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班氏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班氏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班氏试剂

班氏试剂,又叫本氏液(Benedict's reagent),也称本尼迪克特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或本尼迪特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其命名来自于一位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本尼迪克

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

(1)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③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作用原理:

斐林试剂是NaOH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进一步生成Na2CuO2,电离出的[CuO2]2-离子水解产生Cu(OH)2在碱性条件下和还原糖反应得Cu2O 沉淀。因为能够和CO2反应而不易保存。

班氏试剂是一种络合复盐,其商品名称为枸椽酸多羟基碳酸合铜(II)酸三钠-硫酸钠六水合物,化学式为

Na3[CuCO3(C6H5O7)]-Na2SO4-xNaOH-6H2O.在水溶液中不会和CO2反应,能够冷却结晶制成晶体粉末,需要时配制溶液即可使用。[CuCO3(C6H5O7)]3-阴离子直接在碱性环境中与-CHO作用。因此反应较慢。

在班氏液和还原糖作用时,

(4)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只适用于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的鉴定,不用于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的鉴定。

当然,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班氏试剂比较

苗树新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不尽相同。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是检验还原性糖的试剂,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成分也有区别,下面就从这几种试剂的使用原理、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简单总结。

1.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溶液和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溶液称为斐

林试剂乙,其浓度为;双缩脲试剂中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

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

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反溶液和溶液混合(将滴溶液滴入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2.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关于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可用下面的例题引出其异同点:例:你可用什么方法,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试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min~2min,若试管中溶液在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二: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三: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少许悬浊液(新制)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因斐林试剂实质上是新配制的溶液,所以方法二与方法三的实质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能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上题中检验的是葡萄糖)的存在,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③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与柠檬酸钠溶液和溶液混

合时,结合,生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

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

柠檬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数量有限,与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当然,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与醛基在沸水浴加

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班氏试剂的配制与鉴定结果

班氏试剂的配置 取无水硫酸铜1.47g,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ml,取柠檬酸钠173g,无水碳酸钠100g和600ml水共热,溶后冷却并加水至 850ml,再将冷却的150ml硫酸铜倾入即可。 鉴定糖尿的结果 沸水浴加热后的现象 葡萄糖含量(g/dl) 透明蓝色 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 微量,约0.5以下 加热1分钟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 少量,约 0.5-1 加热10-15秒后即出现土黄色沉淀 中量,约1-2 加热时很快出现多量砖红色沉淀 大量,约2以上 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比较: 首先,两者的配方不一样。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1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0.05gmL-1的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为: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Cu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其次,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

应产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三,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Na2CO3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无论利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两者反应现象一样25v;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与醛基有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三种糖的存在。 (1) 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0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L 的CuS0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可见用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性糖,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 利用银氨溶液:银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中含有 Ag(NH3)20H(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时Ag+被还原成金属银。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可见,银镜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结果是出现银镜。 2.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 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实验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为此反应利用的是斐林试剂中的Cu(OH)2产物作为弱氧化剂参与与还原糖的反应,而我们知道,Cu(OH)2是一种沉淀物质,放置过久沉淀过多则不利于反应,而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使溶液稳定、灵敏度高且可以长期使用,故更简便。 3.利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可以进行尿糖检测。 实验原理尿液中葡萄糖属可溶性还原糖,可以用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检验。 材料器具人体新鲜尿液,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班氏试剂。 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1mL班氏试剂,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 (2)再在试管中滴人2滴新鲜澄清的尿液,摇匀。 (3)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并持续2min~3min。 (4)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表5提示作出判断记录。混合液现象 —记录符号含糖量 混合液呈蓝色或蓝灰色 - 0.02g/100mL 出现浅黄绿色沉淀 + (0.1~0.5g)/100mL

