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87-02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业的发展,世界已变成一个地球村,因此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但是,交流中人们发现通常有很多误解和冲突。什么导致了误解和冲突?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这主要是有文化不同引起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就表明了,当不同国家人们交流时,他们可能遇到一些困难。然而,为了发展国家的经济,每个国家不得不勇敢地克服这些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分析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一般来说,文化有语言、思维、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和科学构成。这篇论文主要从思维方式,角色关系,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五个方面分析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再次,就社交氛圍而言,当你请朋友关门时,你需要使用热情的和自然的社交氛围,所以我们可以说“请关上门好吗?”。然而,当你请陌生人关门时,你需要使用礼貌的社交氛围,所以我们可以说“很抱歉,关上门,不介意吧?”如果我们使用对朋友的话对陌生人说,或者使用对陌生人的话对朋友说,双方都会导致厌恶和误解,甚至他们通过让某些人做同样的事情而不能达到目的。
并加强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大型的宿舍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组织他们满腔热情的投入宿舍文化建设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和宿舍管理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从而增强宿舍文化的德育作用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作者:袁晓燕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0期
其次,就社会关系而言,为了形成和加强社会关系,我们可能会把语言当作我们的桥梁。当两个特定的人想见时,我们可能会期望他们的语言行动。比如,在家庭里,父母之间说方言,而父母和孩子间说普通话。这就是一种为了实现社交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关系。再比如,如果你想和一个美国人交朋友,在交流时你最好使用非正式的语言。你可以直接叫他的名字,因为这会获得对方的信任。如果说话的方式太礼貌,氛围将会很严肃以致于不能形成友谊关系。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作者:刘宁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7期摘要:全球化环境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社会各行各业对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需要也日益加大。

而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尚不乐观。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科技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加,中外合资企业的增加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给跨文化交际人才带来挑战,那就是,大学生如何用英语与外国进行有效的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理解跨文化交际,首先需要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这两个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严格且精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笼统来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什么呢?外国学者班尼特和艾伦(贺子夜,2011)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三层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运用于交际中,并成功的实现交际。

贾玉新(李智,201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成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系统构成的系统型模式。

”本人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与交往的过程(言语或非言语的交际行为)便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二、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首先,大学生缺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机会,因此,对其他文化存在情感态度上的偏见。

尤其受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片面的认为其他国家的文化是糟粕,从而不愿接受其他文化。

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产生厌烦心态。

大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偏见也阻碍了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复习

跨文化交际复习

跨文化交际复习题型:1、填空15个2、名词解释25分5个3、论述(理论举例)30分2个4、分析应用题30分3个小问题基本概念类:要求掌握定义,能够举例1、交际交际是一种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语言或非语言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不一定以主观意识为转移。

2、文化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就是文化。

3、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而足以改变交际结果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4、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交际行为、交际过程、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

5、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至少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言语行为。

是一个说与听的互动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能理解对方的语义。

言语交际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

6、非言语交际非语言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即非语言交际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其交际方式包括了眼神、表情、身势、手势、体距、沉默、服饰、时空利用、副语言等。

7、影响交际的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又分为积极心理因素和消极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起着促进作用,在交际中主体应当具备平等意识,双方应当具备宽容意思和顺应意识;消极的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阻碍作用,消极因素包括定式和认知偏见、民族中心主义、偏见和普遍性假设。

试析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试析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试析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随着国际化交往的不断深入,世界的融合,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不断增多,人们之间的这种交流被称作跨文化交际。

由于人们所处地域的不同,受到交通、经济等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各自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而发展成了社会规约和习俗。

在跨文化交际中,这些不同会对人们的交际带来困扰,下面仅就语言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最常用而且最直接的交际工具。

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的不同,我们在谈论一个问题时,常常因为一句话不得体,使听众发笑、不快或者气愤。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思考。

地域的不同语言习惯就有很大差异。

在中国邻里之间碰面,见到的第一句话大多是:你去哪了?你吃了么?其实这并不是真的问你去了哪里,吃了没有,这只是我们问候的一种方式而已,甚至可以说这只是一句客套话。

而西方人见面更多的是说:hi,good morning/afternoon/night,hello……而絕不说我们打招呼的语言。

在他们思想中,你要是问他们去哪了,就是干涉他们的隐私,会引起他们的不快;要是你问的是“你吃了吗”,他们则会误会,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

