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起源和发展(讲)

合集下载

英语词汇的起源和发展.

英语词汇的起源和发展.

1、英语的各种变体(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欧洲国家的女王前往美国访问,到达芝加哥时,人们以接待君主的隆重的礼仪表示欢迎,一切顺利。

访问圆满结束,女王一行即将离开该市,芝加哥市长当然在场,在举行欢送仪式时,市长致颂辞,与会者倾听,市长热情洋溢,为表示友好,他说:The next time you come,bring the kids along.(下次来时把孩子带上。

)会场上的气氛突然发生惊人的变化。

有些人目瞪口呆,感到此语难以置信。

有人发出嗤笑声。

即使有王族在场,人们也忍不住要笑。

负责礼宾的人员个个面红耳赤。

美国人感到困窘,女王随行人员则颇为气愤。

怎么会发生这样举座震惊的场面呢?怎么会有人感到难以置信,有人感到好笑,有人会生气或发言呢?答案是:市长用了kids一词。

‘不能称君王的子女为kids(孩子),应称Princes(王子)或Princesses(公主)。

市长说的这句话相当于在中国对地位高的人说:“下次您老人家光临,带上您的丫头和小子。

”据说确有其事,但笔者无法核实。

此事可以说明: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或产生不同的效果。

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在不同社会中有不同的功能;即使在同一社会中,人们也使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体或变体。

一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节奏、词语和习语的选择及用法等方面都会体现出地区差别,有时,甚至在句法上也有地区差别,但不常见。

汉语和英语(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及澳大利亚英语)一样,也有地区差别。

如山西话、四川话和东北话在发音上就不一样。

山西人说“山西”的“山”字,n音不清晰,发音有点象法语的鼻音。

四川人把“解放军”一词中的“解”(jie)字读作nai,声调也有所不同,东北人则把“人”(ren)字读作yin等。

再举几个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和说法为例:“滚水”(gun fu“开水”——晋中方言),“打牙祭”(表示“吃顿好饭”——四川万言),“老鼻子”(表示“多得很”——东北方言),“贼”(表示“很”、“非常”,如“那灯贼亮贼亮的”——东北方言)等。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在唐诗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国诗歌又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形式──词。

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第一节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词,是配合音乐演唱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新诗体,所以,又叫“诗余”。

词即歌词,它跟乐府歌辞的辞是一个字,本指一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

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

这就是我们今天用以跟诗或曲对称的词。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

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还与酒令著辞有关。

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

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

敦煌词创作的早期性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初步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

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

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望江南》:莫扳我,扳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去那人扳,恩爱一时间。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敦煌词造意遣词保存了民间词的素朴风格,富于生活气息。

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事填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

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的景色,渔父的生活,都写得极其生动传神。

词汇的发展演变

词汇的发展演变

跨文化交流促进词汇创新
文化交流与借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语言之间的借词现象,使得不同语言的 词汇库更加丰富多样。
文化融合与词汇创新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融合现象也促进了词汇的创新,如“中西合璧 ”、“日式英语”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趋同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语言之间的趋同性逐渐增强,一些国 际通用词汇逐渐普及并被广泛使用。
英语借词现象
语言混合现象
在英语与其他语言交流过程中,出现了语言混合现 象,如“中式英语”、“西班牙式英语”等。
随着英语的全球化,许多英语词汇被其他语 言借用,丰富了各国语言的词汇库。
英语对各国语言的影响
英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对各国语言的词汇、 语法和发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时代新型词汇现象剖析
具体性
词汇多源于具体事物或现 象,抽象概念较少。
情感色彩
词汇中常带有强烈的情感 色彩,表达人们对事物的 直观感受。
早期人类交流与词汇形成
01
02
03
口头交流
手势与体态
模仿与创造
早期人类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 词汇在口语中不断形成和演变。
手势和体态在早期交流中占据重 要地位,为词汇的形成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
02 古代文明对词汇的丰富和 拓展
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下的词汇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
法律与政治制度
大量神话和传说人物、事件被转化为 词汇,如“阿波罗”(太阳神)、 “雅典娜”(智慧女神)等。
古希腊罗马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也丰富 了词汇,如“民主”、“共和”、“ 宪法”等。
哲学与科学思想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对词汇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原子”、“逻 辑”、“辩证法”等。

