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送别》

徐小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意境,体会歌曲情绪,了解音乐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唱乐谱,学会演唱歌曲。通过力度处理和器乐辅助,能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和表现歌曲。

知识与技能:知道歌曲是一首学堂乐歌,知道词曲作者,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通过力度处理和器乐辅助,能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电子管风琴、口风琴、PPT

一.导入:1分钟

【阶段目标】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做好唱歌的准备。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连音练习Legato。

二.学唱歌曲《送别》 10分钟

【阶段目标】初步了解歌曲,知道歌曲是一首学堂乐歌,知道词曲作者,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为进一步体会歌曲意境铺垫。

1.师生问好,直接导入课题:观看音乐大师课歌曲《送别》。带着问题聆听,并

在聆听结束后作答。

问题:这首歌曲名字是什么?演唱者的装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用这样的装扮来唱这首歌曲?

2.老师简介歌曲的词曲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作品背景介绍:(出示幻灯片)

很多人都觉得《送别》是一首土生土长的中国歌曲,实际上它的曲调来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J·P·Ordway)在1851年写下的一首名为《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歌曲。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用大调写成,旋律和节奏都十分简单,但却非常质朴纯净,营造出一种天籁般的意境,让人过耳难忘。50多年后,日本诗人、词作者犬童球溪为这段曲调填上了日语歌词(1907

年),并取名叫《旅愁》,歌曲一经发表,就令无数日本听众位为之动容。【放幻灯片以及音乐】经日文翻译的中文歌词是这样的:

《旅愁》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当这首《旅愁》在日本广为传唱时,大才子李叔同正在日本留学,于是他便再次将这首歌曲改头换面,保留了日文歌词的意境,重新填上了中文歌词(1914年),变成了一首中国歌。正是他这样的人,用这样的行为掀起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启蒙运动——学堂乐歌。【放幻灯片以及音乐】学堂乐歌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真正开始自觉吸收西方音乐的开端。具体是指清末民初我国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本中所教唱的歌曲。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从而构成一种区别与我国传统歌曲的新式样。学堂乐歌的意义,正符合了“开创”二字的意义。这段学堂乐歌《送别》来自电影《城南旧事》中的场景。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李叔同的这首《送别》用质朴的旋律,带着离愁情绪的唯美歌词在中国变成骊歌1中的百年经典而流传至今。

3.学生看谱跟老师范唱轻声演唱歌曲。

和老师一起轻声用哼名来哼唱这首歌曲,并思考:歌曲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合唱。)

再问:歌曲是几拍子?是什么调性?

(四拍子。没有升降记号的C大调。注意提示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述完整。)【阶段目标】:通过视唱乐谱,学会演唱歌曲。

4.完整视唱乐谱。

通过演唱,启发学生发现歌曲的曲式结构:四个乐句。提示学生按谱面的标注换气。

5.跟伴奏带入歌词。注意换气。

1先秦时代有一首逸诗(即除《诗经》305篇以外的先秦诗歌)名为《骊驹》,为古代客人离别时所唱的歌。骊歌即指代《骊驹》,后被人们用以泛指有关离别的诗歌或歌曲,如李白的诗《灞陵行送别》中写有“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在演唱之后,教师纠正“觚”字,告诉学生是古代的一种酒器,酒具。

三.有感情的演唱歌曲。15分钟。

【阶段目标】通过对歌曲音乐要素的分析,能用连贯的声音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全体起立,完整的把歌曲表现一次。

1.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启发学生思考:在刚才的演唱中是否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PPT。演唱方法?力度变化?学生自评。

2.用连贯的演唱方法可以表现出歌曲的优美和抒情。

3.如何通过力度的变化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通过对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

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作品意境的审美理解。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第一乐句,感受旋律走向和力度变化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可以用手划旋律线。

此处PPT出示乐谱。第一乐句。

老师是怎样根据旋律变化进行力度变化的?

按照这样的方式,请大家为后面的三个乐句加上恰当的力度记号。

学生语言表述,教师PPT随之出示。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在哪一乐句,情绪到达最高潮?我们用什么力度表现呢?好,此处用f的力度来表现好吗?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同时,要对比出这一句的高潮,其他乐句选择什么力度更好?渐弱的演唱需要更多的气息来支持,声音不能一下掉下去。我们尝试用口风琴来体会一下气息的控制。

4.教师范奏最后一乐句。学生视奏。

这样的起承转合,就是艺术家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

5.加入力度变化,.再次完整清唱一次,指挥要手势提示。提示学生思考:这遍唱完之后,情绪有什么变化?

6.器乐演奏,更加丰富的表现歌曲。

其实,我们还可以加入器乐,让这首歌曲更具有感染力。(教师一人用口风琴吹奏乐曲,钢琴伴奏。)

现在给大家3分钟自主学习的时间,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完整吹奏歌曲,也可以选择吹奏歌曲的一部分。

(在巡视的过程中,挑选好的学生两三人吹全曲,要注意力度变化)

(在伴奏下,我吹第一段完整。第二遍,加上口风琴伴奏,全班唱第一段的歌词。全班吹尾奏。)

最后,师生口风琴与钢琴合奏。用另一种形式来感受音乐。

除了口风琴,我们还能用什么乐器来表现?

师生合作用器乐表现。长笛二重奏第一遍,单簧管第二遍,小号第三遍,最后转回原调全班齐唱齐奏。教师可以钢琴伴奏转调。

四.拓展与小结。

关于离别……

古诗:

《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音乐:

《友谊地久天长》……

美丽的传说:

牛郎织女、白蛇传、嫦娥奔月……

中国节日:

中秋节……

《送别》的中国文化特质,是音乐与古典文学的完美结合,所以它才能成为百年经典,被无数中国人传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