高中生物常用试剂及其作用

高中生物常用试剂及其作用 1.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 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现配现用,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或者多肽(注意:氨基酸不和其发生作用)。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 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1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先A后B,A大于B)。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3.苏丹Ⅲ: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红色 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遇糖原变红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6.班氏试剂:由A液(CuSO4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NaCO3溶液)配制而成。作用及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但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7.甲基绿和吡罗红: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8.健那绿: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活体染色剂 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1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1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橙色变为灰绿色 13.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4.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色素受破坏。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18.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19.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纺缍体的形成。 20.氯化钙:增强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可用于基因工程 21.NaHCO3/ Na2CO3 Na2HPO4/ NaH2PO4:酸碱缓冲对→调节PH 22. 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23. 台盼蓝:细胞活性染料,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可以使死细胞变蓝 24.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25.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泡菜制作中测定亚硝酸盐(经酸化,重氮化)的含量,形成玫瑰红色 26. 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27.伊红美蓝:大肠杆菌黑色带金属光泽 28.酚红试剂: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检测,作用于氨,呈现红色 29.NaHCO3溶液: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试验中,用于提供CO2,或维持反应体系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主要区别 2.典型例题赏析 例1.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错解:A 分析:一般只看到了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可以鉴定还原性糖,所以选A。而忽略了婓林试剂乙液可被蒸馏水稀释到0.01g/ml CuSO4溶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故可以来鉴定蛋白质。 正解:主要考查审题的细心认真程度,“蒸馏水”是关键词。婓林试剂甲液、婓林试剂乙液可以来鉴定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 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4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0.05g/ml、0.01g/ml。根据题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来稀释而成。故答案选C。 例2.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错选:C 分析:很多学生误认为氨基酸含有肽键,能被双缩脲试剂鉴定成紫色。而红细胞中没有蛋白质。 正解:豆浆和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牛奶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多肽。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把它放在清水中,会吸水胀破,血红蛋白会释放出来。甲乙丙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能出现紫色。氨基酸中不含肽键。从中可以看出,双缩脲试剂是鉴定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等。正确答案选D 精选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的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的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3.1.2.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的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的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和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4ml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均成蓝色透明状。

测定次数 1 2 3 平均吸光度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取出后,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和U 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深。(如图一) 图一水浴后三支试管颜色图二分光计读数 S 0.185 0.184 0.185 0.1847 U 0.152 0.151 0.152 0.1517 结果计算:代入公式:血清总蛋白(g/L)=(Au/As)X蛋白质标准液浓度(g/L),得出结果:血清总蛋白=57.493g/L。 4.3.结果讨论 经查阅资料得: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0~80g/L,而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比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略低一点,本次结果得出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为57.493g/L,符合情况。 4.3.1.成功原因: ①本次试验的试剂混合水浴后出现了预期效果: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和U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深。B试管呈淡蓝色是因为B试管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所以呈现双缩脲试剂本来的淡蓝色,而S试管和U试管呈浅紫色是因为试剂中的蛋白质和双缩脲发生了双缩脲反应而呈浅紫色。 管号

双缩脲总蛋白试剂

双缩脲总蛋白试剂 简介: 双缩脲是一种用于分析蛋白质的方法,双缩脲反应的原理是在呈蓝色的碱性硫酸铜溶液存在的情况下,铜离子与肽键形成有色螯合的铜复合物,呈紫色。所产生的颜色密度与参与反应肽键数成比例。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双缩脲法测定蛋白浓度兼容性亦很好,不受大部分样本中其他成分的影响,但易受铜离子螯合剂影响,另外,对于血清总蛋白的双缩脲分析,胆红素、脂类、血红蛋白、葡聚糖具有一定干扰作用。Leagene 双缩脲总蛋白试剂由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等组成,在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是对蛋白质的精确定量分析试剂。 组成: 自备材料: 1、 酶标仪或分光光度计 2、 96孔板或离心管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蛋白标准配制液或稀释液加入到蛋白标准(BSA)中,充分溶解后配制成160mg/ml 的蛋白标准溶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溶解后的蛋白标准溶液应-20℃保存。特别提示:待测蛋白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蛋白标准也宜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 例如待测蛋白溶解于蔗糖中,亦取蛋白标准溶解于蔗糖中。一般也可以用0.9%NaCl 或PBS 作为溶解BSA 稀释液。 2、 将标准品按0, 1, 2, 4, 8, 12, 16, 20μl 加到96孔板的标准品孔,加稀释液补足。 3、 加适当体积待测蛋白样本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如果标准品稀释液与溶解待测蛋白样本的溶液不同,应在待测蛋白样本孔中加入20μl 稀释液;如果标准品稀释液与溶解待测蛋白样本的溶液相同,无需在待测蛋白样本孔中加入l 稀释液。 4、 各孔加入双缩脲总蛋白试剂。 5、 测定吸光值。 6、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蛋白浓度。 注意事项: 编号 名称 PT0003 PT0003 Storage 双缩脲总蛋白试剂 100ml 50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斐林氏法

