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研究现状及前景

合集下载

低碳旅游的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低碳旅游的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低 碳 旅 游 的 内涵 与 发 展 背 景
变 化 大 会 ,各 国 提交 了本 国 的减 排 计划 ,并 就 新 的
气候 协 议进 行 了 商讨 。
低 碳 旅 游 是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进 程 中 产 生 的 一 种
全新 旅 游 发 展 理 念 ,是 由 可 持 续 旅 游 、生 态 旅 游 、
人类在 高度关 注 气候 变化 的进 程 中走 向 了低
碳 时代 ,为 了 应 对 能 源 危 机 和 气 候 转 暖 所 带 来 的
绿 色 旅 游 和 体 验 旅 游 等 转 型 升 级 形 成 的 一 种 旅 游
问题 , 国际 上 已经 兴 起 低 碳 经 济 研 究 。 作 为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旅 游 产 业 必 须 以
集成创新发展模式 。广义上说 ,低碳旅游是低碳 经
济发展 的具 体行 动 和必 然结 果 ,是 一种 促进 碳 循
环 良性发 展和保 障 生态环 境健 康 的责任 型旅游 发
展模 式 。狭 义 上 说 ,低 碳 旅 游 是 旅 游 主 导 理 念 转 型 和 旅 游 发 展 模 式 升 级 的 理 性 表 达 。低 碳 旅 游 不 仅 注重 旅 游 者 和 旅 游 地 的 利 益 最 大 化 ,而 且 更 加 注
( ) 低 碳 旅 游 的基 本 特 征 二
1 低 碳 旅 游 是 可 持 续 旅 游 的 主 题 深 化 。 可持 .
续 旅 游 将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论 应 用 于 旅 游 产 业 ,强 调 旅 游 活 动 的 开 展 既 满 足 当代 旅 游 发 展 需 要 又 不 对

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本 内 涵 、注 重 个 案 研 究 与 定 量 研 究 、注 重 能 源 消 耗 与 碳 排 放 的 研 究 三 个 建 议 。
关 键 词 :低 碳 旅 游 ;发 展 机 制 ;发 展 模 式 ;发 展 对 策 ;研 究 进 展
中 图 分 类研 究 过 程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为例 ,数据检索截止日期为 2012年3月 15 日。 从 研 究 成 果 的 整 体 看 ,关 于 能 源、 温室效应、碳汇、气候的参考文献总量大 ,但学术研究 成 果 总 量 不 足 2/5,与 旅 游 相 关 的 研 究 成 果 少 之 甚 少,不 足1%。选取6 个 与 主 关 键 词 “低 碳 旅 游 ”密 切 相 关 或 相似的 关 键 词———“气 候 变 化 ”、“气 候 变 暖 ”、“能 源 消 费”、“温室气体”、“碳 汇”、“碳 排 放”,检 索 发 现:中 国 知 网总库含有6个关键词中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献数量 累计94638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文献数 量 则 累计达37633篇,占总库数量的39.77%;6 个 关 键 词 分 别与“旅游”组合检索时,含有其中一个或两个以上关 键 词的文献数量累计仅有368篇,仅占中国学术期刊 网 络 出 版 总 库 的 0.98% ,占 总 库 数 量 的 0.98% 。
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森林旅游发展分析.pdf 136 政府主导型低碳旅游发展战略论析_.pdf 139 智慧低碳旅游新城发展框架研究.pdf 142 中国低碳旅游发展驱动力研究_.pdf 145
2013 年 4 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4期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基础篇 浅谈低碳旅游研究进展_.pdf 1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综述_.pdf 6 对_低碳旅游_概念的质疑与探讨_.pdf 12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低碳旅游.pdf 14 低碳旅游发展评价体系研究.pdf 17 低碳旅游概念辨识及其实现途径.pdf 19 低碳旅游经济中的绿色理念应用研究.pdf 25 低碳旅游消费观初探.pdf 30 构建低碳旅游模式_浅议.pdf 33 构建低碳旅游管理体系_.pdf 35 论低碳旅游的伦理价值趋向及实现途径_.pdf 37 现代文明与低碳旅游消费方式.pdf 41 二、地方篇 低碳旅游服务提供效率评价研究_以张家界景区环保交通为例_.pdf

