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常规 (2)
(一)灵活分组,明确分工 (2)
(二)提供有利讨论的场所 (3)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3)
(一)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兴趣 (3)
(二)要巧妙指点,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 (3)
(三)要学会认真倾听和文明发言 (3)
(四)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
1、培养小组集体,形成共同奋斗目标 (4)
2、课堂评议突出合作意识的评价,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 (4)
3、发挥团队的力量 (4)
三、要合适的评价和鼓励 (4)
(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5)
(二)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5)
参考文献 (6)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
进行小组讨论
陆秋逢 07秋小教
内容摘要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觉得要在小学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小组讨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要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二、要培养良好的讨论。三、要合适的评价和鼓励。
关键词:小组讨论合作常规讨论习惯评价鼓励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又是“活动单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因此,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要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来操作:
(一)灵活分组,明确分工
首先,在课前或课上,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如可以把学生分为合作讨论小组(一般由四个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或由学生自由组合,(即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小组)等。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组员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小组长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竞争机制,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竞争向上。记录员的职责是将本组经讨论达到共识的内容和组员发言要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讨论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如果讨论小组人数多还可配备协调员,监督员、资料员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等。每人担任不同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公平竞争,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二)提供有利讨论的场所
相对来说,单人单桌单列的课桌椅排列,用革命的眼光看,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这样的“活动场所”未免过于“戒备森严”,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我对学生课桌椅的重组煞费苦心,我认为由“秧田式”变为“品字形”或“圆桌式”,这样可以拓宽了信息的多路传递和反馈途径,促进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
论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因此,教师应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切实做好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一)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兴趣
小组讨论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只有在学生思考到一定程度时开展小组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及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前,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黑板跑了》的第一课时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讨论题:“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后壁当作黑板呢?”要求学生根据此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也给予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否则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应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先行预习,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要巧妙指点,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我常采用的讨论形式有三种:①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作中心发言人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补充,得出完善的答案,再有小组长归纳。②辩论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由组长综合归纳。③连锁式:小组成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的见解,由小组长归纳。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激发学生交流、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得到知识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要认真倾听和文明发言
在小组内交流时,要多采用轮流发言式,应在“主持人”的协调下,每位学生依次发表意见(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和提高。若经争论后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在交流中应认真倾听,注意力集中,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听懂别人说的重难点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不要因觉得乏味等原因就放弃或匆忙下结论,要带着问题倾听,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吸收和分享别人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成果。
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轻声交流,不影响其他小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可利用学生自私的一面,创设这样的讨论环境:“讨论出的结果可是你们组的秘密,千万别让其他人听见了!”这样几个人在讨论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把头凑在一起,声音放轻,生怕自己的小秘密被别组听见了,从而减少了小组间的相互影响,也确保了热烈有序的良好课堂气氛。并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发挥出最佳效果。
此外,还要加强激励机制。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勇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学会表达。必要时可要求写出发言提纲,相互了解对方的看法,特别是对于组内那些平时发言机会少的学生,教师就更要深入到小组中,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加以激励,使他们也有自我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和创业都离不开团队合作。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自发形成的,需教师精心培育。
1、培养小组集体,形成共同奋斗目标。在小组讨论时,要使小组学生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关注弱势群体,以其为中心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每个组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这样,使组内学生都树立起与小组荣辱与共的意识,促使学生乐于合作。
2、课堂评议突出合作意识的评价,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要求学生以小组名义汇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