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保障理论渊源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柏拉图:《理想国》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社会保障理念:消灭私有制、财富公平分配、互助思想
2、人道主义与宗教思想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道主义、民主、平等
和人权等口号,为社会应对其成员的生存权利负有责任的观点 提供了文化基础。所谓人道,是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 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人道主义仍然是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的最根本的道德源泉。
是对某些生产公共产品和公共劳务的基础设施,如铁路、邮电等 实行国有化,二是收入和消费国有化,即通过累进税制将一部分 国民收入纳入国家预算,作为社会保险和供应集体消费的基金 瑞典学派主张
1).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运行,平抑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
2).用累进税及其转移支付的方式,举办社会福利,是个 阶级、阶层收入趋于均等化。
• 3)、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Social Investment State)
• 吉登斯认为,政府应通过提供工作机会,投资人力资源,进行终 身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开展公私合作,以形成一个积极改革的 福利国家——积极福利社会中的社会投资国家。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
第一,“第三条道路”主张国家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应 该是一项由国家、非政府机构、私营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事业; 第二,国家只提供给国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支援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员; 第三,鼓励和倡导私营机构承担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责任,引进市 场竞争机制和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服务体制; 第四,相对于之前的“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第三条道路”特别 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个人应该承担比过去更多的社会保障责 任。
•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念
• 1)、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理念,强调要实现社会保障的供给与 需求、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以减少和避免滥用权利的现象,在坚持“享有社会福利是公民合 法权利”的前提下,转向从社会索取的权利与为社会尽责的义务 应同时并举,“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
3、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 重要流派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斯德哥尔摩大学, 其代表人物有大卫·达维逊、古斯塔夫·卡塞尔、克努特·维克 塞尔、伊里克·林达尔、阿萨·林德伯克等瑞典经济学家。
• 基本观点
• 1).政治上实行阶级调和
6、第三条道路理论
• 20世纪90年代,针对“自由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和社会民主主义 政党的困境,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及其智囊精英安东 尼·吉登斯首倡以“第三条道路”为特征的“新治理”改革,在 平等追求上提出超越自由主义和旧平等主义(传统社会民主主义 的平等观)的新平等主义:既关注结果平等,也关注机会平等。
2).经济上实行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制度是瑞典模式的经济基础和重要内容。这种 混合经济制度,即不属于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属于社会主义制度, 而是所谓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这种混合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所有制方面,实行在私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的部 分国有化。因为私有制是刺激企业主动性、创造性和克服官僚主 义所必不可少的;而所谓部分国有化,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
新福利经济学
•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在批判和吸收庇古福利经济学的 基础上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即就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
• 20世纪30年代后,旧福利经济学遭受了重大挑战,人们对其理论 的重要基础,即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可比性提出了深刻的质疑 (人与人之间的效用具有可比性吗?如何能确定一美元从富人手 中转移到穷人那里后,穷人所得到的效用比富人所损失的要大 呢?),于是,经济学家们开始转向寻求新的效用理论和分析方 法,用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代替了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数 效用论和边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 把“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化”作为社会保障的两个主要内容。
• 主张国家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实现 “充分就业”。同时,他们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 利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 层、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保障国 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收入平等。
• 新剑桥学派把改善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实行收入均等化, 作为经济政策首要的、绝对的目标,其他目标均处于从属地位。
•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主张
• 第一,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 第二,实行高额的遗产税与赠与税
• 第三,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更多就业 机会,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等状况。
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 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
主张:政府的某些措施和立法会使一些人得益而使另一些人受损, 如果得利总额超过损失总额,那么,政府可运用适当政策向得利 人征收特定租税,以补偿受害者,这样做对任何人都没有不利而 对一些人有利,因而增进了社会福利。
• 在西欧,关于"第三条道路"较完备的思想阐述是英国完成的。 1992年布莱尔成为工党领袖,1994年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被称为 布莱尔精神导师的安东尼.吉登斯出版了《超越左和右》一书, 标志英国工党理论的完整转型,1995年开始,布莱尔开始在公开 场合使用"第三条道路",描述自己的政治哲学。1997年布莱尔上 台执政,"第三条道路"成为新工党政府的口号。为进一步阐述, 1998年5月,吉登斯出版了《第三条道路》,9月布莱尔出版了 《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一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执政 思想。
• “社会保障法”,建立一套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反危机的一项
• 对策。
• 第四,通过立法确立工会和劳工运动的合法地位。

“新政”引导美国走出了灾难的深渊,罗斯福因此获得了巨大荣誉,并 四次当选美国总统。
5、新剑桥学派
