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他+亲属称呼语”方式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他+亲属称呼语”称呼方式考察
院系: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武转转
学号: 113203205
“孩+他+亲属称呼语”称呼方式考察
武转转
(武转转汉语言文字学 113203205)
摘要: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往往会发现寒暄语的称呼方式已经很少,不能确定该使用哪种称呼,这是当下称呼方式的缺失。在与人交际时,首先要考虑该如何称呼对方,大方得体的称呼语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使得交际顺利进行;相反,称呼语的错误选择很可能造成对方情绪的反感,进而造成交际的障碍,导致一次失败的交际。因此,称呼语的选择使用是交际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从三方面对“孩+他+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进行考察分析,分析它的构成方式、形成原因、语用价值和文化理据。关键词:“孩+他+亲属称呼语”;称呼方式;考察
一、“孩+他+亲属称呼语”的构成方式
对于“孩+他+亲属称呼语”的构成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曹炜(2005)认为“孩+他+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是偏正式复合称呼语, 即在称呼语之前添加一些修饰成分, 以表示亲疏。如: 孩他爷爷、孩他外婆、孩他爸、孩他姑等。凌德祥(2008)认为“孩+他+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是人称复合面称,即不同的人称叠加使用来进行称呼,认为这多是民间的家长借子女身份称呼其亲属。
“孩子”和“亲属称呼”这两种称呼方式由来已久,一般年长的长辈叫晚辈“孩子”,而晚辈用亲属称呼称呼其长辈,这两种称呼方式由“他”连接起来,“他”作为“孩”的同位语,“孩+他+亲属称呼”这一称呼方式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称呼对方的,称呼的一般是说话人的同辈或长辈,这样的称呼缩减了说话人之间的距离,使谈话带有浓重的亲情意味,使对话顺利进行。
二、“孩+他+亲属称呼语”的组合方式
“孩+他+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对亲属称呼语有一定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亲属称呼语都能进入这个结构,一般来说,这里的亲属称呼语一般是“孩”的长辈或是同辈中年纪较长者。“孩+他+亲属称呼语”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1.“孩+他+爸”、“孩+他+爹”
“孩他爸”、“孩他爹”是一种称呼的不同说法,在广大农村地区,在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这种说法一种存在,这种说法是配偶双方中女方对男方的一种土生土长的称呼方法,在很多作品中可以找到例子:(1)她把孩子越抱越紧,低声对着丈夫说道:“孩他爸,咱得赶紧想办法救
救孩子呀!”
(2)晚上,妻子躺在床上苦苦哀求说:“孩他爸,罚款咱拿,你就别让我在喇叭里丢那份人了!”
(3)烈焰中只见春妮跑上舵位,用尽全身力气,推动大舵。她向琴生哭喊道:“孩他爹——大船不能丢啊——这可是咱家的命啊!”火焰中春妮抱住舵杆。
这种称呼方式不仅可以面称,也可用于背称。例如:
(4)孬种的老婆见他们的打扮不一般,不像是些乡下人,以为是渔政部门的,倚在门口不让进家:“孩他爸到外地打工去了,已经走了半个多月。”
(5)李青玉笑了,说她家里没有别人,两个孩子都在市里上学,星期天才回来,孩他爸也在矿上吃住,经常不回家。
2.“孩+他+妈”、“孩+他+娘”
“孩+他+妈”、“孩+他+娘”是配偶双方中男方称呼女方的一种说法,与“孩+他+爸”、“孩+他+爹”相对应。例如:
(5)韩光说:“孩他妈,前几天借不来钱,要叫我急死,你咋不早说咧!”
(6)“喔,对了,孩他妈,快,把鱼籽蒸蒸,再抓点虾米来。”范三喜说着,脸上有了几分醉意。
(7)老汉很迷闷,跟老伴说:“孩他娘,今夜是谁替我喂上牲口啦?”