总糖和还原糖测定方法较多,如3,5—二硝基水杨酸法、碱性铜试剂法、蒽酮比色法、斐林氏法等。这里只介绍斐林氏法。 一、目的 学习掌握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快速定糖方法。 二、原理 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能将Ag+,Hg+,Cu2+,Fe(CN)3-等金属离子还原,而糖本身则氧化成各种羟酸,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还原糖进行定量测定。本实验采用斐林试剂热滴定法,氧化剂是斐林试剂,它是由甲乙两种溶液组成,甲液中含有硫酸铜、次甲基蓝;乙液中含有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黄血盐)。当甲乙两液混合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作用形成氢氧化铜沉淀,由于溶液中存在酒石酸钾钠,它和氢氧化铜形成了可溶性络合物。 酒石酸络铜(Ⅱ)钾钠盐在与还原糖共热时,二价铜离子即被还原成一价的氧化亚铜红色沉淀。 此氧化亚铜与试剂中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亚铁氰酸络铜(Ⅰ)钾盐。 Cu2O + K4Fe(CN)6 + 3 H2O →K2Cu2Fe(CN)6 + 2 KOH + 2 H2O 亚铁氰化钾亚铁氰酸络铜(Ⅰ)钾盐 斐林试剂中二价铜的还原力比次甲基蓝强,因此所滴入的标准葡萄糖溶液首先使二价铜还原,只有当二价铜被还原完毕后,才能使次甲基蓝(甲烯蓝)还原为无色,测定中以此作为滴定终点。 在测定时先做一对照管(不加样品),用标准葡萄糖滴定求知一定体积斐林试剂中二价铜和次甲基蓝的量,即测定对照管消耗的标准葡萄糖量(A)。再做样品管,样品中还原糖消耗斐林试剂中一部分二价铜,剩余的量再用标准葡萄糖来滴定,即样品消耗的标准葡萄糖量(B)。将(A)减去(B)就可求得样品中还原糖量。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 ①山芋粉②广范试纸pH1~12。 ③吸管5毫升(×4),10毫升(×2)④容量瓶100毫升(×3)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修订本)的有关实验中用到了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二者都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但两种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及使用方法均有所不同,教材只介绍了斐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班氏试剂的配制和反应原理没做任何解释。班氏试剂是如何配制的?与斐林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有何不同?学生对此有较多疑问,现解释如下。 1.斐林试剂的配制、使用方法及反应原理 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和乙液(0.05g/mlCuSO4)组成,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使用时将等量的甲、乙液混合均匀,取适量加入待测液,此时溶液呈蓝色。沸水浴加热2min左右,即可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待测液中有可溶性还原糖。 甲、乙液混合时,生成了Cu(OH)2,而新制的Cu(OH)2在还原性糖的作用下,被还原为CuO砖红色沉淀。实验过程中,必须先把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使Cu(OH)2充分生成。如果先后或者分别把NaOH和CuSO4溶液加入到含有还原性糖的组织提取液中,其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使反应物中没有Cu(OH)2或者Cu(OH)2量不足,从而使还原性糖与Cu(OH)2的反应不能进行或现象不明显,影响还原性糖的鉴定。 2.班氏试剂的配制、使用方法及反应原理 班氏试剂一般用于尿糖的测定,有时也用于其他实验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配制方法:取柠檬酸钠86.5g和无水碳酸钠50g放入1000ml锥形瓶中,加水350ml,加热至溶解。另取100ml锥形瓶加入硫酸铜8.65g,加水约50ml,加

热溶解。待二者冷却至室温,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前液,随时搅匀,并补足水量至500ml。 使用时,取1ml班氏试剂加入试管,加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0.1ml,混匀后沸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溶液开始为蓝色,后来出现黄绿色、土黄色或砖红色沉淀,分别反映出患者尿液中糖含量的多少,结果见下表。 沸水浴加热后的现象葡萄糖含量(g/dL) 透明蓝色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微量,约0.5以下 加热1min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少量,约0.5~1 加热约10~15s即再现土黄色沉淀中量,约1~2 加热时很快出现多量砖红色沉淀大量,约2以上班氏试剂在配制过程中,当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由柠檬酸钠和无水硫酸钠配制的溶液中时,硫酸铜与硫酸钠和柠檬酸钠相遇,能产生出一种可溶性的又能离解出Cu2+的可溶性络盐,即柠檬酸钠此时能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形成,做了一种亲水性掩蔽络合物形成剂。 当利用班氏试剂测定还原性糖时,还原性糖在这种碱性溶液中能将Cu2+还原为Cu+,Cu+再与OH-合成黄色的CuOH,加热后,CuOH即变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O)沉淀。 综上所述,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在配制和使用上均有所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另外,斐林试剂不稳定,必须现配现用,而班氏试剂配制好以后可较长时间保存。