西方人当夸奖对方说:“你真美!”回答总是:“谢谢”,而我们却认为那是不谦虚的表现,总是回答:“哪里,哪里,您过奖了”。

这些语言的不同都与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教育观念密切联系,了解这些对跨文化交际会有一定的帮助。

思想意识是行为的指挥棒,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起着指定性的作用。

霍夫斯特德提出了识别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在此仅就权力差距大小而举例,说明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国文化权力差异大,在称呼语中反映就比较明显。

中国人们习惯使用称呼语中不仅包括姓氏,而且加上头衔,或者喜欢使用表明对方身份的称呼语,这样的称呼语表明说话人与对方的权势关系和辈分关系,上下级之间这样,同级别也这样。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略论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略论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的 ; 国男人都是 有绅 士风度 的等 等 。 英 这就 会使人们犯下
上 的界线 , 居住 的地球形 成 了一个 紧 密相连 的“ 人类 地球 村” 。于是 跨文 化交 际便 成 了我 们 生活 中不 可或缺 的行 为。 跨文化 交际广泛存 在 于政治 、 济 、 化等各个 领域 。 经 文 影响跨文化交 际的 因素有很 多 , 文将 主要从 文化 定势 、 本
r a h s c sf lc mmu c t n. e uc e s o c u nia o i
Ke o d : ne c l r o y w r s i tru t a c mmu iain i u n i gf tr , u u a tr oy e n n e b l o ul n c t , n e cn o s c k l s e t , o v r a mmu ia o , ut r a ib e o f l c a r e p c nc t n c l a v r ls i ul a
第 21 年 第 1 期 00 2 ( 总第 3 4期 ) 6
商 业 经 济
S ANG E J N J H Y I G I
No1 2 0 .2, 01 T0a .6 tlNo3 4
【 文章 编号 】 1O— o32 1)2 0 1— 2 O9 64 (00 1— 09 0
非言语行为和文 化变量 几方 面加 以阐述 。

以点盖面、 以偏概全的错误 , 从而形成偏见乃至歧视。
跨 文化 交 际是不 同文 化 背景 的人互 相分 享 思 想 、 感 情和信 息时所发生 的一切 交流 。 随着社会 的发 展 , 别是 特 在科学技 术飞速发 展 的今天 ,人类 的交 流 已打破 了地理

跨文化交际全书要点总结

跨文化交际全书要点总结

跨文化交际全书要点总结跨文化交际一.绪论典例:丝绸之路;佛教东传;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五四学西影响因素:交通通讯技术;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最简洁的定义: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胡文仲最全面的定义: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符号性交流的过程。

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在交互的情景中给不同的个体创造共享的意义。

——TingToomey,1999特点:面对面;差异性;易起冲突;大多为善意冲突;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挑战与收获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兴起:美国诞生:霍尔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 霍尔是人类学家,他对跨文化交际学的五大贡献:侧重微观;对非语言交际的界定;强调非语言交际中的无意识层面;对差异采取接受和非价值判断的态度;采用学员体验式的跨文化训练跨文化交际学的确立:时间:20世纪70年代;主要表现:课程开发;专著出现;协会成立;专业期刊创刊1966 美国匹兹堡大学最先开课;70年代约200所学校开课《跨文化交际读本》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Samovar ;Porter 《跨文化交际引论》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ondon ;Yousef均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第一个独立的专业协会:1974年“跨文化教育、培训与研究协会SIETAR”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研讨会:1972年;东京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nals ,197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77跨文化交际学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后)成熟标志: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和研究方法的探索Gudykunst(2003)总结了跨文化交际的15种理论,如:不确定性的减少理论;文化身份的协商理论;面子协商理论;归因理论;跨文化交际网络理论、适应理论、文化尺度理论---提供理论框架Bennett(1998)指出跨文化交际学领域存在两种学派:理论-理论学派主要阵地:传播学理论-实践学派侧重应用和跨文化训练如: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商务管理跨文虎交际学的理论基础:Hart(1999)经调查,对其影响最大的学科: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最早影响三大贡献:1、文化定义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3、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平等无贵贱)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主研:主观文化、文化适应研究(模式、策略、休克)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与礼貌策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主要阵地和学科归属贡献:建构跨文化交际理论Gudykunst:陌生人理论;焦虑-不确定性的减少理论;TingT oomey:文化身份的协商理论;面子协商理论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人类学背景:观察、访谈心理学、社会学背景:量化大规模数据调查语言学背景:话语分析(文化含义和使用规则)综合:以实证研究为主、尤其是量化的方法客位(旁观者视角)(一般文化)(系统外部)(创建文化模式)主位(从圈内人的角度)(特殊文化)(系统内部)(发现文化模式)如: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斯图尔特与贝尔特《美国文化模式》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20世纪80年代引入胡文仲等学者最先介绍北外、哈师大、福建师大最先开课1995哈工大召开中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并成立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集中研究:中西习俗对比、中西经营管理模式、国民性、价值观、非语言交际影响著作: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总之:起步晚;范围窄,主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成果主要是跨文化语用学,实证性研究少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1、更好地理解祖国文化2、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3、提高文化适应能力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5、建立在异域环境教汉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Fantini(2006):与异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往所需的综合能力。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摘要】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现象,由于文化差异引发的冲突导致个体产生不适感。