这种称呼方式还可用于背称、旁称。例如:
(8)起初,他俩捏泥巴常闹矛盾,王文海认为孩他妈文化程度低,捏什么都是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缺乏艺术味;孩他妈觉得,他技术水平低,捏得不土不洋,不是少胳膊,就是少腿。
(9)人云:在外管千军万马,在家管不了一个孩他妈。虎啸当然不是怕婆子的人,可婆子也并不怕他。
3.“孩+他+爷”、“孩子他爷爷”
这种称呼方式一般是由孩子的奶奶或者妈妈称呼孩子的爷爷,在农村等知识文化相对保守的地方,媳妇对公公一般不会叫爸爸,会称呼“孩他爷”。既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旁称。例如:
(10)袁聚英说:“孩他爷,恐伯民儿不是那块料吧!”
(11)“我苦命的孩他爷,孩他爹,您回来看一眼我白秀贞的日子足怎么过的呀!……”小寡妇哭坟,在农村是平常事,是不会有人议论的。
(12)媳妇觉得自己儿子不该背这么大的黑锅,想了个理由便说出了口:“高二那年孩子他爷爷住院,拖了那么久……”
(13)“是、是……”朱兰芳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她抽泣地说,“我忘恩负义,对不起孩子他爷爷……”
4.“孩(子)+他+奶奶”
这一称呼方式是与“孩子他爷爷”相对应的,是媳妇隐晦的称呼婆婆的称呼语,也可以用于爷爷对奶奶的称呼。在这个结构中,如果亲属称谓是双音节结构,那么“孩”一般也会是“孩子”双音节结构。例如:
(14)许多人都涌上去看孔雀开屏。一位年轻的妻子,却指着这三代同乐的场面,悄悄地嗔怪丈夫:“我早说了,让孩子他奶奶也来看一看……”
(15)“我们人穷可志不短,我们做事从来没做过亏心事,要不是孩子他奶奶……临走就想吃顿饺子,她一辈子也没为自己张过嘴……”我奶奶、母亲和四婶,都跟着这个女人哭了起来。
5.“孩(子)+他+外婆”、“孩(子)+他+姥姥”
“孩(子)+他+外婆”“孩(子)+他+姥姥”这两种种称呼形式称呼对象一致,一般用于女婿、女儿、亲家对孩子外婆的一种称呼,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隐晦的传达出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例如:
(16)一日儿子从大洋彼岸打来电话,说是网上邮来了他的一些近照。想儿心切的我立马打开电脑给取了出来,并送给孩子他外婆和阿婆看。
(17)儿子一待就是9天,经过各种现代仪器的检测观察,证明没什么事,孩子他外婆说,这在以往都算不上什么事,哪个孩子出来不都要有个适应过程。
(18)可是母亲只有60岁,前几天我们还通过电话,并在电话里说下次孩子他姥姥来时你们一起来上海看看,也好有个照应。母亲听了这话还挺高兴,说过了年天暖和了到上海来。
(19)胖女人脸红了,向屋里瞅了瞅,然后讷讷地说:“他嫂子,您看,他昨天到孩子他姥姥家,还没回来。其实你也不必,他这人……”
6.“孩+他+姑”、“孩+他+叔”
这种称呼方式一般是妻子对丈夫的姐妹兄弟的称呼,一般不直接称名道姓,而是从孩子的角度称呼,微妙的起到联系感情的作用。例如:
(20)兄弟媳妇知道后,气愤地说:“孩他姑,有困难你就到家来,怎么着也不能让你相孩子们吃亏呀!”
(21)小孩他舅说:“俺家没有三面正呀?”小孩他妗子站在一旁想了想,说:“有个三面正,是孩他姑家的。”
(22)前年,俺帅孩他叔离了婚,原来准备寻个外村的姑娘,谁知现在他跟俺黄家那个远房寡妇华白鸽那个上啦,黄大伯几个人死活不同意,两人急得哭着找我想办法。
这种称呼方式逐渐泛化,可以用于男性对比较陌生的女性的称呼,例如:(23)他将老人扶进自己办公室。小跑进了计生亦。他一手抓起人家炉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