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养生药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淺談中醫藥養生藥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 主治醫師 許毓芬
前言
『醫食同源』的觀念是為許多民眾接受,因中 藥有許多可歸類為食品,食物提供營養攝取的 同時,其實也涵蓋某些食物可治癒疾病或輔助 改善病情的能力,也就衍生臨床上適當運用中 醫中藥的養生及治療以求身心平衡,減少疾病 的發生
中醫是指『中國傳統醫學』,其實中醫的更高 意涵是一種『中庸的醫學』,也就是藉由各種 飲食、藥物、運動調養攝生,以祈求身心健康 。
甘味:甜味,具有補虛強壯、緩和肌肉痙攣疼痛及調補 脾胃功能。
辛味:通常有發汗、驅除寒氣、行氣止痛、祛濕及開胃 效果,但是如果過時辛辣則容易出現燥熱現象。
鹹味:則有溫補肝腎、瀉下、滋潤、通便、軟化硬塊結 節的作用。
淡味:則具有健脾利水、消除水腫、協助排尿的功效。
慢性疲勞症候群養生飲品
疲倦是日常生活中因為各種活動、腦力激盪或體 力勞動後必然有的現象,所以每天要有足夠休息 睡眠與營養攝取,通常可以獲得調適,短時間內 消除疲勞感
基本體質判別原則如下表:
體質類型
體徵表現
適宜性味及治則

容易怕冷畏風,疲倦感,臉色白 溫熱性藥物
或蒼白,手足易冷容易腹瀉或軟
便,喜歡熱飲

怕熱,易口乾舌燥,煩躁易怒, 寒涼性藥物
易便秘,面色紅赤,舌質紅

燥熱甚,便秘口乾口苦,甚至容 寒涼性藥物
易口臭,呼吸音粗,講話聲音宏
亮,舌苔偏厚

可用藥材
當歸、肉桂、桂枝、黃耆、人 參、薑、桂圓
不斷工作、夜間加班、休息或營養不足,終至於 無法獲得改善,於是症狀不斷累積下來,這些患 者初期的症狀總覺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頻打 哈欠、全身無力、甚至四肢酸痛,這就是慢性疲 勞的先兆。
如不及時改善,接著可能出現失眠、淺眠、多夢等睡眠 障礙,有時出現腹痛、軟便或便秘、血壓不穩定、口乾 舌燥的等自律神經失調情況,身體抵抗力相對減弱,而 又接受一堆現代化體檢都顯示正常,找不出病因。部分 更嚴重的慢性疲勞患者還會有出現大腸激躁症、消化性 潰瘍、健忘、焦躁、憂鬱、頭暈、情緒化、注意力難集 中等實質上造成生理或病理變化,因此早期自覺前述徵 兆,就應提早防範。
當歸、肉桂、桂枝、黃耆、人 參、薑、桂圓
中藥或食物都有其特定的屬性,以中醫分 類是依據藥物本身的效用推定其性質:
『四氣』:寒、涼、溫、熱四種性質
『五味』依口感味道或作用分成酸、苦、甘、 辛、鹹五種味道
食物或藥物的屬性的不同是因為藥物本身 所含成分差異,成分的不同也就會影響藥 物作用的效果。
【醒腦明目飲】
材 料:天麻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芷二錢 枸杞三錢 沖 泡 法: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沖入1000㏄的
或者有些人過度或必須長時間腦力激盪,導致 供應心腦血量、醣份不足,就必須加以補充體 能。
當初期出現相近症候或工作性質狀況雷同,不 妨於上班時沖泡一杯適合自己的茶飲!
【益氣保元飲】
材 料:人參三錢 黃耆三錢 甘草五分 沖 泡 法: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沖入1000㏄的
熱水即可。若容器偏小,可將劑量水量減半,上下午各 沖泡一杯。 功 效:補氣提神,並能增加免疫力預防感冒。 適合對象:氣虛、脾虛體質,平時容易疲倦、懶言、或 講話語音低微有氣無力,腸胃機能也較差。 適合季節:屬上述體質不分季節都可使用,但若有高血 壓或燥熱者夏季不宜飲用,冬季可減半劑量飲用。 注意事項:容易口乾舌燥、便秘者不宜;如容易亢奮或 夜間睡眠不佳者建議午後喝回沖的茶,不要喝第一泡, 以免因為人參有提神作用影響夜間睡眠品質。
食膳養生原則
飲食以時 食宜熟軟 因時調節寒熱 食時所宜
虛實寒熱辨體質
中醫所稱的『辨證論治』簡單的解釋就是 藉著個體或疾病發展的症狀表現性質藉由 望聞問切四診蒐集各項診察結果予以歸納, 分類成各種『證型』,再依其證型屬性予 以適合藥性的中藥加以治療,如此方能對 『證』下藥,取得療效,臨床治病是醫師 的專業,但是一般民眾運用各種養生藥膳 時,也應初步瞭解當時體質及身體徵候表 現,方能使藥膳獲食療改善身體情況
食療與藥膳
善加運用食物的氣味屬性作為疾病療養者為 食療
利用中藥與食物共同烹調而成的美味佳餚, 可治療或預防疾病,視為藥膳
不論食療或藥膳都是需要長期服用方可達到 所謂『療效』,否則只是一種輔助性效果。
中醫「養生」是指調養生息,涵蓋運動、 氣功、食療藥膳等,藉由這些適當的調整, 以維持健康的身心。坊間多數人認為養生 就是進補,其實這觀念是該修正的,因為 「補法」只是中醫治療學上的八種方法之 一,是民間最為廣為使用的方法
四氣
寒涼的藥物或食物:皆具有清熱、瀉火或 解毒的效果,亦即可減輕或消除體內熱象, 只不過涼性作用略次於寒性
溫熱的藥物或食物:具有溫補身體,驅除 寒氣減輕身體寒象的作用。
五味
酸味:具有收澀的作用,該類藥物多半有生津開胃,收 斂止汗的效果。
苦味:則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消除煩躁功用, 因此多用以消除身體燥熱或濕熱過重的現象。
出現一系列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同時,還是要經由醫師診 察以排除可能的一些疾病如:癌症、自體免疫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中醫看慢性疲勞症候群
從中醫角度來探討慢性疲勞症候群,通常是包 括一般所謂體質性問題及臟腑陰陽氣血不平衡 所致
例如原本就屬虛寒性體質,因為體能不足以應 付日常生活運作,比一般正常人容易疲倦或產 生相對應的身心症候,
參鬚、決明子、金銀花、綠豆、 薄荷、菊花、桑葉、綠茶、白 茅根 山楂、參鬚、決明子、金銀花、 綠豆、薄荷、菊花、桑葉綠茶、 白茅根
氣虛 血虛 陰虛 陽虛
講話無力,精神萎糜,倦怠,便 溫熱補氣 軟,抵抗力差容易感冒,面色白, 容易出汗
體力差,容易頭暈目眩,指甲唇 色源自淡,面色淡白,皮膚也容易 乾燥補血補氣
由於津液虧損,因此相對會出一 些熱性現象,也容易口乾舌燥, 手足心熱,易盜汗發熱
滋陰清熱,涼潤藥物, 雖有熱象但不能單用寒 性藥物
陽氣不足,相對體質較陰寒,容 易怕冷畏寒,四肢冰冷等,與寒 性體質表現相同
溫陽熱性藥物
黃耆、黨參、人參、甘草、大 棗、西洋參
當歸、川芎、丹參、大棗、黃 耆、甘草黃精、熟地、枸杞、 阿膠 麥冬、玉竹、百合、阿膠、西 洋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