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2《认识厘米》课件(15张PPT)
长(7)厘米
巩固应用
2.看一看,想一想。
012 34
(
)
0 12 34
(
)
(
)
巩固应用
3.量一量。
手掌宽约 ( 8 )厘米
一拃长约 ( 14 )厘米
一步长约 ( 60 )厘米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 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 )作单位。
•
看一看,填一填。
1.2《认识厘米》
探究新知 认识直尺。
0刻度
刻度线
0厘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长度单位
刻度数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探究新知 认识1厘米。
1厘米1厘米
1厘米 这是1厘米,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0厘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刻度:表示起点
探究新知 认识1厘米。
0
1 厘米
食指宽大约1厘米
0
1 厘米
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0
1 厘米
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探究新知 认识几厘米
( 5 )厘米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巩固应用
1.辨一辨,这样测量铅笔的长度对不对?为什么? 长(5)厘米
( 2 )步长1米
( 20 )块长1米
在合适答案后面的 里画“√”。
比1米高
比1米长
比1米矮 √ 比1米短 √
比1米高 √ 比1米矮
比1米长 √ 比1米短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课件《认识厘米》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一、教学内容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长度的。
2. 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厘米等于10毫米。
3. 学习如何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包括如何放置尺子,如何读取尺子上的厘米刻度等。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指、脚丫)来估计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测量验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 学生能够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能够正确读取尺子上的厘米刻度。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包括如何放置尺子,如何读取尺子上的厘米刻度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厘米标尺、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尺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估计它们的长度。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教师向学生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厘米作为一种长度单位。
3. 学习如何用厘米进行测量: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如何读取尺子上的厘米刻度,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来估计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测量验证。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厘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1厘米=10毫米)。
3. 用厘米进行测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桌子、椅子、书本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请用自己的身体部位估计一下教室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测量验证。
认识厘米完整版课件
认识厘米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认识厘米》这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厘米的定义、厘米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直尺进行厘米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厘米进行物体长度描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厘米的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物体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厘米的定义,以及如何使用直尺进行准确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多媒体课件、示例图。
学具: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情景,如测量书本、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描述长度。
2. 新课导入:讲解厘米的定义,介绍直尺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的长度。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厘米进行物体长度的描述,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厘米》2. 内容:厘米的定义直尺的使用方法长度测量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的铅笔长度,用厘米表示。
(2)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用厘米表示。
2. 答案:(1)铅笔长度:15cm(2)课桌长度:100cm,宽度:50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厘米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长度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用厘米表示,以提高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米、毫米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直尺的使用方法2. 实际物体长度的测量3. 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应用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直尺的使用方法1. 确保直尺平放: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保证直尺与物体表面平行,避免因倾斜造成测量误差。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1课时 认识厘米》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
情境导入
优翼
?
这块石头有多长?
尺子 量
探究新知
优翼
1
1庹 这块石头有2庹长。
优翼
这块布有5拃长。
优翼
这根竹竿有4个脚长。
1拃 1庹
1个 脚长
很久以前,人们用1庹(tuǒ)、1拃(zhǎ) 等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数字
找一找:在你的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
1 厘米
优翼
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优翼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1厘米有多长?用拇指和 食指比画出1厘米。
3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活动要求: • 动手量一量纸条的长度。 • 交流测量方法及结果。
做一做
看一看,铅笔长( 8 )厘米。(教材P4 上面的做一做)
优翼
巩固运用 1.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正确?在括号内画“√”。
优翼
√
2.量一量。
优翼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 手掌宽约( 一拃长约(
)厘米,一填。 纸条长( 4 )厘米。 纸条长( 2 )厘米。
4.哪些测量的结果对?在( )里画“√”。(教材P10 T10)
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有5拃长。
有3拃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 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有5拃长。
有3拃长。
统一长度单位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
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刻度优翼线
潘静《认识厘米》课件
潘静
潍坊日uǎn
三角尺
折尺
卷尺
学生尺
观察你的学生尺
1.小组内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猜一猜:
1厘米有多长?并用手比划一下。
3.你能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吗?
0刻度
kè dù
刻度线
刻度
1厘米
{{{{{{{
这都是1厘米
量一量你哪个手 指的宽大约是 1厘米?
约1厘米
约1厘米
约1厘米
色子宽约1厘米
约1厘米 约2厘米
找找手上的秘密
(1)量一量手掌宽 大约( )厘米.
zhǎ
(2)量一量一拃 大约有多长?
哪根纸条长?
蓝纸条 长! 红纸条 长!
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 •先动手量一量,再同 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 子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就是几厘 桌讨论:你是怎样量 米。
的?
8厘 米
(1)
(2)
(3)
1.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 数学书宽( )厘米。 2.用尺子量出 的长度。 中
怎样用这把尺 子量出这支铅 笔的长?
