end of life via reducing his physical and mentalsufferings,and also relieve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burden endured by his family members. In recent years,rich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hospice care has been accumulated in other countries,with a prominent feature of GPs being primary providers of home-based hospice care. However,give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ce care in China started late,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essential projects is weak,and the research on GPs involvement in hospice care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ospice care system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hospice care. In view of this,w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useful experience of GPs participating in hospice care in the US,the UK,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then put forward insightful sugges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 hospice care system:establishing a multi-level hospice care system,supplemented by activity-based payment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formulating guidelines for home-based hospice care services with the clarified scope of practice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GPs;strengthening hospice ca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GPs and nurses to improve their competencies;raising the awareness of advance care planning among doctors and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publicity tools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ospice care in China.【Key words 】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nursing;General practitioners;Home palliative care400016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通信作者:马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数字出版日期:2021-10-14安宁疗护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1]。
国内外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对比与启示

·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瞭望·国内外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对比与启示潘萱达,于晓松,单海燕*【摘要】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数量和质量成为完善基本医疗服务的关键。
完善的全科医生激励机制不仅能促进全科医生提升自身能力、降低离职意愿,还有助于保证基层医疗队伍的稳定。
目前,国内对于全科医生激励机制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且完善的实践体系。
本研究梳理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我国深圳市、厦门市和上海市的激励机制经验,总结我国全科医生激励机制仍然存在的问题(激励方式单一、激励效果不明显导致缺乏职业吸引力、激励机制科学性不高导致各地区配置不平衡、各地区激励政策不同并落实缓慢),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从将全科医学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立权威的全科医生专业学术机构和监管机构、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多元的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机制、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竞争和惩罚机制及组建一支高效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基层全科医生激励机制研究提供 新思路。
【关键词】 全科医生;薪金和附加福利;绩效考核;职业吸引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图分类号】 R 197.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2潘萱达,于晓松,单海燕. 国内外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对比与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14-20.[]PAN X D,YU X S,SHAN H Y.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China and abroad[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3,26(1):14-20.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China and Abroad PAN Xuanda ,YU Xiaosong ,SHAN Haiyan *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SHAN Haiyan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Master supervisor ;E-mail :【Abstract 】 General practitioners are the gatekeepers when it comes to residents ' healthcare. This means that the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ir services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basic medical services. The most appropriat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minimize the desire to leave,and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eams. Currently,China lacks a comprehensive and flawless practice system,and the exploration of incentive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and there is a lack of a complete and effective practice system.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incentive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It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Kingdom,Australia,the United States,Shenzhen,Xiamen,and Shanghai with relatively mature incentive mechanisms in China and abroad. Additionally,to summarise the current problems that still exist i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China(single incentive approach,lack of career attraction due to the lack of obvious incentive effect,poor science of incentives leads to uneven allocation across regions,different incentive policies across regions and slow implementation). As part of this strategy,together with the strategy of "Healthy China",innovative ideas are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enrolling general practice in national key clinical specialty,establishing authoritative professional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regulatory institutions,developing a unified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improving the diversified material and non-material incentive mechanisms,improving the competition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s by means of information,and forming an efficient general practitioner service team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research methods for investigating the incentive system of primary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China.【Key words 】 General practitioners;Salaries and fringe benefits;Performance assessment;Career attraction;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JCZR2020003);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研究项目(F213401);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开放性项目(YDJK2021050);辽宁省2022年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202210159003X )110001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本文数字出版日期:2022-11-10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全科医生主要为社区居民和其家庭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在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开展慢性病管理、建设社区卫生体系和控制市民医药费用开支等方面至关重要[1-2]。
