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武士道
武士道,即武士精神,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忠勇义烈和绝对服从等讲究“信义”、“廉耻”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其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种必须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它的思想来源与日本神道、佛教和儒学,特别是儒学。日本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一、武士道之形成
日本武士产生于八、九世纪,是日本封建经济发展和阶级变化的产物。“武士”一词,初见于721年(养老五年)元正天皇的一份诏书。这份诏书正式承认武士的存在,提到武士、武艺、并提倡和鼓励尚武精神。武士的兴起和日本庄园制的发展分不开。平安时代后期,庄园在全国普遍发展,律令制瓦解,朝廷的力量式微,武力组织涣散,国衙的官吏和庄园的庄官成为地方上事实上的统治者。他们为确保自己的统治和扩大势力,开始培植自己的武装力量,于是,各地出现了以战斗为业的武士。随即又形成了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的武士集团。
从十一世纪起,日本武士阶层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185年源氏武士集团打倒了平氏武士集团,成为全国无可争议的军事领袖。之后,他在镰仓从事政权建立,建立了日本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这标志着武士掌握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从此,武士阶级统治日本长达626年之久。武士一旦成为统治阶级,出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在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想观念——武士道。
二、武士道之基本要求: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三、武士道之利弊:
武士道优秀的一面,在于它的“信念、忠诚、献身”。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很相近:为战士设定生
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
受到武士道深深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来说,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奋力一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得一死,也比毫不尝试来得好,因为武士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勇向前。
此外,大家都看过在二战时候的电影,日本人集体自杀的场面,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是什么促使他们宁死也不可投降呢,答案只有一个“武士道精神”。相比之下,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却出现了无数的汉奸与几百万日伪军,这也是中国当时挨打理由。
当然武士道也有它的弊端。日本武士道的核心是:无条件效忠主君,对主君的忠诚观念凌驾于其他所有伦理之上,将无私献身作为武士的最高义务和最终行为。正是武士道这种忠君和对“死”的漠视使日本人变成了为天皇卖命的、完全失去自我的臣民、炮灰,成了令人憎恨的日本鬼子。 日本武士道形成和发展,对日本文明和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带有战争血腥的武士道,不仅成了武士的行为准则,也成了全民必须仿效和遵守的道德规范。日本的统治者正是以这种武士道精神不断驱使日本人民参加对外侵略战争,把数以万计的日本无辜青年推向了罪恶的战争深渊,使亚洲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此外,武士道精神“像樱花毫无留恋地凋谢那样,干脆而彻底地死去”,被看作与现在日本社会高自杀率有着一定的关系。
四、武士道之我见:
“武士道”起初给我的感觉是恐武有力、扎鞭子、穿和服、腰间挂着造型优美的佩刀,欺行霸市逢人必大叫大嚷着“馬鹿!”的强盗浪人形象。随着自身阅历的增长,时间的推移和对生活的感悟,渐渐地感觉到以前所认识的“武士道”,在今天看来又有另一番意味。它所代表的核心主题也并非是简单的雄性间的决斗与杀戮。而它背后所乘载的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忠实于自己的信念,称作“尚武”的精神;是一种崇尚强者、坚毅进取的精神;同时更是一种在面对强敌和困境面前,不退缩不言弃,敢于正视面对并决心将之击倒的精神。这或许就是二战后日本迅速从废墟中爬起的原因之一。
武士道精神的形成,我认为与日本人的“
岛国根性”有一定的关系。日本人先天带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促使他们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向外有扩张的念想。这种念想会使岛国人民转变成民族狭隘的思想,自大,自狂但又极度的自卑,难以向别人屈服,低头。
武士道精神尽管发扬于武士阶层,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代表日本的日本精神。我认为日本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根入到日本民族灵魂深处的一种价值观。武士道精神的本质在于“国家荣誉”和“牺牲精神”。它使日本民族空前的团结、爱国,是一种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