基于低碳模式对湖州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基于低碳模式对湖州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第 21 年 第 1 期 00 2 ( 总第 3 4 ) 6期
商 业 经 济
S NGY I J HA E JNG I
No 1 2 0 . 2, 01 T tl .6 oa NO3 4
【 编 号】 10—0321) — 15 0 文章 0964(001 00— 3 2
基 于低碳 模 式 对湖 州旅游 业 发 展 的研 究
法律法规的制定 , 重视环境体系的检测, 进行碳补偿等 , 打造湖州旅游业低碳化的崭新名片。

方式的一次全新突破 ,是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行
动。低碳旅游为生态文 明导向下的旅游概述
f ) 碳旅游 _低 一
二、 案例 区背景
( 湖 州旅游 业概况 一) 湖州 市 地处 浙 江省 北 部 , 邻 上海 , 东 南接 杭州 , 西依 天 目山 , 太湖 , 无锡 、 北濒 与 苏州 隔湖相 望 , 是环太湖 地 区 唯一 因湖 而得名 的城 市 。湖 州 地处长 江三 角洲经 济发达
旅游 , 向来就与 环保存在 很大 的关联 。 有这 样一组 数 据: 短途 飞行~ 次 , 放 C 20 k ; 途 飞行一 次 , 排 05 0 g 长 排放
c = o g 使用 电脑 2 h 排 放 C  ̄5 k … …居住 酒 店 时 o8 k ; o 0, O 0g 使用 2 h中央 空凋 、 4 电视机 等排放 出 C : 0 就更 多了 。 面对
全球气候 变化 和低碳经 济 时代 的来 临 , 游 业作 为国 民 旅 经济 的一个 重要做 成部分 , 然要顺 应低 碳经 济 的内在 必
地区和沪杭宁中心地带, 交通便利 , 随着杭宁高速公路和 杭宣 铁路 的提 速 , 苏浙 皖和 申嘉湖 高速 公路 的建 成 , 沪 以

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极 贡 献 的旅 游 方 式 。王 辉 、 宋 丽 、郭 玲 玲 认 为 ,
通 的低碳 化在 实 现低碳 旅 游 的过程 中举 足轻 重 。许
多学 者 就此环 节 做 出了论述 。 虽 然学者 们 提 出的推广 低碳 旅 游 交通 的措 施各 有侧 重 ,但绝 大 部分 还是从 能 源类 型 和交 通 工具 上
同时也 让低 碳旅 游 逐步受 到 了学 术 界 的重 视 。虽 然 早 在这 之前 针对 旅游 业 与气候 变化 关 系 的研 究 已经 开 始 ,然而低 碳 旅游这 一概 念 被 明确 提 出并 作 为 研 究 对象 的起 步却 较 晚 ,通过 中国期 刊 全文 数 据 库 的
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的一个重 要信号 J 。由此 可见 中 国政府 对 于旅 游节 能 减排 的 重视程 度 。中 国低 碳 旅游 研 究 仍处 于初 级 阶段 ,通 过对这 一领域 研究 的综述 ,可 以观 察 中 国低碳 旅 游
4 % 。2 0 5 0 9年 1 2月 初 ,国务 院 关 于 加 强 发 展 旅
1 概 念 界 定
笔 者通过 比较 发现 ,学者 们 在研 究 低碳 旅 游 相 关 概念 时 ,均认 同低碳 经 济是 低 碳 旅 游 的基础 ,创
游业 的 意见 明确 提 出 ,大 力 推 进 旅 游 行 业 节 能 减
的研究 进展 和学术 动 态 ,并 从 中把 握 到今后 需 要 进

步重 视 的理 论 和实践 问题 。 同时 为 中外 低碳 旅 游
研 究对 比、低 碳旅 游 的定量 化 研 究 等进 一 步工 作 做 好 了资 料收集 和基 础研 究工 作 。 本文 的数据 基础 主要来 自中国期 刊 全 文数 据 库 (8篇 ) 2 、中国重 要 会 议 论 文 全 文 数 据 库 ( 2篇 ) 、 中 国重 要 报 纸 全 文 数 据 库 ( 4篇 ) 6 ,以 “ 碳 旅 低