澳洲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值得借鉴

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8月/9日/第003版管理澳洲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值得借鉴冯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是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的保证。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在一些大、中城市已初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科学借鉴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社区卫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整个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医疗卫生服务的社区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在管理和经费来源上都是独立于医院的,一般没有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主要提供包括儿童和家庭保健、社区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一是改变拨款方式,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
二是鼓励居民在社区就医。
规定医院只能直接接受急诊病人,其他病人必须由全科医生转诊;在社区内增建康复中心、护理之家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为老年慢性病人提供医院之外的服务,以降低住院率和医疗费用。
三是转变医院角色,鼓励医院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共同为居民提供及时、连续的服务。
经过几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形成了以下特点:一是机构类型多样化。
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诊所、社区及老年保健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中心以及为特殊人群提供的服务等。
二是人员素质相对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由多学科的卫生专业人员组成,并且配备的人员根据机构功能的不同而不同。
其中护士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护士在社区分成很多专业,而且经过3年的教育,能够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
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注册护士为社区提供服务,与雇佣医生的成本相比,相对比较经济。
三是服务内容很广泛。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
四是筹资机制和补偿机制比较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在澳大利亚是作为政府医疗照顾计划的一部分来发展的,政府对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不同的补偿方式。
澳加中三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与启示

Ә国外医学教育澳加中三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与启示王冬冬1,秦骁强2,王玉良2,孔雨佳1∗(1.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潍坊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山东潍坊261053)[摘要]㊀建设一支优秀的全科医生队伍是实现我国 人人健康 战略目标的关键㊂因此,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㊂文章通过将我国与澳加两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比较,发现我国应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全科医学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具体㊁统一㊁可行的全科医学师资纳入㊁培训和考核标准评价体系,以促进全科医学专业学会的发展㊂[关键词]㊀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DOI:10.3969/j.issn.1002-1701.2021.10.076[中图分类号]㊀G64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文章编号]㊀1002-1701(2021)10-0144-02㊀㊀全科医学兴起于20世纪的60年代的美国㊂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以人为中心㊁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学是 生物 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最全面与彻底的体现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全科医学,至今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已基本确立,全科医生数量和素质不断提高,然而优秀全科医师相对少数和全科医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作为较早涉及全科医学教育领域的国家之一,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全科医学教育经验,有统一和健全的家庭医生培养体系㊂此外,澳大利亚㊁加拿大和中国实行的终身教育模式能够为全科医学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并保证了全科医学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㊂因此,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全科医生培养领域的优秀经验对完善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具有一定价值㊂一㊁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一)澳大利亚㊂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是通过相互接续和关联的4个阶段来完成的[1]㊂(1)首先在医学院进行为期4 5年的医学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学习㊁临床课程学习㊁临床见习以及临床实习期,获得医学学士学位㊂(2)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在医院进行为期1 2年的临床科室轮转,之后获得由澳大利亚医疗从业者监管机构颁发的医生执照㊂(3)获得医生执照后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进行为期3 4年的培训,并通过全科医生学会的资质考试以获得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会的会员资格,正式成为全科医生㊂(4)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每3年进行1次全科医生考核㊂(二)加拿大㊂加拿大的全科医学教育由以下5个阶段相互接续来完成:(1)先经过4年非医学高等教育,取得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医学教育㊂(2)医学院校的课程分为2年医学基础课程㊁2年临床课程和临床见习,之后获得医学学位[2]㊂(3)在获得医学学位后,如要申请医师执照,须先进行为期2年的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可自主选择第三年的额外技能培训㊂(4)成为正式独立执业家庭医师之前,需通过加拿大医学会组织的家庭医学专业资格认证考试㊂(5)接受加拿大家庭医生协会认证的继续教育被认为是随后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是该州的义务教育㊂(三)中国㊂我国存在着多种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其中 5+3 模式已成为主流㊂ 5 即为5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 3 为本科毕业后进行为期3年的全科医学培训㊂培训可分为3个部分[3]:(1)通过集中授课和自学的方式完成为期3个月的全科医学理论学习㊂(2)在 临床培训基地 中进行为期26个月的临床科室轮转㊂(3)在7个月的社区实践中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工作教育,区内培养一名专业教师开展一对一教育工作㊂二㊁全科师资及带教情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科师资整体专业能力㊁教学水平㊁人文素养等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完善全科医学师资标准是国家健全全科医疗体系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㊂(一)澳大利亚㊂澳大利亚侧重教师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技能,具体要求如下[4]:(1)全科教师必须在州医学委员会进行医生注册登记,无被取消注册登记的历史;(2)需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会员或两名全科医生同行的推荐信或1名临床师资的推荐信;(3)需获得外部认可,即获得医疗保险委员会的专业认可;(4)要求师资接受教育学培训,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每周安排1小时的时间从事教学活动;(5)要求师资致力于全科医学发展,并满足是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的成员,或者澳大利亚农村和边远地区医学学会的成员㊂(二)加拿大㊂加拿大师资结构包括理论师资和实践师资(又称为社区全科医师)㊂(1)基础理论师资纳入标准[5]:①能够设计具备可实行性的教学活动;②可以多种方式促进教学∗通讯作者㊀Email:yujia_kyj80@163.com活动的开展;③具有客观评价教学活动和及时反馈教学情况的能力㊂(2)临床实践师资纳入标准:①鼓励和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②能够评估学生的表现;③能够在培训中反思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④能够为学生设计和更新个人学习计划;⑤能够指导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学术发展;⑥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㊂(三)中国㊂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是2013年‘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中提出的师资标准[6]㊂(1)临床实践师资纳入标准为:①具有较高的全科医学临床思维能力和全科医学教学理念以及多年的医学经验;②具有较高学历(本科及以上)㊁专业技术职称;③个人主观意愿较强,愿意从事并热爱全科医学师资工作;④熟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流程和相应规章制度㊂(2)社区实践培训师资纳入标准为:①具有较高学历(大专及以上)㊁专业技术职称;②必须有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经验㊂除了没有完善的师资纳入标准,在全科医学教学方法及学术发展上还均缺乏相对应的师资培训及考核标准㊂三㊁对我国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建议(一)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㊂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我们:(1)全面提高全科医学教师的专业水平,转变专科临床医生的思维模式;(2)着力推进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3)适度