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杂交育种技术审批稿

兰花杂交育种技术审批稿
兰花杂交育种技术审批稿

兰花杂交育种技术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兰花杂交育种技术

长期以来,兰花的育种以自然选种为主,自种子无菌萌发成功后,开展了兰花品种间、种间及属间的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在附生兰的品种改良上已获得了巨大成功。

据有关记载,人工杂种兰花约在4万种以上,而且还以每年1000种以上的速度增加。仅远缘杂交就已育成由7个属杂交产生的集体杂种。

利用杂交育种,可创造出新的株型、花色、花型、花序排列及分叉性、花朵寿命(切花及盆花)、增强香气、抗病虫性等。

兰花杂交育种程序

确定育种目标

选配杂交亲本

配制杂交组合

培养杂交种子

杂种后代的选择

优良株系的繁殖和鉴定

品种命名和登录

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

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是指要选育的新品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状。它是新品种选育工作的首要环节,是选配杂交亲本和选择杂交方式的主要根据。因此,育种目标是否可行直接关系到杂交育种工作的成败。

兰花的香味,花色、花型、株型、叶部性状、抗性等都是重要的育种目标。

同时,兰花育种的目标也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

亲本选配

亲本选配是兰花杂交育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亲本选配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l)选配的亲本应具有育种目标所需要的优良性状,且遗传传递力强。

(2)杂交双亲在地理上较远,在生态类型上有所不同。

(3)选配的亲本遗传传递力要强。

(4)选择亲本一般配合力要高。

在兰花亲本选配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l)选择种子易于萌发的品种作亲本,对那些种子萌发比较困难的兰花(如拖鞋兰),尤其需要注意。

(2)亲本应落实到具体的品种,而不是集体杂种。

(3)选择可育的兰花作亲本。

(4)避免选用第一次开花的兰株作亲本。

杂交种子的培养

杂交种子的培养是兰花育种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关系到兰花杂交育种工作的效率和成败。中国兰杂交种子培养比洋兰困难,杂交种子萌发需要的时间长,种子萌发率低,植株再生困难。

张志胜等对中国兰花远缘杂交种子培养结果表明:杂交种子萌发的难易随杂交组合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墨兰和大花蕙兰的杂交种子萌发容易,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而国兰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种子萌发难,种子萌发后形成根状茎。

兰花杂交育种始于19世纪50年代,是以基因型不同的品种进行交配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较为常用、效果较好的途径之一。1856年,英国兰花种植者JohnDominy成功地将一杂交植株培养开花,揭开了兰花杂交育种新篇章[1],至2004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上登陆的杂交种已超过11万个[4],而收稿日期:2007-11-28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A020200004-10)作者简介:张孟锦(1980-),男,

研究实习员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2

120

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速度增加。目前,常见的洋兰栽培品种几乎全是杂交种,包括了品种间杂交、种间杂交和属间杂交,其中卡特兰(Cattleya)30910个,蝴蝶兰(Phalaenopsis)24128个,兰属(Cymbidium)11538个[4]。中国兰花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其育种起步较晚,品种改良缓慢,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兰花产业的发展,国内一些研究者才开始新品种培育,何嵩等[5]报道了春兰(C.goeringii)×墨兰(C.sinense)的杂交获得成功;李芳等[6]报道了台兰(C.floribundum)×蕙兰(C.faberi)杂交组合;张志胜等[7]报道了墨兰×大花蕙兰(C.hybridium)、建兰(C.ensifolium)×蝴蝶兰杂交组合;朱根发等先后报道获得了墨兰×大花蕙兰[8]、建兰×纹瓣兰(C.aloifolium)[9]杂交后代;余朝秀等[10]报道了黄蝉兰(C.iridiods)×素花虎头兰(C.hookerianum)杂交组合。由于国兰杂交种试管苗生产率低,育种周期长等因素,其育种研究仍处于后代培育及筛选阶段,至今登陆的新品种寥寥无几。近几年遂着政府部门支持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兰花育种已逐渐开展起来,如汕头市农科所自1998年起引进蝴蝶兰品种并开展杂交育种,至2006年累计组配杂交组合500多对,种植杂交后代近100万株,已育成汕农凤凰等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广东省农科院花卉所已有4个蝴蝶兰2个大花蕙兰和3个春石斛兰新杂交种通过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国际兰花新品种登录