小梅解词一词的起源和发展

小梅解词一词的起源和发展

小梅解词一词的起源和发展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

流行于初盛唐期间的民间词,是词的萌芽阶段。

到中唐,文人开始认真地倚声填词。

元和年间后,文人填词逐渐增多,词正式成为一体。

但是,此时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就现存资料看他们常用的是有限的十几个曲调,如《一七令》、《忆长安》、《调笑》、《三台》等,不过在语言上,他们开始引入近体诗的语言,写来精致凝炼、细腻华美。

五代十国时期,倚声填词尉为成风。

西蜀与南唐二地,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成为词人汇集的两大基地。

西蜀词人的词大多收集在《花间集》里。

西蜀花间词人中,以韦庄的成就最高;而南唐词人中则以李璟、李煜、冯延巳最为出色。

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状态,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

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的主流依然是沿袭晚唐五代,吟风弄月,注重词的抒情性与音乐性,如二晏、张先等。

他们刻意求精,使词的形式更加丰富,词的语言更加精炼,词的意境更加深婉,词的风格更加细腻,特别是使词的音律更加精美合乐。

但北宋还有另一些词人,如苏轼、柳永等,从词风词境入手,着意词体的变革。

北宋初年,范仲淹的《渔家傲》和王安石的《桂枝香》,大笔淋漓、墨浓意酣,词调慷慨苍凉,境界开阔悲壮,感情抑郁深沉,揭开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作的序幕。

元朝上承两宋的余绪,虽成就难以继盛,但出现了许多词人,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

元词的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包括出生于元一统前蒙古时期词人的创作。

此阶段的词人有元好问、陆文圭、张之翰、刘敏中等,由于他们大多有着亡国和战乱的经历,所以他们的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抒写怀念故国的黍离之悲,表现由人世变迁引起的荆棘铜驼之感的词作。

第二阶段包括出生于元一统之后到元亡之前词人的词作。

此阶段的词人有虞集、王旭、张雨、萨都剌、张翥等,他们大抵出生于忽必烈改元之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乱,议论行藏出处和企慕半隐半俗的生活,是他们词作的主要内容。

宋词讲解完美版PPT

宋词讲解完美版PPT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骤雨过后,暮色苍茫,诗人 面对送别的长亭,周围响起一片凄切的蝉声,在这凄凉冷寂的 景物之中,寄寓了诗人离别的凄苦,情景交融,动人愁思。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诗是想象中的虚景。诗人想象着自己离开之后,烟波 浩渺千里,暮色深沉,天空广袤。诗人用想象中水天一色的 空阔,茫无边际,烘托出诗人独自远行的落寞悲伤,表达出 对恋人的万分不舍。
北宋慢词第一人——柳永
词的分类: 清代毛先舒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
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填词名解》)。王力在 《汉语诗律学》中则认为:62字以下的为小令,以上的为慢词。
慢词丰富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词至柳永,体 制始备。
“柳词总以平叙见长”善于层层铺陈描绘,曲尽其妙
中国宋词讲解(一)
词的起源:
在隋唐,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家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 的音乐——燕乐。燕乐曲调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 辞,就是后来词的鼻祖,当时叫做“曲子词”。唐代的燕乐歌辞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 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 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 种新体歌辞,就是后来通常所称的“词”。词又称长短句、诗余。
3.《雨霖铃》整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 句赏析其表达效果。(虚实结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虚写: 想象或回忆之景,抽象的只可感不可见之情)
诗人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开篇实写送别时的 情景:急雨初停,暮色苍茫,蝉声凄切,船就要出发了,诗人 和佳人执手凝望,难分难舍,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 “念去去”“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这些诗句则是诗 人在想象别后的情景:自己独自一人漂泊的凄凉怅惘,以及满 腹情怀无人可以倾诉的孤独哀伤。整首诗虚实结合,将离别的 哀愁渲染到十分,感人深挚。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 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 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词发展脉络
晏几道(1038—1110) ——人间自是有情痴
宋词发展脉络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李 煜 : 皇 帝 身 , 文 人 心 。
宋词发展脉络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词发展脉络
—读词,享受人间之美
宋词发展脉络
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又称为“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有固定的曲调,即词牌名。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和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上下阕之分。 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发展脉络
词的发展: 敦煌曲子词——唐文人词——晚唐五代词(花 间词&后主李煜)——宋词——清朝纳兰性德
宋词发展脉络
•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 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 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 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 实。”
宋词发展脉络
温庭筠,字飞卿。温词的风格并不 单一,但最能代表温词风格的是《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来)一类 作品。
宋词发展脉络
• 西蜀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韦词有花间词的共同特征。但是韦庄经过乱离苦 痛之后,把粉泽之气冲淡了,这在他的一些抒情 词里表现尤为突出。