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资金投入;(4)建立规范㊁严格管理制度,有组织㊁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训,在全科医生培训工作中加强师资条件方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5)完善对全科医学教师的激励机制;(6)加强基层教务基地建设㊂(二)改善全科医学的教学模式㊂全面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以实现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健康照护;推进全科学员培训课程设置项目的改革,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以减少因套用临床专科教育体系而存在的独立性和片面性㊂(三)为全科医学师资纳入㊁培训和考核建立具体㊁统一㊁可行的评估体系㊂我国目前的主流标准是推荐具有高学历㊁高职称的专科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带教㊂但具有高水平医术的临床医师参与全科医学教学活动不一定具有足够的精力和教学热情,就使得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带教热情的临床医师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教学中的作用㊂(四)促进全科医学专业学会的发展㊂我国的医疗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实践范围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会,并对已建立形成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会加大扶持力度㊂(五)加强执业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㊂借鉴澳加两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鼓励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2)促进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模式的多样化;(3)建立统一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学分的认可标准;(4)推进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效果的评估工作㊂[参考文献][1]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世界全科医学瞭望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4):367.[2]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世界全科医学瞭望 加拿大家庭医学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7):743.[3]罗㊀悦,文㊀艳.分析我国高校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智库时代,2018(25):93.[4]陆㊀媛,于德华,潘㊀莹,等.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现状及建设设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2493-2497.[5]WalshA,AntaoV,BethuneC,etal.Fundamentalteachingactivitiesinfamilymedicine:aframeworkforfacultydevelopment[R].Canada:TheCollegeofFamilyPhysiciansofCanada,2015:1-18.[6]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2):121-122.[收稿日期]㊀2021-04[作者简介]㊀王冬冬,女,本科,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㊂[基金项目]㊀山东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课题(YC2019122);2018年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2018X099);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J18KB069);潍坊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kx2018104)㊂MedicaleducationforgeneralpractitionersinAustralia,CanadaandChinaWangDongdong1,QinXiaoqiang2,WangYuliang,etal(1.SchoolofPublicHealth,WeifangMedicalCollege;2.teachingquality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fice,WeifangMedicalCollege,Weifang261053,Shandong,China)㊀㊀Abstract:Buildinganexcellentteamofgeneralpractitionersisthekeytoachievingmycountry s HealthforAll strategicgoal.ThisarticlecomparesthetrainingmodelofgeneralpractitionersinmycountrywiththoseinAustraliaandCanada,andfindsthatmycountryshould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generalpracticeteachingstaff,improvetheteachingmodelofgeneralpractice,andestablishaspecific,unifiedandfeasiblegeneralpracticeteacherinclusion,trainingandevaluationstandardevaluationsystemtopromotegeneralpracticeprofessionalsocietydevelopment.Keywords:Generalpractitioner;Trainingmodel;Australia;Canada;China。
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发展历程回顾
起步阶段
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 。
政策推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 如《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教育体系建立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包括本科 、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层次。
当前教育模式分析
05 改进策略与建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制定全科医学教育发展规划
明确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为全科医学教育提供政策引导。
完善全科医学教育法规
建立健全全科医学教育法规体系,明确政府、高校、医疗机构和学员等各方的权利和义 务,保障全科医学教育的顺利实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对全科医学教育给予支持,提高全科医生的职业吸 引力和社会地位。
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 • 面临的主要挑战 • 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启示 • 改进策略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01
培养具备全面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满足基层医疗需求。
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02
从专科医学教育向全科医学教育转变,强调全面、连续、综合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 求,合理规划全科医学教育资源 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高校、医疗机构等现有 教育资源,加强校际合作和医教 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_以服务质量保障和病人安全为主题_杨辉

·全科医学教育·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以服务质量保障和病人安全为主题杨辉 作者单位:3165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M o n a s h 大学 【摘要】 本文介绍和讨论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的国外经验,并对我国全科医学人才队伍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澳大利亚采用国际上持续职业发展的理论,以质量保障和病人安全为主题,制定和实施了新一轮全科医学持续职业发展项目。
该项目以富于弹性的设计,侧重满足全科医生个体化和多样性的需要,请全科医生主动参与持续职业发展的设计,通过主动学习、临床审计、循证医学俱乐部、全科医学研究、快速P D S A 循环、临床实践、学位课程学习、参与职业考试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使全科医生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和才智上得到收获。
我国全科医生的持续职业发展依然在探索之中,师资和相应资源的缺乏、持续职业发展理念上的欠缺、与全科医学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政策协调问题,是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从战略上把继续医学教育转变为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研究制定中国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的目标和主题,设计和实施适合全科医生需要和特点的项目活动。
【关键词】 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72(2008)07A-1125-05E x p e r i e n c e o f C o n t i n u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i nA u s t r a l i a :Q u a 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 a n dp a t i e n t s a f e -t ya s s y s t e ma p p r o a c h Y A N GH u i .M o n a s hU n i v e r s i t y ,V i c t o r i a 3165,A u s t r a l i a 【A b s t r a c t 】 T o e x p l o r ea n dd i s c u s s e x p e r i e n c eo f c o n t i n u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A u s t r a l i a na n dp r o v i d e p o l i c y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t o C h i n e s eG Pt r a i n i n g p r o g r a m .Aq u a l i t ya s s u r a n c e a n dc o n t i n u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g r a mf o r t h e n e x t t r i e n n i u mh a s b e e ni m p l e m e n t e d b y R A C G PA u s t r a l i a .P a t i e n t s a f e t y a n dq u a 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 h a v e b e e n i d e n t i f i e d a s t h e m e o f