兰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兰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吴根良1,商世能2,沈国正1,孙 瑶1 (1.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310024;2.浙江省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23) 摘要:综述了兰花的种子离体萌发、利用生化技术和分子标记进行兰花种质资源分类和种间品种间鉴别。同时概述了调控花色素合成酶、花器官形成、子房发育和胚珠发育以及构成建兰花叶病毒(CyMV)等特异基因分离克隆,以及转基因技术等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兰花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兰花;离体萌发;分子标记;基因分离;基因转化;育种 中图分类号:S682.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6)04-0115-03 兰花一般是指兰科植物(Orchidaceae),它是鲜花植物中 最大科之一,全世界约有800多属,25000多种,分布于世界 各地,大多数种类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中南美洲、非洲 和马达加斯加。我国的野生兰科植物约有173属,1240多 种[1],在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云南、台湾、海南最为丰富。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花卉,此外还有作为药用的天麻(G astro2 dia elata)、白芨、红门兰等和作香料的香子兰等,有极高的 经济价值。 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的兰科植物目前在国际、国内市场 上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利用我国的野生兰科植物,并拥有 和选育新的种源,才能在世界各国兰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 天占有一席之地。 1兰花种子的离体萌发 远缘杂交和品种间杂交是兰花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兰花种子萌发是兰花杂交育种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自然条件 下兰花种子的萌发率很低。 1.1共生萌发 Bernard在1899年首次分离出兰花的根菌,并用其感染 兰花的种子进行萌发试验,从而创立了兰花种子共生萌发的 方法。他指出:在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 真菌感染,它促进种子萌发就在于把胚和基质连接起来,形 成共生系统。在这个共生系统中真菌促进了种子的糖异生 及贮藏物质的利用,并在它开始光合作用前,持续提供营养 物质。我国兰科植物菌根菌研究发展很快,天麻菌根菌已经 应用于天麻种子萌发和人工栽培。徐锦堂等从天麻原球茎 中分离出紫萁小菇(Mycana osmudicola), 用天麻种子拌该 第一作者简介:吴根良,1963年10月 生,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花 卉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主持 完成的相关重要科研项目有国家重大 科技产业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科技示 范工程》专题一项;省级重点项目“切花 月季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开发”,“主要鲜切花新品种引种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曾荣获省市各类科技进步奖五项,现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名贵花卉卡特兰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 3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200462N08)。 收稿日期:2006-01-14菌,播种后种子的萌发率可达20%以上,为此促进了天麻的人工栽培。郭顺星等对白芨种子的共生萌发进行了研究,拌菌后的种子萌发率、原球茎和营养器官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郭顺星等对真菌在石斛(Dendrobium)种子萌发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种子共生萌发研究中,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如兰科植物菌根菌的种类和特点、兰科植物与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优良共生菌的筛选、兰科菌剂的研制等。 1.2非共生萌发 Bernard以眉兰(Ophrys)的块茎配制培养基,使卡德丽亚兰(Cattleya)与蕾丽亚兰(Laelia)杂交种的种子成功萌发,开创了非共生萌发的先例。随后,Arditti用非共生萌发对齿瓣兰(Odontoglossum)、蝴蝶兰(Phalaenopsis)、石斛兰、文心兰(Oncidium)等种子进行萌发研究,得到了正常的种苗。 兰花中有些种类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种子比成熟种子更容易萌发。仙人指甲兰(Aerides)、白拉索兰(Brassavola)、布鲁通氏兰、卡德丽亚兰、厚杯兰、树兰(Epi2 dendrum)、文心兰、蝴蝶兰、肾药兰和万代兰(Vanda)等10个属的19个种和15个杂交种的种子萌发试验证明,未成熟种子能很好萌发,最短的是在授粉后40~50d萌发。 对于萌发难度较大的地生兰,进行适当的种子预处理可以提高萌发率。段金玉等对兰属(Cymbidium)10种植物的种子离体萌发研究表明,用0.1mol/L氢氧化钠浸泡种子10~30min,能使多花兰(C.floribundun)、春兰(C.goeringii )、双飞燕(C.goer.)、线叶春兰(C.goer.var.serratum)、寒兰(C.kanran)、套叶兰(C.cyperifolium)等种子的萌发率提高10倍以上。 大部分兰花种子可通过无菌萌发方式发芽,而萌发率因基因型而异。气生兰及其杂交后代的种子萌发力较强,地生兰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即使同为蝴蝶兰不同杂交组合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发育也不同[2]。一般在种子无菌萌发过程中激素是培养基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有人认为卡德丽亚兰种子萌发可采用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3]。杨美纯等认为在MS、KC和花宝三种培养基中,MS最适合蝴蝶兰种子的萌发,香蕉汁150g/L可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率并促进幼苗生长[4]。 2兰花的分类鉴定 511 北方园艺2006(4):115~117 ?园林花卉?

兰花的种植方法

兰花的种植方法 兰花喜湿润,忌渍涝.盆土水分过大,易烂根和叶片发黄.浇水要见干见湿,冬季少水,最好用雨水和河水,用自来水要存放数日,浇水不要弄到叶片上.一般生长期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豆饼水,平时不施. 兰花性喜凉爽,忌高温,入冬放入室内注意通风,温度最好在10度左右,春季室外达10度时移到室外. 兰花喜阴,忌阳光直射,耐阴以墨兰最甚,秋兰次之,春兰夏兰需阳光略多一点,因此要根据品种严格控制光照量. 养兰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单靠简单述说很难凑效,需要阅读大量有关养殖和管理兰花的资料,掌握许多知识,并且通过实践,才能取得成效. 一、对栽培基质的要求: 野生兰花生长在背阴、通风、不积水的山地,因此栽培基质要求:通气、松软、漏水性好,呈微酸性。兰花唷?缁揭碎石土、红土砖碎石,也有人用带丛生杂草的土壤经火烤后成碎烤土,以上几种栽培基质都附合通气、透水、微酸等特点,且磷、钾肥丰富,可作兰花栽培基质,但要适当补充氮肥。近几年随着港台及国外养兰选进方法的传入,室内养兰得到较大推广,因此,采用水苔、珍珠岩、火山喷积石、颗粒砖块、颗粒仙土、颗粒泥炭等成为理想栽培的基质。它们的最大优点是便于水份管理和通气。 二、对温度的要求: 温度是生物生存发展的命脉。有生命的兰花,它的生存和发展与温度息息相关。温度适宜,它就生长繁茂;温度过高,它就生长停滞,甚至因闷热伤害而夭折;温度低了,它就进人休眠状态,过低了,它就会因为受到冻害而枯死。 (一) 兰花生根、发芽和正常生长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28度;2O?以下,虽可生长,但生长缓慢;28?以上,虽生长迅速,但也容易因气温过高而被迫进人休眠状