词概述

词概述

宋词的主要内容


词在传统上,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情感更为 贴切,宋词的正宗依然是吟风弄月、儿女 情怀,且愈发精致细腻。 但也有一些气概豪雄或旷放自如的人物, 把英雄语、悲凉语、儿女呢喃语、日常谐 谑语都写入词中,仿佛把花旦青衣换成了 乡间村姑,雕梁画栋的深院换成了桑麻稻 菽的农舍,二八少女换成了关西大汉,使 得词越发恣肆汪洋。
五代十国时期之西蜀词人

韦庄——五代十国时期西蜀花间词人成就最高。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五代】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 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 乡须断肠。
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 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菩萨蛮:《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 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 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 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盛唐文人的曲子词
《忆秦娥》 “百代词曲之祖”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大 量写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 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 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花间派词人 成就最高的是韦庄,另外还有牛希济等16 位词作家【通常把韦庄和牛希济等归入五 代十国时期的西蜀】。温庭筠对五代以后 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盛唐文人的曲子词
《好时光》
——【唐】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 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 少,莫负好时光。

《词的起源、发展和民间词》.

《词的起源、发展和民间词》.

《詞的起源、發展和民間詞》詞大約產生在初盛唐(注:關於詞在何時產生的問題,目前文學史研究者的說法尚不一致。

我們根據崔令欽《教坊記》和《舊唐書·音樂志》的有關記載,以及初盛唐時期出現的個別詞調,如沈佺期的〈回波樂〉、唐玄宗的〈好時光〉等,認為它在初盛唐產生是比較可靠的。

)、從中唐以後流行起來的新詩體。

詞即歌詞,它跟樂府歌辭的辭是一個字,本指一切可以合樂歌唱的詩體。

唐代稱當時流行的雜曲歌詞為“曲子詞”,後來簡稱為詞。

這就是我們今天用以跟詩或曲對稱的詞。

詞有許多調子,每調有一個名稱,如〈菩薩蠻〉、〈念奴嬌〉等。

由於配合不同的樂曲歌唱,每調的句數、每句的字數,以及用韻的位置、字聲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

比之五七言詩,詞最顯著的特點是絕大多數詞調的句子都長短不齊,因此又稱為“長短句”。

為了樂曲的反復吟唱,每調一般分為上下二闋,稱為上闋、下闋,或上片、下片。

也有不分闋的單調,如〈十六字令〉、〈望江南〉等小令。

至於分作三片、四片的長調,如〈瑞龍吟〉、〈鶯啼序〉等,就更少了。

配合詞調的音樂主要是周、隋以來從西北各民族傳入的燕樂,同時包含有魏晉南北朝以來流行的清商樂。

燕樂的樂器以琵琶為主,琵琶有二十八調,音律變化繁多,五七言詩體不容易跟它配合,長短句的歌詞就應運而生。

《舊唐書·音樂志》:“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

”所謂里巷之曲是當時民間流行的俚曲小調,如〈漁歌子〉、〈望江南〉等。

所謂胡夷之曲是當時外國和邊疆少數民族的樂曲,如〈蘇幕遮〉、〈菩薩蠻〉等。

這些胡夷里巷之曲在城市流傳過程中既不免滲入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在樂工、歌伎的傳唱過程中,音樂上也不斷得到加工和豐富,這就使詞在情調上初步具備了自己的特徵。

