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状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3)信用评级体系和标准仍需提高科学性、严密性 信用评级至少必须做好三项工作,才能保证或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一是中国信用评级 业的问题和对策认真开展前期的产业、宏观经济研究,开展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研究;二 是在对具体信用评级项目开展评级中,认真做好企业和相关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三是在给 出信用等级后做好跟踪调查和研究。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评级机构比较注重具体项 目的工作,但其他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如产业分析中普遍存在搭便车问题,信用评级机构 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对新的金融工具的风险特点研究不够。在信用评级结果有效期内, 评级机构的监测体系要经常对被评对象的经营状况、信用程度进行跟踪监测,其中包括宏 观经济周期、产业兴衰、国际市场、政治环境等客观因素对企业盈利水平和信用状况的影 响。此外,从技术上说,我国一些评级指标体系比较有些过于机械。 (4)我国对信用评级的研究和应用还很不充分 从我国对信用评级的研究和应用看,我国对行用评级的研究和应用还很不充分,处于初步 阶段;不仅研究的深度不够,而且研究的系统性也很欠缺,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更谈不上对信用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对企业信用评级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银行以及一些信用评级的研究,信用评级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构架一套指标 体系以更好地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这些研究比较分散,也不系统。这一方面与我国的信 用评级业发展较晚,市场发育程度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对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重 视程度不够有关。因此,国内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方面以及企业信用评级管理 体制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5)本土化程度低,国际垄断形势严峻 正是由于我国债券评级行业发展时间短、技术落后、市场狭小而检验不足,导致实力同国 际知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相比有着很大的不足。而随着我国日益融入 全球经济圈,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纷纷进入通过谋求市场利益,同时国内企业也纷纷寻求 境外直接融资的机会,评级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也益发激烈。目前标准普尔、穆迪、惠誉 都已经在国内有了自己的办事处或分公司,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客户群体。对 于谋求国际融资的国内企业而言,这些权威评级机构的评级才真正有说服力,能够保证它 们顺利达到融资目标。而对于境内融资的企业来说,它们之所以选择国内评级机构更多是 出于成本和其他非市场因素的考虑。
• •
• •
•
•
2、初步发展阶段(1992~2000年) 1992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 场宏观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债券评级工作应作为债券发行 审批的一个程序,确立了评级机构在债券发行审批中的地位。 随后,新世纪、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大公、福建省信 用评级委员会(联合的前身)等外部评级机构相继成立,评 级业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评级技术也有较大程度的 提升。 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中国诚信证券评 估有限公司等机构从事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通知》, 认可了9家从事全国范围内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评级机 构。 评级机构在债券市场中地位得到明确,全国性评级机构在积 累评级经验、提高评级技术和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评级 原则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但由于债券市场产品仍相对单一, 债券发行规模存在一定波动,评级行业经过短期繁荣之后, 发展依然举步维艰。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另一类是20实际80至90年代因市场发展而成立的原来隶属 于或挂靠于各级人民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机构,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发展,它们正在逐步 从各银行中独立出来,或通过合作、或经济改制重组,纷纷 以新的姿态走向市场。这类机构原来主要依附于各银行,业 务比较单一,独立后其中的一部分真正走向了市场,但大部 分仍然服务于其原来挂靠的银行。目前,这类评级机构的数 量比较多,估计在数十家,不过,它们的业务范围较小,多 数属于地方性机构,因而市场影响力较小。 第三类是国外的评级机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 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中国加入WTO,一些国外知名的评 级机构和信用中介机构,也开始积极发展中国市场。穆迪、 标准普尔、惠誉等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办事机构等。
• •
2信用评级的作用[1]
信用评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可以为经济管理部门、 金融机构、投资者、商业伙伴提供客观、公正的资信信息,以加强管理、规 避风险、优化投资、促进销售、提高效益。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其作用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身份证”。客观地说,良好的资信等级 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金名 片”,它能够使客户和投资者放心地与之合作,以拓展市场,增加销售,实 现企业的较快发展。同时,资信评级有助于企业了解商业伙伴和竞争对手的 真实情况,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收集成本。 2.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通行证”。信用评级对于融资企业来说,, 就像经过品质认证所得到的标签。随着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特别是上 市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债券融资的规模会快速增加,信用评级通过为信用 良好的企业提供客观、公正的资信状况,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扩大 企业的融资范围,扩大投资者基础,促进融资的成功。 3.企业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对一个没有信用等级可参考的企业,外界 必然存在相对较高的信息不对称,致使该企业筹资相对困难。而相反,高信 用等级的企业较容易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得到投资者的信任,能够扩大融 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在资本市场则更是如此,级别高的融资者和级别低 的融资者之间利差会比较明显,级别高的融资者往往能降低融资成本,而级 别低的则融资不畅或需付出较大代价。 4.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信用评级可以说是对一个企业经营管理 水平全方位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让企业实实在在地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 和风险,以及因信用信息披露而带来的外在压力,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5.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加强有效监管。信用评级结 论涵盖了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在一定时期的大量有效信息,是判断一个企 业经济能力和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现状的重要信号,可以为管理部门的有效监 管,金融机构规避信贷风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
•
•
•
中国信用评级发展历史
• –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历史回顾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和规范与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 发展紧密相关。1987年,我国为规范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提出发 展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行业由此开始起步。2005年以后,债券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品种日益丰富,监管更趋规范,为评级行业快 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总体来看,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 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仍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回顾我国信用评 级行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初创序幕阶段(1987~1992年) 1987年,国家对企业债券实行统一管理,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 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体改委考虑到债券市场统一、规范 的特点,提出了在各地组建资信评级机构的设想。各地纷纷开始组 建信用评级机构,其中大部分机构为人民银行系统内相关部门组建 成立。1988年成立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独立 于金融系统外部的资信评级机构。1988年后中国经济的严重过热现 象迫使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清理整顿金融性公司的决定,1989年人民 银行总行下发了《关于撤销人民银行设立的证券公司、信誉评级公 司的通知》,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设立的评级公司一律撤销,业务 归信誉评级委员会办理。当时仅有沈阳、武汉等地设有评级委员会, 其他地区的评级业务暂时停止。1990年8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关 于设立信誉评级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确立了银行内部资信评 级的组织体系问题。至1992年底,资信评级进入了以组建信誉评级 委员会为基本模式开展业务的阶段,有关机构成立了全国信誉评级 委员会。在此阶段,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评级产品 相对单一。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问题