河北省发展低碳生态旅游对策研究

河北省发展低碳生态旅游对策研究

业碳排放年增长 2 5 .%。其提 出的减排 目标是 , 在未来 1 ~ 0年 内, 5 2 将旅游业 ( 括相关 运输业 ) 包 的碳排放 总 量年增长控制在 27 .%以内 , 并最终 向整个行业 的碳 中 和方 向迈进 。
二、 河北省 发展低 碳 生态旅游 的意义
随着低碳经济理 念 的兴起 , 低碳 旅游也 逐步进 入 人们 的视野 。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 发展 中大 力减 少二 氧化碳的排放 , 以低能耗 、 倡导 低污染 为基础 的绿 色旅 游 。低碳旅游是一种绿色 生态 、 环高效 、 循 可持续 的旅 游产品生产方式 和消 费方式 , 种面 向未来 、 文 是一 健康
21 0 0年 1 1月
河 北 学 刊
He e a e cJu n l b iAc d mi o r a
No ., 01 v 2 0 Vo . 0 No 6 13 .
第3 0卷第 6期
河 北 省发 展 低 碳 生 态 旅 游 对 策 研 究
张 灿
( 北经贸大学 旅游学院 , 河 河北 石 家 庄 0 0 6 ) 5 0 1
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的旅游活动— — 低碳生态旅游 日渐
深人人心。
并积极实践 的生 活方式 。比如 , 人 出行 中携带环 保 个
行李 、 环保 旅 馆 、 择二 氧 化碳 排 放较 低 的 交通 工 住 选 具, 甚至骑 自行 车 、 徒步旅行 等。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 , 良生态是其优势 所在 , 优 但 当前旅游业 的发展依然面临生态环境 比较脆弱 和经 济 发展水平 比较低 的严峻局 面 , 因此 , 展低碳生态旅游 发 势在必行 。而要把开发生态旅游与保 护环境有机结合
[ 摘
要 ] 低碳 ” ‘ ‘ 旅游是 以低能耗 、 污染为基础 的绿 色旅 行 , 导在旅行 中尽量减 少碳足迹 与二氧化碳 的排 放 , 低 倡 是环保

低碳旅游相关政策

低碳旅游相关政策

低碳旅游相关政策
低碳旅游相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政策倡导旅游者采取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例如骑自行车、徒步、使用公共交通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制定绿色标准:政策制定绿色旅游标准,要求旅游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推广绿色旅游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3.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政策鼓励旅游企业研发和应用低碳、环保的技术和产品,例如节能环保汽车、太阳能热水器等,推动旅游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4.加大投资力度:政策加大对低碳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低碳旅游建设,推动低碳旅游产业的发展。

5.加强宣传教育:政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低碳意识,推动形成绿色旅游风尚。

这些政策旨在推动旅游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旅游现状及其问题1. 旅游业蓬勃发展,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许多景区因过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物种灭绝等问题。

2. 大规模旅游造成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大量人群涌向知名景点,在旺季期间,往往出现拥堵、长时间排队等情况。

如此庞大的人流量引发了饮食用品包装物等难以处理的废弃物。

同时,交通工具的使用也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污染。

3. 景区管理不善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由于客流集中在少数几个热门景点周围,这些地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面临空间不足、设施老化以及缺乏培训有素的工作人员等问题。

这也导致了游客在流程繁琐、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付出更高的门票费用。

4. 文化遗产受损为了满足商业需求,一些旅游景区不惜破坏文化遗产,挤压居民生活空间。

这种开发方式对于保护历史建筑、文物以及传统村落等富有价值的资源构成了威胁。

过度依赖旅游开发也会导致当地居民生活失去平衡。

二、解决旅游问题的对策1. 加强政府监管与规划为了防止不良开发和环境破坏,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并实施严格规划。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限制旅游项目数量和规模,并确保它们符合环保标准和可持续性原则。

2. 推广低碳环保型旅游鼓励发展低碳环保型旅游,在交通工具上推广公共交通系统,并提供优惠措施鼓励使用共享交通工具。

同时,在景区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并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3. 多样化旅游产品,分流人流为了减少热门景区的拥堵问题,可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往其他地区。

例如,推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以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负担。