t h e p l a n .T h e Q A &C P Dt a r g e t s o n s a t i s f y G Pn e e d a n d e n h a n c e p r o g r a m ′s d e p t h ,f l e x i b i l i t y a n ds t a n d a r d .G P s i n v o l v e d i nt h e p r o c e s s o f p r o g r a md e s i g na n dl e a r n i n g .T h e p r o g r a mp r o v i d e s w i d e r a n g e o f o p i n i o n s o f C P D ,s u c ha s a c t i v e l e a r n i n g ,c l i n i c a l a u d i t ,E B Mj o u r n a l c l u b ,G P r e s e a r c h ,l e a r n i n g p l a n ,r a p i d P D S A ,s m a l l g r o u p l e a r n i n g s u p e r v i s e d c l i n i c a l a t t a c h m e n t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a n dc o l l e g e a s s e s s m e n t 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 p r o g r a ma i m s o n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 r o v i n g o f G P ′s k n o w l e d g e ,s k i l l s ,a t t i t u d e ,b e h a v i o r a n dc o m p e t e n c e .C h i n e s e c o m m u n i t yd o c t o r t r a i n i n gp r o g r a mi s f a c i n g s h o r t a g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l a c ko f p h i l o s o p h yo f c o n t i n u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w e a k n e s s o f G PC P Di n C h i n a i s a b a r r i e r o f p a t i e n t s a f e t y a n d s e r v i c e q u a l i t y i n c o m -m u n i t y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s .C h a n g i n g f r o mc o n t i n u i n g m e d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t o c o n t i n u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s a s t r a t e g i c s y s t e m c h a n g e a p p r o a c h .B a s e d o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C h i n e s e c o n t e x t o f C P D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n e e dt ob ec o n d u c t e df o r s u p p o r t i n g b e t t e r s y s t e md e s i g n o f C P Df o r c o m m u n i t y d o c t o r s . 【K e y w o r d 】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C o n t i n u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Q u a 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 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R A C G P )最近推出《2008-2010年质量保障和持续职业发展项目》(Q A &C P D )。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第 一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是澳 大利 亚社 区卫 生服务 的主体 ,在管 理 和经 费来 源上 都独 立 于医 院 。中心 工 作人 员 有全 职 和兼职 之 分 ,以护 士 为主 ,还包括 作 业 治疗 师 、物理 治疗 师 、心 理治 疗 师 、社 会工作 者 等其 他卫 生 技术 人员 。护 士分工 很 细 ,有 全科 护 士 、儿 童保 健 护士 、助 产 士 、心理 护 士等 ,分别 提 供 不 同 的服 务 。社 区卫 生 服务 中心 一 般没有 全科 医 生 和专 科 医生 ,不 提供 医疗 服 务 。第 二 ,全 科 医疗 诊所是澳大利亚社 区卫生服务 的第一接触点 ,为所 有个 人 、家 庭 和社 区提 供初 步 、持 续 和协调 性 的医
一
,
医 院 管理 ・
维普资讯
患者 和外 伤 出院仍需 功能锻炼 的患 者 。第 四 ,大 量
务方 式 。针对 薄 弱科 目,增设 资料 信息室 、康复 治
的护理之 家 和老年公寓 ,是专 门为 老年人 提供 医疗
照顾 的社 区卫 生 服务 机构 ,负 责为 老年 慢 性 病 人 、
疗 室 等社 区特 色科 室 。设 立综 合病 房 、老 年护理 病 房 ( 区 ) 日间病房 ,强化 规 范 家 庭 病床 。力 争 病 、
每个 街 道有 一所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社 区卫 生服务
残 疾人 或精 神 病患者 提供食 宿 和长 期护理 服务 。进
入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 的患者由联邦政府支付大部 分费 用 ,患者 承担 的费用 一般不超 过个人 养 老金 和
Vo n 3 L6 N
Au g., 2 08 0
全科医学培训心得体会

全科医学培训心得体会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心得体会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
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
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
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
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
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
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
20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
澳大利亚医疗卫生体系对启示论文

澳大利亚的医疗卫生体系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澳大利亚近几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简要地概述澳大利亚医疗卫生体系,分析了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流程和保障措施,旨在提出该体系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借鉴,提出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是目前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系双向转诊保障措施澳大利亚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国家调查中其卫生总体水平排在第2位(中国第144位),其中卫生系统资金提供公平指数排第26位(中国第188位)。
笔者主要就澳大利亚医疗卫生体系情况加以介绍,希望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推广和运用起到借鉴作用。
1.澳大利亚的医疗卫生体系简介1.1医疗机构澳大利亚医疗服务主要由全科医生诊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相互补充的医疗服务机构。
1.1.1全科医生诊所:全科医生诊所由私人开业,其医生称为全科医生(简称gp)。
大约90%的初级卫生保健问题由全科医生解决。
全科医生日常的诊疗工作中,还承担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工作,开展预防保健服务。
1.1.2医院:主要有公立和私立医院两种,它们分工协作。
公立医院由政府建立,所有权归政府,主要接受急诊、gp或专科医生介绍的病人。
绝大多数高年资医生、专科医生和一部分护士是自由职业者,流动性较大,常常是兼职的。
私立医院有赢利和非赢利性两类,通常由私人建立,非赢利性私立医院通常由公益团体(如教会)所有。
赢利私立医院以盈利为目的,由于效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只接受短期治疗有效的、低成本病人,从事非急诊性医疗服务,但服务范围和公立医院的大致相同。
1.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根据地域划分,服务区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固定,主要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工作人员以护士为主,还包括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此外,还有老年保健中心、护理之家、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2双向转诊模式1.2.1gp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守门人”,在其职责范围内不能处理或者处理不了的患者,由gp介绍到专科医生诊所、医院或其他专业卫生机构,专科医生会对实施转诊gp回信,告知检查的结果或住院的安排,病情稳定后有需要的病人又转回全科诊所。
中国和澳大利亚全科医学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vd o e d a n a u e rt e d v lp n fg n r lp a t e i h n . ie sme n w i e a d me r sf e eo me t e ea r ci n C i a s s o h o c
【 e od】 G nr a i ;M a m n;C n ; ut i K y rs w ee p cc l a r te a g et h a A saa n e i r l
会参 与的作用、全科 医学服 务质 量的 管理、 医院功能的设置、初级保健的服务设置、全科 医生守 门人 、医疗服 务和药 品服务的关 系、医疗保险体制等 九个方 面比较 分析 了中国和 澳大利亚全科 医学管理 上的异 同,并 阐述 了获得 的启 示, 为我 国全科 医学发展提 出新的理 念方法和措 施,以期发挥借鉴和参考作用。
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全科医学发展史引发的思考

me i ie t ie d cn r n d, ae e ly e fg v r me th s i sa d p o i s o p caie e e a e vc st h i p t ns T e a ・ a r mp o e so o e n n o p t n r vd b t s e i z d g n r s ri e t er ai t. h n l a h l l o e t oi e n te me ia r fs in a r t ld mi ae y t e s e i it. o l . T e r i td p l ia n l e c sfo e h rt si h d c p oe so w s ae s l o n td b h p c a s i l i l s n y h r a l e oi c ifu n e r m t e e mi tl h
【 关键词】 全科 医学;历史 ;澳大利亚 ;比较 【 中图分类号 】R17 【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7 97 (07 1 06 — 5 0 — 52 20 )1 — 83 0 0
Les nsLe n d r m he H it r f Ge r lPr tc e l m e Y so ar e f o t so y o ne a aci e D veop nt ANG Hui S ne Th m a Colte Br wnig ,ta1 , ha o s, et o n e .