•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 西内蒂等。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其中琼·罗宾逊和卡 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新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理念: 新福利经济学着眼于整个经济的良性运行,认为实现社会福利的 最大化需要同时考虑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主张通过建立各种税收 制度,实现福利的合理分配。收入再分配的力度要适中,社会政 策不能为实现公平放弃效率,也不能为追求效率罔顾公平。兼顾 效率和公平成为社会保障发展的一大原则。
• 第一,由国家控制金融命脉,抓住整个经济的核心;
• 第二,颁布法令,扩大联邦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用扩张政策
• 刺激经济复兴;
• 第三,由联邦政府大力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和公共工程,一方面
• 作为救济措施和解决失业大军问题,以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
• 盾,另一方面也作为扩张措施,刺激经济复苏。同时通过制定
• 瑞典学派理论,被瑞典政府所采纳,使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 上积极稳定政策道路的国家,同时也开创了以“国家干预”进行
“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的瑞典福利模式,成为独特的“混
合经济”下的“福利国家”。
4、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 代表人物:J.M.凯恩斯(1883~1946)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 人们把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称誉为经济学 中的“凯恩斯革命”,有人甚至把凯恩斯说成是“经济学领域的 哥白尼”。
• 其办法就是对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扩大失业补助和社 会救济等政策,实行收入再分配,把富人缴纳的一部分税款转由 低收入者享用,从而增加社会福利。庇古的福利利经济学为福利 国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影响:
旧福利经济学关于“收入均等化”的思想为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英国得到了充分的时实践。二战后, 英国开始重建福利制度,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于1948 年11月宣布建立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国家”。是英国成为世界 上最早全面建成“福利国家”的国家。
• 瑞典学派认为,瑞典模式在政治上的显著特征是工人和雇主(资 本家)都处于平等地位,各自都有自己的阶级组织:总工会和雇 主协会,国家是超阶级的,因而居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有关工资 和其他劳资纠纷问题,由雇主协会与工会双方自由谈判,协商解 决;协议不成,则由超阶级国家政府出面谈判。这样,全社会依 靠政府、雇主协会和工会三大权力中心相互协调、相互制衡,就 可以维护阶级合作与社会民主主义的正常秩序。
二、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理论体系
•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 • 新历史学派,又叫讲坛社会主义,是德国19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
改良主义思潮。 •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一批经济学教授瓦格勒、施穆勒、桑特巴、布伦坦诺
等,在大学讲坛上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组织, 可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实行社会主义。 • 新历史学派极力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 主张:要增进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改革,并通过工会组织来调整 • 劳资的矛盾,主张由国家来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这 • 些主张成为德国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 • 新历史学派是第一个系统阐述社会保障思想的学派。
• 凯恩斯认为,正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就要小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是指增 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 从长期看,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投资的 诱惑力)。 和心理上的流动偏好(即容易流动的资产为人们所 偏好因而喜欢以现金形式保存一部分资产-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 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他提出了政府要积极干预经济, 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实行赤字财政;政府要
直接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社会福利设施,增加消费倾向,达到足
够的总需求和充分就业;举办社会保障、消除贫民窟、累进税制、 最低工资法等多种主张。

罗期福的新政同凯恩斯理论不谋而合,为了寻找走出危机的道路,罗斯 福采取了四项政策。
2、福利经济学
• 代表人物:A.C.庇古(1877~1959),是英国剑桥经济学派的 主要代表之一,因研究社会福利经济而名声鹊起,是福利经济学 的开山鼻祖。1920年出版发表《福利经济学》,标志着福利经济 学的正式诞生。
福利经济学——庇古的政策主张
• 一是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越大,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平均福利 也就越大。从第一个命题出发,他提出了生产资料最优的配置问 题。所谓收入均等化基本点是:一个人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 际效用愈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愈大。如果 把富人的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社会福利就会增大。
2)、实现从“消极福利”(Negative Welfare)向“积极福利” (Positive Welfare)的转变
建立以提高就业能力取代就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体制,从救济 性的福利政策转向开发性的福利政策,把生活福利改变为工作福 利。社会保障资金支持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金,而是创造 条件促进公民学习新技能,接受新工作。
• 帕累托被看作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
• 帕累托(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新福利经 济学创始人。
• 帕累托认为,只要生产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化,社会福利也就实 现了最大化。
• 希克斯、萨缪尔森 帕累托最优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于是一些经济学家进行改进和
修补,在20世纪30年代末出现了“补偿原理”。 补偿原理: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 一、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 • 二、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理论体系 • (一)、国家干预的社会保障思想 • 1、德国新历史学派 • 2、福利经济学 • 3、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4、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5、新剑桥学派 • 6、第三条道路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二)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 1、亚当·斯密与古典自由主义 • 2、供给学派 • 3、现代货币主义 • 4、哈耶克与新自由主义 • 三、 社会保障经典著作及其影响 • 1、贝弗里奇报告及其影响 • 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及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