语言障碍常常是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语言是文化的核心,造成沟通困难。

礼仪习惯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文化休克,如不同的用餐习惯或打招呼方式。

价值观念的冲突往往会引发文化休克,如对待家庭、爱情以及权威的看法。

心理压力也是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之一,个体难以适应新环境带来的压力。

加强文化交流、尊重他人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能力是减少文化休克发生的有效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深入了解文化休克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是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来化解的。

【关键词】文化休克现象,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礼仪习惯,价值观念,心理压力,案例分析,文化交流,文化对策略。

1. 引言1.1 文化休克现象的定义文化休克现象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礼仪习惯、价值观念等因素引发的一种心理不适感和困惑感。

当个体置身于与自身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往往会面临种种挑战和困扰,从而产生文化休克现象。

文化休克不仅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还可能导致交际效果的不佳,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开展。

文化休克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往往源于文化间的差异,各自的文化体系、行为准则、认知模式的不同会使得交流双方产生误解和矛盾,从而导致文化休克的发生。

了解文化休克现象的定义及其成因,对于有效应对和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化休克现象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

1.2 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休克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引发文化休克的原因之一。

每个国家、地区甚至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习惯和礼仪规范。

当不同文化相遇时,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可能产生误解、认知偏差或情感冲突,从而导致文化休克的发生。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

科技信息1.引言交际即是交流,因而跨文化交际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既然是跨文化交际,交际者也必然在文化及社会背景、宗教信仰、性格年龄、政治经济、兴趣爱好上有所不同,因此任何人之间的交际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不过,由于交际者区分度的不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跨文化”一般就不同地区文化,尤其是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而言的,比之个人,这些群体的差异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随着世界交流合作的日益加深,跨文化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交际本身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

然而跨文化交际并非一件易事,由于一些文化、语言障碍,交际者无法弄清彼此的真实意图,导致了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了交流合作中的损失。

当然,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因素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比如交际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脑海中固有的文化定势、价值观、世界观和民族性格及个人特征、语言习得、思维方式、社会角色以及具体到交际进行时的周边环境、时间、态度等等。

在这一系列因素中,有些是交际者个人所独有的,而有些则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普遍存在的。

由于个人因素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本文主要从宽泛的交际环境入手,探讨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些主要因素。

2.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2.1文化影响因素任何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产生都是植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中。

离开了文化,任何人类行为都无从谈起,跨文化交际也离不开文化这个大背景。

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因其所享有的文化具有共同性,他们在价值观、世界观、民族性格以及对其它文化群体的态度观点上往往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文化在社会中所占的不同地位,可以将其分为群体文化和亚文化。

2.1.1群体文化群体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单位,因其在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共享,其成员必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种由某个群体所共有的具用一定稳定基础的文化就被称为群体文化。

既然是群体文化,这一群体中的个体自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倾向,而这种倾向恰恰会在其与他人的交际中产生影响,因此全面地了解不同的群体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影响、甚至使跨文化交际停滞。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摘要] 在任何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文化和心理因素充斥跨文化交际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也要重视群体和个体差异。

如果我们想在跨文化交际这个舞台上大展身手,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了解和熟悉这些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从而在熟悉和接触目的文化时做到思想开放,行为变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心理1. 引言“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 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所以在与不同国度的人交际之初,人们大都认为只要会使用对方的语言就能很好地与其交流了。

但不久人们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双方没有语言障碍,却无法沟通,经常发生误解甚至交际失误。

这时他们发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际并不简单,很具挑战性,因为除了语言因素外,一些非语言因素也同样会成为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因素,将会指导跨文化交际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这些非语言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2.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关于文化的定义,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义的文化”,而与之向别的“狭义”则是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文化提供给人们思维的方式来听、看和阐释世界。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第一绪论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提示问题:人类是先有文字还是先有语言?有了文字之后怎样传承,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竹简,再到印刷术。

