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复习与回顾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东宁初级中学张志伟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决策或预测,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并能制作扇形统计图,学习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及调查采用的方法.

2.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因而在研究两个相同的问题时,能够善于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形象、生动地表示自己的观点.能够达到学以致用.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在如何收集的问题上,由于调查对象(样本选取)的差别,就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在探讨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针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的形象表示,进而引出三种统计图的选择,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难点

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

教学方法

讨论—总结法

通过对回顾与思考几个问题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章内容的知识框架,增强同学们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各种图表.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

内容:

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说一说怎样做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4.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5.统计图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错觉”,请举例说明.为了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制作有关图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第二环节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

内容:

统计的过程

第三环节做一做

内容:

1.学校需要了解有多少学生已经患上近视,下面哪些抽样方式是合适的,说明你的理由。(1)在学校门口通过观察统计有多少学生是佩戴眼镜的;

(2)在低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调查;

(3)从每个年级的每个班级都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作调查。

(1)不恰当。因为并不是所有近视的学生都戴眼镜,有人只在上课或看书等情况下才戴眼镜,另外也有学生可能会戴隐形眼镜,这样就会使得一部分近视的学生没有被统计进去。

(2)不恰当。因为一般情况下,近视的情况,高年级会比低年级严重,只选低年级不具有代表性。(3)比较恰当。这样的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

2.A、B两种商品在一段时间内的销售总量如图所示:

340

345

350

355

360

365

A B 销售总量

(1)A 、B 两种商品的销售总量各是多少?相差多少?

(2)统计图给你的感觉和上述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1)A 、B 两种商品的销售总量分别是345件和360件,相差15件。

(2)感觉上B 、种商品的销售总量是A 种的4倍。而实际只相差15件,感觉不一样,原因在于纵轴的起点不是0。)

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

内容:

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五环节 课外作业

1.课后

复习题1---10题

复习题11---15题

2.以小组为单位,就塑料袋的调查情况,利用数据写一份倡仪书,号召全民起来保护环境,不可乱扔塑料袋.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