唐代的近體詩本來是可以合樂歌唱的,當它們不能很好配合時,就不免增減詩的字句來合樂。

因此象〈浪淘沙〉、〈雨霖鈴〉、〈為球樂〉等曲詞原來都是七言絕句體,後來卻演變為長短句的詞調。

同時,在文人撰寫那些胡夷里巷之曲的歌詞時,又往往依照近體詩的聲律要求來寫。

(完整PPT)宋词的发展史

(完整PPT)宋词的发展史

二、宋词的两大 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婉约派起源
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 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 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 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 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 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 表的“香软”的词风
婉约派
❖ 以伤春悲秋,离别相思为内容 ❖ 以柔婉细密的情愁为基调 ❖ 表现耐人寻味的情思 ❖ 表达方式迂回曲折 ❖ 艺术风格上体现了委婉缠绵、朝之兴亡,唱时代之盛衰
一、宋词的发展脉络
1、立业期 2、昌盛期 3、过渡期 4、狂放期 5、精进期 6、收束期
01、立业期:宋朝发展到真宗、仁宗年
间,百姓安居乐业、百业渐次复兴。文 化事业逐步壮大,诗词创作开始活跃, 五代词人的集子广为流传。
0 宋代第一批以晏殊、柳永为代表的词人 粉墨登场,以他们的艺术造诣成功地演 绎了宋词发展史的序曲。其中晏殊的代 表作有:《浣溪沙》、《鹊踏枝》等, 而柳永的代表词为《雨霖铃》
豪放词派的发展
蓄势:起初,由北宋著名词人范仲淹写下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 之先声,之后豪放词派就进入蓄势待发的 阶段。 奠基:《江城子·密州出猎》被认为是苏 轼的第一首豪放词,他大力提倡写壮词, 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 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 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 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延续】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 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 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 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 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 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 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 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 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 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 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词的起源(词一)

词的起源(词一)
词起于唐,历五代而至宋而集其大成,南宋称极盛。然而极盛亦即衰落之起点。南宋诸贤,自觉循轨以进,难迈前人。刻意欲不见新途径,而不能开辟新意境。循至末叶,徒事堆砌,已成弩末。即不有南北音调不同,元曲亦将代之而兴已。”所以很多人认为词源于乐府,梁先生是不赞成的,我的观点也是这样。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制约了。正由于词的本源很难判断,所以词的别称也是五花八门。
这些词表达了“安史之乱”以后边地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以及热诚盼望国家强盛使大唐帝国再获统一这一强烈愿望。此外,有的民间词还反映了商人游子的旅况与艰辛,反映歌儿舞女的恋情生活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有的词还抒发了征夫思妇对不义之战的厌倦情绪,等等。现存的敦煌曲子词,不仅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同时在艺术上也保留了民间作品那种质朴与清新的特点,风格也较为多样。正是这种流传在下层人民中间的民间词哺育了文人,促进了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同时,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里,还保存下一些在现存唐代文人词中很少见的长调。
敦煌曲子词中有《菩萨蛮》15首。其中“枕前发尽午般愿”一首,.据向达《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录》云:此卷背后录壬午年龙兴寺僧学便物字据。据《佛祖统纪》卷五十三云:“玄宗救天下诸郡,建开元寺、龙兴寺。”而壬午年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见龙兴寺僧的字据是天宝元年所写,而照常理来说,正面文字必然比背面写的要早,可见这首《菩萨蛮》是在天宝元年或更早的时间就已经有了。
以上就是比较早期的观点,下面我说一下,后来又演化的关于词起源的一下观点。一派的观点也是说词起源于民间,让这个观点站得住脚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敦煌莫高窟的发现!它的发现已经颠覆了很多以前错误的观点,当然在词学上它也是这样。
1900年,敦煌莫高窟第16窟藏经洞的发现,为世人提供了数万件珍贵的唐人文献抄本,其中近200首曲子词面世,它是最早的词体文学,为词体起源提供了新的史实依据。敦煌曲子词的作者群,包括中原、河西、西北少数民族及方外人士等各类士人。这些士人既具备深厚的汉文学素养,又精通音乐及声韵常识,遂创造了一种雅俗共赏的为广大阶层所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学形式。所以,很多学者都称敦煌曲子词是词的活化石。对敦煌曲子词的考索表明,早在温庭筠之前的盛唐时期,词体已经相当成熟了。教煌曲子词在时间上更早于《花间集》或与之同步,然而由于历史线索的断裂,所以在赵崇柞编辑《花间集》的时候已经不能得以见到这些曲子词的实体了。这一方面与中唐以后河西陷蕃,中原时局板荡,两地已经失去正常联系的历史情景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温庭筠以前,许多曲子词的作者是不留姓名的,随写随弃,这样也就更容易散失。如果我们以为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体文学,而且是最早的律词。所以该词集的成书时间不会晚于唐时。