【 bt cJ A t rfsr i e e io nr r tedvl m n i A saa ohA ecnadEr A s at r u o r v wdt s r og e l a i ee p etn ut l ,Nr m ra n u ・ h s te e i h h t y f e a p cc o ri t i o
发达国家阶段式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 哈 尔滨 医科 大学 卫 生管理 学 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0 )
摘要 : 加 大全科 医生培养力度 、 积极推进 临床 医学教 育综合改革是我 国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和 挑战。本文通过对英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德 国、 法国等 国家全科 医生培养模 式进行解析 , 结合我国 目前
主, 时间为 3 年, 采 取 院 内和 社 区 相结 合 的培 训方 式 ,
第一 年 主要在综 合性 医院进行 临床 培训 , 第二、 三年 主 要在 社 区的全 科 医疗 机 构 中接受 培 训 和工 作 , 完成 3 年 的住 院医师 培训并 且通 过执 业 医师注册 考试 者才 可
英 国是世 界上 国家 医疗 保 障制 度 的典 型代 表 , 其 最 重 要 的卫生 服务 体 系 是社 区卫 生 服 务 , 而 全 科 医 生
是社 区卫 生服 务 主要 的提供 者 , 由此 可见 , 全科 医生 在 英 国 的人 才资 源体 系 中 占有举 足 轻重 的作 用 。 目前 共
大利 亚 的全科 医生 每 年需 参 加 一 定 时 间 的 、 一 定 层 次
的学术讨 论 和学术 会议 , 每年 有 4 周 左右 的脱 产培训 , 每 3年 必 须 通 过 国家组 织 的继 续 医学 教 育 考 核 和评 估, 通 过后 才能 继续执 业 注册 。
1 . 3 美 国全科 医生培 养模 式
院进 行 临床实 践 , 另一 部 分 时 间在社 区卫 生 服 务 中心 实习) ; 最后通 过 皇家全 科 医生学 院考 试 即可成 为一 名
全科 医生 。
1 . 2 澳 大利亚全 科 医生培 养模 式 全科 医生是 澳大 利 亚 提 供 卫生 服 务 的骨 干 力 量 , 每年 8 0 9 / 6 左 右 的人 就 诊 于全 科 医生 。澳 大 利 亚 的 全 科 医生 培养 主要 以“ 5 十3 +3 ” 三 阶段 的培 养模 式为 主 : ①第 一 阶段 医学 院校本 科 学 习阶段 : 一般 是 5年 , 不 分
吴华-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的服务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服务的特点(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服务的特点(二)
全科医生工作中较注重与居民、患者的沟通。 全科医生日常诊疗中较注重预防性服务。 全科医生较注重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全科医生不但是专业医生,更是居民健康的管理 者。
全科医生提供服务的场所
全科诊所
医院 其它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其它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老年保 健院、病人家中等) 健院、病人家中等)
19. sprain/strain 24.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29. Vitamin/ nutritional deficiency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服务的特点(一)
私人执业 执业自由与自律 服从市场调节 政府以诱导为主 以全科医生个人服务为主,同时有不同专 业和多学科的合作
全科诊所
可能存在的问题
●
执业自由和自律的副作用。 缺乏一些相应的评估标准与具体要求。 服务水平的城乡差异
●
●
思考与启示
建立中国全科医学独特的学科特征 建立全科医学的诊疗模式,提高全科医生的执 业技能 强化全科医学服务的质量, 强化全科医学服务的质量,尤其是初级保健和 转诊服务 把握执业自律、选择自由与统筹管理、 把握执业自律、选择自由与统筹管理、有效疏 导之间的平衡 中国的全科医生需要更多的支持
12. Asthma
13. Prescriptionall 18. Test results 23. Pregnancy 28.Oral contraception
14. Anxiety
17.Sleep disturbance 22. Atrial fibrillation/flutter 27. Viral disease, other/NOS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对上海全科医生培养的启示

高 ,公 共卫生数服务 量最少 ,他 的重心在基本 医疗服务 ;
庭 医生人 数较 少 ,有 待在今 后 的实践 中加 以继 续 观察 ,
以探索一种更为适宜的模式 。
参考文献
【 1 ] 吴 克明 , 朱兰 , 王剑波 , 等. 城市社 区家庭 医生 制服务 的
以卫生 服务站为依 托的 团队模 式 ,他 的工作 重心在公共
The r e v e l a t i o n o f t he g e n e r a l me di c i n e e duc a t i o n i n Aus t r a l i a t o t he g e ne r a l
pr a c t i t i o ne r s t r a i ni ng i n S ha ng h a i
・
社 区 卫 生 管 理
・
澳 大利亚全科 医学教 育对上海 全科医生培 养的启示
史 超
( 上海市徐 汇 区凌云街道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 上海
摘 要
2 0 0 2 3 7 )
全科 医生是 家庭 医生制服务 的主 力军,但 目前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普遍存在全科 医生数量不足 和能力不强的
需求 ,实现 以签 约为纽带 的健康管 理服务 [ 4 ] 。家庭 医生 深入社 区 ,通过 “ 家庭 医生 签约” 的方 式 ,患者不 用去
[ 3 】 F i t z p a t r i c k J J . Bu i l d i n g c o mmu n i t y : d e v e l o p i n g s k i l l s
庭 医生制 度发展战 略与策略 [ J ] . 上海 医药 , 2 0 1 2 ,3 3 ( 1 2 ) :
澳大利亚全科医疗服务的特点及其启示

务对 象 , 但这 并不 意 味着 全科 医生 真正 全 面掌握 了
整个 社 区居 民的 健康 状 况 。社 区居 民 可 以任 意 选 择 医生 , 全科 医生 的诊 治 对 象 有很 大 差 异 , 之 各 加
动不便 的人上 下 。还 设有 专供儿 童使 用 的玩 具 , 使 患儿愉 快度过 候诊 时间 , 同时也 减少 了对 诊所 和 医
健康 最有效 的服务模 式 , 得到 了广泛 的推 广 。尤 其 是在 其发源地 英 国和英联邦 国家 , 已经 形 成 了相对 完善 的卫生 服务 网络体 系 , 其发 展 已经历 了几 十 年
的历 程 。笔 者在澳 大利 亚接受 为期 两个 月 的培训 , 通过 在私人 全科诊所 见 习 , 对澳 大利 亚社 区卫 生 服
以获得 政府更 多 的补助 。 ( ) 二 诊所 的人 性 化 设 置 和服 务 诊 所 环境 舒
适整洁 , 座椅 、 有 电视 、 费 的 健 康 宣 传 资 料 。 有 台 免 阶 的诊 所 内还 特 地 设 置 了 升 降 梯 , 便 残 疾 人 和 行 方
多年 的开业 服务 后 , 洲全科 医生 有相 对 固定 的服 澳
进行诊 治 , 包括 外 科 小手 术 、 科 检 查 、 线 、 妇 拆 儿童 保健、 儿童计划 免疫 等 。
目付 费的方 式 , 务项 目越 多 , 服 服务 时 间越长 , 费 收
就越 高 。与 中 国的私人 医生 不 同的是 , 洲 的全 科 澳
医生尽 管在性 质 上属私 有化 , 是在 经 费 的来源 上 但 主要依 靠政 府 , 患者在诊 所就 诊也 可 以使 用 全 国统
务工 作 的开 展 以及 全科 医疗服 务工 作 的内 容 、 式 方 有 了 比较深 人 的 认 识 。虽 然 中/ 两 国社 会 制度 、 澳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政府 , 分来 自联 邦 政府 , 社 区卫 生服 务 心享 受免 费 服务 , 部 在 此外 , 中心 可根 据 工 作开 展 的需 要 , 向政 府 申请 部 分 专项 资
金 。 大利 亚 的经验 更倾 向于按卫 生 服务 的产 出多 少进 行投 澳
人
卫 生服 务 的若 干意 见 》 对 有 关 社 区卫 生 服 务 的 准则 、 , 内容 、 澳 大利 亚 医学 毕 业 生 必 须按 要 求 经 严格 培 训 后 方 能成
务 的全 新 局 面
为 全科 医生 , 全科 医师在 提 供基 本 医疗 服务 同时 , 与 医院 、 也 公 共 卫生 等 机 构合 作 , 同开 展 产科 、 尿病 精 与 毒 品 、 年照 护 、 病 及 HI 防治 等 项 目合 酒 老 慢 V 作 , 与 健康 教育 、 参 疾病筛 查 、 染病 监 管 、 疫接 种 、 康 体 传 免 健 检和 资料 收集 分析 等工 作 , 在合 理利 用 资源 和 降低 卫生 费 用