纸张的传递已经不方便了,又有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再到跨文化交际。

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近百年来的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狭义: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例:少数民族和汉族,(彝族,白族和汉族),连个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女(裸婚时代),不同种族,民族的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目标1、必要性-----全球意识,人们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

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困难,使人们烦恼、苦闷,或产生重大失落。

因此,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本质,了解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让解决和避免交际中产生的冲突、障碍等,是时代迫切的需要。

2、学习目标(1)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和休克;正确的态度应该要注意的两点:①不要过于自卑,总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高人一等。

②不要过于自信,夜郎自大的心态。

(2)在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正确理解不同国别的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正确意识。

比如说中国人吃饭的时候喜欢点很多的菜,吃不完满桌子得浪费。

但是外国人很多都是吃多少就点多少,吃不完就打包回家。

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与认识

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与认识

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与认识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

跨文化交际不仅涉及到个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是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等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跨文化交际的定义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使用不同语言和符号系统的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意见交流以及价值观念传递等活动。

2.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多元性:涉及到多种语言、多种符号系统、多种价值观念等。

(2)复杂性:涉及到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历史背景等因素。

(3)动态性: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跨文化交际也在不断变革。

三、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1. 语言差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但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文化背景等方面。

2. 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3. 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

例如,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政府对媒体进行严格控制,这可能会影响信息传递和意见交流。

4. 历史背景历史背景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之一。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和经历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四、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尊重他人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他人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信仰、习惯等,并尽量避免冒犯他人。

2. 学习他人语言学习他人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3. 了解对方文化背景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4. 避免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避免刻板印象,不应该根据个别人或事件来评价整个文化。

5. 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
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第三章
一、文化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文化定义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太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传播
四、传播的模式
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who /says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即: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以后的模式在5W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和传播的社会环境,把线性模式改称了环形模式。
20世纪20年代,Kretschmer的《体格与个性》标志着体态语研究的正式开端。
Hall的四部著作:《无声的语言》、《隐藏的维度》、《超越文化》、《生命之舞》,对于非语言交际作了深入的研究,影响巨大。
非语言交际包括:
①体态语: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②副语言: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一些非语言的声音
第十二章
一、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一词是Oberg于1960年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首次使用,概括种种跨文化的不适应症状,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沟通:有效交流的关键要素

跨文化沟通:有效交流的关键要素

跨文化沟通:有效交流的关键要素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经常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跨文化沟通是一项关键技能,它有助于促进跨国合作、拓展全球化业务,并加强个人的全球竞争力。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沟通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沟通中的几个关键要素,以帮助我们实现更有效的交流。

理解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沟通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等方面。

因此,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实现有效交流的第一步。

1.尊重他人文化差异: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并接纳他们的文化差异。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他人可能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将自己的文化观念置于他人之上将可能导致误解和不良影响。

2.学习基本的文化礼仪:在与跨文化团队和客户交流时,了解基本的文化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他们的礼节、商务实践以及禁忌等方面。

通过仔细研究这些信息,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对方沟通,并避免一些尴尬的情况。

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语言是跨文化沟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语言差异。

除了语言,非语言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

在跨文化沟通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要素:1.语言能力:如果我们想要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流,至少要掌握对方所使用的基本语言。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我们还需要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习惯用法。

通过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

2.非语言交流:除了语言,非语言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

这包括姿势、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我们的非语言交流方式。

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我们需要关注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信号,以获得更准确的沟通。

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的理解是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关键之一。

它主要研究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

理解文化心理学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跨文化沟通中的行为和意图。

跨文化交际 祖晓梅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 祖晓梅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书笔记2019.8.141、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课程内容应该涵盖:1)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语言学描述2)作为语言的汉语要素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及其综合教学3)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技能教学:听力、口语、阅读、协助机器综合教学4)语言教学原理、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与沿革、当今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势5)汉语的本质特点与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法:历史、现状与创新6)汉语教材的编写、选用与灵活处理7)语言测试原理及汉语成绩测试试卷设计与分析8)汉语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材特点1)力求理论联系实际2)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思考题、讨论题、调查问卷、教学方法3)注重学习者个人体验:教学讨论、试验实践、批判性阅读能力4)适应不同专业方向学位攻读者教材系列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要素教学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技能教学3)跨文化交际4)第二语言习得5)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6)中华文化与传播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第一节跨文化交际一、本节学习重点1、讨论重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2、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理论基础、内容和研究方法3、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关系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三、跨文化交际的定义1、跨文化交际是指那些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流动性的和象征性的过程,涉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意义归因3、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4、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符号性交流的过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在交互的情境中给不同的个体创造共享的意义。

