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2016 年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 类
肿瘤名称
ICD-10编码
一.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
1. 星形细胞起源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弥漫性星性细胞瘤,IDH-野生型
弥漫性星性细胞瘤,IDH-突变型
WHO分级
9421 /1
9400/3 9400/3

Ⅳ II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 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
胶质母细胞瘤,NOS
9440/3 9445/3
9440/3
Ⅳ Ⅳ

• /0表示良性肿瘤; • /1 表示非特定性、交界性或行为不确定的病变; • /2 表示原位癌和III 级上皮内瘤样病变; • /3 表示恶性肿瘤。
2. 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9450 /3 Ⅱ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9451 /3 Ⅲ
脑膜瘤
9531 /0 Ⅰ
脑膜皮型;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过渡型(混合型);砂粒体型;血管型 ;微囊型;分泌型;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化生型;
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9530 /3 Ⅲ
2. 间叶组织肿瘤(原发于脑膜)
脂肪瘤;血管脂肪瘤 脂肪肉瘤
8850 /0 Ⅰ 8850 /3 Ⅲ~Ⅳ
3. 其他脑膜相关性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9161 /1 Ⅰ
9493 /0 Ⅰ 9492 /0 Ⅰ
9505 /3 Ⅲ 9506 /1 Ⅱ
9. 胚胎性肿瘤
髓母细胞瘤
9470 /3

CNS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NET)
9473 /3

二.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Fra bibliotek1.神经鞘瘤 2. 神经纤维瘤
9560 /0 Ⅰ 9540 /0 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疾病PPT演示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疾病PPT演示课件
化学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增加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的患病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存在于工业废气、装修材料或农药中。
其他可能原因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EB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等,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有关 。这些病毒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或引起免疫反应等方式参与肿瘤形成。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 其中的蛋白质、糖、氯化物等成 分,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颅内感
染或肿瘤。
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 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 烯醇化酶(NSE)等,有助于辅
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学诊断
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 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 瘤的性质、类型及恶性程度,是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应用
放射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 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 、无法手术的肿瘤治疗以及复发或转 移性肿瘤的治疗。
化学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化学治疗策略
通过全身或局部给予化疗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药物选择
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烷化剂、抗代谢药、 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抗癌药等。
02
发病原因与机制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进而形成肿瘤。这些基因可能与细 胞周期控制、DNA修复和细胞凋亡 等过程有关。
家族遗传
一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家族聚集 性,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家族成 员中患有此类肿瘤的人,其他成员患 病风险增加。
环境因素
辐射暴露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可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风险。 这种辐射可能来自医疗检查、工作环境或核事故等。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通常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

它通常生长缓慢,但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组织和结构造成压迫和损害。

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确诊和治疗,影像学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CT和MRI成像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本文将就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和MRI成像上的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进行综述。

1. CT表现特征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影像上常呈现为非均匀性的低密度改变,肿瘤周围可见轻度水肿表现。

在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强化,在肿瘤的周边边缘可见璧状强化表现,部分肿瘤还会出现斑点状、环形、绒毛状强化。

肿瘤周围可见钙化表现,常常形成斑点状或环形,有时还可见到块状、片状钙化。

整体来说,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影像上的表现比较多样化,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2. CT诊断准确率目前研究表明,CT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在70%~80%左右。

虽然CT能够观察肿瘤的密度和形态,但在某些情况下,CT成像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诊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

1. MRI表现特征中枢神经细胞瘤在MRI影像上呈现为T1加权像上低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这是由于肿瘤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

而在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强化表现,增强效果可能因肿瘤的血供和血管生成而不同。

MRI还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周边边缘和周围组织与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和侵袭性。

2. MRI诊断准确率研究表明,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

相比于CT,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明显优势,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性质、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中应用更为广泛。

三、结合CT和MRI的综合诊断CT和MRI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限制,因此结合两者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性质和范围。

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哎,说到这个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我得先吐槽一下,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头大。

不过,既然你感兴趣,那我就给你好好讲讲,咱们就当是闲聊,轻松点。

首先,咱们得知道,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这可是个大家族,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2021年版的分类,算是最新的,也是最全面的。

