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体方针的学习,培育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绩,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绩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所揭露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按照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建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成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绩。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绩1.与新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何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用意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结合图片)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展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的照片,接着讲述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面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工具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图片:旧中国的外交状况: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出示课题】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题释义】和平:反对战争,非暴力。
八下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新课标)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与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和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现,让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正确掌握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说明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学会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贡献及其外交艺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破了国际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类比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结合收集的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为:创设情境一提出问题一观点展现一归纳讨论。
八下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
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另外,为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设置组与组竞赛环节。
最后,通过编写历史小短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2.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重点、难点的突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际环境。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word教案 (15)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目标】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合作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2.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4、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课堂小结】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 B.1955年 C.1971年 D.1972年4.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 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学习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万隆会议2. 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培养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通过我国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我国和平、平等的对待国际关系。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召开【教学难点】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通过图片(列强欺压中国官员)展示,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学生:旧中国的外交=屈辱的、任人宰割的、跪着的外交。
二、新课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教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想一想: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学生:独立自主和平通过图片请思考:图中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学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学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教师: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 月16 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和作用。
2.了解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说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阅读、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新中国的外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打开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便确立起自己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此基础上,1953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迅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印度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五.教学准备:1.搜集反映新旧中国外交状况的材料,并制成幻灯片。
2.收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并制成幻灯片。
3.熟悉中印、中缅建交史。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出示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教学设计
6.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在当今世界,我国应如何运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家利益服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撰写一篇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形势,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过程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具有浓厚兴趣,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3.引导学生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认识到我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3.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题目要涵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我国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主题,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报告要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字数在300字左右。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识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的外交: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确认: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2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时间、地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性质、议题: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背景: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知识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新中国成立后,使中国以崭新面貌出现于世界。
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我国奉行(A)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不结盟的战略C.“求同存异”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2.尼赫鲁在谈到中印两国关系时曾说:“这些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
”这些原则指的是(B)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3.1953年底,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是(A)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⑤平等互利⑥和平共处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知识点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4.“新形势下,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道万隆会议概况;理解求同存异方针;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图片的这个人物吗?生:周恩来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生:周恩来师:播放PPT,展示几个周恩来外交方面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新授(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示PPT,预习思考: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意义?师: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图片(开国大典)和引文生: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师:展示PPT,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强调:“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为什么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而不是资本主义一边呢?生:……师指出:建国后,中国将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同一阵营。
同时,新中国的成立,也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拥护。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有利于我国外交工作的起步和开展。
师: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生: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
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
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 20 分钟左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 谈谈“求同存异”方针课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型 新授
第 15 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
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
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新中国和
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重 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难 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
国霸权的本质)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续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
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
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2 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
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2 遇到了什么困难?
3 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
4
根据 74 页“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顾伯方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以及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主要活动。
识图解图,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对比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善于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积极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
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既需要正确的外交政策,也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重点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记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实以及求同存异方针;通过阅读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的过程,初步掌握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感受中国外交中“和”的外交智慧。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求同存异【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叙利亚驻联合国外交官图片,出示系列中国近代外交图片,引用周恩来的观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近发生的时事引起学生兴趣,再从学生熟悉的概念引入不熟悉的历史,导入新课。
环节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设问:新中国成立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宣言。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
2. 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并出示司徒雷登“三不让”材料以及《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材料,阐述中国在严峻的世界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设计意图:由地图以及史料勾勒新中国建立时的国际形势,揭示中国的'外交选择。
3. 出示苏联国书、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梳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
出示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建交17国列表,认识到中国在尖锐的外交环境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动态认识历史过程的能力。
环节二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出示缅甸总理吴努的观点,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问,提出时间?由谁提出?具体表述?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环节。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幅反映旧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的画面。
西方列强趾高气昂,清朝官员俯首称臣。
图片展示了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的?(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出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本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明确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3、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型:新讲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本课涉及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及成绩,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现今国际事务。
二、课程标准: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进程与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新中国踊跃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度和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的成功,博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一、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
二、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教师: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作对下,用自己的伶俐才干和杰出的外交才能超卓的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
今天咱们一路进入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度和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绩。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讨:第一篇另起炉灶,定独立自主政策展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虚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教师: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辞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学生: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
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
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一九五四年四月,朝鲜停战不久,经中、苏、英、美、法五大国同意,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任何人握手,以傲慢顽固态度对待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人员,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料。
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岱岳区粥店中学丁桂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 “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知识竞猜: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猜一个历史人物。
提示词:江苏淮安南昌起义总理外交家答案:周恩来(说明理由)导语:今天这节课所介绍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外交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一同感受周恩来同志的外交风采。
新课学习一、师生共同认知本课的学习目标(详见本课学案),根据目标独立自学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明确对“外交”的认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上第1题,并展示。
(什么是“外交”?你认为“外交”对一个国家重要吗?为什么?)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教师创设情境一:(1)多媒体展示:漫画《清政府和八国联军》,要求学生完成学案第2问题。
(用几个词归纳近代中国的外交的特点,分析原因)并展示答案(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中国国力的落后与历届政府的腐败无能。
)(2)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开国大典上对外宣布的一段话(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反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和作用。
2.了解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说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阅读、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新中国的外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打开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便确立起自己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此基础上,1953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迅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印度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五.教学准备:
1.搜集反映新旧中国外交状况的材料,并制成幻灯片。
2.收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并制成幻灯片。
3.熟悉中印、中缅建交史。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
出示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我们来一起看材料,请同学们结合近代史简要概括一下新旧中国的外交。
【学生回答】旧中国是屈辱的、跪着的外交。
【教师总结】也就是不平等的、不独立的、无自主权的外交。
即所谓的“弱国无外交”。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回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下面请同学们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认真阅读教材后思考预习提纲的题目。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
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有何意义?
2.万隆会议何时在哪里召开的?
3.在会议上产生分歧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什么方针来解决问题的?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预习成果展示(多媒体出示)
1.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教师出示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后建交:中苏建交的图片及17个建交国家名称
【教师过渡】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我们国家采取的态度: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
【教师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
但要实现世界的和平共处还任重而道远,为了进一步打破美国的封锁团结更多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导入万隆会议。
3.万隆会议
(四)合作探究
【教师设置探究题目】
1.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在万隆会议召开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假设直接反驳
行不行?置之不理行不行?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展开热烈讨论,各组选出发言人进行回答。
认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对各国是平等互利的,能为大家所接受;坚持和平也是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平等的基础上促进交流达到互利目的。
2.困难: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直接反驳的话:双方展开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会议出现混乱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最后帝国主义国家阴谋得逞。
不予理睬的话:会造成亚非国家对中国政策的怀疑,使中国与亚非国家处于对立状态,从而抹杀了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
【拓展提升】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平等、和平,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
2.“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五)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完善板书。
(六)当堂检测
1.63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B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2.在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D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3.“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历史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七.板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的召开(1955年)
2.周恩来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本节课教学中要把握住本课的关键人物----周恩来,扣住两个重要的策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
3.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人物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相联系,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