务 , 其 对老 年 人进 行 家庭 照 顾 的社 区规 划 , 尤 保证 了老 年 服 务 的公 平性 、 持续 性和 经济 性 。
澳 大利 亚 政 府 社 区卫 生 服 务 中心 根 据 社 区 居 民需 求 确
中国社 区卫 生 服务 的雏形 可 以追 溯 到 1 8 9 1年 中美 两 国
全科医学教育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全科医学教育强调医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服务能力 ,包括跨文化沟通、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习俗等。
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服务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注重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服务,全科医生需要与社区居民建立长期 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03
国内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但近年 来发展迅速,政府和社会对全科医学 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国内全科医学教育仍存在一些 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和 方法相对落后ຫໍສະໝຸດ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02
国外全科医学教育经 验
美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0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
美国全科医学教育强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国内
师资队伍相对庞大,但缺乏全科医学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
国外
师资队伍精简高效,具备全科医学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且重视师生互动和合 作学习。
师资队伍比较
1. 转变教育理念,从单一的知 识传授向全人教育转变,注重 医学人文、职业素养和批判性
思维的培养。
2. 改革教育模式,从以学科为 中心向以问题为基础转变,采 用整合式教学模式,加强理论
践教学。
鼓励医学生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 务,培养其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和慢性病的能力。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全科医学教育人才 。
鼓励教师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研究,推 动全科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 展。
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 的全科医学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全科医 学为核心,涵盖预防、保健、 诊断、治疗、康复等内容的课 程体系。
澳大利亚药剂师的培养及服务对我国药剂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每 1 万 人 口 拥 有 1 5 医 生 。 生保 健 重 点 O 0名 卫 为 全 民 可 及 性 , 行 全 民 医 疗 保 险 , 括 免 实 包 费 医 疗 和 免 费 用 药 以 及 免 费 住 院 治 疗 。人
EOR y 一 论 文
澳 大 利 亚药 剂 师 的培 养 及服 务 对 我 国药 剂 师 队伍 建 设 的 启示
文◎ 周 晓鹅 刘 勉
在澳 大利 亚看病 和 取药 与在 中国有很 大 不同 , 是 由于澳 大 利亚 医 药卫 生 系统 这
类 是 专 科 诊 所 , 牙 科 、 科 诊 所 等 , 主 如 眼 也 要 由 私 人 开 办 ; 三 类 是 公 立 医 院 和 私 立 第
业 的 四年制 本 科 或 两年制 研 究 生毕业 。 经
一
年 实 践 后 。 加 国 家 “ 疗从 业 者 监 管 机 参 医
构 ”组 织 的 执 业 药 师 资 格 考 试 取 得 资 格 ,
8 6 中国Ⅲ生人才 21 0 HN E THH M NR S U C S 0 2 8C IAH A U A E O R E
和 国家 ( 邦政 府 , 同 ) 策 与中 国存在 联 下 政
许 多不 同 。 个 国 家在 零售 药 店和 医 院药 两
医 院 , 要 诊 治 需 要 住 院 的 患 者 。 澳 大 利 主 是 亚 医疗保健体系的主要组 成部分。
在澳 大利亚 , 是 非急诊患者看病 , 凡 都 必 须 到 私 人 诊 所 找 全 科 医 生 进 行 基 本 的 医 疗 诊 治 , 般 的 小 病 均 由全 科 医 生 开 方 , 一 患 者 拿 着 医 生 的 处 方 可 以 到 任 何 一 家 社 区 药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以服务质量保障和病人安全为主题

展 项 目。该项 目以富于弹性的设计 ,侧 重满足 全科 医生个体 化和 多样性 的需要 ,请全科 医生主动参 与持续职 业发展 的
p o e so r g a d s n a d la n n . T e p o a p o i e d a g f p n o s o D, s c sa t e la n n r c s fp o m e i n e r i g h r g m rv d swi e r n e o i in fCP r g r o u h a c i e r ig, ci ia v l c n l
t 懿 s se a p o c y y t m p r a h Y ANG Hu . n s n v r i V co i 5, sr l i Mo a h U iest i tra 31 Au ta i y, 6 a
【 btat A s c】 r
T xlr addsus xeineo ot u gpoes nl ee p et nA sa a n rv epl y oepo n i s epr c f ni i r s oa dvl m n i ut inadpoi o c e c e c nn f i o r l d i
e d c t n a d c l g s e s n cii e . T e p o a a mso i nf a t mp o i go P S k o l d e s i s t t d , r e u ai n ol e a s sme ta t t s o e vi h r g m i n sg i c n l i r vn fG n w e g , kl ,a t u e r i y l i b h vo n o e e c . C ie e c mmu i o t rtan n r g a i fc n h ra e o e o r e n a k o h ls p y o e a ira d c mp t n e hn s o nt d co r i ig p o m s a ig s o t g fr s u c s a d l c fp i o h f y r o c n i un r fs in e e o me t T e we k e so P i i a i a b riro ain  ̄e n e ie q ai o — o t i g p oe s a d v lp n . h a n s f n ol GP C D n Chn s are f t ts t a d s r c u t i c r p e y v l yn n mu i e t e ie . C a gn o c n i u n d c le u a in t o t u n rf s in e eo me ti a sr tg c s s m nt h a h sr c s y l v h n i g f m o t i g me ia d c t o c n i i g p oe so a d v lp n s t e i y t r n o n l a e c a g p r a h Ba e n it r ai n x e e c n h n s o t x fC D ,f rh r r s a c e e d t e c n u td fr h n ea p o c . s d o n e n t a e p r n e a d C i e e c n e t o P ol i u e e e h s n e o b o d ce o t r s p r n et rs s m e i fC D f rc mmu i o t r. u p t gb t y t d sg o P o o o i e e n nt d c o s y
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城市和 乡镇的各 个角落 ,是 当时 美国医疗服 务体 系的