这个分类,主要是根据肿瘤的细胞类型、生长方式、位置等等来划分的。

咱们先从最常见的说起,就是胶质瘤。

这家伙,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大头,占了差不多一半。

胶质瘤又分好几个级别,从I级到IV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I级和II级的,相对来说还算温和,手术切除后,预后还不错。

但是到了III级和IV级,那就得小心了,这俩家伙可是出了名的难缠。

然后是脑膜瘤。

这家伙,虽然名字里有个“瘤”字,但它其实是一种良性肿瘤。

不过,它长在脑子里,压迫脑组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脑膜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效果还不错。

接下来是神经鞘瘤。

这家伙,长在神经鞘上,有的良性,有的恶性。

治疗嘛,也是手术切除为主。

还有髓母细胞瘤,这家伙,是儿童脑肿瘤中的大头。

它长得快,恶性程度高,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不过,现在医学发达,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肿瘤,比如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等等。

这些肿瘤,虽然少见,但也不能忽视。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这些肿瘤分类,听起来挺枯燥的。

其实,我跟你说,这玩意儿,你要是深入了解,还是挺有意思的。

每一种肿瘤,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它的故事。

就像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故事。

就拿胶质瘤来说,这家伙,虽然恶性程度高,但它也有自己的弱点。

比如,它对放疗比较敏感,对化疗也有一定的反应。

所以,虽然难缠,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

还有脑膜瘤,虽然它是良性的,但长在脑子里,压迫脑组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虽然它是良性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总之,这个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虽然听起来枯燥,但你要是深入了解,还是挺有意思的。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课件
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
用于显示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对肿瘤、梗死和炎症等病变的诊 断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伪影与校正
01
02
03
运动伪影
由于患者移动造成的图像 模糊或错位。可通过图像 后处理技术进行校正。
金属伪影
由于体内金属异物引起的 图像扭曲或伪影。需避免 金属异物进入磁场或采取 其他技术减小影响。
制剂。
治疗效果与评价
01
02
03
04
肿瘤缩小或消失
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 症状得到缓解。
生存期延长
治疗后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 质量提高。
复发率降低
治疗后肿瘤复发率降低,患者 长期生存可能性增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全性评估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不良反 应,及时处理以确保安全。
预后影响因素与预防
病理类型
恶性程度高的病理类型预后较 差。
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和生物学特 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分为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目前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机 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 缺陷、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尚未 明确,但长期慢性炎症、免疫抑制状 态以及某些病毒的感染可能与发病有 关。
不同部位的肿瘤在磁共振图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脑实质内肿瘤与脑膜上肿瘤的鉴别,前者通常位于脑实质内,呈结 节状或弥漫性浸润生长,而后者则位于脑膜表面,呈扁平状或菜花样生长。此外,不同部位的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也不 同,这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良恶性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通常是恶性病变,但也有一些良性淋巴瘤 。良性和恶性淋巴瘤在磁共振图像上存在差异。恶性淋巴瘤通 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且容易发生坏死 和出血。而良性淋巴瘤则通常呈囊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清 晰,且不易发生坏死和出血。此外,恶性淋巴瘤在MRI上通常 显示为低信号,而良性淋巴瘤可能显示为高信号或等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及护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脑部和脊髓的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其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同时还需要进行细致的护理以保证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治疗方法:1.手术切除: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手术切除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可能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或胼胝体剪灭术等操作。

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放疗:放疗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和复发的肿瘤。

放疗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来抑制肿瘤生长。

放疗期间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评估放射反应的严重性,并辅助进行饮食和生活护理。

3.化疗:化疗是通过给予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

通常化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包括半定量设计的化疗组合治疗和目标化治疗。

化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肿瘤标志物,避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4.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镇痛、止吐、抗癫痫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1.定期观察病情:护士应每天进行病情观察,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应、运动功能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营养支持:脑部肿瘤的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和吞咽困难等情况,影响营养摄入。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常规和血蛋白水平,并根据情况提供高蛋白、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饮食。