态。因此,每当气温高于32?时,则应采取加大遮阳密度、增加通风量和提高空气湿度的措施,以保证兰花有高速生长的生态条件。 (二)休眠的适温;兰花休眠期适温为昼温10,16?,夜温5,1O?。但春兰休眠期的适温应控制在10?以下、3?以上,才能度过春化阶段,保证正常开花。休眠期气温过高,虽可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增加发芽次数,但有容易早衰和缩短寿命的弊端。 (三)兰花可耐受的最低温度,春兰为-4?,建兰为-2?,墨兰为2?。 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全国各地很难有全年理想的温度,各地的气温也是不一致的,因此,要根据兰花对温度的需求,应进行必要的人工调节,创造适合兰花生长、休眠的温度。当养兰场所出现不利兰花生长温度时,碰到温度较低时,就要人工加温。兰场较小的话,可用空调、电热器、暖气等加温。如兰场较大,可安装暖气设备,用暖气来加温。在夏天,兰场的温度在30多度时,注意通风一般问题也不大,兰花也能抗一定的高。碰到温度特别高,那就要采取人工降温措施,可用空调、电扇、排风扇、地上喷水、面盆里放水、冷气等等来降温。 三、对湿度的要求: 兰花原生长在深山野林中,周围环境湿度较大,一般为75,一90,之间。兰花70%时生长良好,过干或过湿都易引发兰病。因此,室内外在空气相对湿度60-- 栽培要创造一个适于兰花生长的逐部湿度小气候。兰花下山之后(尤其是种在阳台或房屋平台上,如不采取加湿措施,棚内湿度多低于60,。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养兰场所的湿度,以达到合适兰花生长的温度要求,即75,左右,接近兰花原生地的环境湿度。这样兰花生长良好,叶色翠绿,有生气,发芽率高,叶面不起黑点,叶尾不焦黄,开花也多。

2017年彭阳万寿菊种植实施方案

2017年彭阳县万寿菊种植实施方案 为加快地方特色板块产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根据《彭阳县万寿菊种植加工综合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和产业发展重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发展模式,加快优新技术推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力推进地方特色板块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引导发展”的原则。把尊重群众意愿作为发展万寿菊种植的前提,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效益带动,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引导农户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景观梯田打造和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型产业,突出产业产品特色,增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三)坚持“三次产业融合,龙头带动发展”的原则。支持

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发展订单种植,新建鲜花收购站、初加工厂及深加工厂,就地加工转化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从全产业链发展中得到效益。 三、建设任务 2017年,全县计划种植万寿菊50000亩,其中孟塬乡11000亩,城阳乡8000亩,白阳镇7000亩,草庙乡6000亩,新集乡3000亩,小岔乡3000亩,王洼镇3000亩,古城镇3000亩,冯庄乡3000亩,红河镇3000亩;按照每种植3000亩万寿菊需新建一个鲜花收购站的要求,全县新建收购站16个,其中孟塬乡3个,城阳乡3个,白阳镇2个,草庙乡2个,新集乡1个,小岔乡1个,王洼镇1个,古城镇1个,冯庄乡1个,红河镇1个;在相对种植集中的区域新建万寿菊初加工厂2个,具体地点待定。 四、发展方式及重点环节 (一)发展模式。万寿菊种植由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分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行规模化连片种植、集约化生产管理、统一产品收购,每个种植基地面积原则不少于3000亩。 (二)任务落实。种植面积由企业与各乡镇签订种植协议落实,确保完成种植任务;种苗(种子)由企业统一提供,育苗(供苗)数量由企业与各乡镇签订育苗(供苗)合同,并按种子每亩不高于50元,穴盘苗、裸根苗每亩(2200—2500株)不高于200

中国兰花杂交育种的研究

摘要杂交育种是兰花育种最重要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已培育出10万多个洋兰新品种。中国兰花是兰花中重要的观赏种类,但中国兰花的杂交育种工作还刚刚起步。本文根据兰花杂交育种工作环节,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兰花杂交育种程序,并对各工作环节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国兰花;杂交育种:程序 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它以其优美的花型、丰富的花色、清幽的香气和高尚的品格,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在世界花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兰花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新品种的选育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比如新加坡兰花业的兴旺发达和我国台湾蝴蝶兰产业化的兴起都与其新品种选育工作的进步密不可分。 兰花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有多种,目前杂交育种是最重要的育种方法。到1995年,在《兰花评论》上登录的杂交种(包括杂交属和集体杂种)已超过10万个(Hunt,1995)。目前每年全世界用杂交方法培育的兰花品种超过3000个。 兰花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的种类以中国兰花为主,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也选育出一些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都是利用自然变异用选择育种的方法育成的,已命名的兰花品种在500种以上(陈心启、吉占和,1995)。近年来,不少单位已开展兰花杂交育种工作,有些单位(如四川农科院)也选育出了一些兰花新品种,但总的来说,中国兰花杂交育种工作还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科研结果,系统地介绍兰花杂交育种方面的知识,以推动我国兰花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 一、兰花杂交育种程序 兰花杂交育种和其它花卉一样,其育种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育种目标,选配杂交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品种登录和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但兰花和其它花卉不同的是,其杂交种子很小,没有胚乳,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因此需要通过共生萌发或试管培养的手段培养杂交种子,才能获得杂种植株。兰花的杂交育种程序见图1。 确定育种目标 l 选配杂交亲本 l 配制杂交组合 l 培养杂交种子 1 杂种后代的选择 l 优良株系的繁殖和鉴定 1 品种命名和登录

浅谈棉花高产杂交制种技术(一)