词的起源和发展(讲)

词的起源和发展(讲)
亡国之君的一曲哀歌。
▪宋词
▪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 词作、词派众多,名家辈出,佳 作如林。宋词与唐诗一起成为我 国古典诗歌的两朵奇葩。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 好词章。今人唐圭璋编的《全宋词》,收录词 人1330家,词作19900多首。
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
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 词的体制与题材,与《花间集》相近,清丽闲雅。 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 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2、柳永时期:开创宋慢词时代,雅俗共赏。柳永 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 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 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 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 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 了。
词的起源和发展
一、词的名称、起源
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 宋代。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 “ 词 ” ,又名乐府、近体乐 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 歌曲、长短句。
唐代城市繁荣,歌楼妓馆随处 可见,处处管弦,处处笙歌,涌现 了很多乐工歌妓。他们演奏、歌唱 并创作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 和发展。唐代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 “唐音”,词就是随着这种音乐的 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代表词人:温庭筠。“温李”。 “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他是词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作 家,他的词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
代表作: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 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
温庭筠

古代文学史 宋辽金文学

古代文学史  宋辽金文学


2、词之起源:一般认为始于隋朝,源于 民间,与燕乐的兴起有关,民间的《杨 柳枝》和炀帝的《纪辽东》为较早的作 品。


3、敦煌曲子词:现存唐代最早的民间词, 大都作于唐玄宗年间至五代时期,20世纪初 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4、“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菩萨蛮》、 《忆秦娥》二词(有争议),被宋代黄升誉 为“百代词曲之祖”。
5.中唐诗人之词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长 相思》(汴水流)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枝词》、《忆 江南》(春去也)
(二)《花间集》与花间词派


1、《花间集》: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五代后蜀 赵崇祚编定,收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嵩)、 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它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集中体现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 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 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2、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共十八人, 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嵩)、孙光宪外皆为西 蜀文人。词风香艳轻软。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 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 之称。
径 独 徘 徊 。
燕 归 来 , 小 园 香
落 去 , 似 曾 相 识
几 时 无回 可。 奈 何 花
亭 台 。 夕 阳 西 下
杯 , 去 年 天 气 旧
一 浣 曲 新 溪 词 纱 酒 一
不 如 怜 取 眼 前 人 。
落 花河 空 念 远 ,
酒 筵 歌 席 莫 辞 频 。

宋代文学
主要流派
主要文学现象
主要文学样式
西昆派、江西诗派、 中兴四大诗人、 永嘉四灵、江湖诗派

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概述(PPT 35张)

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概述(PPT 35张)

