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历代祖师大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宗历代祖师大德

(一)昙摩迦罗尊者

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一75年),从此时开始一直到三国曹魏的时间,所有的僧伽都没有制度,只是剃除须发,以别于世俗外道而已。

昙摩迦罗,又作昙摩柯罗、昙柯加罗、昙柯罗,意译法时,中印度人,他的家里极其富有,而其祖先因扶贫接济乐于办慈善事业而闻名中天竺。因为他的祖先乐善好施广积阴德的缘故,所以后来才诞生了这位昙摩迦罗尊者,尊者自幼聪敏,智勇双全。据高僧传谓:“幼而才悟,质像过人。”通解四吠陀,自谓天下文理悉在心腹之中,也就是说,在他少年时期,已学尽印度的古代文学及五明学,可以说是当时中印度的大文豪。在二十五岁时,有一天,他偶然的走进一所梵刹,无意中翻阅了一部《阿毗昙心论》,茫然不解,遂请一比丘敷讲,始悟因果之理妙达三世,自从这个时候开始,摒弃世俗之乐,始觉过去错用心机,而出家后,二六时中精进修学,精通了三藏圣教。

曹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9年)至许昌(一说洛阳),我国人称他为法时尊者。法时尊者来到河南洛阳后,看到我国僧人没有能受大戒,深以为怀,遂发起弘扬戒律的大誓愿。但因种种因缘,未能成熟,徒劳二十一年,至魏少帝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律戒本一卷,并请梵僧制订羯磨法传授戒律,成为我国授戒度僧之始。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中国律宗的始祖。尊者性好游方宣化,而不注重于静守潜修,所以有机缘来到我国的首都——洛阳。与尊者同时而来的还有康僧铠、昙帝、帛延等高僧,他们虽然都精通律部,俱有律书的译述,但其贡献最大的仍要推法时尊者最为第一。

《高僧传》记载说,时有诸僧共请昙摩迦罗译出戒律,昙摩迦罗以律曲制,文言繁广,佛教未昌,必不承用,可译出僧祇戒心,止备朝夕,更请梵僧(昙谛)立羯磨法,中夏戒律,从此开始。

尊者在我国洛阳住锡二十六年之后,又回到中天竺,或是游方教化,或是入山静修,其后不知所终。

(二)求那跋摩尊者

求那跋摩(公元367——431年),意译作功德铠。北印度人。他的祖父呵梨跋陀,刹帝利种姓,本是罽宾国的国王,因为性情过于刚直的缘故,而遭到国人的反抗,被迫放弃了王位,并且还流放到边方,因此,求那跋摩及其父亲等,只好隐于山泽,过度着游牧民的生活。

求那跋摩的祖父究竟如何的刚直,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可是,求那跋摩尊者本人的刚直,在高僧传里却有一段故事的叙述,充分证明求那跋摩承受了他祖父的刚性,其故事是:

求那跋摩在十四岁的时候的某一天,他的母亲不知为了什么忽然想要吃野鸡肉,她便叫求那跋摩上山去猎取。尊者不仅没有遵命,而且还说:“还是有生命的动物,没有不是好生恶死的,现在要我去把它们打死来充口腹,实非仁德的人们所愿意做的。”

他的母亲一听这话,非常不高兴,当即表示说:“啊!你这小孩子,太不听话,假使你因此而得罪于天地神祇,我就去代替你受罪好了!”

可是,事隔几天,尊者奉着母命,煎煮油质,一下不小心,将沸油浇在脚指上,痛得澈骨,便呼叫他的母亲说:

“妈妈!请您老赶快来替我疼痛一番吧!”

