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马书伟

魏梁锋

1

郑广顺(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厦门360000)

〔摘

要〕目的

研究CT 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例,采

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3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治疗组较传统开颅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升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

显下降。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技术定位准确、效果显著、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立体定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1-0041-02;doi :10.3969/j.issn.1005-

9202.2012.01.0171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魏梁锋(1974-),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第一作者:马书伟(1975-),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疾病

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开颅血肿清除术。但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效果往往不理想,且部分病人难以耐受手术。我科自2006年9月至2010年4月应用CT 引导下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例,

并与行传统开颅手术的3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显示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的优越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 扫描确诊为脑出血,

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立体定向

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38 80〔平均(59.4ʃ12.8)〕岁。传统开颅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34 77〔平均(58.3ʃ13.5)〕岁。出血部位,立体定向组:基底节区26例,丘脑7例,脑叶4例,其中破入脑室内13例;传统开颅组:基底节区24例,丘脑5例,脑叶3例,其中破入脑室内10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π/6ˑ最长径ˑ最宽径ˑ层厚ˑ层数),立体定向组:20 40ml 20例,41 60ml 17例;传统开颅组:20 40ml 17例,41 60ml 15例。出血至手术时间,立体定向组:6 24h 14例,

24 72h 16例,72h 7d 7例。传统开颅组:6 24h 13例,24 72h 15例,72h 7d 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入院时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1.2

手术方法

立体定向组患者剃头后在局麻下安装定向头

圈,CT 扫描血肿层面,确定最佳靶点并计算出X 、Y 、Z 三维坐标数值。进手术室,在脑出血同侧额部发际内,冠状缝前2 3cm ,中线旁3cm 做长约3cm 的直切口。局麻后全层切开头

皮,颅骨钻孔1枚,切开硬脑膜止血,棉片覆盖。核实靶点坐标值后安装定位弓及导向器。先用导针缓慢穿刺到达靶点位置。进行抽吸时若血肿为液态,缓慢排出血肿量60% 70%,余部分行鞘内注射尿激酶溶解排除。若血肿为凝血块,则通过血肿排空针末端侧管接20ml 注射器负压抽吸,同时旋转套管内螺旋,不断抽吸出粉碎的血凝块,碎吸排出血肿量的50% 60%。拔出穿刺导针,将外径5mm 的硅胶引流管沿穿刺隧道置入,外接三通及无菌引流装置。术后24h 复查头颅CT ,了解血肿残存量,若血肿小于5ml ,即行拔管。若血肿超过5ml ,则注入生理盐水5ml +尿激酶2万U 并夹管3h 后低位开放,每日3 4次。动态复查头颅CT ,直至血肿量小于5ml 给予拔管。传统开颅组:在全麻下行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血肿清除后脑压情况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后24 48h 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观察治疗情况同上法。1.3疗效评价指标

采用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 )分

级法

〔2〕

:Ⅰ级为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为部分恢复或可独立

生活;Ⅲ级为稍需别人帮助,扶杖可行;Ⅳ级为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为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将ADL Ⅰ Ⅲ级视为术后恢复优良。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x ʃs 表

示,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 检验,计数资料作χ2

检验。2

立体定向组术后3个月死亡3例(8.1%),生存34例,其中ADL 分级为Ⅰ Ⅲ29例(78.4%);并发症:再出血3例(8.1%),肺部感染3例(8.1%),消化道出血3例(8.1%)。传统开颅组术后3个月死亡7例(21.9%),生存25例,其中ADL 分级为Ⅰ Ⅲ17例(53.1%);并发症:再出血5例(15.6%),肺部感染6例(18.8%),消化道出血8例(25.0%)。两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有明显差异(P <0.05),立体定向组优于传统开颅组。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n (%)〕组别n 治疗效果优良死亡并发症立体定向组3729(78.4)

1)

3(8.1)

1)

9(24.3)1)

传统开颅组

32

17(53.1)

7(21.9)

19(59.4)

与传统开颅组比较:1)P <0.05

3讨论

3.1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目的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20

30min 即可形成血肿,

6 7h 逐渐停止,7h 后由于血肿的急性占位以及血肿和血浆代谢产物对脑组织的损害,

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坏死及海绵样变性等病理改变,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3〕

。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损害越严重。因而手

术的目的是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损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导致的继发性神经损伤,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最大限度恢复正常脑功能,从而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2