图画文字的发展
• 图画文字的发展,更加抽象化,线条化 • 字符的增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逐渐固定,形成表词文字,抽象化的 过程,而记号本身即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
图画文字的局限
• 其局限,自身不稳定性而具有不同的解释 • 我杀死两只狮子 • 鹿,大鹿,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的种种传说 汉字图画文字主要表现在一些族名金文中 汉字的佐证“登”,偏旁的替换,纳西文 “马吼” 直到很晚依然有偏旁的替换-碗、炮
思维和语言是同时进行的
• 并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 语言包括文字是信号的信号
原始图画
• 有声语言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抽象概念的需 要-记忆、想象等-原始图画的出现
• 原始图画的出现同时便出现了禁忌符号,权利符 号等记号,用于作为语言的补充 • 很难说原始图画仅仅为了审美的需要,也许是出 于祭祀等或者出于帮助记忆等
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和字之间的关系
• 汉字的表音特征得到加强 • 汉字拼音化(表音化)的依据 • 多音节词更多表现在外来语中
表音文字
• 言语分成表音单位需要更强的分析能力, 两种不同的心理 • 完全没有形态和意义的联系
音节文字
• 音节文字起源较晚,原因在于在民族的互 相交流中形成的,比如日本的假名 • 个人的有意识的创造占很重要的地位 • 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分化 • 汉字对于音节文字的影响
汉字保守的原因
• 汉字停留在表词文字 • 因为,汉字的孤立结构 • 存在大量读音相近的词素,中国人用声调来区分 • 地区方言异常复杂 • 割断文化 策略: • 声调区分读音结构相同的词 • 汉字越来越失去其图画性质 • 双音化
汉语双音节词的出现
• 双音节化的必然性,语言中词的数量很大, 单音节词变成词根语素 • 表音表意综合法

英语词汇的产生与发展

英语词汇的产生与发展

章英语词汇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英语词汇来源概说当今世界,英语是第一国际语言,很多母语为非英语的人学习外语时都首选英语。

作为国际社交语言,英语取得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

英语起源于欧洲西部。

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勒比海诸国(巴哈马、牙买加、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以及南美的圭亚那。

还有一些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喀麦隆等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在讲英语,另有20亿人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

据《浙江日报》(2006年3月27日)报道:“全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加在一起超过1亿人。

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此外,英语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在这一点上其他语言是望尘莫及的。

我们在学习英语词汇时简单地了解一下英语的发展过程,可以对英语词汇的全貌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对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可以更容易地找到答案。

例如,英语的词汇为何如此庞杂?英语中外来词为什么如此多?英语中同义词为什么如此丰富?英语单词的拼写为什么如此纷乱?英语词汇的意义为什么如此多?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为什么如此丰富?一、英语的谱系关系和发展阶段1.谱系关系据统计,世界上的语言共有5 651种,其中1 400种以上的语言还没有被最后公认为独立语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语言。

用得最广的语言有10种: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汉语、俄语、印地语、日语、德语和葡萄牙语。

其中,汉语在世界上的使用人数最多,而英语在世界上的使用范围最广。

由此可见,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

长期以来,语言学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语言进行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法是类型分类法(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和谱系分类法(genetic classification)两种。

宋词的出现及发展

宋词的出现及发展

一、词的出现和发展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首次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温庭筠的《南歌子·其二》: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以及《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词的基本知识.

词的基本知识.

