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透析
摘要: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随意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语言暴力”,导致网络空间充满各种语言暴力内容,给大学生正常使用网络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网络暴力事件涉及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语言暴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大学生现象透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互联网所把持,互联网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但是,各种语言暴力也充斥网络的每个角落,大学生更是网络语言暴力的积极参与者,从制造到传播,每一个流程都能看到大学生的身影。

一、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本质及现象
(一)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本质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语言暴力源于战国时期,孟子为了反对杨朱的“人人为己论”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曾经在《辟杨墨》中这样写道“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不过当时的社会传播效果没有现代这样这么明显。

后来到了三国时期(三国演义)有“诸葛亮骂死王朗”充分证明了语言暴力对人们的严重伤害。

然而,在网络社会今天,网络舆论的力
量更加强大,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

笔者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暴力事件的收集、分析、总结,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大量网民对某一具体事件中的具体对象发起的一系列具有侮辱性、攻击性、煽动性的言论,从而影响此对象及其亲友的正常学习、生活,并对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的事件,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社会软暴力,是语言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但是网络语言暴力本身虽是语言的一部分,他要比传统的语言暴力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拥有更强的攻击性,其内容形式比传统的语言暴力包含的更加广泛,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手法还包括了表情、图片、音频、视频等。

(二)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1 肆意谩骂以及使用人身攻击语言,很多“知名人士”因为犯过一些小过错,被爆出来以后,很多都会在网上被诽谤和攻击,如网络上的李开复的学历门事件、最毒后妈事件、等遭受到很多人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

再如“药家鑫”事件中的李玫瑾就因为为被告人药家鑫辩护了几句,她的各种资料就被人肉了出来,其学历被人质疑,接着是将她的名字改得不堪入目,她以后每发一条新微博,都会引起网络中的一阵骚动。

2 散播谣言。

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上散播的一些网络事件在没有正式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传播和发布,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危害
(一)对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危害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这一代人其个性比较多元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产生各种矛盾,而同时由于他们平时都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较难容忍与自我的观点不同,其自私和感性的一面就会爆发出来,一切感情用事,缺乏冷静思考,但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在现实生活中爆发实在是不妥,于是,他们就以网络为载体开始了他们的网络语言暴力表演,各种谩骂、嘲笑、讥讽,再加上一些看热闹的煽风点火,导致问题越演越烈,无法收场,甚至延伸到现实世界之中,引起流血冲突。

(二)对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危害
由于师生沟通不好或者是由于部分教师素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事件。

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般仅限于上课时,其他很少交流,与学生的联系十分有限。

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中遇到各种问题时,由于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对老师感觉不满,对老师产生偏见,于是学生就通过网络平台发泄对老师的不满,甚至是谩骂和侮辱。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自己问题的解决,还僵化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对学生与学校关系的危害
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对高校的影响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对于学
生提出的一些要求和建议不够重视,总是一推再推,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学生通过网络语言暴力的方法,来发泄自身内心
的不满。

因此,对于大学生网络暴力的产生,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还跟我们的教师以及学校自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教师和学校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端正自己的态度,坚持为学生服务为中心,相信有效化解学生与老师和学校的关系。

若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训,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一定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三、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预防
(一)让学生认识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和危害
当前我国网民现已达到五亿,遍布在qq、微薄、论坛等众多地方,其中大学生是这五亿网民中最为活跃的一帮人,自然也是网络语言暴力的主要群体,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已非常普遍。

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危害,让他们认识到网络语言暴力是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毒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对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看法,让他们通过日常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加强自身责任感,通过自我素质的不断提高,来约束自己在网上的言行。

与此同时,高校也应专门开辟出一块阵地,来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

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并通过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其中潜伏的各种问题。

将网络带给学生的所有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学校要设立各种校园意见栏、意见箱、以及教师在线等,为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难题。

通过定期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讨论、研究,了解学生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其实,很大一部分网
络暴力的原因是因为人们感觉到了不公平,只要学校能够积极开展各种互帮互助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能有效沟通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校园的文化氛围,只要学生们的不公平感降低了、人际关系融洽了,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就会大大降低。

从而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及时化解各种问题,引导健康的舆论环境。

(二)当今的网络事件发展形式主要从微薄、论坛、qq、sns网站等地产生
而大学生占据这些网络应用用户的很大比例,也常常是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一小撮人若发表一些过激的,不符合事实的言论,常常因为沉默螺旋理论而造成一场场风波。

通过以上对网络语言传播工具的认识,我们应让高校网站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环境的先锋,协同学生共同规范网络舆论环境和形式,这些网络舆论活动不仅包括线上的文明上网活动,还包括台下的互动过程。

其次,要加强活动的趣味性,光有活动是不行的,还要有趣味性,若没有趣味性是不会有人参加的。

其网络语言大赛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学生们文明、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语言交流活动,让同学感受文明上网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关注,通过这部分网络这一部分网络先锋人物,来带动全校同学文明上网。

从而为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强网络监督体系建设
除了一些意识观念的引导转变之外,还要给学生们施加一个外在的压力,才能有效控制学生的言行。

自然这个控制过程,是通过外部尽管体系进行的,但绝不是干涉学生的言论自由。

没有约束的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有的话,那只能是网络语言暴力,充满语言暴力的世界怎么能说他是言论自由呢。

只有有约束的言论自由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当前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尚不健全,迫切需要加强网络舆论,有关个人隐私以及相关立法仍然存在较大的欠缺。

对于网络上的人肉搜索以及提供人肉搜索的平台仍然没有相关的
法律来明确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处于法律真空地带,这也网络语言暴力提供了生长的空间。

对于一些故意策划或者参加策划一些网络语言暴力的媒体机构,要给予及时,严肃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除了以上法律法规的完善外,高校还应和其他各部们联合,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体系,通过ip地址管理,上网账户管理,上网权限管理,网络实名制等方式,来控制网络适用范围。

有效约束学生的不良言论,对于在网络上因为网络语言暴力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严肃处理。

对于出现特别严重问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绿色过滤软件或者有专人监管的网络语言暴力监
管制度来加大网络语言暴力的监管,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从源头上防范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总结
当前的混乱的网络社会,虚拟的网络空间,各种各样的信息混在
其中,同时多种网络语言暴力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从多个渠道,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各种力量,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及其表现,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明上网培训以及其他多种措施,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明上网的习惯,同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金芳孟子四书五经详解[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美·诺尔·纽曼民意一沉默的螺旋发现之旅[m],翁秀琪,等译,台北:远东出版社,2010
[3]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吴正国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初探[j]_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4:110
[5]陈华安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j],德育探索,2007,5
[6]王玮网络暴力:高校德育工作者怎样应对[j].实践探索,2009,7
[7]王书栋《网络大字报——游走在道德和法律间的病毒》,中原新闻网,2009,5
[8]王玮网络暴力:高校德育工作者怎样应对[j],实践探索,
2009,7
[9]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