浅谈棉花高产杂交制种技术(一) 论文关键词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新疆棉区论文摘要杂交棉在新疆棉区的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种植的杂交棉棉种大部分是从内地引种,存在许多无法保证的因素。为使棉花杂交种子本地化,以确保棉种的纯度,降低成本,从播前准备、播种方式、田间管理以及操作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近年来,随着杂交棉在新疆的推广种植,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皮棉产量提高幅度较大。但是,新疆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棉种大部分是从内地引种,存在成本高、数量少、种子纯度无法保证等因素。为此,2006~2008年,农八师148团积极探索棉花杂交制种技术。1播前准备 选择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有滴灌设施及无病害的土地进行制种。制种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2hm2左右。制种田周围种植隔离带,隔离带以内不能种植其他品种的棉花,2~3km范围内不允许放养蜂群。由于杂交制种的亲本种子成本高,数量少,必须在播前把种子晒干,使种子内含水一致,发芽整齐,并将种子内混的瘪子、虫子、烂子、杂物等全部剔除干净,为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2播种方式 父母本种植面积比为1∶6。母本株行配置为(66cm+10cm)×13.5cm,母本理论株数为19.65万株/hm2,父本株行配置为(66cm+10cm)×9.5cm,父本理论株数为27.45万株/hm2。采用2m宽膜覆盖,1膜6行,精量播种。播种时间为4月15日。 3田间管理 采用干播湿出的方式滴水出苗,4月25日至5月10日为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棉花播种后10d左右即可出苗,待苗真叶出现定苗。拔除小苗留大苗,去弱苗留壮苗,原则上不留双苗。子叶期中耕1次。由于人为找花去雄,棉花生长相对较慢,加上制种田的成铃率很高,施肥又以复合肥为主,因此制种田一般不会旺长或疯长,若发现确实长势过旺,可对个别地块实施轻度化控。制种田严禁施用催熟剂,以免影响杂交种子的成熟度和发芽率。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重点防治蚜虫、棉叶螨,兼治其他害虫。 3.1灌溉 采用加压滴灌。全期灌溉11~14次,6月10日开始灌头水,每6~8d滴水1次,平均灌量375m3/hm2。要注意父本的水肥管理,气温超过35℃时浇水降温,以免花粉败育影响制种。 3.2施肥 基肥:三料225kg/hm2+尿素150kg/hm2;生育期滴肥:采用随水施肥,滴灌专用肥和尿素1080kg/hm2。 3.3打顶整枝 7月15日打顶,父本整个生育期不化控、不打顶,以促为主。从蕾期去除母本上的叶枝,8月2日开始清除母本植株上所有的花、蕾和赘芽。4制种技术 4.1制种前准备工作 提前1周要求制种人员留指甲,对操作人员严格培训,熟练后去雄达到20朵花/min。制种前严格检查父母亲本纯度,去除杂株、多头株,做到通风透光,同时便于制种人员操作和检查。在制种的当天,清除父母本已成的铃和开的花,此项工作在制种的全过程中做到随时遇到随时摘。区别方法:①去雄授粉杂交铃的萼片已被严重破坏或全部被剥掉,自花授粉成铃的萼片保留完整。②下午自花授粉成铃的萼片会变成红色。 4.2制种人员配置 制种田1d配置熟练工60~75人/hm2。为保证制种质量,采取定地块、定行、定人办法。同时派技术员对每天的制种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制定相应工作奖惩办法。

对万寿菊种植及加工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对万寿菊种植及加工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对万寿菊种植及加工情况的考察报告 根据县委书记徐建军同志的指示,我们莫莫格蒙古族乡成立了万寿菊种植和加工考察工作小组,同时邀请了“好雨”公司经理赵耕同志参加了考察。8月17日和18日我们分别到乾安县赞字乡和洮南市大通乡对万寿菊的种植和加工情况进行了考察。赞字乡副乡长高忠山同志、菊花厂副总经理游平泉同志、大通乡菊花厂副厂长沈杰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万寿菊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万寿菊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及经济效益 1、万寿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00㎝,全株具异味,茎粗壮绿色直立。单叶羽状全裂对生,裂片按针形且锯齿,上部叶时有对生。头状花序,着生枝顶,花茎可达10㎝,无限花序,花期为8月—10月,花色为黄色或橙黄色,庭院栽培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2、万寿菊栽培技术要点 万寿菊喜光,耐寒耐旱,在多湿气候下生长不良,对土地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为好。4月15日左右扣棚播种育苗,5月25日左右移栽定植,株距35—50㎝。施肥以“一炮轰”为主,每公顷施400公斤复合肥为宜,

重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铲趟两遍,株高40㎝左右时摘心,促进分枝。7月20日之后可以采摘鲜花。 3、种植万寿菊的经济效益 种植万寿菊每公顷可栽植3万株,每株可结50朵左右鲜花,每朵鲜花按20克计算,株产鲜花1公斤。每公顷产鲜花30吨。如果土地条件差或管理不好,每公顷可产鲜花15吨。如果土地条件好,管理好一点,每公顷可产鲜花40吨,每吨按600元计算,产值可达2.4万元,去掉生产投入,每公顷纯收入可达2万元,其收益是种植同等面积玉米的3—4倍,效益相当可观。 二、万寿菊加工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万寿菊鲜花富含叶黄素,是提取纯天然黄色素的理想原料。经专家分析,天然黄色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疗等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领域,对改善产品色泽具有重要作用,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添加剂。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天然黄色素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大,在国内外市场倍受欢迎,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天然黄色素是纯绿色产品,其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有害物质,是工业生产最理想的色素,必然成为人工合成色素的替代品。 万寿菊的鲜花经过发酵、压榨、烘干、制粒等工序可制