3.皮肤护理:部分患者接受放疗后会出现皮肤反应,如红肿、瘙痒和糜烂等。

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及时进行皮肤护理,如清洁、保湿和使用护肤品。

4.精神疏导: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等问题。

护士应通过心理疏导和倾听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减轻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5.安全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常常会出现运动障碍和平衡问题,容易发生跌倒和受伤。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神经肿瘤专业医师堪与之厮守终生的学问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系统被广泛使用,并为神经肿瘤专业医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这个分类系统被称为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该分类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包括脑、脊髓和其他脑膜瘤等多种类型的肿瘤。

这个系统根据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为不同的亚型和分级。

神经肿瘤专业医师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个分类系统,熟悉其中的各种亚型和分级。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根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其他特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此外,对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这个分类系统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更好的比较和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和研究是一个复杂而不断演变的领域。

随着科学的进展和对肿瘤多样性的进一步了解,神经肿瘤专业医师需要持续与之保持紧密联系,并随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这要求他们持续学习、参加研讨会和专业培训,与同行进行交流,以便提供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致力于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协调。

近期,WHO发布了一份有关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的报告。

这一新的分类方案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脑和脊髓内的肿瘤。

这些肿瘤通常由神经元、胶质、血管、淋巴组织和间叶组织构成。

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方案一直存在争议。

各个医学界的研究者在其分类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分类的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治疗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决定制定新的分类标准。

新的分类标准根据新的分类标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将被分为以下13类:1.神经元肿瘤2.胶质细胞肿瘤3.神经外胶质细胞肿瘤4.脉管母细胞瘤和血管新生肿瘤5.细胞增生性病变6.混合型和复合型肿瘤7.间叶肿瘤8.上皮样肿瘤9.神经上皮肿瘤10.良性或不定型恶性胶质瘤(ODG)11.胚胎性肿瘤12.神经源性肿瘤13.非特定类型的原始神经外肿瘤新分类标准的优点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较之前的分类标准更加详细,不仅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也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和后续生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新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为医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时提供了更加详细准确的指导方案,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和管理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来说,新的分类标准可以提高他们对自己病情和治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治疗和后续生活,提高其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2023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分类主要内容

2023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分类主要内容

2023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
断分类主要内容
本文档旨在概括2023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分类的主要内容。

1. 引言
- 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重要性和诊断分类的目的。

- 强调基于最新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更新。

2. 分类体系
- 概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体系结构。

- 列出不同类别及其亚类别的名称和定义。

3. 主要分类变化
- 强调与以往版本相比的主要分类变化。

- 解释新添加的肿瘤类型或亚型的原因。

4. 诊断要点
- 概述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相关的关键要点。

- 包括病理学特征、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5. 分子标志物诊断
- 强调分子标志物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 提供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名称和其所能确定的肿瘤类型。

6. 结论
- 总结2023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分类的主要内容。

- 强调分类的重要性和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请注意,本文档仅概括了2023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分类的主要内容,并未涵盖所有细节。

如需详细信息,请参考官方出版物。

(以上内容仅作为创作辅助,不得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

切勿考虑法律纷争。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 癌 脑 转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肿瘤诊治技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肿瘤诊治技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tumours of neuroepithelial tissue)
⒉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al tumours) 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9450/3 间变性少突胶质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9451/3 ⒊少突胶质星形细胞肿瘤(oligoastrocytic tumours) 少突星形细胞瘤(oligoastrocytoma)9382/3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anaplastie oligoastrocytoma)9382/3 ⒋室管膜肿瘤(ependymal tumours) 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9383/1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下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9394/1 室管膜瘤(ependymoma)9391/3 细胞型(ceUular)939l/3 乳头型(papillary)9393/3 透明细胞型(clear cell)9391/3 脑室膜细胞型(tanycytic)9391/3 间变性室管膜瘤(anaplastic ependymoma)9392/3
尸体解剖在加深我们对脑肿瘤的认识,促 进肿瘤的研究和提高诊疗水平方面,有着 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脑肿瘤的病理诊断原则
现在临床病理的诊断主要根据石腊切片, 经伊红苏木素(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见到 的组织图像作出的。诊断主要依循3个原 则:归类的兼顾原则,定型的主导原则和 分级的就高原则。
分级的就高原则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系统肿瘤的 分级标准,I级为良性肿瘤,Ⅱ级代表低 度恶性,Ⅲ级就是恶性肿瘤,Ⅳ级提示高 度恶性。
分级的就高原则
根据93年分类的说明,级数的确定主要靠 光镜下的4个特征:①核的非典型性;② 核分裂相;③血管内皮增生;④坏死灶。 如果缺乏上述4个特征,或者某些特殊类 型的是I级。有1项的是Ⅱ级,有2项的是 Ⅲ级,有3或4项的是Ⅳ级。这个分级标准 主要适用于星形细胞肿瘤。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要点(全文)前言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NS GCTs)是儿童及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的8.1%(中国)~15.3%(日本),好发于3~15岁,常发生于松果体区、鞍上区或丘脑基底节区、少数可发生在三脑室、脑干、胼胝体等中线部位。

