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谐外事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谐外事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谐外事教学设计(公开课)介绍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堂独立自主的和谐外事教学的公开课,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策略,确保教学过程没有法律复杂性,提供有效的帮助。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和谐外事的概念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能力。

- 促进学生对外事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学内容1. 外事概述:简要介绍外事的概念和外事教学的重要性。

2. 和谐外事的原则:解释和谐外事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平等、协商和合作。

3. 和谐外事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和谐外事案例,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学生讨论和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以促进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

5.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和谐外事的短文或文章,提高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外事概念、和谐外事原则和案例进行演示。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辩论,鼓励他们表达观点和思考问题。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外事问题和和谐解决的过程。

4. 提供范文: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作为学生写作任务的参考,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表现评价。

2. 学生写作任务的质量评价。

3. 学生对外事概念和和谐外事原则的理解程度评价。

指导原则- 确保教学内容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

- 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外事问题,加强批判性思维。

教学时间安排总体课时安排:1节课,约45分钟。

以上是一份关于独立自主的和谐外事教学设计的公开课文档。

通过简洁明了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对和谐外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确保教学过程高效且不复杂。

第15课自主性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15课自主性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15课自主性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
课)
教学目标
本课旨在通过自主性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平外交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教学准备
___演示文稿
活动准备材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答题纸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和平外交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和平外交的基本定义和意义,重点强调在解决国际冲突和维护全球和平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和平外交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关键因素和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

角色扮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国际冲突的情景。

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和平外交的对话。

鼓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策略,以达成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和和平解决冲突。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课的关键概念和研究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强调和平外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要求学生在课后提交一份答题纸,回答几个关于和平外交的问题,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参考资料
1.XXXXX
2.XXXXX。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记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实以及求同存异方针;通过阅读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的过程,初步掌握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感受中国外交中“和”的外交智慧。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求同存异【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叙利亚驻联合国外交官图片,出示系列中国近代外交图片,引用周恩来的观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近发生的时事引起学生兴趣,再从学生熟悉的概念引入不熟悉的历史,导入新课。

环节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设问:新中国成立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宣言。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

2. 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并出示司徒雷登“三不让”材料以及《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材料,阐述中国在严峻的世界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设计意图:由地图以及史料勾勒新中国建立时的国际形势,揭示中国的'外交选择。

3. 出示苏联国书、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梳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

出示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建交17国列表,认识到中国在尖锐的外交环境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动态认识历史过程的能力。

环节二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出示缅甸总理吴努的观点,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问,提出时间?由谁提出?具体表述?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环节。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程启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受情境------观点展示------结论与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重组知识,形成历史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逐步培养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通过相关学生活动的组织,锻炼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概括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式和取得的外交成就后,能说出正视困难、坚强毅力等在克服困难中的作用。

2、在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点后,说出自己的切身的感受。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求同存异”的方针。

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再现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又是一种什么情况?二、感知理解(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中苏中美关系在建国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中印中缅关系西藏地区成为中印关系焦点的历史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时间、内容、作用)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性质、主题2、“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什么叫“求同存异”的方针?自由阅读卡: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二、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1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建立了与周边国家的正常关系4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5参加日内瓦会议,促使和平解决越南问题三、拓展练习比较新旧中国外交领域的主要不同。

由此,你得到那些认识?四、课后作业课后:活动与探究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和作用。

2.了解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说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阅读、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新中国的外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打开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便确立起自己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此基础上,1953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迅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印度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五.教学准备:1.搜集反映新旧中国外交状况的材料,并制成幻灯片。

2.收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并制成幻灯片。

3.熟悉中印、中缅建交史。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出示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第15课 和平自主的外交(课件+教案)-1.doc

第15课 和平自主的外交(课件+教案)-1.doc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课前已布置大家做好课前预习和收集相关信息的任务,今天在不同时段会检验你们的预习效果。

现在开始第一个检测,布置同学们复习近代史。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学生回答后归纳(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说明在清政府时期我们的外交是一种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

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

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anping)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anping)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丹岱韩萍【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教学难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描述周恩来的图片,引出外交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环节二:展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1.新中国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和意义?4.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时间、地点、主题、性质、作用)。

5.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环节三、逐步讲解一、新中国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成就:(1).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图片:17国国名)。

指出这是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开展外交活动的成果。

(2).中苏建立外交关系,通过《中苏友好互助同盟》.这是建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做对比,突出独立、自主、和平。

最新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5课教案

最新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5课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昌乐县营丘镇中学康瑞红【课程标准】识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的方针。

