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6T13:39:28.3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作者:时静1 范绪2(通讯作者)阮艳1 于兆晨1 [导读] 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1 病理科2 300211 摘要: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展开深入的分析及探究。方法:选取8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在41岁-60岁范围内;发病的部位常见于口腔以及唾液腺、颌骨;在病理分型中,较为常见的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恶性淋巴癌、粘液表皮样癌。结论: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常见的病理理性以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居高,应引起广泛重视度。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及探究作为构成全身恶性肿瘤的一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其发病的部位较为特殊,并且类型多样,因此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度。伴随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当前国内外也在不断的加大研究力度。本研究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病理展开深入的分析,作出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分类的标准为:参考UICC 2002年临床TNM实施,同时根据WHO 2005年相关的唾液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以及参照WHO 2002年国际肿瘤疾病分类标准展开[1]。80例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12岁-75岁范围内,平均(55.6±1.2)岁。

1.2研究方法针对80例患者的年龄实施分类,共分成7各年龄段:低于20岁、21岁-30岁之间、31岁-40岁之间、41岁-50岁之间、51岁-60岁之间以及61岁-70岁之间、大于71岁,对于每一年龄段患者的发病比例进行统计。针对80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和比例进行统计,具体为:口腔处,即包含舌、牙龈、口咽部、颊和腭部;大唾液腺,即包含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颈部、面部以及颌骨、唇部位;针对8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分布比例进行统计,即包含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腺癌、转移癌和恶性混合癌、恶性淋巴癌。 2结果

2.1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经统计,各年龄段发病情况具体如下:低于20岁患者2例(2.50%),21岁-30岁患者有4例(5.00%),31岁-40岁患者有6例(7.50%),41岁-50岁患者有26例(32.50%),51岁-60岁患者有28例(35.00%),61岁-70岁患者有10例(12.50%),71岁以上患者有4例(5.00%)。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在41岁-50岁以及51岁-60岁之间所占的比重较大,总比例为67.50%。

2.2患者发病部位情况患者的发病部位情况具体如下:口腔部位(32例)中,发病于舌部8例(10.00%),牙龈部6例(7.50%),颊部7例(8.75%),口咽部8例(10.00%),腭部5例(6.25%);大唾液腺(20例)中,发病于舌下腺10例(12.50%),腮腺6例(7.50%),下颌下腺4例(5.00%);发病于颌骨16例(20.00%);发病于面部、唇部、颈部各4例(5.00%)。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发部位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次之。

2.3患者病理分部类型情况 80例患者的病理分部类型情况具体如下: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37.50%),恶性淋巴癌患者19例(2

3.75%),粘液表皮样癌患者8例(10.00%),腺样囊性癌患者6例(7.50%),基底细胞癌患者5例(6.25%),腺癌患者5例(6.25%),恶性混合癌患者4例(5.00%),转移癌患者3例(3.75%)。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鳞状细胞癌病理类型居多,其次为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

3讨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于发病以后,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出血、溃疡等。在当下国内外进行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研究中仍然缺少重要的流行病学参考资料。本研究旨在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有关临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40岁-60岁年龄段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高发群体,基于此,需要临床针对此年龄段患者加强筛查,在发现病灶以后迅速实施有效举措进行治疗。根据发病的部位显示,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中发病率较高。同时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诊断期间需要提升重视度,防止产生漏诊、误诊情况,应该做好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采取尽早治疗,将疗效提升[2]。目前有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举措为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后予以患者综合疗法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有效的将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在综合治疗期间,应该着重掌握几项内容:首先,遵循整体性原则,即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很难或者不能够得到根除及治愈,应该以整体性原则对待;其次,为最佳化原则,即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类型,实施详细的分类,制定及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后,为相互联系原则,即术前、术后放、化疗几个环节之间存在严密的联系性,应实施动态跟踪治疗举措,显示出治疗的整体性[3]。在目前虽然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治愈率,但是还需要大大提升防范此疾病的意识,通过不断加强患者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认识和重视度,并且提升居民对于此疾病的认知,良好的防控此疾病发病率至关重要[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展开深入的分析,获得了有关的发病特点,得以为临床实践诊断以及治疗等提供指导。通过严格的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采取最佳的方案实施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伴随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及发展,有关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防控及治疗工作会得到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田海锁,王东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8(14):60-61.

[2]刘鑫灿.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08):75-76.

[3]杨晓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297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02):64-66.

[4]赵全刚.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22):79-81. 通讯作者:范绪,男,医学硕士,天津,研究方向:肿瘤病理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