兰花育种计划书

杂交育种报告 题目:兰花杂交育种计划书指导老师:周开兵 班级:2012级花卉一班 学号:20120203310032 姓名:于济生

兰花杂交育种计划书 一、兰花杂交育种的目标 通过市场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蕙兰的花型较大,色泽淡雅,花瓣圆阔丰满,多有香气,且花期长。大一品是蕙兰中八大名品之一,具有高雅的幽香,绝佳的梅瓣,优美的叶态,较高的观赏性等。但是其花芽分化能力较弱,花朵较少,花期较短,经过长期栽培表现出抗性较差,栽培困难的缺点。薛利蝴蝶兰则开花数目极多,单株可超过百朵,且抗性表现较好。本次杂交用薛利蝴蝶兰和大一品蕙兰杂交,希望可以培育出开花数目多,花色淡雅,花期长,适应性强且有香气的新品种。 二、资源收集 通过对育种目标的分析,我选择薛利蝴蝶兰和大一品蕙兰做育种亲本材料。 蕙兰(Cymbidiumfaberi)又称九子兰、九节兰、夏兰。为兰科兰属的地生种。假鳞茎不显著,根粗而长,有分支。茎直立,高约30~80cm,叶5~9枚,长25~80cm,宽0.6~1.4cm。直立性强,基部常对褶,横切面呈V形,边缘有较粗的锯齿。花常为浅黄绿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一茎多花,常6~12朵,萼片长圆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花瓣稍小于萼片;唇瓣3裂不明显,中裂片长椭圆形,有许多透明小乳突状毛,端反卷,边缘有短缘毛,白色,有紫红色斑点[2]。花期3~5月。蕙兰原分布于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及西南广大地区,是

比较耐寒的兰花品种之一。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为兰科蝴蝶兰属,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为附生性兰花。蝴蝶兰白色粗大的气根露在叶片周围,除了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的作用外,还有生长和光合作用。新春时节,蝴蝶兰植株从叶腋中抽出长长的花梗,并且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素有“洋兰王后”之称。分布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 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稍肉质,常3-4枚或更多,上面绿色,背面紫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歪斜,具短而宽的鞘。 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达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分枝;花序柄绿色,粗4-5毫米,被数枚鳞片状鞘;花序轴紫绿色,多少回折状,常具数朵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的花;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3-5毫米;花梗连同子房绿色,纤细,长2.5-4.5厘米;花白色,美丽,花期长;中萼片近椭圆形,长2.5-3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钝,基部稍收狭,具网状脉;侧萼片歪卵形,长2.6-3.5厘米,宽1.4-2.2厘米,先端钝,基部收狭并贴生在蕊柱足上,具网状脉;花瓣菱状圆形,长2.7-3.4厘米,宽2.4-3.8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收狭呈短爪,具网状脉;唇瓣3裂,基部具长约7-9毫米的爪;侧裂片直立,倒卵形,长2厘米,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收狭,具红色斑点或细条纹,在两侧裂片之间和中裂片基部相交处具1枚黄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长1.5-2.8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渐狭并且具2条长8-18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课程安排1.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2.玉米杂交制种田的播种3.玉米制种田去杂去劣 4.杂交制种田的母本去雄 5.玉米大面积制种田实地参观与调查 6.玉米制种田材料收获 成绩考核100=平时表现40分+实验报告60分平时表现:出勤、迟到、早退情况及田间操作等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回答问题、收获与体会等。 实验一、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 试验目的:通过对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的学习,初步了解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各主要环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玉米杂交种生产必须保证质量(纯度、发芽率、净度、水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在整个杂交制种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隔离,规范播种,严格去杂去劣,做好花期预测及调节,及时去雄,收获前和收获后要及时降水,种子收获后正确存放,避免混杂。 一、安全隔离 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与作物隔离四种。隔离区采用四种隔离方式的安排方法如图所示。 为确保隔离区安全,在春玉米区一般采用空间隔离的方法。制种田除了要符合安全隔离条件以外,还要求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田块成片、方整。同时,管理要精细,力求达到高产。 二、规范播种 ? 种子处理:播前对亲本种子进行精挑细选,挑出与亲本种子不一样的种子,挑选后晒种,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二)播种: 地温要求:播种应在5厘米土层,低温稳定在10-12℃时进行;播期:一般在沈阳地区4月20日-5月15日,最适在4月25日-5月5日;在地温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早播。覆土:5cm;种肥分开:以防烧种;? 踩好底格子与顶格子:保证出苗。错期播种:制种田要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调整播种期,一般做法是按正常播期播种母本,错前或错后分两期播种父本 (三)调节播期 ? 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志是:母本雌穗抽丝比父本雄穗散粉早2-3天。当父、母本的花期协调,达到良好的杂交结实效果,则可以同期播种,不必调节播期。如母本开花期过早或比父本晚,就必须调节播种期。实行错期播种,要先播开花较晚的亲本,隔一定日数再播另一个亲本。错期播种的天数,因杂交组合杂交亲本生育期早晚、播种季节的天气情况、土壤等条件而异。对新引进的杂交种,必须事先了解和掌握双亲在当地生长发育进程及开花习性,确定错期,才能大面积制种,否则会由于父、母本花期不遇或错期不当造成杂交制种失败。 (四)调节播期的方法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内,生育期长的亲本在播种前一天晚上浸种与另一亲本同期播种。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上错期天数,按父、母本花期相差天数乘以1.5-2.0,所得的乘积即错期天数。 ?