他母亲说:“痛在你的身上,我怎能代替得你的疼痛呢?”尊者就说:“这小小的痛苦您老都不能代我而受,何况风云际会杀生害命要受生生世世的恶报,轮回不已的痛苦,岂可随便代替呢?”他的母亲听着这话,知道其意是前日的旧事重提,她便忏悔极了,而且深有所悟,终身断杀茹素。

这则故事在我国的伦理观念来说,尊者似乎过于刚直,而有违孝顺之道,但是站在佛教的因果律来说,经中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而杀而吃不顺孝道,而且他能使母亲戒杀,培植三世福田,虽则失之于彼,而实收于此,这是刚直的美德。

求那跋摩在十八岁的时候,有一位相师见着他说:“你到三十岁就能统理一个大国,而做南面之王!”相师忽又转著语气说:“假使你乐于出家修道,那么就会是证悟圣果的高僧。”

相师说过这段话两年后,即二十岁时,出家修学佛法去了,他出家以后,专志于研究教理,据《高僧传》云:“求那跋摩,至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博晓四含,诵经百余万言,深达律品,妙入禅要,时号三藏法师。”

由以上这段文字,可以知道尊者是“深律品”,所以他后来成就便在于律学了。

尊者三十岁的时候,罽宾国王因为没有太子继承王位,于是诸大臣说:“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至今国王去世,又无太子继承。求那跋摩,精明能干,德被四方,又是先王的后裔,刹帝利种姓,最好请他回来继承王位,则是最佳选择。”

这班大臣们的议决被尊者闻知,他便笑着说:“世间的虚荣岂能动摇我心,天子的极权又非出世之正因了。”

于是,尊者漏夜出走,遁迹林谷。所谓“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他先到师子国(斯里兰卡)大弘佛法(戒律),随后转至阇婆国(马来西亚),在他未到之前的前一夜,其国王的母后梦见一位高僧,飞舶入国,果然在第二天早晨尊者就到了阇婆国。

由于这种原因,国王和国太都在尊者身边皈依了佛教,受持三皈五戒。尊者得遇如此殊胜的法缘,于是在该国大弘如来圣教,对国王则说:“施政必以仁德,对于诸大臣们则教诫效忠国王。”因此,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法轮赖以大转,可谓盛极一时。

过了一段时间,阇婆国遭到邻邦的侵凌,国王向求那跋摩尊者请问说:“现在强邻要侵犯我国,如果和他斗争,双方的死亡必然是惨重的;如果不予抵抗,又必至于亡国。我的心已乱,只有请师父作主张了!”

“暴敌来攻,当然要抵抗!但是,应以防御自守,慈悲为念,不要残酷而乱杀便行了!”尊者回答说。

阇婆王立即亲自统领大军,求那跋摩尊者也督队出阵,前去抵敌,毕竟把敌人降伏了。

自此,尊者更受到举国上下的尊敬,每遇大小事,国王必先请示,而后施行。尊者的化导有方,声誉远播,就连邻国闻风,皆遣使前来请教!

刘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师经由海路至广州,见虎市山之形势颇似耆阇崛山,便居住于该山。本年九月,京都的高僧慧观、慧聪等人晋表上奏文说:

“阇婆国的求那跋摩尊者,实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最好将他聘请过来为我国人民弘扬圣法。”

文帝接受了奏请,立即下诏给交州刺使,派遣海舶,并勅慧观、慧聪、法长、道冲等为奉迎专使到了阇婆国。

可是那时,求那跋摩尊者早已随着商人竺难提,想要到另一小国去,但结果却被海风飘引来到广州,这可谓是尊者特别与我国有缘了。

文帝闻知尊者到了广州始兴(今曲江县),他酷爱着那处山水,也就随其师意。并下诏广州刺史,在尊者方便时,护送上京。

据说,尊者所住的虎市山改名为灵鹫峰,并在山脚下建设了寺宇。离寺数里又建立了一座禅房以自居,在那里一共住了七、八年。

尊者住锡虎市山的时候,他的精舍是建在离寺数里,然却可闻寺内敲打法器之声音,或是冒雨不沾,或是必履泥不湿等,神异百出,为当时始兴太守蔡茂元深加敬仰,得受尽力的拥护,遂成天下闻名的大道场。

到了元嘉七年(公元430年)的秋间,文帝又下诏给慧观等,再往敦请。至元嘉八年正月,尊者才始到建业(今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