生殖细胞肿瘤(GCTs)包括生殖细胞瘤(germinoma)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两大类。

NG‐GCT包括胚胎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细胞癌、畸胎瘤(成熟型和未成熟型)和畸胎瘤伴恶性转化和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其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构成的肿瘤称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在生殖细胞肿瘤中,除成熟型畸胎瘤属良性外,其余均为恶性肿瘤。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中以生殖细胞瘤最多见,占半数以上。

目前国际上治疗CNS GCTs均采用放疗、化疗和手术等整合治疗手段。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发病率第二节病理1 颅内GCTs的WHO 2021分类表2 生殖细胞瘤2.1 大体所见生殖细胞瘤约占iGCTs的2/3,色灰红,大多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边界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第一章概述不清,质软而脆,结节状,肿瘤组织易于脱落,也有肿瘤呈胶冻状,瘤内可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2.2 镜下观察2.3 免疫组化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在大多数生殖细胞瘤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存在(70%~100%)。

半数生殖细胞瘤对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表达阳性。

OCT4可在生殖细胞瘤细胞核中表达阳性。

3 畸胎瘤与未成熟畸胎瘤畸胎瘤由2种或3种胚层分化而成,这些组织虽同时存在,但排列无序,外观上不像正常可辨的组织器官。

3.1 大体所见3.2 镜下观察3.3 免疫组化畸胎瘤结构复杂,免疫组化也呈多样性。

4 卵黄囊瘤4.1 大体所见4.2 镜下观察4.3 免疫组化部分卵黄囊瘤对PLAP呈阳性表达,多数内胚窦瘤对AFP,Keratin呈阳性表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Ⅰ急性放射损伤
⒈ 颅内肿瘤或头面部肿瘤照射体积内包含有部分脑 组织时,应用常规放疗的时间-剂量分次方案,出 现的急性放射损伤一般比较轻微;头部X刀大剂量 照射1次就能产生明显的急性放射损伤症状。
⒉ 在接受与几种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或续贯进行的全 脑或次全脑照射期间,常发生急性放射反应。这些 药物有:顺铂、阿糖孢苷、氨甲蝶呤、干扰素、白 介素-2等;
中枢神经系统构成
脊髓:31节 颈髓 8 胸髓12 腰髓5 骶髓5尾 髓1
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关系:颈,胸上段+1 ; 胸中段+2;胸下段+3;腰髓位于10-12胸椎 水平;骶髓位于12胸椎-1腰椎水平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2007年第四版《WHO中枢神经 系统肿瘤分类》蓝皮书是世界 各国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 诊断和分类的重要依据(I级证 据)
颞叶