2.体会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能够促进会议的成功?【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案,。

【教法】以“271”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屏幕出示图片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签订图片),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吗?(生: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节让我们带着自豪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看一看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紧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看课件明确自主学习的要求。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答案,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_ 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4、意义:二、万隆会议的召开:1.时间:_______年2.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3.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docx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docx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知道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归纳新中国 50 年代的外交成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习题,从书本中寻找归纳相关的知识,以便于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展现出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才能和人格魅力,周恩来为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学生搜集周恩来的外交活动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根据图片,《南京条约》——炮口下的外交,《马关条约》——强权外交,《辛丑条约》——跪倒在地的外交,感悟:弱国无外交,概括旧中国外交特点:屈辱的外交,导入新中国的外交。

二、学生自主学习,在课本中划出问题的答案。

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当时的外交环境怎样?(与美国关系怎样,最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国?)2、20 世纪 50 年代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内容包括哪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得到哪两国的积极响应?这五项内容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3、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性会议。

目的是团结反帝反殖,是一次以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的会议。

万隆会议遇到了什么困难?会上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这个方针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学生展示,教师讲解补充有关问题的背景。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⑤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述:八(7)班班长要李小明把“国家外交原则”贴到班级板报上,可是被他不小心弄乱了,他很着急,谁能帮帮他?
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导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讲授新课
出示“新中国初期外交形势图”
探究历史: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三)教师点拨:
根据前面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点拨:学生讨论不深入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学生经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解答;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向学生发问。
3、“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四)拓展
历史课的拓展和补充,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历史课堂中走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作为历史教师,要立足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当引导,进行知识延伸,旨在让学生感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和产生的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要实现世界的和平共处还任重而道远,为了进一步打破美国的封锁,团结更多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求同存异”方针体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进行情感教育。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

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

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一九五四年四月,朝鲜停战不久,经中、苏、英、美、法五大国同意,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任何人握手,以傲慢顽固态度对待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人员,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料。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 中国“没有宗教自假设:
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该说啥
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好呢???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体会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 困境所表现的聪明机智,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内容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 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2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 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 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 地位和作用,为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 今国际事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处理方法:用材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通过自学和小组合 作,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感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 议的内容、意义等。
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 国的指责攻击。 处理方法:通过补充《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图》,引导学生 分析美苏两国对待新中国的不同态度,引出新中国实施“一边 倒”的外交方针。万隆会议上面对指责,通过问题创设历史情 境,体会周恩来的机智和伟大。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 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 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 “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 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 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 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 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教学设计5: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5: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材与目标】1.课题: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课结构与地位:本课是中国现代史部分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专题中外交成就的第一个内容,与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共同展现了新中国60多年的外交成果。

本课侧重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目介绍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意义。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一目介绍了万隆会议的特点、外交斗争以及意义。

本课内容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段时间,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本课对于学生理解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分析国际事务能起到帮助作用。

4.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11年版)(2)教材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及解读和前面的相关分析,设定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以及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互动——探究”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学习,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答”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会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包含的做人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及处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学案指导自学,了解内容及提出的过程,创设情境,了解中印的分歧争端,通过材料的解读,对比认识其历史意义。

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岱岳区粥店中学丁桂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 “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知识竞猜: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猜一个历史人物。

提示词:江苏淮安南昌起义总理外交家答案:周恩来(说明理由)导语:今天这节课所介绍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外交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一同感受周恩来同志的外交风采。

新课学习一、师生共同认知本课的学习目标(详见本课学案),根据目标独立自学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明确对“外交”的认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上第1题,并展示。

(什么是“外交”?你认为“外交”对一个国家重要吗?为什么?)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教师创设情境一:(1)多媒体展示:漫画《清政府和八国联军》,要求学生完成学案第2问题。

(用几个词归纳近代中国的外交的特点,分析原因)并展示答案(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中国国力的落后与历届政府的腐败无能。

)(2)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开国大典上对外宣布的一段话(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反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这里展示了近代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场景,这些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同学回答)这些条约是平等的吗?是中国自愿签订的吗?有自主权吗?这是一种屈辱的外交。

即所谓的“弱国无外交”。

[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屈辱的状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导入,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始,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导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教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示预习提纲(见板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完成这些问题。

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提纲,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引导] 大家都已经完成预习提纲了,完成的情况如何,我们一一来检验。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学生齐读]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歌曲(烘托气氛)导入新课:中国有这样一位伟人,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