4. 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

完善在线预订系统和智能导览设备,在优化服务流程的同时提供更好的体验。

同时还应增加保洁力度,维护好公共环境卫生。

焦作低碳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焦作低碳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的重要性 , 不 仅 是 为 了 自 己 的 利 益 也 是 为 了 不 剥 夺 后 代 人 的 权 益 。但 旅 游 企 业 、 旅 游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和 旅 游 者 对 低 碳 旅 游 的认 识 还 不 足 , 还 不 能 自觉 践 行 低 碳 旅 游 。 首 先 , 一 些 旅游企业没有完 全转 变观 念 , 只是 把 自 己 放 在 以 盈 利 为 目 而 没 有 想 到 应 负 的 社 会 责 任 。其 次 , 虽 然 焦 作 旅游业该如 何 实施 可 持续 发展 , 经 济 一 社 会一 生 态 协 调 发 的 的位 置上 , 展是关键 , 而实 行低 碳 旅游 方式 , 树 立 低碳 旅 游城 市形 象 , 市政府非常重视 低碳 旅游 , 但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在 实 施 低 碳 旅 是 实现焦作 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的根本途径 。 游 策 略 时 尚有 许 多 不 足 。最 后 , 焦 作 市 民 普 遍 的 环 保 意 识 相 对 来 说 比 较好 , 但 是 对 于 低 碳 旅 游这 种新 出事物 , 很 多 人 1 低 碳 旅 游 的 内涵 对 其 还 是很 陌 生 , 缺 乏 全 面 的 了 解 。 “ 低碳旅 游” 概念 的正式提 出 , 最早见 于 2 0 0 9年 5月 世 . 4 低碳旅游缺乏投 资。 技 术 不 足 界经济论 坛“ 走 向 低 碳 的旅 行 及 旅 游 业 ” 的 报 告 。 低 碳 旅 游 2 低碳化方式的 旅游 变革 涉 及到 开 发、 基 础 设 施 的 改 造 是生态 资源 , 环境 卫生 , 景 区里跑 来跑 去 的 一辆 辆 电瓶 车 , 交 通 工 具 的 改进 , 餐 饮 住 宿 生 产 环 节 方 式 的 改 变 和 低 还是 骑行户外 运 动 呢?在 2 0 1 0年 东 北 亚 地 区 政 府 联 合 会 建 设 , 旅游专 门委员会 年 会 上, 各旅 游专 家指 出, 所谓 低碳 旅 游 , 碳 减 排 技术 的 科 研 等 各 个 方 面 。 焦 作 旅 游 业 的 收 益 虽 可 但 除 了运 营 中 的 费 用 和 消 耗 、 设 备 设 施 的 维 护 和 后 备 资 是一 次科技创新 的 旅游 , 一 次 旅 游 从 业 者 合 理 整 合 旅 游 资 观 , 金 之 外 , 可 以 用 于 改 善 低 碳 旅 游 的运 营 方 式 资金 并 不 多 。 源 的旅 游 , 是 游 客 们 的一 次 特 色 旅 游 , 低 碳 旅 游 的 关 键 在 于 旅 游业 中碳 排 放 在 旅 游 过 程 的 各 个 环 节 之 中 , 要 想 控 制 碳 个 个 低 碳 细 节 就要有先进 的技术作为支 撑 , 而 我 市 的 低 碳 旅 游 发 展 本文认为低 碳旅 游 是指 在旅 游 发展 过 程 中, 通 过 采 取 排 放 , 基本上 是在学习发达 国家 的旅游 模式 , 在 碳 汇 技 低碳 技术 , 减排 、 固碳 , 宣传 低 碳 旅 游 消 费 方 式 , 树 立 低 碳 旅 比 较 落 后 , 术 上 焦 作 的 技 术 水 平 相 对 落 后 , 处 于 初 级 阶 段 。 游 形象 , 践行 低 污 染 、 低 消耗 、 健 康 旅 游 新 方 式 。 低 碳 旅 游 焦作市作 为资 源枯 竭 型城 市 , 于 是 走 上 由 黑 转 绿 的 旅 游 发 展 道 路 。焦 作 拥 有 丰 富 的 自然 资 源 , 旅 游 业 成 为 了其 重 点 开 发 的项 目 。 然 而 创 建 一 个 行 业 简 单 , 想 要 保 持 一 个 行 业的竞争优 势 就很 难 。焦作 旅游 业 正面 临着 发展 瓶 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旅游研究现状及前景 当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词汇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逐渐上升为全球性问题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毅然做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作为届时增加值占GDP6%、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①的旅游业注定应承担起必要的减排责任。分析其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旅游业本身是低碳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中有着先天优势。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8年旅游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人类活动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9%。②第二,森林、湿地、海洋既是推行碳汇机制的主要载体,又是旅游业中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可见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碳汇体的开发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第三,旅游业是窗口行业,有助于推动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并向世界有效展示我国在低碳行动的努力和成效。1