二、词的发展
词产生于初唐,是当时的一种新诗体。词,即歌词,指一切可 以合乐歌唱的诗体,当时称 “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又称 “诗馀”或“长短句”。 词有词调,调有名称,每个词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用韵的 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
曲子词(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 发现的曲子词。到中唐时代,填词风气已从民间传到了文 人社会里。 晚唐、五代,文人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有二种: 一是致力于填词的文人逐渐增多,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 词坛,词风极盛,并出现了《花间集》;二是词调加多, 不再限于使用小令,长调也有出现。这时的词都是写绮靡 生活中的艳事闲愁。
词的相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 的开国君主萧衍精通音乐、爱好民歌,在其夺取帝位之前,被称为 “竟陵八友”之一。其诗作现存有九十余首,多数为乐府,且多模 仿民歌。最著名的诗作有《子夜四时歌》、《江南上云乐》、《江 南弄》等。由于他对诗歌的热忱和作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诗歌 的演变开始有了向词发展的苗头。 词的演化发展轨迹,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前辈学者所说:“勾 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 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 (刘毓盘《词史》)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 乐工改制而来的。唐苏鹗从《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初, 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人亦往往声其词。"词牌的意思是"象菩 萨似的蛮国人"。
有一些词牌末带有“令”、“引”、“近”、 “慢”等术语。“令”与酒令有关,是一种比较接近 民歌的抒情小曲;“引”集歌体与诗体于一身,也是 这类诗歌诗曲调的演化;“慢”有篇幅较长、语言节 奏舒缓、韵脚间隔较大等特点;“近”有亲昵、浅显 的意思,可能与令、引等一样与曲调有关,指一种篇 幅较“令”长而又不如“慢”曲那么典雅庄重的曲调。 从字数上讲,大体上说,“令”多半属于“小令”范 围,“引”、“近”多半属于“中调”范围,“慢” 则绝大多数是“长调”。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一、诗词的起源中国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形式是四言体,如《诗经》中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爱情、战争等主题的感受和思考。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源自民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诗词的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五言体诗歌逐渐兴起。

五言体诗歌的代表作品包括《乐府诗集》和《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以民间歌谣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古诗十九首》则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感受。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

唐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飘逸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自由、生命、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杜甫的诗歌则以沉郁顿挫、深刻感人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白居易的诗歌则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为主,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宋代则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他们的词作以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爱情、人生、离别等主题的细腻感受。

苏轼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辛弃疾的词作则以雄浑豪放、慷慨激昂为主,表达了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李清照的词作则以婉约柔美、细腻感人为主,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命运。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诗词逐渐走向衰落。

然而,在这一时期,仍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诗人和词人。

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诗歌以奇诡怪癖、富有想象力为主要特点,表达了对于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明代诗人高启的诗歌则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则以深情款款、细腻感人为主,表达了对于爱情、友情、离别等主题的独特感受。

给中学生讲文学第8讲 宋词

给中学生讲文学第8讲 宋词

给中学生讲文学之宋词1. 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嘿,同学们!咱今天来说说宋词。

那宋词是咋来的呢?这得从唐朝说起。

唐朝的时候,诗那叫一个厉害,不过呢,也慢慢有了一些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这就有点宋词的影子啦。

到了宋朝,那可不得了。

社会经济繁荣,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需求。

于是,词就蓬勃发展起来了。

一开始呢,词主要是在宴会上唱唱,写点风花雪月的事儿。

后来啊,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进来,词的题材也越来越广泛。

从爱情到家国情怀,从自然风光到人生感悟,啥都能写。

而且,宋词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有小令、中调、长调。

这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

宋词的发展历程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2. 婉约派的柳永咱再来说说婉约派的柳永。

柳永这家伙,那可是个情种。

他的词啊,那叫一个柔情似水。

柳永经常出没在烟花柳巷,和那些歌女们打得火热。

他的词呢,很多都是写给歌女的。

比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词写得多深情啊!柳永的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就像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词常常描写爱情、离别、思念等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柳永在当时那可是非常受欢迎的,他的词一出来,歌女们都争着唱。

可以说,柳永为婉约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婉约派的李清照李清照,那可是咱中国古代的一位大才女。

她的词,既有女性的温柔细腻,又有男子的豪迈大气。

李清照的前期词,主要描写她的少女生活和爱情。

比如“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一个少女的羞涩和好奇写得活灵活现。

后期呢,因为国家战乱,她的词变得更加深沉和悲伤。

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人感受到她的孤独和无奈。

李清照的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作。

4. 豪放派的苏轼苏轼,那可是个全才。

他不仅诗写得好,词也厉害得很。

苏轼的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他常常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国家的热爱融入到词中。