两种术式的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部位深,大多位于基底

核附近。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长,不可避免会损伤正常脑组织,术后有加重病情的危险,且需在全麻下进行,使术后并发症增多。采用微创治疗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4〕

。我们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认为立体定

向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便,手术快捷,可在局麻下进行,适用于高龄和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全麻手术病人的治疗。②定位精确,置入的引流管可精确到达任何术前设定的靶点位置。③创伤小,可避免传统开颅手术造成的手术打击和术中反复牵拉造成的脑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立体定向组和传统开颅组在术后3个月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8.4%和53.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3%和59.4%,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在疗效方面前者优于后者,并发症前者少于后者,提示立体定向手术具有更好的预后。3.3

立体定向手术的适应证

①GCS 评分7 12分,临床表

现为轻中型神经功能障碍病人;②基底节区或丘脑血肿量为20 60ml ;③中线结构移位≤1.0cm ,未发生颞叶沟回疝或枕骨大孔疝者;④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手术的高龄患者或并发症多的危重病人,只要脏器功能无明显障碍者,均可实施本手术〔5〕

3.4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来说,手术越早实施越有利。Niizuma 等

〔6〕

的研究已表明,在6 24h 内手术神

经功能恢复要快于24h 后手术。有学者〔7,8〕

主张超早期手术

(≤6h ),认为应尽早清除血肿,阻断脑出血后的病理联级反应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而我们提倡在早期(6 48h )内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不赞成在超早期内手术。因出血后6 7h 内病情尚不稳定,血压波动大,继发性脑的可能性增加。而7 48h 脑出血已完全停止,血肿已不再增大,且患者颅内压和血压已得到一定的药物控制,故此期内手术再出血的可能性小,手术风险降低。出血后72h 7d (延期),血凝块已大部分液化,选择此期内行立体定向手术,术中血肿清除率可达80%左右,缩短了置管时间,减少了尿激酶用量和使用频次,从而降低了颅

内感染的机会。本组37例立体定向手术病人中,选择6 72h 内手术30例,占81.1%;72h 7d 内手术7例,占18.9%,无超早期手术病例。3.5

靶点的选择

Hondo 等〔9〕

提出穿刺靶点的选择应选在血

肿腔的中心,之后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将靶点选择在血肿中心偏后1 2cm 处,

主要考虑靶点位置偏后可避免穿刺时损伤基底节区主要供血动脉;另一方面,血肿受重力影响可向后下坠,偏后置管可早期引出较深部位血肿,减少对脑干部位的压迫。尤其对前后狭长形血肿,偏后置管更有意义。3.6

再出血的防治

再出血是立体定向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本组立体定向手术后再出血3例,其中因术中血肿排空过多1例,术后血压波动过大2例。对于再出血的防治,我们的体会是:①准确定位手术靶点,

慎重选择避开脑血管区的穿刺径路,小心轻柔捻转进针,不可在脑内改变穿刺方向;②血肿排空不宜过快和过于完全,

否则易损伤血肿腔壁的脑组织而造成出血。排空量一般在估算值的60% 70%即可解除脑内血肿的急性占位效应。③少量残留血肿已不构成对脑神经的压迫,不必追求完美而过多注入尿激酶。④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在较小波动范围内。⑤术后复查有再出血者应该再次穿刺抽吸血肿。本组出现3例术后再出血者,经再次穿刺后改善。

综上所述,CT 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在避免损伤周围脑组织的情况下较快排出脑内血肿,迅速改善症状,适用于任何年龄患者。与传统开颅术相比,立体定向手术恢复优良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法。4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5.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 〕.第3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870-2.3Rincon F ,Mayer SA.Novel therapies for intercerebral hemorrhage 〔J 〕.Neuroscience ,2004;10(2):94-100.

4吴新立,常敬民,刘向敏,等.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54-5.5胡霄羽,陈善成,阮法宁,等.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4):260-2.6

Niizuma H ,Yonemitsu T ,Jokura H ,et al .Stereotactic aspiration of tha-lamic hemotoma overall results of 75aspirated and 70nonaspirated cases 〔J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 ,1990;54-5:438-44.

7陈家康.超早期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3例临床分析〔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18(3):176-7.8余少正.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立体定向术65例治疗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97-8.

9

Hondo H.CT-guided stereotactic evacuation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s.-A new operative approach 〔J 〕.Tokushima J Exp Med ,1983;30(1-2):25-39.

〔2011-07-12收稿2011-08-10修回〕

(编辑徐杰)

·24·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月第3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