斐林试剂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班氏试剂比较 苗树新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不尽相同。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是检验还原性糖的试剂,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成分也有区别,下面就从这几种试剂的使用原理、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简单总结。 1.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溶液和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双缩脲试剂中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反溶液和溶液混合(将滴溶液滴入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2.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关于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可用下面的例题引出其异同点:例:你可用什么方法,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试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完整版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 的比较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主要区别 2.典型例题赏析 溶例1.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 4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错解:A? 分析:一般只看到了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 溶液)可 4 溶以鉴定还原性糖,所以选A。而忽略了婓林试剂乙液可被蒸馏水稀释到0.01g/ml?CuSO 4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故可以来鉴定蛋白质。 正解:主要考查审题的细心认真程度,“蒸馏水”是关键词。婓林试剂甲液、婓林试剂乙液可以来鉴定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 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 0.05g/ml、0.01g/ml。根据题 4 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来稀释而成。故答案选C。 例2.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A.甲、丁B.甲、乙、丁C.甲、乙、丙D.甲、丙、丁错选:C? 分析:很多学生误认为氨基酸含有肽键,能被双缩脲试剂鉴定成紫色。而红细胞中没有蛋白质。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二十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用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CO-NH-CO-NH2) 与二价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一反应称双缩脲反应。凡分子中含二个或二个以上酰胺基(—CO-NH2) ,或与此相似的基团[如—CH2-NH2 ,—CS-NH2,—C(NH)NH2]的任何化合物,无论这类基团直接相连还是通过一个碳或氮原子间接相连,均可发生上述反应。蛋白质分子含有众多肽键(—CO-NH —),可发生双缩脲反应,且呈色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肽键数量即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蛋白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 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 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三、实验试剂和器材 [试剂] 1 ?双缩脲试剂:取CuSO4 ?5H20.)和酒石酸钾钠.)以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加/ L NaOH 溶液300ml, KI ,然后加水至1000ml。棕色瓶中避光保存。长期放置后若有暗红色沉淀出现,即不能使用。 2. 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 10g/L 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 浓度1g/L 的A280 为来校正其纯度。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牛血清清蛋白用H2O或%NaCl配制,酪蛋白用L NaOH配 制。 [器材] 1. 试管:15X 150mm试管7只; 2. 1ml,5ml 移液管; 3. 坐标纸;

总蛋白检测试剂盒(双缩脲比色法)

总蛋白检测试剂盒(双缩脲比色法) 简介: 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对于生物体液(血清、尿液、脑脊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一般要基于如下两个假设:1、所有蛋白质分子由纯多肽组成,含氮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6%;2、体液中含有数百个蛋白质分子,每个分子对测定反应都具有非常相似的特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凯氏定氮法、沉淀法等。 Leagene 总蛋白检测试剂盒(双缩脲比色法)多用于人或动物血清、血浆、组织等样本中的总蛋白含量测定。双缩脲反应的原理是在呈蓝色的碱性硫酸铜溶液存在的情况下,铜离子与肽键形成有色螯合的铜复合物,呈紫色,所产生的颜色密度与参与反应肽键数成比例。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双缩脲法测定蛋白浓度兼容性亦很好,不受大部分样本中其他成分的影响,但易受铜离子螯合剂影响。本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离心管或小试管 2、 水浴锅或恒温箱 3、 比色杯 4、 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蛋白标准配制液或稀释液加入到蛋白标准中,充分溶解后配制成的蛋白标准溶液,配 制后可立即使用,溶解后的蛋白标准溶液应-20℃保存。亦可按自己试验要求继续进行稀释,如稀释至1mg/ml 。特别提示:待测蛋白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蛋白标准也宜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例如待测蛋白溶解于蔗糖中,亦取蛋白标准溶解于蔗糖中。一般也可以用NaCl 或PBS 作为溶解总蛋白标准品的稀释液。 编号 名称 TC0547 120T Storage 试剂(A): 双缩脲试剂 250ml 4℃ 试剂(B): 蛋白标准 20mg RT 试剂(C): 蛋白标准配制液 5ml RT 试剂(D): 双缩脲空白试剂(备选) 10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总蛋白测定试剂盒(双缩脲法)产品技术要求ruizhengshanda