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词多有气魄啊!苏轼的词不拘泥于形式,语言自由奔放,让人读起来畅快淋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 1、婉约女词人李清照: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 兽) 2、 辛弃疾的词:爱国主义词作的杰出代 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 秋) 3、 姜夔的词:婉约派词的代表
代表词人:温庭筠。“温李”。 “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他是词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作 家,他的词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
代表作: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 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
温庭筠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另一位开创性词人是苏轼,城市乡村、 怀古伤今等传统入诗的题材均可入词, 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当时的 婉约词外创立了豪放词,词风豪迈刚健, 感情真挚深沉,他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 的最高成就。

北宋后期的秦观、周邦彦也有较高
的成就:秦观用优美的语言委婉抒发情 感,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刻 苦钻研音乐和艺术技巧,成为格律词派 的开创者。
2.文人词 初盛唐已经出现了一些文人词的创作,如
沈佺期的《回波乐》,张说《舞马词》,但它 们是由诗入词的过渡性作品。
直到中唐,词的发展才真正有了转机,开
始出现了较多的文人词,著名的作家有张志和、 张松龄、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 如张志和《渔父词》(其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的分类
词 的 分 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阕、片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二、词的发展过程
1.民间词:
如《酒泉子》: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 犯皇宫,只拟夺九重。长枪短剑如麻乱,争 奈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 芳。 词写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情景。上阕写 义军入京,下阕写唐军与官僚们败退,对比 强烈,爱憎分明。
亡国之君的一曲哀歌。
宋词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 词作、词派众多,名家辈出,佳 作如林。宋词与唐诗一起成为我 国古典诗歌的两朵奇葩。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 好词章。今人唐圭璋编的《全宋词》,收录词 人1330家,词作19900多首。
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
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 词的体制与题材,与《花间集》相近,清丽闲雅。 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 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2、柳永时期:开创宋慢词时代,雅俗共赏。柳永 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 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 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 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 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 了。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 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晚唐是词的成熟期。
这时依声填词形成了风气,词家众多, 而且出现了以词名世的大家: 大量词作问世,还出现了文人词集。 题材内容依然多为男女情爱,柔靡绮丽 逐渐成为词的主要特色。 晚唐词人将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推向成 熟,但是使词走上了狭窄了道路。 内容香艳,风格清软,语言绮丽。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 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 芙蓉浦。
南宋词坛杰出的词人是:李清照、
辛弃疾、姜夔。 辛弃疾是词史上最杰出的作家,是南宋 著名的爱国词人,苏轼以后的代表作家 。
宋初词坛继承了晚唐五代绮靡婉约之风,
书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代表作家是 晏殊、晏几道、张先,他们多写小词, 风格委婉精美。
晏殊最脍炙人口的篇章《浣溪 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 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 徊。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 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 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3、苏轼时期:豪放词风,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高 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 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 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 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 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 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 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周邦彦以高度形式格律 化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他的词精于词法,在词 的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周邦 彦精于音律,在词律方面起了规范作用,使词的语言 风格趋向典雅、含蓄,受到文坛词人的推崇。
五代词(西蜀词和南唐词)
西蜀词
以温庭筠为宗,题材内容大多是歌舞宴饮之事, 男欢女爱之情。编成了我国第一部文人词合集 《花间词》,花间派由此得名。 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温韦”。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 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 乡须断肠。
张先《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 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宋前期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他跳出文人词狭小的圈子,描写 都市生活,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 风格上通俗自然,铺叙点染。
中唐文人词的佳作,还有白居易 的《忆江南》,其一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早期文人词的主要内容是描写男女爱 情。 如刘禹锡《竹枝词》,富有民歌情韵。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还有一些风格苍劲意境宏大富有现实 意义的边塞词。 如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 《忆秦娥》两首词,曾被人誉为“百 代词曲之祖”。
南唐词
代表词人不是一般的文人,而是帝王大 臣。 南唐后主李煜。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 的,是唐五代词集大成者。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的起源和发展
一、词的名称、起源
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 宋代。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 “ 词 ” ,又名乐府、近体乐 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 歌曲、长短句。
唐代城市繁荣,歌楼妓馆随处 可见,处处管弦,处处笙歌,涌现 了很多乐工歌妓。他们演奏、歌唱 并创作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 和发展。唐代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 “唐音”,词就是随着这种音乐的 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