在他逝世后,人民十里长街相送以示哀悼,联合国也因一颗巨星的陨落而降下半旗,……,请问同学们这位伟人就是——如果学生说毛主席你怎么办,设计些与毛相区分的语言(如美男子、外交家、总理、儒家风采、等)学生回答:略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有人说,他是天才的外交家,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关于周恩来外交业绩的小故事:学生讲故事:略在近代中国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在《马关条约》谈判中,当日本政府要求战败的清政府支付二亿两赔款时,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请允许我说说。

赔款二亿两,数额太大,我们现在实在承担不起。

能不能再减点?——《马关条约》中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谈话听完周恩来的故事,又看了李鸿章的讲话,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略正如同学们所说,弱国无外交,想在外交上取得成功,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有主权的国家。

可以说,慈禧太后控制下的清王朝、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政府及蒋介石无一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走上世界舞台,那么,新中国怎样才能树立好自己的外交形象,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呢?——就是要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刀两断,翻开中国外交新的一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生的祖国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呢)学生讨论:略概括一下: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示)五项原则是谁提出的呢?学生回答:周恩来周恩来是根据什么提出的呢?背景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外交的方针是什么?请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词证明你的观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教学难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
材料一:一幅反映旧中国外交形象的漫画(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清朝官员,苍老的脸上布满伤痕,因为痛苦而长大着嘴巴,手里抱着一大堆不平等条约,也许因为不堪重负,也许是被周围的强盗强行摁着,他只得匍匐着身子、撅着屁股,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

而周围那群强盗有的举着鞭子,有的举着刀枪,似乎在威逼这个可怜的清朝官员在条约上签字画押。

不远处还有几个强盗正迫不及待的赶过来。

这就是旧中国外交的形象,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材料二: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 屈辱的、跪着的外交。

设问:新中国的外交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环节二:展示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学生齐读;教师以红色字体标出本课重点,并以提问的形式予以强调。


环节三、自学检测
完成《金榜学案》P38“预习热身”,时间5分钟。

(内容见《金榜学案》)
环节四:合作解疑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
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1、过渡: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
的还要严峻。

2、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及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苏对峙)。

设问:面对着当时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3、成就:一、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

二、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材料:17国国名)。

指出这是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开展外交活动的成果。

三、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
1、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3、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

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核心理念:尊重、平等、和平;指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4、强化记忆——挑战自我:1分钟背会五项原则的内容。

(提示:背修改后的提法)
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1、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的过程中,面对着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如何才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周恩来在随后的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个问题的。

3、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完成
(1)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2)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周恩来从容镇定、因势利导,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4、出示材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感受其宽容大度和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变的外交智慧。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分析“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同”是指遭遇相同: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的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强调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我们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是我们这次会议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强调
这些不同之处的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妨碍我们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

指出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环节五:激励引导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词汇代表了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成就与智慧,那么这些词汇在现代的中国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方面是否还适用呢?请举例说明。

(思考提示:同学间该如何相处?三中校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环节六:总结检测
1、以板书为提纲,回顾知识,梳理线索,指出重点。

2、指出建国初期所有的外交成就都与中国外长周恩来的外交努力和外交智慧是分不开的。

概括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
(3)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情感熏陶:再次回顾周恩来光辉灿烂的一生,突出周恩来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滚动播放周恩来的图片,并深情讲述:
周恩来不仅是中国最杰出的外交家,还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共和国的首任总理。

还记得吗?在他还在念书的时候,就喊出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宣言,面对着灾难深重的国家,小小年纪的他,早已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了一起。

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时,他率领着天津的青年学生,高呼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走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最前线。

当他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去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终其一生,他未曾怀疑过自己的信仰。

当反动派悬赏10万大洋要取他项上人头的时候,他未曾有过哪怕一丝一毫的惧怕,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什么才是革命家的勇气。

当他成为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时,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平均每天1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在他离开我们的时候,他已经为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奉献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以至于他的体重只剩下了微不足道的35公斤。

即便如此,他还要求把他的骨灰全部洒在祖国的土地上,就这样,他把他的一切都回报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

中国人口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是周恩来的后代;中国银行的存款无以计数,却没有一分钱是属于周恩来的。

他光辉的一生不但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所以当他在1976年逝世的时候,联合国破例为他降了半旗以示哀悼!
这就是周恩来——杰出的外交家、敬爱的总理、一个真正的伟人!
4、课堂练习:完成《金榜学案》P38“基础自测”部分。

(内容见《金榜学案》)
【板书设计】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外交政策)
建国初的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与17国建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外交成就三、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1953,周恩来)为国内的建设创造良
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1955,万隆会议)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