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画牛名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名家画牛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究竟人类何时驯化牛,无从考证。古书记载最早是黄帝驭牛车;我曾见一幅“老君骑牛图”,太上老君的座骑也是这种双犄水牛。其实,以牛为驭的,不只是仙人道士,孔子当年就是驭牛车周游列国的。《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可见我们的祖宗早就把牛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了。

古代社会以农为本,人们似乎对牛倾注了更多的情感,文人雅士笔下的田园诗画,有不少是以牛为题材的。知名度高的就有韩滉、张藻、戴嵩等。而韩滉的传世作品“五牛图”,墨色沉稳,笔力雄健,形态各别,是无人不晓的千古名画。本文展示历代以来以牛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韩滉723-787 唐代

唐画家。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贞元初,官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治上要求国家统一,曾参予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画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子等动物尤佳。所作《五牛图》,元赵孟頫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和《文苑图》并存于世。

唐代韩滉(huàng)的《五牛图》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

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

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戴嵩唐代生卒

年不详

唐代画家。韩滉弟

子,韩滉镇守浙西时,

嵩为巡官。擅画田家、

川原之景,写水牛尤为

著名,后人谓得“野性

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

水之牛,水中倒影,唇

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

精微。明代李日华评其

画谓:“固知象物者不在

工谨,贯得其神而捷取

之耳。”与韩干之画马,

并称“韩马戴牛”。传世

作品有《斗牛图》。

右唐代戴嵩《斗牛图》

《斗牛图》纵44厘米,横40.8

厘米,绢本册页,墨色。现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

戴嵩是韩滉的学生,擅长画水墨的水

牛。图绘两条硕壮的公牛相斗,一牛

低头而以两角尖顶向对方的肚子,肌

肉鼓胀,四蹄撒开,急奔而来,可以

设想这一顶的力量之猛;而另一牛则

掉头离去,目光惊恐,气喘吁吁,落

荒而逃。全图纯用水墨,虽也勾线,

但已渐渐淡去。牛身通体染墨色,而

以墨色的深淡变化,体现出牛身的结

构以及运动时肌肉的紧张。用浓墨勾

画牛的角、蹄,点出眼睛、鬃毛。看

似色彩单纯,但仍能感觉到墨生“五

彩”,极其优雅。这样的画法,在戴嵩

之前似无,但也正是唐代画家王维倡

导的“水墨渲淡”的手法。两头牛的

形象、动态,无论是头、身体和四肢,

以及彼此间相互协调,都画得非常准

确,神态生动,场景激烈。历史上将

戴嵩与韩干并称“韩马戴牛”,这些唐、

宋间以写实著称的画家给我们留下了

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同样是用勾线

和墨染,他们的作品却呈现不同的风

格,或重勾勒,洗练洒脱,或重墨法,

凝重典雅。其要点在于以形传神,气

韵生动。

上图:戴嵩牧牛图下图:戴嵩乳牛图

上图戴嵩牧牛图

祁序公元11世纪北宋

江南人,生卒年不详。工山水、人物、花竹、翎毛,尤善画牛,有戴嵩遗风。工画花竹翎毛,兼长水牛及猫.《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画迹有《倒影牛图》《渡水乳牛图》、《斗牛图》《牧牛图》等44件。传世佳作有《江山放牧图》卷,绢本,设色,纵47.3厘米,横

宋祁序江山放牧图

115.6厘米,画面近处有耕牛16头,有从水中驮着牧童踱上岸者,有在水边饮水者,有在水中沐浴者,有在较着劲相斗者,有小牛犊追赶母牛者,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牧童有唱山歌者,有吹笛者,有在大声呼喊者,天真可爱,如闻其声,如同其乐;而湖水静澄,丛树苍郁,山冈起伏,小雨将霁,涤荡得天地间一尘不染,好一派江南锦绣河山,使人爱不释卷。整幅画面构图开朗,笔力劲健,卷前有金章宗完颜璟签题“祁序江山放牧图”,此为传世孤本,曾经清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李唐1066—1150

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教子图》、《清溪渔隐》、《长夏江寺》、《采薇》等图。

宋代李唐《乳牛图》

李唐画的牛今日已不多见了。《乳牛图》一直传为李唐之作,在传世的宋人画牛图中,似此图者不少,然如此图之精彩者却不多。画中一头大水牛从右边石坡向左奔跑过来,几乎奔出缣素。一头乳牛从右后方追随而至。大水牛背上卧着一位牧童,牧童招呼乳牛,乳牛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