总蛋白测定试剂盒(双缩脲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 1.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2主要组成成分

2.1外观

2.1.1 外观(液体单试剂) .R应为蓝色透明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校准液应为浅黄色透明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试剂盒标签标识清晰,外包装完整无损。 2.1.2 外观(液体双试剂) a)R1应为无色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b)R2应为蓝色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c)校准液应为浅黄色透明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d)试剂盒标签标识清晰,外包装完整无损。 2.2 净含量 R和校准液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示值。 R1、R2和校准液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主波长540nm, 副波长700nm处(光径1cm),试剂空白吸光度A≤0.20。 2.4分析灵敏度 测量1g/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A≥0.0010。 2.5 线性区间 在[10,110]g/L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 在[10,20]g/L范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2g/L;在(20,110]g/L范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

重复测定(45±5)g/L、(70±10)g/L和 (100±10)g/L的样品,变异系数CV%≤5%。 2.6.2 批间差 相对极差≤5%。 2.7 准确度 测定标准物质BW3627-2,测定值与靶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8 稳定性 原包装的试剂盒在(2~8)℃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 试剂盒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满后,检测2.3、2.4、2.5、2.6.1、2.7项,结果应符合各项目的要求。

班氏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比较

班氏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比较 李佑勇2006-6-23搜集整理 高中生物选修本第一章“血糖的调节”一节有一演示实验——尿糖的鉴定。该实验所用试剂为糖定性试剂——班氏试剂。由于该实验在现象和结果上与必修本“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完全一样,因此有的学生误认为该实验中的班氏试剂就是必修本中的斐林试剂。其实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两者的配方不一样。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和质量 浓度为0.05g·mL-1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0.05g·mL-1的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为: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Cu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其次,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 反应产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Cu(OH)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2 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三,两种试剂的反应的灵敏度和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 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灵敏度较高,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在实际中通常用于研究或者针对个别病人采用;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Na2CO3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灵敏度较低,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在实际中通常用于生产和大多数病人检验采用 当然,同学们在学习中要着重掌握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应,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无论利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两者反应现象一样。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得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得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得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得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得特点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得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得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得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 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得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得吸光度与蛋白质得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得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3.1.2.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 ;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 — 双缩脲试剂4。0 4。04。0

测定次数 1 2 3 平均吸光度 m,以空白管调零,测S与U管吸得光度; d。测定结束后,将比色杯中得样品回收进试管。 依据公式算出结果: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得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得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与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4ml得双缩脲试剂,溶液均成蓝色透明状、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取出后,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与U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得颜色比U试管得颜色深。(如图一) 图一水浴后三支试管颜色图二分光计读数 S0、1850。1840。185 0。1847 U 0、1520.151 0.152 0。1517 管号

总蛋白双缩脲法单试剂盒与双试剂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估

总蛋白双缩脲法单试剂盒与双试剂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估 目的探讨总蛋白双缩脲法单试剂盒与双试剂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9-A2文件的要求,以双试剂盒为参比方法、单试剂盒为待评方法,使用患者新鲜血浆标本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倚评估。结果回归方程Y=1.0064X+0.2168,相關系数r=0.9984,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均小于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所规定的总允许误差的1/2。结论总蛋白双缩脲法单试剂盒与双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差异临床可接受,其检测报告可使用相同的参考区间,但仍建议临床实验室使用双试剂盒检测患者样本。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s of the total protein biuret method single kit and double kit.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CLSI)EP9-A2 document,the double kit were used as the reference method,the single kit was used as the method to be evaluated,and the patient’s fresh plasma samples were used for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valuation.Results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Y=1.0064X+0.2168,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0.9984,the bias at different medical decision levels is less than the total specified in China’s health industry standard “WS/T 403-2012 Clinical Biochemical Inspection Conventional Project Analysis Quality Index”.Allow 1/2 of the error.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single kit and double kit of total protein biuret method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the difference was acceptable in clinic.The same reference range could be used for the test report,but it was still recommended that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should use double kit to detect the patient sample. Key words:Total protein;Biuret method;Bias assessment;Consistency 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是血清或血浆所含各种蛋白质的总称,临床上常通过双缩脲法(biuret method)检测血清或血浆TP含量及其组分,用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消化功能及肝脏合成功能等。相关文献表明,该方法对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出血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的诊疗和愈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1-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试剂盒的性能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厂家在TP测定单试剂盒的方法基础上开发了双试剂盒,以减小标本质量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颁布的EP9-A2文件[4]要求,使用患者新鲜血浆标本对单试剂盒和双试剂盒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探讨了两试剂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日立7600全自动分析仪;总蛋白双缩脲法测定单试剂盒与双试剂盒均由四川迈克提供,批号为1117041,仪器检测参数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设置;配套生化复合校准品由四川迈克提供,批号为0518061,量值严格溯