• 中国的信用评级业自1987年诞生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 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不断 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经济发展 的需求相去甚远。 (1)对信用评级的认识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对资本市场发育过程中信用评级业务重要性的认 识严重不足,没有将其视为提供有关投资信息的一种不可或 缺的手段。从企业信用评级方面看,由于参加评级与否属企 业自愿,如果信用评级不能给企业筹资、融资带来实实在在 的好处,企业当然没有要求进行信用评级的积极性。而如果 没有企业的需求,信用评级市场根本就建立不起来。事实上, 我国现有的信用评级结果根本不可能产生降低企业筹资成本 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这两个关键功能,这是不能真正形成信 用评级市场的根本原因。 (2)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立法仍然滞后 我国在相关的法规中虽然已经就信用评级问题做出了一些列 规定,但在培育市场需求、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分工与合作 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就目前来看,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资 本市场日益活跃,交易者很难单靠自己的力量获取充分完全 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只有依靠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然而我国缺乏统一的行
• •
•
3、酝酿发展阶段(2000~2004年) 200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以来,各部门、各 地区纷纷提出建设信用体系的规划。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了 资信评级在征信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债券市场相继推 出新产品,各监管机构从业务角度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其监 管范围,出台了多部对机构和业务进行规范的规章制度。 2003年5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保险公司投资 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并先后以〔2003〕74号、92号、 133号文的形式使中诚信、大公、联合、远东资信和新世纪 5家机构成为中国保监会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保险公司可 以买卖经上述评级机构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2003 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业债券发 行规模及发行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可以对企业债券 评级的为“2000年以来承担过国务院特批企业债券评级业 务的信用评级机构”,依照此规定,“具有企业债券评估从 业资格”有5家评级机构,即中诚信、联合、远东资信、大 公和新世纪。2001年4月和2003年8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先后发布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 和《证券公司债券管理办法》,上述国内主要评级机构出具 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评级报告和证券公司债券评级报告也获得 了中国证监会的认可,这些评级机构形成了中国评级业所谓 的“第一梯队”。
•
•
•
4、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5月,人民银行发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在银行间债 券市场推出短期融资券。2008年4月9日,为了进一步完善银行间 债券市场的管理,促进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人民银行公 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规定 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同年 4月15日,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 资工具注册规则》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期票据业务指引》等7项 自律规则和指引,并正式开始接受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期 票据的注册。 2007年8月,证监会先后发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和《证券 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包括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新世纪、大公、天津中诚信评估有限公司 五家评级机构被核准从事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公司债券评级业 务就此展开。 2007年10月,中国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有 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禁止商业银行以项目债为主的企 业债券等进行担保。气候,企业债券市场出现包括外部担保、股份 质押、资产抵押等多种信用增级方式,也出现了无担保的企业债券。 2008年1月,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化发展,扩大企业债券发 展规模,发改委发布《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 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企业债发行核准程序进行简化改革,有效地 促进了企业债券的发展。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成果
• 伴或成立随着我国信用评级事业的不断发展,评级业务范围 的不断扩展和延伸,以及业务操作方式的日益市场化,尤其 是在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后, 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中介机构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自1988年上海成立了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到目前为止,中 国可能有不到20家信用评级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从各评级机构的业务特点和业务范围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 下几类:一类是如联合资信、中诚信国际、大众国际等一批 从市场上发展起来的、运作相对比较规范、独立于任何机构 的信用评级公司,经历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后正在走向成熟, 其业务领域包括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金融机构、银 行信贷登记企业、担保公司、申请担保企业及其他工商企业 托的信用研究和信用评级等。随着全球信用评级理论及实践 研究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中国加入WTO,这类评级机构的 队伍还在不断壮大,目前,这类机构的数量不超过10家, 但真正在市场上比较活跃、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只有5-6家。
调查分析中国信用 评级市场状况
市场营销第三组
目录
• • • • • 1认识信用评级 2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史 3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成果 4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 5中国信用评级市场问题对策及解决方法
认识信用评级
• • 1什么是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社 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 考。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1902年,穆迪公司的 创始人约翰· 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后 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及各种评估对象。由于信用评级的对 象和要求有所不同,因而信用评级的内容和方法也有较大区 别。我们研究资信的分类,就是为了对不同的信用评级项目 探讨不同的信用评级标准和方法。早在1996年,美国著名 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就将美国和穆迪形容为两个实力旗鼓相当 的超级大国。“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 信用降级毁灭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