四、跨文化交际定义的几个重点1、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是一种动态过程4、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其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美国社会语言学家Tannen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五、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际:非语言、双向、互动vs大众传媒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深层文化、行为方式、习俗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well-meaning clash)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文化休克、焦虑管理理论)6、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一、定义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指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与“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文化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平行研究和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如何交往的,特别是面对面的交往。

文化心理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研究

文化心理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研究

文 章 编 号 :0 72 5 (0 )00 2 -4 10 -83 2 1 1-0 90 1
文 化 心 理 对 跨 文化 交 际影 响 的研 究
刘 思 阳
(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 吉林 吉林 12 2 ) 30 2
摘要 : 文化交际不仅受语言因素 的影 响 , 跨 也受一些非语 言因素 , 如文化 心理 的影 响。文化心理 是一个 民族共同的思想组合及精神结 构 , 它反 映 了一 个 民族共 同 的文化传 统 , 决定 了该 民族 的特征 与行 为模
第2 8卷 第 l 期 O
21年 l 01 0月
吉 林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J UR A FJLN IS IU E O H MIALT C N 0 Y O N LO II TT T FC E C E H OL G N
Vo . 8 NO 0 1 2 .】 0c . 2 1l t O
收 稿 日期 :0 1 4 1 2 1 - 。1 0
素 , 括 民族 中心 主义 、 见 和文化 定势 等 。 包 偏
( )民族 中心主 义 一 . 文 化 为个 体 的发 展 方 向提 出参 考 和 帮 助 , 是
个体进 步不可或 缺的基础。根据认 知理论 的原
则 , 际者 作为认 知 活动 的主体 , 已有 的知 识结 交 其 构 在认 知 过程 中起 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因此 , 一
作 者简介 : 刘思 阳(9 0 ) 女 , 17 一 , 吉林 省吉林市人 , 吉林化 工学 院外 国语学 院副教授 , 硕士 , 要从事英 语教学 及跨 文 主 化 交际的研究 等工作。

2 1 年 01
定文化 中成长起来 的个体 , 在跨文化交际 中很难

跨文化交际_第二章_第二节_心理因素

跨文化交际_第二章_第二节_心理因素

中西方思维差异在文字中的体现
西方:表音文字,拼音字母与语言中的声 音单位(音素或音节)相联系,以形标 音,是线性文字。
中国:表义文字,字形与语言中的意义单 位(语素)相联系,以形写意,形、音、 义三位一体,是平面型文字。
二、态度
1、定义:
对人、对事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决定人们是 积极地、肯定地还是消极地、否定地对待某人、 某事、或某种行为。
定势的特征:
(1)不加鉴别地简单化 把具有某些特征的一组事物或一群人定格为一定的形 象,群体内的特别特征不予考虑; (2)强大的感染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加上强大的从众心理,使得定 格的形象极具感染力,“说服”他人未经深思而接受; (3)稳定性和变化性 现有研究表明,文化定势有某种跨时间和地区的稳定 性,有些文化群体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有着 十分相似的定型。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容易受到国际政治 关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 整体性:习惯于把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两方面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 直接性: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而直接把握事物。 • 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的考虑方式。 直觉的整体性:整体地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认识世界并 改造世界。 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统一的结构 之中。 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放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去把握。 在处事方面: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活动而直接把 握事物。
汉语重语义,英语重结构; 汉语形象化、隐喻性较强, 英语抽象化、逻辑性较强。
英语注重“形和”,就是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 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汉语注重“意 和”,虽然也有关联词语,但是远不如英语的多。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还怕没办法?”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那么,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1.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也是沟通的重要工具。

因此,语言能力成为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

如果大学生能够掌握多种语言,那么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就会有很大的优势。

但事实上,许多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够强,导致在跨文化交际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2. 文化认知
文化认知是指对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的认知和了解。

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从而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大学生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化认知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并避免一些文化冲突和误解。

3. 跨文化思维能力
跨文化思维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背景,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应的交际行为。

只有具备跨文化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对方文化、化解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4. 跨文化沟通意识
跨文化沟通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主动察觉、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的交际误解和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办法。

大学生应该具备跨文化沟通意识,保持开放、包容和乐于分享的态度,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逐渐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综合素养,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只有把握好以上因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