尽管旅游业被誉为低碳产业,但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耗费仍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占旅游业碳排量绝大多数的交通和住宿业,在节能减排上具有较大的空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大客源国,若仍按照传统的生态旅游方式运作,必将产生较多弊端。而低碳旅游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明确的内涵,是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国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旅游等时代主题,国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逐渐兴起。

1.碳排量计算。国外相关低碳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量的计算,涉及包括国际/国内旅行航空、游艇、旅游食品生产与销售、住宿业、休闲活动以及旅游者个人碳足迹等旅游相关领域。AndreasSchafera&DavidG.Victor(1999)设计了用于计算国内和国际旅行交通碳排量模型,并计算出各类旅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认为在工业化地区,飞机和高铁已成为出行的主要方式,自驾车旅行将在2050年呈下降趋势,若没有任何政策干扰,到2020年,旅行交通的碳排放量将止涨回稳;但在发展中国家,自驾车旅行仍持续上升,届时将成为所有旅行交通工具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2当然,就目前而言,占碳排量最大的仍属航空业。IngaJ.Smith&CraigJ.Rod-ger(2009)精确地计算出2005年以新西兰为旅行目的地及以新西兰为旅游客源地的国际航空碳排量,并指出,目前新西兰国内任何一个碳中和策略都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国际组织依旧面临着碳汇的巨大挑战。3除飞机外,游艇也成为新西兰的重要旅行交通工具,OliverJ.A.Howit,tVin-centG.N.Revo,lIngaJ.Smith&CraigJ.Rodger(2010)运用基于行为的自下而上测量模型来计算游艇往返新西兰的碳排放总量,研究还发现当对碳定价影响进行分析时,国际游艇旅行需求量相对于国际航空旅行需求量会有更为明显的下降趋势。4某些食品比其他产品会制造出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在旅游相关领域控制其使用量将对气候变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StefanGssling,BrianGarrod,CarloAal,lJohnHille&PaulPeeters认为对旅游业中的食品进行管理可以减少旅游业的碳足迹。5

如果说以上学者是对旅游业单个领域碳排放量的研究,那么以下学者则综合考虑了旅游者完成一次旅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SusanneBecken&MurrayPatterson(2006)综合考虑了交通、住宿以及旅游者的休闲活动这三大领域,分别应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型来测算新西兰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的碳排放总量,并比较了两个模型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6而Nae-WenKuo&Pei-HunChen(2009)则运用生命循环理论,计算出每位旅游者每次赴台湾澎湖列岛旅游所排放的各类杂物,研究发现,飞机是所有旅游交通中能源耗费和碳排量最大的,因此政府应想办法提升游客在澎湖列岛的逗留时间、减少其往来澎湖列岛的次数以降低每人次旅游碳排量。7

