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谈谈你的做法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就在低年级中如何来实施“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预习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缺乏高年级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广阔性。一个问题如果要求他们想很多解决的方法,那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样往往导致上课时间的拖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想到了预习,如果让低年级学生也能向高年级学生一样,课前做好预习工作,那么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体验,感悟,交流,操作活动,更好地掌握知识。刚开始,学生对于怎么预习一窍不通,因此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来读数学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多想想,书上这一种方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依据?除了这一种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吗?可以怎样来解决?这样给学

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来认识和判断问题。通过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为第二天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常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的动机,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在力量,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格外关注、观察格外细心、思考格外活跃、记忆格外牢固。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应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我一开始讲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路旁的人为什么笑?一个学生说: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又有学生说:他们摸的不是象的整体,而只是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来说清大象的全貌呢?怎样才能更好地观察一个物体呢?这样通过一个故事,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课本的方法,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的现象,这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大好时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多角度提问。例如在每一课新知结束,教师在练习中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谈谈:学习了新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又如,书上一些活动课,内容较多,但书上的问题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看到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学生很高兴去思考问题,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异常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探索,提高了数学素质,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操作与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心理学表明: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讨论交流。通过操作,交流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启迪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虽然低年级学生人比较小,但只要我们教师真心实意地把他们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他们充满信任、尊重,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为他们提供思考、发问、表现、创造以及尝试成功的各种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也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