外侧沟
脑干 brain stem
脑干由下至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脑干背面与小脑之间形成第四脑室 有10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其中延髓4对,脑
桥4对,中脑2对。
小脑 cerebellum
位置与外形
小脑蚓 小脑半球
中间部 外侧部
十二对脑神经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5、运动语言中枢—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运动性 失语(能发声,但不能组成语言)。
6、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不能书写、 绘画等精细动作)。
7、旁中央小叶—后部接受对侧足、趾的感觉,前 部支配膀胱、肛门括约肌运动、对侧小腿以下的骨 骼肌运动。
8、内脏皮质区—定位不集中,主要分布于额叶的 扣带回前部、眶回后部、颞叶前部、海马及海马钩 回、岛叶。易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及血压、 呼吸、心率的变化)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总结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总结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一类严重的疾病,它们可以发生在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对于这些肿瘤的分类和管理,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分类标准。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分类,并总结每种类型的特点、病因、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后评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胶质瘤:这是最常见的脑肿瘤,可以分为低级别(如胶质母细胞瘤)和高级别(如间变性胶质瘤)两种类型。

这些肿瘤通常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并且可能在脑的各个部位发生。

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胶质肿瘤:这类肿瘤包括各种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胶质成分的肿瘤,例如神经节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这些肿瘤通常发生在脑和脊髓的不同部位。

垂体腺瘤: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腺,这是一种位于大脑底部的内分泌器官。

这类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功能性肿瘤(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和非功能性肿瘤。

松果体肿瘤:松果体位于大脑的后上部,松果体肿瘤可以是恶性的也可以是良性的。

这类肿瘤通常比较罕见。

颅底肿瘤:颅底肿瘤可以发生在头骨和脑的交界处,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这类肿瘤通常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

临床表现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症状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位置。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对于这些症状,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例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和病理活检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治疗方法被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

例如,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

一些新的影像学技术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工具。

预后评估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预后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预后特点。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在预后评估中,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肿瘤的分级和分子标记物等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内科基础知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内科基础知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内科基础知识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umors refer to abnormal growths that occur within the brain or spinal cord. They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types: primary tumors,which originate in the CNS, and secondary tumors, which are metastatic cancers that have spread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to the CNS.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在大脑或脊髓内发生的异常生长。

它们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原发性肿瘤,即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即转移性癌症从其他部位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

Primary CNS tumors can be further categorized into gliomas, meningiomas, pituitary adenomas, and others. Gliomas are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rimary brain tumor and arise from glial cells. Meningiomas originate from the meninges, which are layers of tissue that protect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Pituitary adenomas form in the pituitary gland at the baseof the brain.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和其他类型。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起源于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有哪些? 3.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4.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如何? 5.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脊髓的淋 巴系统恶性肿瘤。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 癌症风险。
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早期发 现病变。
及时就医可以提高治愈率。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了解病史
它通常起源于淋巴细胞,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一种。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发病机制
这种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免疫 系统功能低下有关。
例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患者更易患此病。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流行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相对少见,约占所有脑肿瘤 的2-3%。
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了解自身及家族病史,关注可能的遗传性风险。
有相关病史的个体应特别注意健康监测。
谢谢观看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脑脊液检查和活 检来确诊。
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化疗
化疗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常 用药物包括美法仑和环磷酰胺。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查房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查房课件
必要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风 险。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 随访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随访 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类型及治疗反应等 都会影响预后。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随访 随访的重要性?
定期随访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制定相 应的治疗策略。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MRI)、脑脊 液检查和组织活检。
脑脊液中的异常细胞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辅助检查的意义?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大小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同时,血液学检查和免疫组化也有助于病理 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 案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式有哪些?
CNS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如何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的评估通常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和临 床症状的改善来进行。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1.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3.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4.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护理措施 5.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随访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 流行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是一种来源于淋巴 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大脑和脊髓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突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
混合性胶质瘤 LOGO

什么是胶质细胞
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分布在神经元胞体
、突起以及中枢神经毛细血管的周围。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营 养、保护、髓鞘形成及绝缘,并有分裂增殖与再生修复等多种作用。
星形细胞瘤概述
全脑照射30~36Gy/3~4w 局部推量至50~55Gy/5~6w;

LOGO
LOGO
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的概述
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20-40% 原发部位依次为肺、乳腺、胃肠、泌尿系;
肺癌脑转移占脑转移瘤50-64%,小细胞肺癌生

LOGO
照射范围
GTV:FLAIR和或T2 MRI上的信号异常区域 CTV:I、II级 GTV+1.5~2cm III、IV级 GTV+2.5~3.0cm
如果肿瘤未过中线,则CTV尽量避免过中线,并避开重要
器官(脑干)

