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下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新课标)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与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和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现,让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正确掌握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说明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学会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贡献及其外交艺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破了国际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类比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结合收集的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为:创设情境一提出问题一观点展现一归纳讨论。
八下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
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另外,为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设置组与组竞赛环节。
最后,通过编写历史小短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2.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重点、难点的突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际环境。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万隆会议2. 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培养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通过我国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我国和平、平等的对待国际关系。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召开【教学难点】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通过图片(列强欺压中国官员)展示,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学生:旧中国的外交=屈辱的、任人宰割的、跪着的外交。
二、新课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教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想一想: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学生:独立自主和平通过图片请思考:图中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学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学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教师: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 月16 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顾伯方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以及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主要活动。
识图解图,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对比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善于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积极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
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既需要正确的外交政策,也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重点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教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小作中学杨利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等基本史实。
②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课前指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建国初期周恩来外交风采的图片、文字材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②实施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进行自主分析,认识建国初期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③感受周恩来外交政策中的智慧和魅力,体会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中包含的宽容、谦虚、诚恳,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处理方法:通过网络链接视频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体验和感悟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难点:建国初期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处理方法:通过网络链接视频情境,出示“周恩来总理讲话”的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教法、学法设计】1.课前导学(1)指导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上网收集有关建国初期周恩来外交风采的图片、文字材料。
(2)准备再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的片段历史视频资料。
(3)指导学生复习有关旧中国耻辱外交的内容,如鸦片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等。
2.教学渗透(1)通过对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对史实的描述,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程启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受情境------观点展示------结论与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重组知识,形成历史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逐步培养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通过相关学生活动的组织,锻炼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概括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式和取得的外交成就后,能说出正视困难、坚强毅力等在克服困难中的作用。
2、在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点后,说出自己的切身的感受。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求同存异”的方针。
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再现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又是一种什么情况?二、感知理解(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中苏中美关系在建国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中印中缅关系西藏地区成为中印关系焦点的历史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时间、内容、作用)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性质、主题2、“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什么叫“求同存异”的方针?自由阅读卡: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二、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1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建立了与周边国家的正常关系4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5参加日内瓦会议,促使和平解决越南问题三、拓展练习比较新旧中国外交领域的主要不同。
由此,你得到那些认识?四、课后作业课后:活动与探究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和作用。
2.了解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说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阅读、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新中国的外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打开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便确立起自己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此基础上,1953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迅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印度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五.教学准备:1.搜集反映新旧中国外交状况的材料,并制成幻灯片。
2.收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并制成幻灯片。
3.熟悉中印、中缅建交史。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出示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第15课 和平自主的外交(课件+教案)-1.doc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课前已布置大家做好课前预习和收集相关信息的任务,今天在不同时段会检验你们的预习效果。
现在开始第一个检测,布置同学们复习近代史。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学生回答后归纳(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说明在清政府时期我们的外交是一种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
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
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
最新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5课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昌乐县营丘镇中学康瑞红【课程标准】识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的方针。
2.体会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能够促进会议的成功?【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案,。
【教法】以“271”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屏幕出示图片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签订图片),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吗?(生: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节让我们带着自豪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看一看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紧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看课件明确自主学习的要求。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答案,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_ 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4、意义:二、万隆会议的召开:1.时间:_______年2.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3.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幅反映旧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的画面。
西方列强趾高气昂,清朝官员俯首称臣。
图片展示了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的?(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出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本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明确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3、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 同学们,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
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后来我们还学习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从这些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建国之前的我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即所谓的“弱国无外交”。
[教师提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回答]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状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导入,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始,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导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教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示预习提纲(见板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完成这些问题。
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提纲,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引导] 大家都已经完成预习提纲了,完成的情况如何,我们一一来检验。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学生齐读]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新的课标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收知识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设疑及情境的创设,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2、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关注个体的进步,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我在这一节课中努力尝试课堂中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达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二、教材分析1、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本课的重点就是外交政策的两项重要的精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2、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新中国外交的背景。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当时中国的困境,从而体验到周恩来的外交的成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作用;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2)让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逐步培养学生构建自己的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受情境——观点展现——结论与评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重组知识,形成历史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某某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型:新讲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本课涉及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及成绩,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现今国际事务。
二、课程标准: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进程与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新中国踊跃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度和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的成功,博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一、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
二、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教师: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作对下,用自己的伶俐才干和杰出的外交才能超卓的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
今天咱们一路进入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度和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绩。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讨:第一篇另起炉灶,定独立自主政策展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虚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教师: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辞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学生: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述:八(7)班班长要李小明把“国家外交原则”贴到班级板报上,可是被他不小心弄乱了,他很着急,谁能帮帮他?
