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友谊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
“ 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 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
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
“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 ',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友谊”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三、“友谊”延伸的范围及领域在中国人看来,朋友间的亲密程度是较高的,朋友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互相依靠的合作关系。
美国人之间的友谊,大多数局限在某个领域,而不会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其他领域之中。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友谊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和老外做朋友,有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四、交友目的的差异在中国,交朋结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很少有人从一开始就想从对方那里获取利益。
中国人交朋友往往建立在有共同语言、志趣相投的基础之上,交朋友的目的相对单纯并且感性。
在美国,实用主义是美国人的独特信念,这种实用主义自然而然地反映在美国人的友谊观上,美国人找工作时的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你会什么,而是你认识谁”这反映了美国人“交朋结友”,其意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为自己未来的发展预留机遇和空间,以及增加自己的收入方面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建立及维系友谊方式的差异(一)建立友谊的差异中国人对建立友谊非常谨慎,也就是第一道心理防线是非常高的,所以当他们和陌生人见面时往
往比较谨慎,彼此之间要接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交流到了一定的深度,摸清
彼此的习性和脾气,发现彼此是志趣相投或是共同经历“磨难”之后才会在心里承认彼此是朋友,才会看重这段友谊。
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友谊意味着朋友间一生的信约,是要慢慢培养的,
因为友谊一旦形成就终身相随。
中国人所交的朋友必须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性格相近,否则就不能为
真正的朋友,只能算是点头之交,泛泛之辈。
而在建立友谊方面,美国恰恰跟中国相反。
美国人刚开始和陌生人建立友好关系时,内心的防线是非常低的。
但是当最初的这种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时,也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时,内心的墙体会不断升高,因为在美国文化中人们强调“隐私”和“独立”。
或许你在初次和美国人打交道时会觉得他们很友善、很热情,但如果你想
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把你当朋友看待了,你无疑要失落了。
友善并不代表友谊,真正的朋友之间的友谊需要时间的历练及奉献精神,
而这正是很多美国人所缺乏的。
(二)维系友谊方式的差异由于中国人的“互依自我构元”在社会环境中起了主导作用,因此一旦确定友谊,朋友相互之间就相互关心彼此依存。
因为要彼此依存相互联系,从而也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中国式的友谊交流
方式。
中国人友谊的保持,需要不断的互动,而这个互动就是不断的串门,拉家常,甚至一口气聊天几个小时。
并且对于中国人来说朋友之间的串门聊天是不需要预约的,因为这是“情不自禁”,而只要是朋友,随时随地都是受欢迎的。
但这些往往是美国人觉得很费解的习惯和方式。
美国人认为朋友就是说得来一起,说不来就分开,在他们看来,朋友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在一起。
在很多时候,“朋友”对于美国人来说,也仅仅意味着逢年过节打个电话祝福或问候一下,所以他们维持友谊的方式就仅仅只是时不时的举行聚会而已,他们不会没有约定就擅自上门做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六、对“朋友”期望值的差异中国人觉得给朋友帮忙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因此要蒙受物质方面的损失也是值得的,正如中国格言说的那样“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为了朋友甚至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朋友两肋插刀”。
中国人通常在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判断其是否为“真正的朋友”,正所谓“患难之交”、“患难见真情”。
中国人欣赏“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既是朋友也就不应该分彼此。
朋友之间应当“肝胆相照”,为了知己朋友,牺牲自身某些利益甚至生命也在所不辞,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而在遇到正经事的时候,中国人往往也会把交情因素考虑进去,很少能做到“公私分明”。
中国人的友谊讲究情深意重、重义轻利,人情味更浓一些。中国朋友更关心和在意对方、处处为对方着想、无微不至,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
因此,对朋友,中国人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
一些中国人认为的朋友间理所当然的事和自然而然应当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很多外国人非常不认可这个观点。
在他们看来,做朋友意味着彼此之间交流兴趣、爱好及思想;对双方而言,友谊更是一种乐趣、一种权利,而绝非责任和义务。
他人不会为你我承担其认为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即使是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美国人很少主动地向朋友寻求帮助,而更多地依赖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