2.其他相关研究。国外其他相关低碳旅游的研究还包括碳补偿策略的探讨、国际性政策对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等内容。 SusanneBecken(2004)通过问卷调查分别采访了旅游者和旅游业专家对旅游业碳排量的看法以及相对应的碳补偿措施,调查显示,大约近一半的旅游者认为气候变化与旅游相关,而愿意植树的居然有48%,当然他们认为植树的利处有很多,并不仅仅是碳吸收这一项功能。而旅游业专家们认为气候的改变会对旅游业造成潜在的威胁,但不同意旅游业的石化能源消费以及随之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8征收碳税常常被认为是降低碳排量的有效方法,但RichardS.J.Tol(2007)的研究却得出碳税对于旅行行为的影响很小,他认为一旦征收碳税,远程旅游目的地和跨大洲旅游目的的游客量会大幅度减少,但其他中程旅游目的地人数则会增加。“欧美航空开放协议”(EU-USOpenSkiesAgreement)已于2008年3月正式实施。KarenMayor,RichardS.J.Tol(2008)调查从美国到欧洲的旅游人数变化以及相对应的二氧化碳排量变化,发现从美国到欧洲的航空乘客人数会随着机票价格的大幅下降而出现大于1%~14%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会引起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因为到除欧洲外的其他目的地的人数会相对应大幅下降。9StefanGssling,JohnBroderick,PaulUp-ham,Jean-PaulCeron,GhislainDubois(2007)探讨了相关组织提出的用于补偿温室气体排放的碳补偿/碳抵消策略,认为这些策略在计算碳排放量、补偿措施、价格水平、公司结构以及评估过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并进而研究了这些碳补偿策略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二、国内低碳旅游理论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数聚焦于概念解析、实现路径、低碳城市/低碳景区建设等定性研究层面。受国外研究影响,近年来,相关碳排量的定量研究也与日俱增。

1.低碳旅游概念解析。低碳旅游缘起于后工业时代,尚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刘啸(2009)认为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11该概念认为旅游六要素应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节能减排,以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可见,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在旅游目的地、旅游规模、旅游内涵上是完全不一样的,12发展低碳旅游可以明确努力方向、弥补生态旅游在旅游对象、旅游者、旅游过程上模糊不清的不足。13在谈到具体的节能减排上,蔡萌、汪宇明(2010)给出了更为清晰的定义: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14因此,低碳旅游是在保证旅游者旅游质量不降低甚至提升的前提下,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脱钩这一目标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15为什么低碳旅游能使旅游质量不降反增?周永博、沙润(2010)认为低碳旅游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寻求旅游活动方式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的结果,将催生出以低碳体验为基本吸引物的全新旅游方式。16

综上所述,作者将低碳旅游定义为涉及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门等多个主体,通过宣传教育、技术改进、机制设立等方式,实现旅游行为改变、旅游吸引物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最终达到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脱钩以及低能耗、低污染条件下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2.低碳旅游的实现路径。在考虑低碳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即如何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石培华、吴普(2010)1给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的基本思路:第一,狠抓重点环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第二,规划先行,从源头趋利避害。而在具体的措施方面,王辉、宋丽、郭玲玲(2010)提出旅游活动的细节约束、开展碳补偿活动以及增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实现低碳化的有效措施。17蔡萌、汪宇明(2010)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营造低碳吸引物(设计低碳旅游产品)、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两项措施,认为这几项是旅游业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为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14当然,为了合理控制、分担或转移低碳旅游体验的内部成本,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制度安排、低碳旅游观念培养三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16此外,廖忠明、王国权、卢志红、刘良源(2010)提出了“最佳低碳旅游运营模式”,即:因地制宜发展低碳旅游业;做好内合外联,产业共兴,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政府制定实施低碳化激励政策。12

3.低碳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的建设。除了以上从宏观方面提出的低碳旅游实现路径外,相关学者还就某个具体城市及景区给出了完整的低碳旅游建设方案。

在低碳景区建设方面,刘啸(2010)在其《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一文中勾勒出低碳旅游区建设的理想方案,该方案在选址、用地规模、规划布局、建筑规模、材料选择方面均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并提出在交通和行走、建筑、饮水、食用物品、取暖和煮食、娱乐旅游、垃圾处理等七个方面的低碳化方案。13王辉、宋丽、郭玲玲(2010)则以大连为例,在对岛屿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连海岛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采取碳补偿活动、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17

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黄文胜(2009)依据台湾坪林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创建低碳旅游景区,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实践低碳旅游行为,为创建低碳城市打好基础。18俞棋文(2010)则研究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低碳旅游开发模式。19而蔡萌、汪宇明(2010)指出低碳旅游城市应基于“减排、微排、中和”的技术经济原理,在充分揭示和认知城市“碳源、碳汇、碳流”机理和现状的前提条件下,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三低三高”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进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14

4.碳排放量研究。受国外研究影响,近几年,国内也逐渐兴起碳排量的研究。

侯文亮(2010)列举了包括UNWTO测算法、CDM基准线法、Kaya公式等国外相关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并比较了各测量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15罗芬、钟永德、王怀採(2010)认为旅游是旅游经营部门从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