回家量一量你的 学习用品或者一 些生活用品的长 宽高·· ·· ··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课件
准备工具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确保刻度 尺干净、无破损。
对齐零刻度线
将物体的起点与刻度尺的零刻 度线对齐。
记录结果
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后 续使用。
测量实例:测量铅笔的长度
准备工具
选择一把合适的刻度尺,确保干净、 无破损。
02
放置刻度尺
将刻度尺放在铅笔上,确保刻度尺与 铅笔平行。
01
03
对齐零刻度线
05
总结与回顾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厘米的概念
测量实例
厘米是长度单位,用来表示物体的长 度或距离。
通过实际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加 深对厘米概念的理解以及刻度尺使用 方法的掌握。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 度,包括将物体的一端对准刻度尺的 0刻度,然后观察另一端对着的刻度 。
总结词
理解1厘米的定义是学习测量的基 础。
详细描述
1厘米是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短 距离。具体来说,1厘米等于大拇 指指甲的宽度,或者手掌的宽度 。
例子:生活中常见的1厘米的物体有哪些?
总结词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1厘米的长度。
详细描述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度接近或正好 是1厘米,例如橡皮擦、铅笔的厚度、 电脑键盘上的按键间隔等。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认识 厘米》ppt课件
目录
• 引入 • 厘米的介绍 •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实践练习 • 总结与回顾
01
引入
引入问题:我们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总结词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出测量工具和单位的概念。
引入单位:厘米(cm)
认识厘米完整版课件
认识厘米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认识厘米》。
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厘米的定义、厘米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直尺进行厘米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厘米的概念,能准确地区分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厘米的测量及应用。
教学重点:厘米的概念、直尺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场景,如测量书本、桌子、黑板的长度,让学生认识到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理解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和米。
(2)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如何读取刻度值。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1:用直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出示例题2:计算课桌的长度,使用厘米作为单位。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并填写在练习本上。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5分钟)让学生相互检查测量结果,并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计算教室的长和宽,使用厘米作为单位。
2. 答案:(1)身高:厘米。
(2)教室长:厘米,宽: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1)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如毫米、米等。
(2)探索长度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厘米的概念,熟练使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厘米的定义及其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直尺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如何准确读取刻度值。
《认识厘米》优质课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 高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 绩后,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 道,“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 一门满分,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 有些遗憾。”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认识厘米》课件
《认识厘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认识厘米》,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厘米的定义、厘米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厘米进行物体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符号表示。
2. 培养学生运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厘米的运用,尤其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厘米的定义,以及使用厘米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厘米尺、教学PPT、实物模型。
学具:厘米尺、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使用厘米测量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厘米的定义、符号表示,以及厘米尺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规则物体和一个不规则物体,现场演示如何使用厘米进行测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厘米尺测量指定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厘米的定义2. 厘米的符号表示3. 厘米尺的使用方法4. 测量物体长度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厘米尺测量家中三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测量不规则物体长度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测量?2. 答案:(1)略。
(2)因为不规则物体的形状复杂,从多个角度测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和测量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测量不规则物体时仍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等)进行测量,以及长度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厘米的运用,尤其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2. 例题讲解:如何使用厘米进行测量。
3. 作业设计:思考不规则物体长度测量的原因。
苏教版(202X秋)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优质课件
1厘 米
1厘 米
你还能找出1 厘米吗?
{ { { {5 6 7 8 9 1 0 1 1
这都是1厘米
用你的手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
•1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2021/10/212021/10/212021/10/21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2021年10月 2021/10/212021/10/212021/10/2110/21/2021 •1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2021/10/212021/10/21October 21, 2021 •19、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12021/10/212021/10/212021/10/21
×
.
0 厘 米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竖线——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刻度线 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0刻度——标志着开始 cm——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认识1厘米
0刻度: 表示起
点
0 厘 米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 的一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 的另一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1. 认识厘米 人教版(共36张ppt+内嵌视频)
1厘米
1厘米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1厘米可以写成1cm
学生尺上,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活中的1厘米
图钉的长度是1厘米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 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0厘米 1
2
34
5
6
7
8
9
10 11
0厘米 1
2
34
5
6
7
8
9
10 11
画一条长4厘米 的线段。
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 画到刻度“4”。
画线段时,一般 从刻度“0”画起。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从刻度“0”开始画,画 到刻度“5”。
哪条线段长?长线段 比短线段多多少厘米?
6厘米
9厘米
0厘米 1
刻度线 刻度
量比较短的物 体的长度,可以用
厘米做单位。
你能找出1厘米吗?
0厘米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厘米
1厘米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1厘米可以写成1cm
相邻两个数对应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 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0厘米 1
2
34
5
6
7
8
9
10 1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
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