高中生物试剂及现象

高中生物试验中试剂和药品的作用如下: 1、斐林试剂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 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双缩脲试剂 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4、苏丹Ⅲ 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 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 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 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 (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是活体染色剂。 9、丙酮 是有机溶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时,用于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替代,不过提取色素时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10、层析液 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代用品:93号汽油、四氯化碳 11、SiO2、CaCO3 作用: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少许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12、碘液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报告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报告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老师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1、实验目的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的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的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 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3、1、2、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 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取3支试管,做好标记,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ml) B(空白) S(标准) U(待测)小牛血清(1:10) 0、5蛋白质标准液(1:10)0、9%Nacl 0、5双缩脲试剂 4、0 4、0 4、0a、各管混匀,观察各试管颜色;b、将各试管置于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观察颜色;c、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比色杯中,置于1100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槽内,在波长540nm,以空白管调零,测S和U管吸的光度;d、测定结束后,将比色杯中的样品回收进试管。 依据公式算出结果: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的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的小牛血清各0、

双缩脲蛋白定量试剂盒

仅供科研版本号:180330 双缩脲蛋白定量试剂盒 【产品组成】 【保存条件】 室温,12个月 【产品概述】 双缩脲是一种用于分析蛋白质的方法,双缩脲反应的原理是在呈蓝色的碱性硫酸铜溶液存在的情况下,铜离子与肽键形成有色螯合的铜复合物,呈紫色。所产生的颜色密度与参与反应肽键数成比例。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双缩脲法测定蛋白浓度兼容性亦很好,不受大部分样本中其他成分的影响,但易受铜离子螯合剂影响,另外,对于血清总蛋白的双缩脲分析,胆红素、脂类、血红蛋白、葡聚糖具有一定干扰作用。双缩脲法在10~160mg/ml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使用方法】 1、取1ml蛋白标准配制液或稀释液加入到蛋白标准(BSA)中,充分溶解后配制成160mg/ml的蛋白标准溶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溶解后的蛋白标准溶液应-20℃保存。特别提示:待测蛋白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蛋白标准也宜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例如待测蛋白溶解于蔗糖中,亦取蛋白标准溶解于蔗糖中。一般也可以用0.9%NaCl或PBS作为溶解BSA稀释液。 2、将标准品按0,1,2,4,8,12,16,20μl加到96孔板的标准品孔,加稀释液补足至20μl。 3、加适当体积待测蛋白样本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如果标准品稀释液与溶解待测蛋白样本的溶液不同,应在待测蛋白样本孔中加入20μl稀释液;如果标准品稀释液与溶解待测蛋白样本的溶液相同,无需在待测蛋白样本孔中加入20μl稀释液。 4、各孔加入200μl双缩脲试剂,室温放置10~15min。 5、测定540nm波长处的吸光值,如无540nm,520~562nm之间的波长也可。 6、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蛋白浓度。 【注意事项】 1、待测蛋白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蛋白标准也宜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否者待测蛋白与蛋白标准中所含非蛋白成分不一致,有可能导致测定不准确。 2、待测蛋白和蛋白标准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如果发现检测效果不佳,可以室温放置1h或60℃放置15min,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加深。显色反应也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如果浓度较低,可以适当延长孵育时间或在较高温度下孵育。 3、测定标准曲线时发现随着标准品浓度的增加吸光度或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样品中含有铜离子螯合剂。 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d10232629.html,/ 第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