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导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讲授新课
出示“新中国初期外交形势图”
探究历史: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三)教师点拨:
根据前面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点拨:学生讨论不深入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学生经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解答;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向学生发问。
3、“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四)拓展
历史课的拓展和补充,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历史课堂中走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作为历史教师,要立足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当引导,进行知识延伸,旨在让学生感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和产生的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要实现世界的和平共处还任重而道远,为了进一步打破美国的封锁,团结更多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求同存异”方针体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进行情感教育。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
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
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一九五四年四月,朝鲜停战不久,经中、苏、英、美、法五大国同意,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任何人握手,以傲慢顽固态度对待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人员,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料。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 中国“没有宗教自假设:
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该说啥
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好呢???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体会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 困境所表现的聪明机智,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内容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 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2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 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 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 地位和作用,为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 今国际事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处理方法:用材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通过自学和小组合 作,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感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 议的内容、意义等。
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 国的指责攻击。 处理方法:通过补充《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图》,引导学生 分析美苏两国对待新中国的不同态度,引出新中国实施“一边 倒”的外交方针。万隆会议上面对指责,通过问题创设历史情 境,体会周恩来的机智和伟大。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 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 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 “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 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 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 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 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关键细节”课题研究课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研究课名称:班级:初二(2)班学科:历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作用;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让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逐步培养学生构建自己的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受情境——观点展现——结论与评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重组知识,形成历史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带来了新的局面,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并从而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感受周恩来外交政策中的智慧,体现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宽容、谦虚、诚恳,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细节及分析:[教材分析]:1、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本课的重点就是外交政策的两项重要的精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2、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新中国外交的背景。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当时中国的困境,从而体验到周恩来的外交的成功。
[教情学情分析]:这是一节异地教学课,学生在上课前没有作系统准备。
但他们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
也了解关于周恩来的故事,但只有零碎的、不系统的印象。
初二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水平一般,对当时的外交政策难以理解,但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他们喜欢形象具体的历史描述,喜欢历史故事,但对抽象的历史结论和历史探究有好奇心。
教学方法:以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为本节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设计、数据分析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材料搜集、课堂讨论归纳,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5: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材与目标】1.课题: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课结构与地位:本课是中国现代史部分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专题中外交成就的第一个内容,与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共同展现了新中国60多年的外交成果。
本课侧重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目介绍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意义。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一目介绍了万隆会议的特点、外交斗争以及意义。
本课内容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段时间,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本课对于学生理解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分析国际事务能起到帮助作用。
4.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11年版)(2)教材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及解读和前面的相关分析,设定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以及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互动——探究”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学习,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答”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会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包含的做人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及处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学案指导自学,了解内容及提出的过程,创设情境,了解中印的分歧争端,通过材料的解读,对比认识其历史意义。
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岱岳区粥店中学丁桂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 “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知识竞猜: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猜一个历史人物。
提示词:江苏淮安南昌起义总理外交家答案:周恩来(说明理由)导语:今天这节课所介绍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外交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一同感受周恩来同志的外交风采。
新课学习一、师生共同认知本课的学习目标(详见本课学案),根据目标独立自学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明确对“外交”的认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上第1题,并展示。
(什么是“外交”?你认为“外交”对一个国家重要吗?为什么?)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教师创设情境一:(1)多媒体展示:漫画《清政府和八国联军》,要求学生完成学案第2问题。
(用几个词归纳近代中国的外交的特点,分析原因)并展示答案(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中国国力的落后与历届政府的腐败无能。
)(2)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开国大典上对外宣布的一段话(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反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歌曲(烘托气氛)导入新课:中国有这样一位伟人,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
在他逝世后,人民十里长街相送以示哀悼,联合国也因一颗巨星的陨落而降下半旗,……,请问同学们这位伟人就是——如果学生说毛主席你怎么办,设计些与毛相区分的语言(如美男子、外交家、总理、儒家风采、等)学生回答:略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有人说,他是天才的外交家,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关于周恩来外交业绩的小故事:学生讲故事:略在近代中国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在《马关条约》谈判中,当日本政府要求战败的清政府支付二亿两赔款时,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请允许我说说。
赔款二亿两,数额太大,我们现在实在承担不起。
能不能再减点?——《马关条约》中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谈话听完周恩来的故事,又看了李鸿章的讲话,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略正如同学们所说,弱国无外交,想在外交上取得成功,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有主权的国家。
可以说,慈禧太后控制下的清王朝、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政府及蒋介石无一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走上世界舞台,那么,新中国怎样才能树立好自己的外交形象,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呢?——就是要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刀两断,翻开中国外交新的一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生的祖国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呢)学生讨论:略概括一下: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示)五项原则是谁提出的呢?学生回答:周恩来周恩来是根据什么提出的呢?背景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外交的方针是什么?请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词证明你的观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近湖中学:高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6)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7)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9)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10)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课前预习]填空: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里,同__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_______政策。
3、我国首次提出和倡导的___________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____和_____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5、1955年亚非国家自行召开的万隆会议,主要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_______和__________。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
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二、讲授新课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比一比]
①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
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
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一比]
①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每组选两名)
[补充]
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动脑筋)
①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假设
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故事会)
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采访周恩来总理
(动脑筋)书74页
(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小结](谈一谈)
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2、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
1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共同倡导国家内容意义
二、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随堂训练:选择:(1)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
A、周恩来
B、乔冠华
C、朱德
D、陈毅
(2)新中国成立后,下面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个国家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决然不同
A、苏联
B、保加利亚
C、美国
D、南斯拉夫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
D、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4)20XX年是中、印、缅三国总理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多少周年()
A、49
B、52
C、53
D、50
(5)新中国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外交活动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倡导不结盟运动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②④D①③④
(6)1954年,在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人握手。
这表明()
A杜勒斯十分仇视中国 B、美国人缺乏礼貌,不够友好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害怕中国
D、所有西方国家的代表都对中国不友好
回答:(1)假如你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曾目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1954、1955年的外交大事,请用简单的原因介绍你的所见所闻,并谈谈你的感受。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