兰花杂交育种技术

兰花杂交育种技术 长期以来,兰花的育种以自然选种为主,自种子无菌萌发成功后,开展了兰花品种间、种间及属间的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在附生兰的品种改良上已获得了巨大成功。 据有关记载,人工杂种兰花约在4万种以上,而且还以每年1000种以上的速度增加。仅远缘杂交就已育成由7个属杂交产生的集体杂种。 利用杂交育种,可创造出新的株型、花色、花型、花序排列及分叉性、花朵寿命(切花及盆花)、增强香气、抗病虫性等。 兰花杂交育种程序 确定育种目标 选配杂交亲本 配制杂交组合 培养杂交种子 杂种后代的选择 优良株系的繁殖和鉴定 品种命名和登录 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 2.2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是指要选育的新品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状。它是新品种选育工作的首要环节,是选配杂交亲本和选择杂交方式的主要根据。因此,育种目标是否可行直接关系到杂交育种工作的成败。 兰花的香味,花色、花型、株型、叶部性状、抗性等都是重要的育种目标。 同时,兰花育种的目标也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 2.3亲本选配 亲本选配是兰花杂交育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亲本选配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l)选配的亲本应具有育种目标所需要的优良性状,且遗传传递力强。 (2)杂交双亲在地理上较远,在生态类型上有所不同。

(3)选配的亲本遗传传递力要强。 (4)选择亲本一般配合力要高。 在兰花亲本选配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l)选择种子易于萌发的品种作亲本,对那些种子萌发比较困难的兰花(如拖鞋兰),尤其需要注意。 (2)亲本应落实到具体的品种,而不是集体杂种。 (3)选择可育的兰花作亲本。 (4)避免选用第一次开花的兰株作亲本。 2.4杂交种子的培养 杂交种子的培养是兰花育种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关系到兰花杂交育种工作的效率和成败。中国兰杂交种子培养比洋兰困难,杂交种子萌发需要的时间长,种子萌发率低,植株再生困难。 张志胜等对中国兰花远缘杂交种子培养结果表明:杂交种子萌发的难易随杂交组合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墨兰和大花蕙兰的杂交种子萌发容易,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而国兰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种子萌发难,种子萌发后形成根状茎。 兰花杂交育种始于19世纪50年代,是以基因型不同的品种进行交配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较为常用、效果较好的途径之一。1856年,英国兰花种植者JohnDominy成功地将一杂交植株培养开花,揭开了兰花杂交育种新篇章[1],至2004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上登陆的杂交种已超过11万个[4],而收稿日期:2007-11-28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A020200004-10)作者简介:张孟锦(1980-),男, 研究实习员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2 期 120 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速度增加。目前,常见的洋兰栽培品种几乎全是杂交种,包括了品种间杂交、种间杂交和属间杂交,其中卡特兰(Cattleya)30910个,蝴蝶兰(Phalaenopsis)24128个,兰属(Cymbidium)11538个[4]。中国兰花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其育种起步较晚,品种改良缓慢,直到

甘蓝高产杂交制种技术

甘蓝高产杂交制种技术 济源市园艺工作站李东锋 甘蓝,又称结球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2年生蔬菜,在我国南北均已普遍种植。济源市经过十多年的制种实践,已探索出了一套高产制种技术,使亩产由最初的40kg左右,稳步增加到现在100kg以上。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基地选择 一般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肥力较强、自然隔离条件良好的中性砂壤土地作为制种田。制种田必须与不同甘蓝品种、苤蓝、花椰菜或甘蓝型油菜田隔离2000m 以上。 二、播前准备 (一)确定播期 晚熟品种8月上旬播种,早熟品种9月上旬播种,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对父母本进行错期播种。准备好足够的亲本种子,筛选后置于干燥处密闭妥善保存。 (二)建造苗床 选择地势高燥、灌排方便、土质肥沃、近3年未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播种前7d建成长25m、宽1.5m的标准苗床畦,畦四周设排水沟。 (三)床土配制 播种前7d,将肥沃田园土与充分腐熟的厩肥按6:4的

比例充分混合,同时按每10m3混料加入1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过筛后每畦施入混料150kg、过磷酸钙2.5kg,均匀铺于苗床内,保持苗床面平整。 (四)床土消毒 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合,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比例混合,按每1m2用药8~10g与4~5kg过筛细土混合备用。 (五)播前浇水 播种前浇一次透水,待水渗下后,在床面撒一层2㎝厚混药细土,约2/3。 (六)苗床划格 将床面划成8㎝×8㎝或10㎝×10㎝网状方格,便于单粒穴播。 三、播种育苗 (一)单粒穴播 将备好的种子按每方格1粒种子进行播种,播后覆盖上1cm厚的细土,约1/3。注意父母本要分开播种,做好标记。 (二)适当遮阴 播种后出苗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或其他遮阴物,防止雨水冲刷和烈日曝晒。在80%苗出土时,早晚撤掉遮阴物;出苗7d后,完全撤掉遮阴物。遇到特殊

