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等差数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
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5)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设计思想
1.教法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掌握等差中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2)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难点: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
六、教学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a?a?d,所以12
,da?a?23
a?a?d,34……
思考:那么通项公式到底如何表达呢?进一步的分析。
a?a?d,
12a?a?d?(a?d)?d?a?2d,123
a?a?d?(a?2d)?d?a?3d,143……
得出通项公式: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得出:思考,并发表各自的意见。
让学生有自总结主思考的时a}{a为首项,的为公差的等差数列d以提高1n空。
d(n?1)aa??通项公式为1n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知道了等差数列的a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通和公差首项d,1a就可以表示出来了。
项n
让两个学生分别对这两小题加让学生参与,…的第202例1、⑴求等差数列8,5,以分析。
项。
课堂。
,-5-401是不是等差数列,-9⑵ -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分析:a,,d=5-8=-3解:⑴由=81可以利用通项公式求⑴要求出第20项,n=20,得出来。
首项知道了,还需要知道的是该a?8?(21?1)?(?3)??4920等差数列的公差,由公差的定义可以求应用a=-5,d=-9-(-5)⑵由1出公差;巩固=-4,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⑵这个问题可以看成是上面那个问题的a??5?4(n?1)??4n?1,由n一个逆问题。
要判断这个数是不是数列题意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中的项,就是要看它是否满足该数列的在正整数n,使得-401=-4n-1通项公式,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项数是成立。
否有意义。
解这个关于n的方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882?96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七、版书设计
等差数列
一、课题导入二、讲授新课
三、讲授新课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小结六、课后作业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一系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也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点评: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如举重级别、水库水位、储蓄的本息计算等问题引入,进而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这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逐步抽象概括得出等差数列定义,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本课各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引导分析细致、到位、适度。
如:判断某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这是促进概念理解的好素材;又如:把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发生联系,利用函数这一“上位”概念,来“同化”等差数列的概念,体现函数思想;还有让学生经历列表、画图象的过程,从“形”的角度,感受函数与数列的联系;此外,用方程的思想指导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等等。
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本节课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到“引导发现式”的转变,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有效,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