胶质瘤病理诊断的操作流程
临床表现
I~II级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症状较轻。 III~IV级 :病程短,进展快,预后差。 颅内高压: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 局灶性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
①癫痫 病灶位于大脑半球
②精神症状
③其它:颅内高压 交叉性瘫痪 共济失调
LOGO

相邻两野需要适当间隙1.2~2cm;
每周上下移动间隙,以避免剂量重叠或过低。

LOGO
全中枢照射

LOGO

LOGO
放疗剂量
全脑放疗 36~40Gy/4~5周; 3岁以下儿童减少5Gy; 缩野后局部追加剂量至50~55Gy/6~7周 全脊髓放疗 30~36Gy/3~4周
混杂不均匀MR信号影,可见明显的占位征象;
肿瘤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肿瘤周围有中度或重度水肿;
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强化形式为不规则环形或片状,在 环壁上可见瘤结,若沿胼胝体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

LOG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南方医院放疗科
中枢神经肿瘤分类
原发: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脑膜瘤、
颅内
垂体瘤等 继发:脑转移瘤 原发: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
椎管内
继发:脊髓转移瘤
2
LOGO
脑胶质细胞瘤
脑胶质细胞瘤概述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 主要有4种病理类型
星形细胞瘤
IV级 多形胶质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
WHO分级:Ⅰ~Ⅳ级 Ⅰ/Ⅱ级为低度恶性; 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77.5%; 低度恶性胶质瘤可转化成高度恶性胶质瘤; Ⅰ/Ⅱ级胶质瘤生长迅速,浸润性生长或明显水肿,应按 高度恶性胶质瘤治疗; LOGO


LOGO
此患者的放疗计划。。。。。。
术后三月患者来院复查,未见明 显复发病灶。

LOGO
LOGO
髓母细胞瘤
发病概况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实体肿瘤;
发病中位年龄5-7岁;
30%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85%发生于15岁以下儿童;

LOGO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治疗原则
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为首选; 术后 2~4 周左右尽快开始放疗; 强烈推荐常规分割(1.8-2.0Gy/次,5 次/周) 6-10MV X 线的外照射 推荐的标准剂量为 60Gy 不推荐 SRS(X-刀,Y-刀)作为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 推荐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推荐肿瘤局部照射

LOGO
LOGO
生殖细胞瘤
临床表现
颅高压 视通路受损 内分泌障碍(性早熟、 垂体功能障碍、尿崩症)

LOGO
鞍区生殖细 胞瘤 并松果体区 种殖转移 男性,12 岁

LOGO
治疗原则(一)
手术
获得病理诊断,减轻肿瘤负荷,缓解颅高压 单纯手术治疗不能根治 手术切除的程度对预后有明显影响
放疗
术后放疗不可缺少,提高生存率 剂量、照射范围是影响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对儿童的生长、内分泌、智力造成损伤
治疗原则(一)
风险分期
低风险组: 1 年龄>3岁 2 术后局部残存肿瘤 <1.5cm3,病变局限 高风险组:

LOGO
全脑放疗布野要求
照射方法
采用双侧平行相对野水平照射;
6—8MV X线等中心技术;
射野包含整个头颅。 射野边界 上界:头顶; 下界:第4颈椎下缘。 后界:露空 前界:眉弓上缘→外眦→外耳孔→椎体前沿


