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全社会的一个战略任务。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义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能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党组织作为培养人才,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如果所培养的人才,社会责任感基础薄弱,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影响社会主义的建设,还有可能颠覆民族、国家的命运。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

1.1 理想信念的缺失

富有理想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不少的大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容易产生理想信念模糊,容易限于功利目标,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他们普遍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自身的发展状态和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1.2 价值取向的缺失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判断、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逐步凸现出来,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常常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具体目标上,对“我”之外的事却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1.3 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的缺失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是新世纪大学生的主要职责。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重, 考试作弊,不爱护公物,节能意识淡薄,法纪观念不强,网络道德失范,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不少应该在中小学要解决的问题,在大学里依然存在,使得现在的大学教育通常要补以前的课。

1.4 社会主人翁意识的缺失

在理想追求上,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追求具体、实惠,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样子,没有真正把自己命运与社会、他人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没有把自己放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来看待,遇到问题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

2 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因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

原因;既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问题。

2.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开放多元、信息高速发展、高风险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独立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上逐利思潮的泛化与利益意识的强化,必然导致责任意识的弱化。由于信息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开放多元,网络空间不断拓展,使得社会交往的风险频发。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2.2 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学习好几乎掩盖了一切。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教育的水平在不断下降,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造成严重冲击。

纵观我们的教育,总是想培养在思想道德方面尽善尽美的人,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也忽略了个人利益对整体利益的影响。一方面,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另一方面,学校却很少倡导大学生关心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自己负责。结果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而且导致大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以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某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真空状态。1.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一方面体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国家教育部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司,而下属对口单位并不明确,有的省有高校工委,有的省(市)在教委下设思政处管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部委所属院校更是五花八门,有的部委根本未设思政司来管理所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院校德育工作只好自己对号入座,不利于上下形成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机制,更不利于宏观上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统筹和指导,也容易造成工作中的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另一方面,体现在体制不顺,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繁多,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规划。我国各大院校有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体制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拨付及校级领导分工上互不隶属,因此导致机构职能重叠、办事效率不高。

2.缺乏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队伍与高校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各司其职、各管一方,而且互不隶属。这样的体制和分工,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主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从事的是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实际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学历高,有比较深厚的学术和理论基础,但缺乏学生工作的实务经历,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停留于政治理论层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要求尚有差距,于是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断裂的“两张皮”现象。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往往普遍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缺乏系统全面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目前我国各高校辅导员的基本情况是: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

3.高校管理制度教化缺失

我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学生教育和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