鱼类染色体研究进展

鱼类染色体研究进展 X 高 文(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综述了鱼类染色体在核型和显带技术研究及多倍体技术研究方面的概况和新进展. 关键词:鱼类;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显带;多倍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Q 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11(2005)01-0015-03 全世界现存鱼类有22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体现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在脊椎动物中,鱼类的染色体较小,数目偏多,研究工作难度较大,进展较为缓慢,但鱼类与人类生产、生活休戚相关.保护鱼类资源,进一步开发鱼类资源,发展鱼类养殖业造福人类,对其染色体的研究必将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在鱼类染色体核型、带型及染色体组多倍体研究方面成果及新进展做一概述. 1 核型研究 早期对鱼类染色体的研究,由于方法上的限制,进展缓慢.椐不完全统计,截至1980年,报道染色体核型的鱼类有1076种,到1985年已增加到1600余种[1].人们对鱼类染色体的研究,近些年发展较快, 仍偏重于核型分析.到目前为止,已报道染色体核型的鱼类有2100种左右,约占总数的10%[1~ 9].这些有染色体记载的鱼类主要集中在鲤形目和鲈形目,每个目都有150种以上,且大多数为淡水鱼类. 2 显带技术研究染色体的显带技术可以揭示染色体的精细结构,从而检测出同型染色体之间的细微结构区别,是染色体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染色体显带技术运用于鱼类染色体结构分析,推进了人们对鱼类遗传物质的深化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2.1 Ag-NORs 硝酸银特异地染色与NORs 结合的酸性蛋白,使该区域呈黑色.Ag-NORs 法应用于鱼类染色体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结果,成为研究鱼类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染色体进化的一个指标[2~8].多态性是动物染色体Ag-NORs 的一个重要特征.鱼类的Ag-NORs 一般只呈现数目多态和形态多态等2种表现形式,有些研究认为鱼类的这两种多态现象无个体特异性.因此关于Ag-NORs 的多态性一度被认为是rDNA 转录活性差异的反映,即有转录活性的NORs 方能被银染,失活的NORs 则不能被银染[9].然而,近几年有些研究表明,某些动物种内Ag-NORs 多态性的表现可能是遗传变异的产物,例如不同地理位置的红点鲑交配群的Ag-NORs 数目及分布多态的检测以及某些动物中Ag-NORs 数目及形态的个体特异性研究等文献都证实,Ag-NORs 多态性是可以遗传的[8]. 任修海等[8,10]对黄鳝进行了Ag-NORs 多态性及荧光显带的研究,发现黄鳝染色体Ag-NORs 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的数目多态、分布多态和形态多态现象.已证实黄鳝Ag-NORs 位置变化实质上是由于NORs 分布多态性,而不是Ag-NORs 的失活所致.Ag-NORs 多态性可以作为核型进化的指标来探讨近缘物种间或物种内不同地理居群间的关系.王蕊芳等[11]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鲫鱼染色体银染核仁组织者的比较,认为在鱼类进化中,随着NORs 增大和数目的增加,DNA 和rDNA 数量也随之增 第17卷第1期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2月 Journal of Ningde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Vol 117 No 11 F eb.2005 X 收稿日期:2004-12-03作者简介:高 文(1966-),女,讲师,福建福鼎人,现从事高校生物教学及研究.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 摘要: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兰花植株的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应用人工培养基,通过外植体的采集与处理、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接种、继代增殖以及驯化移栽等操作技术,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的无病毒植株,从而达到增殖扩繁的目的。组织培养技术是经济有效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方法,也是产生脱毒苗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组织培养兰花外植体试管苗 花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兰花为兰科属中的地生兰。其香味怡人,花色淡雅,品种丰富,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其也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较广的切花材料之一,兰花的切花生产,需要大批量的种苗,要获得优质高产,兰花种苗必须具备种性一致,生长齐一,长势旺盛的特点。在种苗生产上运用最广泛的是组培快繁和分株。生产实践证明,运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生产种苗,其长势旺盛,品种复壮,抗病性强,切花质量好,对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挽救珍惜濒危种类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单子叶植物中的一个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兰花根呈圆柱状,属肉质组织,茎很短,高度约为2~3cm,兰叶大多叶边全缘,有的略有锯齿。其花属于不整齐花范畴,总状花序。兰属植物的果实为蒴果,呈三角或六角形,俗称“兰荪“。 一、无菌培养物的建立 (一)培养容器的洗涤及培养基的制作 1.培养容器的洗涤 容器的洗涤是否干净直接影响组织培养的成败,为保证培养材料在瓶内生长健壮,在培养前期一定要对容器进行彻底的洗涤与灭菌。以达到“瓶壁锃亮、水膜均匀,不挂水珠”为标准。洗涤时用洗衣粉水洗刷,再用清水冲洗3~4次,干燥后备用。 2.培养基的制作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外植体的生长于分化。组培快繁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主要是MS培养基。母液要根据药剂的化学性质分别配置,一般配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激素类母液。其配置方法是先进行大量元素的配置,称量时应注意多余的药品不能回放在瓶中,应做其它处理。电子天平在使用时先对其进行调平,然后进行微量元素母液、有机物母液的配制。 当MS母液配好以后,则可进行培养基的制作,继之对琼脂和蔗糖进行称取、溶解,琼脂呈现半透明状时将糖加入容器中溶解,再加入事先吸取好的各类母液混合均匀后转入1L容量瓶中对其进行定容,然后根据培养基的要求对PH进行调整(PH值控制在5.6~5.8测定不得少于3~4次)。进行分装时,一般以培养瓶的1/4~1/3为宜,分装后立即进行灭菌。

万寿菊育苗技术

万寿菊育苗技术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蜂窝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00厘米,茎直立,粗壮,有分枝叶,叶对序,单生,花直径5-10厘米。春万寿菊生长势强,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高温酷暑,对土壤要求不严,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的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加工等行业,这种色素在国内外市场走俏,除此之外,万寿菊作为一种花卉在城市绿化中也受到重视。由于万寿菊生育期较长,所以在生产中为延长花期,增加采花次数,多采用育苗移栽技术。万寿菊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因此,万寿菊育苗技术是万寿菊生产中重要的技术环节。 一、育苗的准备 1.作床和扣棚 为增加大棚保温效果,增加棚内温度,提倡秋季作床,如果秋季没有完成苗床和苗棚制作的,要在当年3月10日前完成。大田每栽一亩地需苗床面积6~8平方米,亩用种量11.2克,苗床应多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腐殖土,要到未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取土,(如普施特、广灭灵、豆磺隆等农药。)腐殖土及腐熟土要过筛,床土配制比例为①腐殖土50%+腐熟有机肥30%+河沙20%;②腐殖土50%+园田土25%+河沙25%,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以防烧苗。

