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录学著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目录学著作

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范希增补注),谢灼华《中国文学目录学》、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均是很好的著作,当然,再进一层可以认真阅读《四库简明目录》和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现在出版的书目题跋类著作很多,但多为研究性质,要有相当的基础后再阅读guoqianghe 2008-1-5 10:31

我推荐以下书籍;

『目录学』仓石武四郎著1973,1979•东京

『中国目录学』清水茂著1991•东京

『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1981•北京

『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1938,1981•台北

『目录学』姚名达著1933,1971•台北

『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1973•台北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1984•北京

『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1991•成都

『中国目录学』昌彼得•潘美月著1986•台北

『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罗孟祯著1983•重庆

『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1987•上海

『校雠新义』杜定友著1930,1991•上海

『校雠目录学篡要』蒋伯潜著1990•北京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1998•济南

『王伯厚及其玉海艺文部研究』陈仕华著1993•台北

『古书通例』余嘉锡著1985•上海

『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申畅著1987•郑州

『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著1940,1971•台北

『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余庆蓉•王晋卿著1998•长沙

『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高路明著1997•南京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1983•北京

『四库全书总目』上下用乾隆六十年杭州刊本影印1965,1981•北京

『四库提要弁证』1-4 余嘉锡撰1980•北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玉缟著1964,1981•台北

『四库提要订误』李裕民著1990•北京

『四库提要补正』崔富章著1990•杭州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1959,1979•上海

『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1-4 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1993•北京

『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著1983•上海

『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王重民著1991•北京

『贩书偶记』孙殿起编1959,1982•上海

『贩书偶记续编』孙殿起编1980•上海『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编1985•西安

『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1985•北京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1987•天津

『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1976•台北

『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1986•上海

『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1982•郑州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1990•上海

『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1989•重庆

『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1986•南昌

『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1930,1967•台北

『版本目录学论丛』1/2 昌彼得著1977•台北

『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长春

『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1986•北京

不过在我看来,学习目录学也有侧重点.如果不是文献专业的,例如从事史学或文学研究的话,主要应从应用目录入手,知道如何利用目录检索文献、辨别版本等,有些理论性的问题有所理解即可;这时候专业目录也很重要,如《清人别集总目》之类,总之,我学目录就是为

了用,不太讲家法

肆意小狐2008-1-8 17:35

古典目录学?还是西方目录学?

在我国古代的学术分类这块,目录学是史学的一个分支的,是我国古代学人治学所必不可少,北宋晁公武编纂的《郡斋读书志》,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这两本书是比较经典的。如果再想溯源的的话,就看刘歆《七略》。集大成者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和近人的介绍典籍的书差不多,也是经典。至于想了解我国目录学发展全貌,就应该看『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这是很有分量的一部书,至于王重民的目录学史,是与姚名达的有很大差别的,姚是当时国学传统很深厚的人,但是又接受了西方的一些学科观念,一直在努力得把传统的东西和西方的一些东西兼容,走的是中间路线,余嘉微是纯粹得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是对传统的系统整理。

ThankYou9527 2008-1-9 03:54

回复26楼的帖子

版本和目錄乃是兩個不同的領域(當然也有交會的地方)

版本是研究一本書的流傳沿革,目錄則是研究時人對書籍如何分類

研究版本可以讓你對一本書的內容有更多、更清楚的認識,如諱字改字、有無經過後人刪改或抽換內容順序等等,這是一般對非版本專業研究者比較有用的部份,你要研究一個人總得知道人家「到底說了什麼」吧?(搞中文的不引用比較好的版本總是給人「沒那麼專業」的感覺)其他如版式、行款、牌記、字體甚至墨色與插圖等等的,雖也屬於版本學研究的範圍,但對一般人來說沒那麼重要。

研究目錄幾乎就等於是對古代中上層知識系統「架構」的研究。分類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如何分類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想法(哲學上也很重視分類的概念,Aristotle和Kant都各有提出自己有名的categories),官修史志的目錄大略就可以反映出一代人的知識架構。而目錄體系/體制的演變就代表了從古至今知識系統的擴展與演進的情形(不只是六七四之變,其下子目的演變是更重要的;不只增加,也有消失或合併的部份),不同的知識系統也會有不同目錄系統,如佛(經論律)道(三洞四輔)目錄就與儒家的四部分類不同。當然對一般研究者而言,各學門內各種的「專科目錄」是最實用,查找研究成果最為方便的一種入門指引書,什麼互著別裁的對一般人而言是不重要的。《書目答問》與補正是屬於舊式中國學問體系的目錄,除了中文專業與古文獻專業的人以外,看了對他也沒什麼幫助,頂多是知道些古籍的佳本、堪用的本子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