LOGO
治疗原则原则
I~II级胶质瘤,应行手术切除后做局部放疗

LOGO
治疗原则
目前,“手术+放疗+化疗”是恶性胶质瘤(Ⅲ~Ⅳ级) 治疗指南的1类共识。
早期唯一症状
诊断依据(一)
临床表现
2.小脑损害征:
①蚓部: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 蹒跚,步行足间距离增宽,站坐不稳 及站立摇晃,Romberg征阳性。 ②小脑半球:患侧肢体共济运动障 碍,同侧肢体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 弱,断续样语言
诊断依据(一)
临床表现
3.压迫邻近结构: ①复视:双侧展神经不全麻痹 侵犯面神经丘
1 年龄≤3岁
2 术后72小时局部残存
肿瘤≥1.5cm3
3 CSF阳性或肿瘤超出 后颅窝
于后颅窝无远处转移
治疗原则(二)
化疗
对高危患者明显提高生存率(5y:48% & 0) 对<3岁的患儿可推迟放射治疗的开始时间 对无播散转移的病例,可能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减量照射 不能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受照射范围
依据临床分期和风险分期,手术、放疗、化疗 合理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以提高肿瘤控制率和 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对生长发育、智力的 影响 。
肿瘤边界相对较清楚或部分清楚;
肿瘤周围水肿轻微或无(水肿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 高信号),占位较轻; 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

LOGO
脑干胶质瘤 (Ⅰ~Ⅱ级)

LOGO
MRI影像学特征
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

LOGO
病理特点
髓母细胞瘤属于原始神经上皮肿瘤;
恶性程度高,易沿脑脊液播散;
细胞极为丰富,体积小,胞浆少;
染色很深,聚集成堆,排列呈菊花样。

LOGO
诊断依据(一)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①成因:第四脑室和(或)中脑导水 管受压--> 梗阻性脑积水。 ②症状: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呕吐 最多见
②呛咳:脑干和(或)第Ⅸ、Ⅹ对脑神经受压
③锥体束征:脑干受压 ④强迫头位:颈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 ⑤小脑危象
诊断依据(一)
临床表现
4.转移症状:
①脑脊液循环:蛛网膜下腔播散性种植
常见受累部位-脊髓马尾神经、前颅凹底 ②脑脊液分流:腹腔种植 ③伤口局部种植
诊断依据(一)
临床症状
小脑功能损害症状
④第四脑室前移可呈弧线形变扁。
⑤80%-90%伴幕上脑室明显扩大。
诊断依据(二)
影像学表现
2.MR表现: ①小脑蚓部好发。 ②T1加权为较均匀的低信号、T2加权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边缘清晰。 ③钙化、出血、坏死较少,可有小部分囊变。
④大多数为明显均匀的强化,少数呈中等强化。
⑤常压迫第四脑室,继发幕上脑积水。
男:女 = 1.3:1 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 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32%,少数可生存10年以上。 LOGO

好发部位
好发于小脑蚓部,少数发生于小脑半球;
极个别出现于成人大脑半球。
常侵犯一侧小脑半球或两侧小脑半球,压迫或侵及脑干、
第四脑室和导水管,造成脑积水。
LOGO
全脊髓放疗布野要求
照射方法
采用源皮距垂直照射技术;
全脊髓分为2~3段; 射野包含整段脊髓; 野宽一般为4~5cm; 骶部包括骶3/4,可增宽至8cm; 射野边界 上界:全脑野的下界;
下界:骶4下缘;

LOGO
全脊髓放疗注意事项

LOGO
辅助检查
⒈ CT:低密度区,肿瘤与周围水肿不易区分。占位效应和病
变范围大小有关,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部分可见斑点状钙 化病灶。 2. MRI:强烈推荐
MRI影像学特征
Ⅰ-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
肿瘤信号均匀,极少数表现为混杂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LOGO
定位方法

LOGO
放射治疗
图像融合技术
放疗剂量

LOGO
系统治疗
替莫唑胺 (辅助治疗:同期 75mg/m2/d 巩固 150-200/m2/d×5天,28天/周期×6-12周 期) MGMT分子标志 亚硝基脲 PCV(洛莫司汀+丙卡巴嗪+长春新碱) 卡莫司汀 贝伐单抗+化疗(伊立替康,卡莫司汀,替莫唑胺) 铂类为基础的…
男性, 13岁 松果体 区生殖 细胞瘤

LOGO
左丘脑 生殖细 胞瘤 男性, 23岁

LOGO
放射治疗


术后放疗照射范围:全脑照射+局部推量
全中枢照射
椎管内播散;
脑多发灶的生殖细胞瘤;
脑室内播散。

照射剂量
治疗原则(二)
放射治疗
因其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内转移,所以目前认为肿瘤切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