一般采用小棚育苗方式,苗床选用背风向阳的地方,以东西走向为好,宽度不超过1.3米,高度以0.6米为宜。棚膜最好选用提温、保温性能好的无滴膜,晚上要覆盖草帘或棉被。农村条件好的农户最好采用大棚育苗方式,大棚育苗要扣二层膜或在大棚内设一些小棚,在3月10日前扣上第一层膜,3月20是前将第二层膜或小棚膜扣上,以便保温。 2.床土消毒 扣棚前,把原苗床土清出10~15厘米,把配好的床土施入床内,床土厚度10~15厘米,床面要平整,底水要一次性浇透10厘米左右。配制好床土,要进行床土消毒,消毒方法一般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4克或敌克松4克兑水100倍均匀喷洒在床面上,然后立即扣膜密封,待2~3天后揭膜通风。 3.虫鼠防治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呋喃丹均匀混入苗床土或用50%辛 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洒苗床;防鼠可用80%氯敌鼠钠盐、大隆等鼠药,按说明使用。 二、育苗技术 1.育苗时期 一般在移栽前40~50天开始播种,即播种时白天棚内地温要稳定通过14℃时开始播种,我县适合播期为4月8日~4月12日,苗龄达40~45天时移栽;如需分苗(假植),可在此

动物分子育种及其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9-02-2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1204);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基金科研专项(2008HSYZX-SJ-07); 农业部鱼类生物育种实验室(2008NYBZS-07). 作者简介:池喜峰(198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鱼类育种研究.通讯作者:石连玉(1961-),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鱼类传统育种从1865年孟德尔提出其遗传规 律至今已有143年的历史,传统育种技术在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却出现了技术上的滞后,超长的育种年限已经造成育种行业的许多瓶颈问题,然而问题的出现总伴随着该行业相关技术的革新,一门新型学科———动物分子育种技术正在悄然兴起,并展现出极大的活力与应用前景。动物分子育种(Animal molecular breeding )是依据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理论,利用DNA 重组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来改良动物品种的新型学 科。狭义的分子育种仅指DNA 改组(DNAshuffling )[1] ;广义的分子育种则包括DNA 改组、DNA 改良和基因改组新技术等内容[2]。分子育种技术包括以分子 标记为主的基因组育种技术(Genome breeding )和基 因转移育种技术(Transgenic breeding),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不能创造变异,也不能在不同种间进行优良基因的传递,但转基因技术却能达到这个目标。两者的结合使得分子育种技术较传统的育种方法更能按照人的意愿快速进行物种改良,最近还开发了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分子设计,以实现分子育种的最佳方法。本文就分子育种技术及其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1基因组育种 人及相关模式动物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使 人们看到了基因组研究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的巨 动物分子育种及其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 池喜峰1,2,贾智英1,李池陶1,石连玉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摘 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动物的育种技术也在更新换代,新型的分子育种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 于各种动植物育种中,但在鱼类中起步较晚,然而发展却迅速,如目前已在遗传图谱构建、QTL 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分子育种的研究内容并结合当前科研动态介绍了其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分子育种;基因组育种;转基因育种;鱼类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吗:A Animal molecular bree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sh breeding CHI Xi-feng 1,2,JIA Zhi-ying 1,LI Chi-tao 1,SHI Lian-yu 1 (1.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Harbin 150070,China; 2.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animal breeding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renewed.New types of molecular breeding technology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animal and plant breeding programs.But it's late in the fish,however,showed a rapid development speed.For example,in genetic map construction,QTL localiza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This review showed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molecular breeding and introduced its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fish.Key words:molecular breeding;genome breeding;transgenic breeding;fish 文章编号:1005-3832(2009)02-0056-06 第22卷第2期2009年6月 Vol.22,No.2Jun.2009 水产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FISHERIES

万寿菊种植技术

万寿菊 一、前言: 1、学名Tagetes Erecta L. 2、分类:菊科、万寿菊属 3、原产地:热带美洲 4、植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株高20-90cm,茎光滑无毛, 绿色或棕褐色。叶对生,羽状全裂,裂叶披针形,具明显油腺点。头状 花序放射状顶生,具长总梗,中空,花径5-15cm,总苞钟状,舌状花边 缘皱曲,花色有金黄、黄、橙、橘红等色。瘦果,顶端有3刺毛,俗称 “尾”。种子大小约270粒/克。 5、生态特性:喜温暖、光照充足环境,稍耐寒,略耐荫,可耐早霜,较耐 干旱,生育强健。种子发芽适温20-25℃,植株生长适温15-30℃,根 据品种耐热性不同而异。 二、品种介绍: 1、帝印系列:一代交配种。早生,巨大花,花径约10-13cm,完全重瓣, 花瓣平整,非常多花,花期长。株型紧密,株高25-30cm,露地栽培35-40cm,适宜盆栽、花坛应用。本系列在温暖气候环境生长良好,宜春、秋季栽培。 2、丽金系列:一代交配种。早生,巨大花,花径10-13cm,花朵圆整,半 圆球型。花茎粗壮,耐雨性强。株高25-30cm,适宜盆栽、花坛应用。本 系列适宜温暖气候栽培,宜春、秋季应用。 3、四季系列:一代交配种。株高约20cm,花径约8cm,完全重瓣。花朵半 圆球型。株型紧密,整齐度好,开花一致。本系列适宜盆栽、花坛应用。 三、栽培管理: (一)、播种育苗: 1、播种时间: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播种条件 ①育苗介质:使用花卉专用介质“壮苗三号” ②光照:嫌光性种子,播后宜稍微覆盖介质,厚度约0.5cm ③温度:保持介质温度20-25℃,3-5天发芽 ④湿度:保持介质湿润及空气湿度85%以上,直至出苗 ⑤ PH值:6.2-6.5 ⑥其他注意事项:A、播种后轻压介质,使之与种子充分接触 B、为保证播种后空气湿度,可于育苗盘上覆盖透明塑胶布,俟种子发 芽出土,立即除去。 C、种子发芽后立即让其逐渐见光直至全日照,并迅速降低介质及空气 湿度,避免徒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