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教学难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在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

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设问: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外交又如何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展示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三、学生预习: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1、通读全课

2、找出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做好笔记;

3、根据所学内容和与本课相关的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齐读完成预习任务)

四、自学检测

完成《高效课堂》的“学前预习”。

五、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一)交流自己所得:找出的历史事件、知识点、提出的问题。

二)讨论问题:

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

2、建国初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及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国对华的封锁)。

设问:面对着当时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3、建国初期(1949-1955年)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就有17个国家(地图显示:17国国名)。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

出示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照——(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1949年12月率团访问苏联(照片),签订了新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友好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指出这是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开展外交活动的成果。

外交上的第二大成就:

二)和平共处的原则的提出

1、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生先看一段视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然后

2、处理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问题探究

(1)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核心理念:尊重、平等、和平;指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2、强化记忆——挑战自我:1分钟背会五项原则的内容。(提示:背修改后的提法)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万隆会议

1、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的过程中,面对着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如何才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周恩来在随后的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个问题的。

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一段视频:《参加亚非万隆会议》,然后

2、处理基础知识:万隆会议概况

3、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完成

(1)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2)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周恩来从容镇定、因势利导,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4、阅读书上材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分析“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同”是指遭遇相同: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的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强调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我们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是我们这次会议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强调这些不同之处的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妨碍我们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指出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六、同学们归纳一下本课中周恩来对中国外交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链接图片说明。

激发学生兴趣,播放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远大理想的视频片段。

七、激励引导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和平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