要经过不低于5 年 的医学院校的教育 ;其次 ,毕业后需 主要提 供者 。当前 ,全科 医生服 务仍 占据 主要地位 , 经过1 年的临床实践方可 申请注 册成为医生 ,医生注册 在美 国新的 医改 方案 中 ,恢复全科 医生在 国家卫生服 成功后至少还需 经过 3 年 的临床培训 ( 临床培训主要分 务提供体系的功能成 为重要 的改革 内容之一 。
纛 探 索 与 实 践
镰
W W W 。 j x j y b j b 。 c o m
发达 国家全科 医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高力 军 吴群 红 郝艳 华 宁 宁 孙 宏
( 哈尔滨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o o 8 o )
摘 要 :加大全科医生培 养力度 、积极推 进 I 每 床 医学教 育综合改革是我 国高等 医学院校 面, 临的紧迫任 务和挑 战。本文通过对英 国、澳
一
国外全科 医生培养模式
( 三) 美国全科 医生培 养模 式
( 一 ) 英 国全科 医生 培 养模 式
美 国是 市 场 医疗 保 险体 系的 典 型代 表 ,全 科 医
英国是世界 上国家医疗保 障制度 的典 型代表 ,支 生服务是体 系组 成的一部分 。美 国是全 科 医生 的发源 撑 这一制度 最重要 的是 社区卫生服 务体 系 ,而全科 医 地 ,1 9 6 9 年 美国成立 了家庭医 师委 员会 ,标 志着全 科 生 是社 区卫 生服务 主要 的提供者 ,全科 医生在英 国的 医学专业 的诞生 。全科 医生 在美 国的医疗服 务体 系中 医疗保障制 度 中占有举 足轻重 的作用 。英 国的全科 医 曾经辉煌 一时 ,2 0 世纪5 0 年代 ,美国的全科 医生遍 布 生主要采 取 “ 5 +l +3 ”的医学 教育培养模 式 :首 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合格的 “守门人 ”。合格的全科医生是今后卫生人才市场所 亟需的 , 医学教育应紧跟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 , 为其提供合格 的全科医学人才 。根据中国全科医生的现状和澳大利亚的经验 提出以下全科医生培养策略 。 311 人员层次多样性决定了培养方法和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 , 目前从事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的医务人员学历 参差不齐 、职称多数较低 , 很难经过短期的培养就可以达到合 格的全科医生水平 。特别是很多人没有受过高等医学教育 , 对 许多全科医学的学习内容无法理解 。医学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实 际情况开展分层次的继续医学教育 , 一部分基础较好且有实践 工作经验的社区医生可以直接接受规范的全科医学课程培训 , 经过考试合格取得 “全科医生 ”任职资格 ; 对于学历层次较 低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 , 应该通过培训基础医学内容先提高他 们的学历水平 , 可以通过考试先获得 “社区医生 ”任职资格 , 分步培训和考取全科医生任职资格 。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的 主要执行者 , 社区医生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执行者 , 他们 服务的目的 、要求 、任务 、范围 、特点都是相同 、相似或相近 的 。这既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 又可加强未来全科医生的质量 和职业地位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医生在城乡占有较大比例 , 已经成 为社区医疗的一部分 。但他们很少承担医疗以外的社区卫生任 务 , 其人员学历和资历层次更加复杂 。在医政部门或专业学会 (协会 ) 的统一组织下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 也应分层次考 取 “社区医生 ”和 “全科医生 ”任职资格后才能执业 。并把 他们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系列 , 与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主办的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同样的义务和享受同等的待遇 。 312 高等医学院校要面向未来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中国人 口众多 , 需要大量的初级卫生保健人才 , 需要大量合格的全科 医生才能承担起 “守门人 ”的责任 , 这一历史重任理所当然 的落在了高等医学教育上 。遗憾的是 , 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国 家教育部对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任何明确精神 , 所以应该尽快 建立卫生部与教育部沟通的平台 , 结合我国的实际共同研究发 展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 31211 成人 教 育 学 院 应 把 全 科 医 生 和 社 区 医 生 培 养 作 为 重 点 成人医学院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 这些年来有 了较快的发展 , 规模逐年扩大 ,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终身教育体 系 。它以办学的社会性 、职业性和灵活性而具特色 [ 8, 9 ] 。成人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基层 、面向农村培养在职的实用卫生技 术人才 , 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对现有城乡社区卫生 技术人员开展 “社区医生 ”和 “全科医生 ”的培训和继续医 学教育 , 正符合成人学院的办学宗旨 。目前成人教育学院也正 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挑战 , 在专科化教育发展上与普通高等医 学院校相比不占优势 , 如果能够发挥自身特长 , 转向 “社区 医生 ”和 “全科医生 ”教育培养 , 可能为我国成人医学教育 学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 。所以成人医学院校应该尽快改变 教学模式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 , 重点转 向对现有城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 “社区医生 ”和 “全科医 生 ”的培养教育上来 。 31212 在全国有条件的医学院设立全科医学系试点 , 把全科
在我国所进行的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为重点的初级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中 , 要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就必 须推行全科医疗 , 要推行全科医疗就要依靠全科医生 , 全科医 生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 [1 ] , 全科医生的 “守门人 ”作用 是开展初级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 。所以 , 全科医生培 养就更显重要 。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和全科医生 所起的作用的介绍 , 分析了中国全科医生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 作用及培养策略 。 1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与初级卫生保健
由此可以看到 , 澳大利亚政府在全科医生培养 、继续教 育 、待遇和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利用政策支持 , 使全科医生和 “守门人 ”制度在开展初级卫生保健 、提高卫生工作绩效 、保 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2 中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1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总体而言 , 我国已基本改变 了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的状况 , 现有医生总数 15114 万人 , 每
·1399·
·全科医学教育 ·
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张俊权 , 裴丽昆
【摘要 】 在我国所进行的以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的初级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中全科 医疗及全科医生 “守门人 ”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但目前城乡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 本文通过介绍澳大利亚全科医生的培养 、管理和 “守门人 ”作用 , 提出中国若要实施全民保健 , 全科医生必须起到 “守门人 ”的作用 , 同时 , 根据目前中国城乡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 , 提出了全科医生培养应该采取的策略 。 【关键词 】 全科医生培训 ; 初级卫生保健 ; 全科医学教育 ; 澳大利亚 【中图分类号 】 R 192 R 199 【文献标识码 】 A
·1400·
10万人口约有医生 116 名 [2 ] , 但乡村卫生人力资源短缺和城 市卫生人力资源过剩仍然并存 。社区医生特别是农村初级卫生 保健人员相对不足 , 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就医的可 及性 。 212 卫生人力资源质量不高 大多数为城乡居民提供初级卫 生保健服务的卫生人员 , 学历以中专为主 , 职称以初级为主 , 专业能力不强 。在社会经济发展 , 医学和卫生服务模式转变 , 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发展变化的条件下难以适应 。据 1998年对 上海市的一项调查表明 , 基层医院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 611% , 大专占 1712% , 中专占 6913% , 中专以下占 714% [6 ] 。 山东省 2 018 个 乡 镇 卫 生 院 卫 生 技 术 人 员 中 , 中 专 学 历 占 63158% , 高级职称人员不足 1100% , 中级职称也只占 7100% 左右 [7 ] 。而全国乡村医生中具有相当于中等专业学历的不足 40100% [8 ] 。 213 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滞后 自卫生部发布 《关于发展全科 医学教育的意见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 》、《全科 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 》等一系列 办法和规范以来 , 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截 至 2002年底 , 全国有近 114 万人参加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 1 000多人通过了全国全科医师资格考试 [1 ] 。然而 , 在全科医 生培养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 , 反映出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 各地 普遍反映全科医学人才不足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 不高 , 技术水平低 ; 大专院校对全科医师的培养 , 无论在数量 还是质量上 , 都满足不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 ; 毕业后教 育及规范化培训涉及的经费 、师资 、基地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 解决 ; 由于职称 、福利待遇等政策还没有完善 , 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缺乏吸引力 , 优秀卫生技术人才 “下不去 、留不住 ”。 214 还没有建立全科医生 “守门人 ”制度 20世纪 70年代 , 我国建立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在开展初级卫生保健方面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市街道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的 “赤脚医 生 ”作为最基层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以最低 的成本快速地延伸了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然而 20多年来的经 济改革使三级卫生网络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 70%的卫生资源 集中在占人口 30%的城市 , 特别是人力优势资源集中在二 、 三级大医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 、慢性疾病增加和医学服务模式 的转变 , 迫切需要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同时更需要大量合 格的全科医生和建立起全科医生 “守门人 ”机制 。由于体制 的不健全 , 各级医院职责不清 , 没有建立有效的转诊机制 , 加 之城乡社区医生的素质影响 , 在初级卫生保健中还没有真正发 挥全科医生的 “守门人 ”作用 , 大医院看小病 , 医院与社区 争病人 , 对本来就缺乏的卫生资源造成新的浪费 。 3 中国全科医生培养策略的探讨
为了提高全科医生的业务水平 , 已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 师必须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 每年参加一定时间较高层次的学术 讨论和学术会议 , 每年有 4周左右的脱产培训 。每 3年必须通 过国家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和评估 , 合格者才能再次继 续执业注册 。
国家设有全科医师管理研究中心 , 负责制定全科医师教 育 、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 并指导全科医师理组织的工作 , 在 研究中心下设 126个全科医师管理组织 , 负责审查 、批准全科 医师开办医疗点的申请 、组织辖区内全科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 等工作 。此外 , 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委员会来研讨社区主要疾 病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等 , 并对全科医师进行专项知识培训 。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 ( General Practitioner, GP) 是提供 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 。澳大利亚每 10万人口现有 105名医 生 , 其中全科医生就占 70名 。他们作为私人医生存在 , 通常 以小组的形式工作 , 一般 1~6人组成一个诊所 , 也有被聘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 , 而单独开业的 GP较少 。全科医生 是医疗保健的 “守门人 ”, 其职责主要是提供基本医疗保健 、 咨询和转诊 。病人 首 先 要 找 GP (急 诊 例 外 ) , 每 年 大 约 有 80%以上的人要去看 GP[2 ] 。在医疗转诊服务中作为医疗服务 的 “守门人 ”, GP帮助需要进行专科诊治的病人有选择的联 系专科医生 , 合理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 GP在调节卫生资源 、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守护着医疗保险费的 大门 。全 科 医 生 和 居 民 之 比 在 城 市 是 1 ∶887, 在 郊 区 是 1∶1 277。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 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许多激励政策 , 包括 : ( 1 ) 安置补助 : 每一名愿意到缺乏医生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执业行医的医生可以 获得 2万元安置补助 , 而且一次性用于搬迁安置 ; ( 2) 培训 补助 : 为了吸引全科医生到农村工作 , 或者是已经到农村工作 的医生需要提高技能 , 政府提供一定的培训补助 ; ( 3) 偏远 地区补助 : 为了帮助偏远社区吸引和留住全科医生 , 全科医生 在这些社区服务 3年时间 , 就有资格获得每年 5万元的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